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评析和反思电子教案.doc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评析和反思电子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评析和反思电子教案.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评析和反思-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评析和反思【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二第二个红点问题。【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会用该结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经历发现问题、大胆猜想、动手实践、探索发现、归纳结论、初步应用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活动过程。3.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感受数学的严谨和探究成功的喜悦。【教学
2、重、难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发现、验证、理解和应用。【教学准备】学具:3,4,8厘米的小棒,4,6,10厘米的小棒,5,6,10厘米的小棒,每个学生任意选一份。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课前交流】师生对话师:非常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上课,同学们,知道这节课要上什么课吗?喜欢数学课吗?为什么喜欢?(学生自由发言)看来大家对数学真的很有兴趣。的确数学是一门有用又有趣的学科,在这里,我们不仅会学到知识,还能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我们比一比,看谁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拿到这把“金钥匙”!【评析:老师和学生对话交流,让学生试用一下话筒,能达到沟通感情,消除学生紧张感,融洽
3、师生关系的目的。】【教学过程】一、三角形知识前测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请同学们仔细看下面哪个图形是三角形?(课件出示)生:第三个是三角形。师:大家同意这个意见吗?师:前两个为什么不是三角形?(教师先指着第一个图形,引导学生说第一个不是三角形的理由,再指着第二个图形,引导学生说第二个不是三角形的理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因为第一个图形最下面的一条线段出头了,第二个图形中的两条线段没有接起来,所以都不是三角形。师:(语气加重,语速放慢)看来,只有像这一个(教师手指着第三个图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才是三角形。【评析:这组复习题看似平淡,实则很有必要,因为它既是三角形知识的前测,又是下面
4、操作活动的基础。】二、问题探究,得出结论第一次活动:探究“任意三条线段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吗?”师: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的很好,大家既然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那么“任意三条线段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吗”?请大家猜猜看!【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索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大胆猜想。】学生猜想一:认为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学生猜想二:认为不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师:同学们的意见不一致,怎样才能知道到底哪种猜测是对的?生:可以做实验。师:对,用实验验证一下就可以知道哪种猜想
5、是对的了。下面,用你手中的三根小棒代替三条线段,亲自围一围,看能不能围成三角形。比一比,谁的动手能力最强!(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操作。)师:请同学们停下来,我们调查一下同学们围成图形的情况。围成三角形的请举手,没有围成三角形的请举手。师:看来,有的围成了三角形,有的没有围成三角形,下面我们把各种不同的结果在展台上演示出来,来演示的同学,先要告诉我们你用的小棒的长度,再把你围成的最后图形摆出来。先请一个没有围成三角形的同学在展台上摆一摆,演示给大家看。生1:我用的三条线段分别是3厘米,4厘米,8厘米,这三根小棒没法围成三角形。师:(总结一下)看来,这三根小棒确实围不成三角形。(向全体同
6、学询问:)谁的小棒和这一组小棒不一样,却也没有围成三角形?请来台上摆给大家看一看。生2:我用的小棒分别是4厘米,6厘米,10厘米,这三根小棒也没法围成三角形,最后三条小棒都重合成一条直线上了。师:谁围成三角形了?也来台上展示给看一看。生3:我用的三条小棒分别是5厘米,6厘米,10厘米,这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师:为了把刚才同学们演示的过程更准确、更清晰展现在大家面前,下面,老师用电脑演示一下。(这时,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说)第一种是这样的:结果,这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第二种是这样的:结果,这三条线段也围不成三角形;第三种是这样的:结果,这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把这三种情况的最后结果汇合在一张
7、幻灯片上)师:这就是刚才三位同学展示的结果。从这验证的结果来看,你刚才的猜想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现在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任意三条线段不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师:(教师郑重总结):是的,任意三条线段不一定能围成三角形。【评析:教师提出问题,激起学生猜想以后,教师适时组织数学实验来“解疑”,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数学规律。这时学生抱着积极的心态来参加数学活动。教师组织数学活动目的明确,便于学生操作。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操作演示后,教师又在大屏幕上动态演示,最后把这三种情况的最后结果汇合在一张幻灯片上,为判断原先的“猜想”是对是错做出了最直观的解释。学生初次体验发现问题大胆猜想实验验证归纳结论的过程。】师
8、:我们刚才经历了“发现问题大胆猜想操作验证归纳结论”的过程。同学们刚才表现出了很强的动手能力,下面,请大家认真看这几个不同的图形,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评析:观察思考后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是尊重学生发展需要的体现,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能主动的投入到研究活动中去,而不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前两种围不成三角形呢?”、“三条线段什么时候才能围成三角形?”等等。第二次活动:研究“什么样的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下面,我们先来探索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前两种围不成三角形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想好以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9、交流一下。(学生思考交流,教师融入学生之中倾听、参与学生的讨论。)全班交流:生1:第一个图形中有的线段太短了,有的线段太长了,没法接起来,所以围不成三角形。生2:两条边合起来,比第三条边还短,就围不成三角形。生3:两条边合起来,和第三条边相等,就围不成三角形。(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师:好,发言先到这儿,通过刚才的猜测操作验证讨论交流的过程,老师发现同学们确实是既会动手、又会动脑筋的好学生。总结一下同学们的意见,(教师手指着图说:)当两条线段的和小于第三条线段时,围不成三角形;当两条线段的和等于第三条线段时,也围不成三角形。大家是不是这个意思?(课件上出现:围不成的图形和文字:两条线段的和
10、小于第三条线段时,就围不成三角形;两条线段的和等于第三条线段,也围不成三角形。)【评析:关于围不成的问题,教师重点抓住学生容易关注的两根短的小棒进行充分探究和演示,让学生的思维随着小棒而动,在直观中顿悟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这些操作、交流、探索、发现虽然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因此能做到全员参与、全神贯注。这样,课堂上形成一种较好的探究、讨论的氛围,而且为顺利引出“怎样的三根小棒才能围成三角形”这一核心问题打下伏笔。】第三次活动:探究“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师:老师真为大家的精彩表现而高兴,同学们不仅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还特别会动脑筋,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大家总结出了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
11、形的原因:“当两条线段的和小于第三条线段时,围不成三角形,当两条线段的和等于第三条线段时也围不成三角形”。(稍作停顿)咱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三条线段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围成三角形?也就是说:围成后的三角形的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下面我们就重点研究“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揭示课题,并且板书“三角形三边关系”在黑板上,这时,课件上出现同学们刚才围成的三角形。)师: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回想我们刚才的操作活动,结合刚才围成的三角形,请先独立思考,想好以后,和同桌交流一下。如果有困难,可以再用小棒摆一摆。(学生先自己静思,再同桌讨论,学生讨论时,教师融入学生中,参与学生的交流,倾听学生初步得
12、出的结论或发现。)(学生汇报,汇报时教师尽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生1:我发现这个三角形中有两边的和比第三边大。师:(看着课件上的三角形,问提出这个结论的同学)你指的是哪两条边的和?请你指一指,生1:指出自己发现的是哪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师:好,我们把你的发现用数学式子写出来是什么?生1:5+610师:一个很有价值的发现!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新发现?生2:我发现另外的两条边加起来也大于第三条边,也就是6+105,5+106。师:老师把大家发现的关系式写出来:5+610,6+105,5+106。这个三角形中还有类似这样的关系式吗?生3:没有了,就这三个关系式。师:我们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三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小学 数学四 年级 上册 三角形 三边 关系 教学 设计 评析 反思 电子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