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演示教学.doc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演示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演示教学.doc(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登鹳雀楼青松小动物过冬美丽的丹顶鹤。从体裁上看,前面两篇是诗歌,第三篇是童话,最后一篇是描写丹顶鹤的美文。共安排了识字45个,其中要求写的是32个,要求认的是13个。认识部首“卩”、“虍”。登鹳雀楼是一首五言绝句,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这首诗融情于景,寓理于事,既营造了景色辽阔、气象雄浑的意境,也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青松选自陈毅同志的冬夜杂
2、咏,全诗描写了大雪重压下青松毫不畏惧、苍翠挺拔的形象,赞颂了青松坚强高洁的品格;小动物过冬是一篇童话,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量过冬的事,课文不仅生动地介绍了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而且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关心;美丽的丹顶鹤描写了丹顶鹤美丽的外形,说明了它们每年到黄海之滨越冬的迁徙习性,渗透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这些学习的内容都来自大自然,能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神韵,感受大自然中生命的勃发。练习七分四个板块。“学用字词句”中分清“他、她、它”的用法,学会简单的自我介绍,并学会在节日里问候别人;“读读背背”中的成语可以联系学过的青松,以及平时看到的英雄人物来感悟;二十四节气歌主要要熟背,了解每
3、个节气中的气象特征和万物变化。“学写铅笔字”主要抓住半包围结构的字的间架结构;“口语交际”应注意礼貌用语,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依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单元目标及新课标的要求,充分考虑二年级学生的心智水平及年龄特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纬度进行考虑,本单元教学应达到以下目标:1、能熟练地拼读音节,借助拼音读书。2、学习本单元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了解字义,并能正确书写田字格中的32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13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部首“卩”、“虍”。3、进一步巩固对偏旁部首的认识,区别形近字,能根据它们的字形、字义的不同分别正确组词
4、。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5、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青松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坚强高洁的精神;了解动物过冬有关知识,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感受丹顶鹤的外形美和姿态美,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6、在观察实物或图的基础上练习说话写话;了解“他”、“她”、“它”的用法,学会正确使用。7、引导学生在日常交际活动中,学会待客,并注意礼貌用语。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了解字义,能正确端正地书写。2、能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3、指导朗读理解,领悟文章要表达的情感。4、在观察实物或图的基础上
5、练习说话写话。教学难点1、能在熟练读文的基础上,尝试理解课文内容。2、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听话和说话的能力。(三)每篇课文的训练点篇目名称训练点登鹳雀楼1、查找资料,对王之涣和鹳雀楼有一定的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这首诗。2、从指导读出停顿入手,教给学生“音断而意不断”的方法,读出诗的韵律美。3、自读自悟,鼓励质疑,引导学生弄懂重点词语的意思,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大意。4、结合实际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明白其中蕴含的哲理。青松1、能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诵本首诗,读出画面,读出韵律,读出情感,巩固“音断而意不断”的朗诵方法。2、继续学习利用手中资料或插图来帮助学习古诗的方法,弄懂
6、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全文大意。3、拓展延伸,结合冬夜杂咏,初步感受托物言志诗的特点。4、小练笔:观察松树,写一段话,可先写外形再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写想法。小动物过冬1、抓住燕子的三次对话理解课文,了解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2、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作表演。3、续编故事:第二年,春暖花开时候燕子、青蛙、小蜜蜂又见面了,它们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想一想,再写下来。4、收集资料,了解其他动物过冬的方式,开一个信息交流会。美丽的丹顶鹤1、紧扣二、三段中的重点词句,图文对照来展开合理想象,感受丹顶鹤的外形美和姿态美。2、借助图片,展开想象,用边背诵边“过电影”的
7、方式记住课文重点段落,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3、观察一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把它的外形特征写下来。4、组织采用多种方式查找资料,了解我国还有哪些珍稀动物,在班上交流。练习71、在具体语境中了解“他、她、它”的用法,并学会正确运用。2、引导通过多种途径理解二十四节气,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记忆。3、通过观察了解半包围结构的字的间架结构,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4、能根据图意和提示,说一说、演一演如何让接待客人,在训练口语表达的同时,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二篇目教学分析登鹳雀楼文本解读:登鹳雀楼是一首五言绝句,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诗的前两句写登楼所见,前一句写眼见之景,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
8、阳依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渐渐落下去;后一句宕开一笔,由实而虚,抒写目送黄河远去,想象黄河入海的开阔意境,诗人融情于景,为后两句析事明理做铺垫。诗的后两句写登楼所思,揭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这首诗融情于景,寓理于事,既营造了景色辽阔、气象雄浑的意境,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都容纳其中,显示诗人襟怀的宽大,也进一步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教学目标分析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教学资源运用生字卡片、小黑板、挂图、习字册、练习册、补充习题、新语文补充读本同步拓展阅读望天门山。课时分配及目标
9、设置建议本课分1课时教学。1、掌握本课8个生字,读准字音,正确书写,理解“白日”、“依”、“尽”、“欲穷”。2、能正确、流利、并有韵味地朗诵本首诗,读出画面,读出韵律,读出情感,学会“音断而意不断”的朗诵方法,并要求会背诵。3、观察课文插图来学习古诗,理解诗意,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诗的意思,并能体会诗的意境。4、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教学构想或建议板块一:背诗比赛,激发兴趣虽然才是二年级上学期,但是古诗对于学生来说却并不陌生。我们可以让学生背诵一下以前课堂上学过的古诗,也可以让学生背诵一些课外积累的古诗,以赛一赛的形式展开,看谁积累的多,用活动或游戏的形式来激
10、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板块二:初步感知,理清脉络首先是解诗题,从指导学生读准确“登鹳雀楼”入手,再让他们说说“登”的意思,接下来可以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鹳雀楼和诗人的资料,以此了解诗的背景。这些相关知识能引领我们更好地领悟诗人当时的心境,更好地去理解诗的意思和意境。本文短小精悍,只有二十个字。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把诗读通,可以用同座相互检查、集体交流、小老师领读等方式进行正音,并在正确的基础上做到流利,连贯。接下来要让学生聆听老师的朗读,注意语气声调的变化,以及语速的变化,特别是一个“流”字要读得长一些,就如黄河的水流进了大海而延绵不停息的感觉一样。初步让学生感受到“音断而意不断”读古诗的方
11、法,并指导学生用这种方法去朗读,去体会。板块三:问题引领,理解诗意我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不大喜欢按部就班,因为单一的学习模式学生很快就会失去探究的兴趣。学习一、二两行时,可出示课文挂图,设置情境:一天傍晚,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这气势多么壮观!可以“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什么?”这一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图文结合,说说:这是什么时候的太阳?你怎么知道这是傍晚的太阳的?课文中称傍晚的太阳叫什么?这轮傍晚的太阳就要落下去了,它会怎样落下去?课文中哪个词是“靠着”的意思?(依)引导学生理解“尽”,指名说说“尽”的意思,再演示太阳落山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尽”就是“完”的意思。诗人站在鹳雀楼上还看到
12、什么?简单介绍古诗中方便押韵而将词序颠倒,将“入海流”变成“流入海”,再引导学生对照画面,说说第二句诗的大意。当学生了解了诗句大意后,再看图想象,有感情地朗诵一、二两行。学习三、四两行。也可以从“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这一雄伟壮观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这一问题入手,先让学生想象说话,对诗人的内心世界有一个初步的探知,再读诗句,理解“欲”“穷”“千里目”“更”等词语,最后连起来说诗句大意。当学生基本了解古诗大意后,可用“诗人登上鹳雀楼,他看到,这时,他心里想:。”的形式,结合挂图让学生再连贯地将整首诗的意思表达出来。板块四、诵读诗句,悟意明理师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白日依山尽,黄河入
13、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面我们学过英英学古诗一文,我们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老师扮演“奶奶”,学生做“英英”来背诵古诗和理解诗意;也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这首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千古名句,它不光运用在登楼上,还可以用在学习上、工作上等许多地方,用来鼓励自己或别人。我们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如何去运用古诗,如:某某学生的书法已经非常漂亮,得过市级一等奖,此时老师想对你说:。再如:当你被评为“三好学生”时,为了不让你骄傲,老师希望你继续努力,老师会对你说:板块五、分析字形,练写生字以自主分析字形为主:你用什么办法记住哪个生字?重点指导书写“雀、楼、欲”课时作业设计
14、1、认真书写习字册上相关生字。2、完成这一课的练习册、补充习题。3、把这首古诗背给父母听。4、拓展阅读望天门山青松文本解读青松描写了大雪重压之下的青松坚挺劲直的形象,赞颂了坚强高洁的品格。全诗共两行,前两行描绘了一幅”青松斗雪“的图画。漫天飞雪,气势汹汹,不但没有使青松屈服淫威,反而愈挫愈奋,挺而且直。插图中有一小株顽强生长在峭壁石缝中的横生松,厚雪戏谑,毫不畏惧。宁折不弯的气势怎不叫人素然起敬。三四行则言志抒情,艳阳高照之日,大雪势必消融于无形,青松则更加苍翠欲滴。青松这首诗是陈毅元帅1960年冬天吟成的。当时,我国经济发生严重困难,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很快渡过了难关。陈毅元帅通过写
15、青松傲霜斗雪的品格,歌颂了在困难面前不屈服的中国人民。这段简介通俗易懂,适合二年级孩子的阅读水平。事实上,1960年是我国人民经受严重考验的一年。在国内,农业遭受特大自然灾害,加上党的工作失误,使国民经济面临暂时困难。在国际上,又遭受帝修反华势力的联合围攻。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妄图控制中国的阴谋破灭后,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掀起了反华逆流。他们背信弃义地大搞突然袭击,单方撕毁协定,撤走全部专家,使我们陷于严峻的局势之中,这首诗的出现,是多么鼓舞士气。陈毅元帅是在鼓舞人们要相信困难是暂时的,恶势力是要被战胜的,断言高洁的品性是绝对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教学目标分析1、会写5个生字。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
16、、写字的能力,激发识字兴趣。2、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读通、读顺、读懂课文,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3、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教学资源运用生字卡片、小黑板、练习册、补充习题、新补充读本P9596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建议本课分1课时教学。1、掌握本课5个生字,要求会写,并理解“压”、“挺且直”、“高洁”、“待”等词。2、能正确、流利、并有韵味地朗诵本首诗,读出画面,读出韵律,读出情感,并要求会背诵。3、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诗的意思,并能体会诗的意境。4、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
17、。5、学会观察小松树:先写外形,再想品格,能发挥想象写一写小松树。教学构想或建议板块一:初读古诗,读准字音。我想通过上一首古诗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所以我想在这一课的教学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分组练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准确字音,读通顺诗句。然后进行小组汇报朗读情况,可以派代表朗读,也可以小组一起读,由小组自己决定朗读形式。朗读之后可以师生一起点评,指出其中难读的字或纠正其中读错的字。板块二、理解诗意,深化主题。小组交流,说说读懂了什么,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字词,组内讨论。我想送给他们一些妙计:“看看图,想想意思。”“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联系你理解的句子,想想你不解的字词
18、。”这些锦囊妙计我想在学生讨论遇到困难时送给他们。(打印在纸条上,藏在一个小钱袋里。)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我想孩子们对第一句的理解能结合图用自己的话来说,对于第二句的理解中,对“高洁”的理解一定有困难,我想可以利用课件给学生看雪化后的青松,说说雪化后的青松是怎么样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到雪化后的青松更洁净苍翠。这时,再引导学生了解陈毅写这首诗的背景:练习与测试中的“小资料”,然后来体会本首诗中的大雪是指(经济困难),青松是指(中国人民)。在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国就连续三年发生了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整个国家大部分田地的粮食都收不上来,没有粮食可以吃,就有可以饿死。但是坚强的中国人民并没有害怕,没有屈服
19、。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度过了这段困难时期。此时的你想说什么?又联想到了什么?这首诗看起来赞美的是青松,更是坚强的中国人民。教者在这里可以做一定的迁移:当你在寒风中时,你会想到(青松);当你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你会想到(青松);当你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你会想到傲立风雪中的(青松);当你长大了,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你会想到狂风暴雪中的(青松),这回再来读这首古诗,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与作者共鸣的效果,同时也受到了人生的启迪,读得更有意义。这时再来背诵诗,也是水到渠成了。板块三、感情朗读,熟练成诵。小组练习,通过点评让学生读出青松的“挺”“直”“高洁”。读的形式多样化(小组选择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年级 上册 第七 单元 教材 分析 演示 教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