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六标准管理流程探讨企业服务品质绩效-以F保险公司为例.PDF





《利用六标准管理流程探讨企业服务品质绩效-以F保险公司为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六标准管理流程探讨企业服务品质绩效-以F保险公司为例.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47 利用六標準管理流程探討企業服務品質績效 -以 F 保險公司為例 Explore the use of six sigma management processes enterprise service quality performance - for example in F insurance companies 邱國欽 朝陽科技大學 財務金融系 副教授 洪振義 朝陽科技大學 財務金融系 副教授 嚴宗銘 朝陽科技大學 保險金融系 副教授 王思淳 * 朝陽科技大學 財務金融系 研究生 鍾宜芳 朝陽科技大學 財務金融系 研究生 摘要 在這個經濟、資訊流通快速的時代,民眾認為保險不僅是
2、可以是保障也為投資產業。但報章雜誌或網路都有針對消費者提供保險的資訊,保險公司對在保險產品陸續出現在各通路上進行推廣行銷,而保險公司要如何吸引新保戶或對於保戶要如何去穩固,因此直接面對保險客戶的業務員之服務品質就會影響客戶對於保險公司的滿意程度。本文利用 F 保險公司為樣本資料除了基本資料之不同屬性之分佈比例,另外,本研究利用六標準差管理流程,針對 F 保險公司之 15 題項,利用修正 KANO 二維模式分析方法找出有 8 個題項需改善,再藉由改善策略擬定並執行。之後,再利用品 質管制圖之 -管制圖驗證改善成效與否,結果這 8 個題項之改善均成功。本文研究目的是藉由此流程之成效,期望能提升 F
3、 保險公司在營運上之競爭力。 關鍵字:服務品質、六標準差管理流程、修正 Kano 模式、 X-管制圖 通訊作者: 王思淳 Email: .tw G-48 Abstract With the constantly fluctuating economy and information quickly changing era, people believe that insurance is not merely to keep people secure but to be a sort of investment industry as well. Newspaper, magazines
4、and internet provide completed insurance information for costumers, and the insurance corporation will also promote their own insurance products on and on. To the insurance companies “How to attract more new costumers and steady clients will be focused on service quality and satisfying agreement. Th
5、e specimen not only adopted the information of the case study from C insurance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distribution ratios but also used Six Sigma Management process aiming at the fifteen questions. With the analysis of Correct Kano it found that eight questions are eager to be improve. After improv
6、ing from company, it drafted and executed the tactics. Contrast with -control charts whether it was improved or not.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se eight questions have improved successfully. The research purpose is with this results upgrading competitiveness to C insurance company. Keywords: Service q
7、uality, Six Sigma management processes, Correction Kano model, -control chart 壹、 緒論 一、研究背景 在國際化與自由化的影響下,本國的經濟快速發展與國民水平、生活型態的提高與改變,使企業在競爭上,面臨更激烈嚴峻的廝殺。加上資訊的 發達,各種報章雜誌或網路都有針對不同消費者提供的資訊,產品也推陳出新的輪番出現在各個行銷通路上,吸引消費者的購買。所以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對於產品企業自身的價值、形象、產品之外,在服務上的品質也成為消費者選購產品時所重視的一環。 臺灣自光復後,從原僅只有中央信託人壽保險處及臺灣人壽保險兩家
8、公司經營其保險公司,於 1962 年政府允許民營企業設立保險公司,至 1987 年准許美國保險公司至臺灣設立保險分公司。 1993 年開放國人申設保險公司。 1994 年起陸續開放各國保險公司進駐來臺設立分公司。根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統計 資料截至 2012 年 12 月金管會統計資料,在 59 家的業者中包含了 23 家產業保險、 33 家人身保險、 3 家再保險。顯示在臺灣市場的保險業家數已趨近飽和狀態。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所公布資料顯示,自 2000 年起保險業資產占金融機構資產比率從17.36%至 2012 年的 28.09%,提升將近 12%成長,顯示出在保險業於金融體系中所占有的地位
9、。另外,在 2009 年政府也開始實施產險業市場費率自由化政策。使其他金融體系之機構紛紛加入保險業的業務,使原本已經飽和之產險市場,面臨更加險惡之市場環境。 從我國消費者的投保率來看,自 1963 年保險尚不普及時的 1.38%, 1980 年代的7.47%, 1990 年代的 99.02%,到 2012 年保險率高達 222.97%,代表著平均每位消費者個人手上持有 2 張保單以上,顯示出我國消費者對於保險接受度越來越高。 二、研究動機 保險業被視為典型的服務業體系,因此保險業的從業人員不僅是需要行銷推廣其保險商品還要使消費者購買保單,進而成為保險公司之客戶。但在 2008 年之全球金融海嘯
10、中,長年都依靠出口產業生存的臺灣,陷入經濟負成長、失業率不斷攀升的困境,加上消費者對經濟趨勢趕到消極和悲觀。並且在金融海嘯重創金融市場後,風險性之金融商品價格下跌,使消費者對購買保單的投資方法產生疑慮,加上金融界的各公司競爭搶奪客戶的環境下,要為自身的保險公司再多增加一份保單是相當不容易的事。 G-49 保險業務員在使消費者成為該公司之客戶後,須使其保險客戶對該保險公司具有良好的評價、高信任度與滿意度。 而直接面對保險客戶的第一線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在本國從事保險業之業務經理人超過 33 萬人,業務經理人 每推銷、販售一份保單過程中也代表著公司,使保險客戶感到優良的服務品質外,受到實質滿意度進
11、而持續保險、續保;也間接提升保險公司的整體形象。 所以要如何在同產業與同體系公司中,在不能流失顧客又能使保險客戶滿意度以提升競爭力將成為保險公司重要的努力方向之一,也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三、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為提升企業經營績效,將利用保險業之服務品質之觀點下對保險公司之保險客戶為研究之對象。本研究以 F 保險公司之保險客戶進行問卷調查,探討並了解保險客戶對於 F 保險公司基本資料中對不同屬性族群之分佈比例外,本研究利用六標準 差管理流程( Pande et al., 2000;李旭華, 2003)探討 F 保險公司對保戶服務品質,其中本文分析方法,採用修正 Kano 二維模式找出需改善題項,
12、之後控制成效採用品質管制圖來驗證題項之改善成效。本研究目的是希望藉此管理流程以提升 F 保險公司營運之競爭力。 貳、方法 一、文獻探討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保險業中,一家企業要如何提升競爭優勢,並增加消費者的人數,針對消費者需求來增強或改善其服務品質成了市場占有率的重要因素,為了穩固消費者不會流失,須提出更有效的服務策略,並改善服務體系,以下就相關文獻分別探討。 服務,不管是在各式企業中為具有相當重要的一環。在 1994 年 GE 知名總裁傑克威爾許( Jack Welch)就曾推動服務為核心,用服務創造利潤的策略。表示利用服務,可以為企業帶來一定的利潤。 Deming (1982) 品質不僅要符
13、合生產者期望,更要滿足顧客的期望。 Parasuraman et al. (1985)定義服務品質是消費者在實際的認知服務中與期望中的差距。 Durvasula et al. (2004) 以訪談的方式對於新加坡的壽險業者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服務品質與保險客戶再購買行為呈現正向影響。 Tsoukatos and Rand (2006) 針對保險業進行服務品質、滿意度與忠誠度間的關影響分析。 六標準差( six sigma)是突破性策略及管理哲學,也是一個近乎完美改造企業文化的方法。各國跨國企業、產業紛紛採用導入六標準差改善流程,從生產流程找出缺失以達到降低失敗成本;提高產能達到客顧滿意的目標,藉
14、此提升企業的經營績效,其執行的步驟依序為定義( define)、衡量( measure)、分析( analyze)、改善( improve)及控制( control),簡稱為 DMAIC 流程( Pande et al, 2000)。 二、研究設計與方法 (一)抽樣設計 本研究主要以探討服務品質要素對於整體的保險客戶的滿意度之間的關係研究。本研究問卷以參考蔡宛貽( 2011)與吳淑玲( 2012) 之問卷 並與保險公司之經理討論後所擬定出問卷。 其問卷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有關服務品質的績效問卷(含重要度及滿意度兩指標),以李克特五等量表測量( Likert, 1932),第二部分為保戶基
15、本資料。 本研究以群集隨機抽樣( cluster random sample)方式施測,研究對象以 F 保險公司的臺中區域保險客戶為主,藉 由問卷之分析之了解保險客戶對於 F 保險公司的整體期望認知度(即認知重要度)與表現滿意度(即實際滿意度)兩指標差異來判別題項是否有需要改善。 G-50 (二)研究方法介紹 1.二維品質模式 二維品質模式一般稱為狩野模型( Kano model),或稱為二維品質模式 ( two-dimension quality model)( kano et al, 1984)。為日本學者狩野紀昭認為傳統一維品質有存在缺失,與瀨樂信彥、高橋文夫、新一( 1984)等人利用
16、電視及裝飾用座鐘進行二維品質之問卷調查,而提出的提出二維品質模式及實證研究。最初僅應用於製造業在品質管理上的開發之用途。之後因與服務業之滿意度有所相關而也被運用在探討消費者之服務品質上。 二維品質除了從顧客的滿意度衡量外,另外增加了顧客自身認知度。使顧客以兩種角度的觀點對品質要素作評比。此模式將二維的概念之構圖(如圖 1)為將橫坐標視為品質要素之具備程度,以愈向右邊指標則具備程度愈高;愈向左邊指標則具備程度愈欠缺。在縱座標則視為顧客的滿意度,以指標愈向上則表示愈滿意;指標愈向下則表示愈不 滿意。利用橫軸與縱軸的相對關係,將品質屬性區分成五種品質要素的類型其分別如魅力品質要素( attracti
17、ve quality element)、一維品質要素( one-dimension quality element)、當然品質要素( must-be quality element)、無差異品質要素( indifferent quality element)及反向品質要素( reverse quality element)。 但在區分上述五種品質屬性並非絕對,如 Shen et al. (2000) 指出隨著時間的 改變,企業競爭差異化來源的魅力品質,會逐漸轉變成為一維品質,甚至變成僅能滿足顧客基本需求的當然品質。 而二維品質模式最初是因產品品質所開發出來的研究,而後則被運用到其他不同的產業。
18、如在 Kondo (2001) 指出魅力品質屬性常會隱藏在消費者的心中不易被觀察,而當然品質屬性則屬於消費者外顯的資訊,因此,如何將顧客心中內隱的品質屬性挖掘出來,並轉變成為外顯的有價值資訊,以吸引消費者的魅力品質屬性,並應用在產品或服務的設計以及改善上。 二維( two-dimension)以字面上來說就是包含兩種評分的方式。利用一 維品質既有的滿意度之外,再加上消費者自身認知度,藉由兩個指標進行評估,使更貼近消費者內心所想之分析。使企業或商家可以透過兩種角度的觀點對消費者進行品質要素的評比,以更接近消費者心中所期望的品質要素。 Kano et al. (1984) 提出二維品質模式,應用於
19、製造業在品質管理。 2.三因子架構 影響滿意度的三因子架構之因素最早是由 Kano et al. (1984)利用 Herzberg et al. (1959) 的所提出之雙因子理論的結論中所歸納出來。其顧客滿意三因子理論可以視為 Kano二維品質的延伸,其 理論認為必須透過顧客期望的角度,辨識出能夠提升滿意或使顧客滿意的重要產品或服務屬性,以改進企業績效,以下分別說明此三因子意義,其三因子分別為興奮因子( excitement factors)、績效因子( performance factors)與基礎因子( basic factors)等三項因子( Fller & Matzler, 20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利用 标准 管理 流程 探讨 企业 服务 品质 绩效 保险公司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