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近五年中考试题汇编(共21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桃花源记》近五年中考试题汇编(共2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近五年中考试题汇编(共21页).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桃花源记近五年中考试题汇编汇编:罗化清2015年(2015·济宁市)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借指老人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无助的境地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全,部D余人各复延到其家 延:引领2.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B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用斜线(/)给画线的部分断句。江中有小孤山,嶷然独立,世俗转孤为姑。江侧有一石矶
3、,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欧阳修归田录)答案:1.A2.D3.(1)(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2)(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4.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2015·锦州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2-14题。(12分)【甲】 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
4、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乙】 小国寡民(选自道德经)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12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1)豁然开朗 (2)阡陌交通(3)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4)虽有甲兵1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5、) (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2)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14【甲】【乙】两文的作者从相似的角度分别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展开了想象,请根据【甲】【乙】原文完成下表。(4分)【甲】 设酒杀鸡作食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美其服 答案:12.(4分)(1)开阔是样子 (2)互相通达 (3)迁徙 (4)铠甲13.(4分)(1)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2)相邻国家互相看得见,鸡鸣狗叫的声音相互听得见,(但)人民直到老死也不相互往来。(意思对即可)14.(4分)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甘其食 安其
6、居 乐其俗2014年(2014·汕尾市)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
7、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渔人甚异之/忘路之远近B.寻向所志/寻病终C.悉如外人/悉以咨之D.便舍船/屋舍俨然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8.从桃花源的景的角度说说作者心目中的这个理想社会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摘录原句并加以概况)(5分)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8、的一项是( )(3分)A.桃花源内景色优美,人民生活和睦幸福,是作者追求的理想社会。B.桃花源与外界形成鲜明的对照,在当时是个幸福、美好而真实的社会。C.选文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D.选文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渴望摆脱剥削、压迫,追求幸福、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答案:6.C7.不再出去,就和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9.B(2014·安顺市)阅读下面古文,完成13-17题。(18分)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9、,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
10、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渔人甚异之( ) 寻向所志( ) 阡陌交通( ) 便要还家( )1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5.选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桃花源人淳朴、热情的特点?(2分)16.“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景象?(4分)17.本文演绎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4分)答案:13.对感到诧异 标志,标记 交错相通 通“邀”邀
11、请14.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天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一类的东西。(重点词: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如翻译错误,酌情扣分)竟然不知道还有汉朝,更不必说魏和晋两个朝代了。(重点词:乃: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如翻译错误,酌情扣分)15.“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或“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或“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找出一句给一分,找出两句给满分。)16.“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1分)“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3分)17.成语是:世外桃源。(1分)寄托了作者向往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人生活得幸福、愉
12、快的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向往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劳动,人人平等,和乐富足,宁静和谐的社会理想)意思对即可。(2014·毕节市)阅读桃花源记,完成1316题。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13、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便要还家 (2)遂与外人间隔(3)寻病终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4.翻译下列句子(每小题2分,共4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汗,无论魏晋。15.下列句中“之”
14、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2分)A.渔人甚异之 B.具答之 C.忘路之远近 D.闻之,欣然规往16.请用简要的语言概述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2分)答案:13.(1)通“邀”,邀请 (2)于是,就 (3)不久 (4)妻子儿女(每小题1分,共4分)14.(每小题2分,共4分)(1)老人和小孩都怡然自得,无比快乐的样子。(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15.C(2分)16.描绘了一个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自由、快乐的社会。(2分)(2014·株洲市)桃花源记(节选)陶渊明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15、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便要还家 乃不知有汉 21.翻译下面的句子。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22.有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陶渊明在作品中却让老百姓躲起来,这是不对的。”如果你是陶渊明,如何为自己辩护?答案:20.邀请或通“邀”(1分) 竟然(1分)21.太守立即(随即)派人跟随他前往,
16、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2分,译错一个字扣1分)22.要点:政治黑暗;寄托理想;报国无门。(1点1分,答出2点即可)(2014·常州市)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材料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苏杭多产梅。或曰:“梅以曲、以欹、以疏为美。”固也。然梅之欹之疏之曲,非蠢蠢求钱之
17、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广贮苏杭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材料出自龚自珍病梅馆记)【注释】欹(qí):倾斜。固:本来。孤癖:特别嗜好。鬻(yù):卖。斫(zhuó):砍削。重价:大价钱。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芳草鲜美: (2)渔人甚异之: (3)遏其生气: (4)安得使予多暇日: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
18、句子的意思。(5分)(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然梅之欹之疏之曲,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9.按要求从甲乙两文中摘录相关句子。(2分)(1)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 (2)描写作者“疗梅”方法的句子: 10.对两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A.“欲穷其林”与“穷予生之光阴”的“穷”用法一样,“悉如外人”“悉埋于地”的“悉”的意思相同。B.甲文中的“豁然开朗”一扫武陵人的心中的疑惧,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乙文借梅议政,抨击了统治者对人才的摧残,表达了思想解放的迫切愿望,与“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追求是一致的。D.甲文语言质朴、生动,
19、跟桃花源的氛围与人物浑然一体;乙文语言节奏铿锵,极富感情,形象表达了作者的爱憎。答案:7.(1)鲜嫩(新鲜、鲜艳)美丽 (2)以之为异。即“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3)生机(朝气)(4)怎样才能(怎么能够)(共4分。关键字词是判分的主要依据。的小毛病,如写了一个错别字等,可以不扣分)8.(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2)但是梅树枝干的倾斜、稀疏、弯曲,不是愚蠢的、只知赚钱的人以他们的智慧力量所能做得到的。(共5分,第1句2分,第2句3分。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9.(1)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乙文: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共2分。答对
20、一处得1分)10.C(2分) (浙江嘉兴 舟山)桃花源记(9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
21、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1)渔人甚异之 (2)便要还家 (3)处处志之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15.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似来,中华大地出现了“处处自诩桃花源”的现象,请结合本文分析原因。(3分)13.(3分)(1)以为异,认为奇异 (2)通“邀”,邀请 (3)记,作记号14.(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桃花源记 年中 考试题 汇编 2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