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原州区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教案资料.doc
《固原市原州区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教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原市原州区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教案资料.doc(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固原市原州区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固原市原州区现代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扩大设施农业规模,改善设施农业基础条件,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升本区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促进我区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依据宁财(农)发2008740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第一章项目摘要1.1项目名称:固原市原州区现代设施农业建设项目1.2项目主管部门:原州区财政局1.3项目建设单位:原州区农牧局、水利局、林
2、业局、科技局、扶贫办1.4项目建设地点:原州区头营镇二营村、彭堡镇阎堡村1.5项目建设年限:2008年1.6项目建设总体目标:建设两个现代设施农业园区,面积2200亩,日光温室650栋,其中:核心示范区面积570亩,温室190栋,组建科技创新平台,创新机制,鼓励科技人员以科特派的形式深入园区,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进行试验示范。通过现代技术装备,配套温室卷帘、滴灌设备、旋耕机等设备,降低劳动强度和劳动力成本;以热风炉配套确保冬季生产安全;以滴灌设备配套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灌水生产效益。开展设施农业技术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不断提高综合研发能力,完善服务功能,使之成为现代设施农业技术的展示窗口和
3、辐射源,促进相关新技术、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推动本区域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储备技术资源。通过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技术的引领,提升原州区的设施农业的生产水平,使项目区单栋温室年节本增效8001200元,总增纯收入5278万元。1.7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1.7.1建设日光温室650栋,配套自动卷帘机190套,热风炉190套,预冷库100平方米。1.7.2配套工程建设1.7.2.1水利配套:新建机井3眼,配套检查井13座、机井管理房4座、潜水泵3台、压力罐4台、过滤器4台、调节阀4个、控制阀4个、施肥罐4台及配套铺设管道和温室滴灌设施。1.7.2.2电力配套:变台及配电柜3套,38
4、0V动力线路9.19千米,10KV高压线路2.5千米。1.7.2.3园区道路:砼道路1公里,砂石道路8公里。1.7.2.4园区绿化:道路绿化林带植树0.6万棵,绿化林带植树0.4万棵。1.7.3购置小型旋耕机10台。1.7.4高效栽培技术推广1.7.4.1果树高效栽培技术推广100亩。1.7.4.2蔬菜高效栽培技术推广100亩。1.7.5科技培训与服务:印刷各种设施农业技术规程700份,培训农民1000人次。1.8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3248.19万元,其中:自治区财政投资60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投资1002.49万元,农民自筹995.7万元,银行贷款650万元。其中:温室工程建设投资2486
5、.5万元,配套工程建设投资667.29万元,设备购置投资6.4万元,高效栽培技术推广投资40万元,科技培训与服务投资18万元,项目建设管理费投资30万元。1.9效益分析:建设日光温室650栋,通过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应用,改善基础生产条件等措施,使单栋温室年节本增效8001200元,总增纯收入5278万元。第二章基本情况2.1概况原州区地处宁夏南部,六盘山东麓,位于东经10558-10632,北纬3536-3638,是固原市委、市政府所在地。黑城镇、七营镇和甘城乡划归海原后,辖6镇5乡1个办事处,192个行政村1152个自然村,总人口41.98万人,其中回族19.65万人,占总人口的46.8%。
6、区域面积2756平方公里。境内海拔14502500米,年均气温6.3,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均降雨量300450毫米,干旱、冰雹、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较多。由于六盘山抬升作用,垂直地带特征明显,地势南高北低,西南为六盘山土石山丘陵区,东北为黄土丘陵区,中部为清水河河谷川道区。经过长期的自然侵蚀,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地貌特征和土壤类型。气候类型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年降雨量300-450mm,其中7、8、9三个月降水占总降水量的68%,年土壤蒸发量2200mm,平均气温6.3-7.5,无霜期120-160天,日照时数2518h,有效积温2500-3200。由于地处内陆,地势高亢,又受欧亚大陆及青藏高原
7、气团控制,形成冬季漫长寒冷,春季气温多变,夏季短暂凉爽,秋季降温迅速,春、夏季降水量偏少,灾害性天气多,区域降水差异大等气候特点。2.2社会经济条件200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6.2亿元,第二产业4.8亿元,第三产业16.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243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8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41元。2.3农业发展现状种植业发展按照“主攻草畜、马铃薯两大产业,扩大蔬菜、特色种植两大基地”,重点实施了马铃薯产业提升工程、无公害蔬菜产业工程和以枸杞、向日葵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工程。突出抓了马铃薯产业和蔬菜基地建设。马铃薯种植面
8、积达54.7万亩,鲜薯总产量达到53万吨。瓜菜种植面积达到5.4万亩,年总产瓜菜1.2万吨。建成了头营镇马园、蒋河、三营镇孙家河及市郊高标准设施园区,形成清水河谷川道区设施蔬菜和露地冷凉瓜菜生产区,枸杞、向日葵、胡麻、瓜果、菌草等特色种植区。通过采取“压夏增秋”,“稳粮、扩经、增饲”等措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农业结构趋于合理。粮、经、饲结构比例由2000年的7:2:1,调整到现在的5:2: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彭堡井灌区、头营蔬菜基地等节水改进示范工程,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2.5万亩。2007年,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6.9万亩(其中夏粮46.3万亩,秋粮50.6万亩),经济作物4
9、4.6万亩,饲草面积66.5万亩。实现粮食总产15.5万吨,油料总产2790万公斤,农业总产值达到9.7亿元,农民种植业纯收入725.5元。2.4项目区基本情况2.4.1社会经济现状项目区设在原州区彭堡镇阎堡村、头营镇二营村,项目区农户683户,人口3291人。总土地面积17.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85人/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5万亩,人均耕地5亩,机井13眼。农作物种植面积9100亩,其中:马铃薯2200亩、玉米1700亩、向日葵2300亩、小麦800亩,油料300亩、蔬菜400亩、多年生牧草600亩,其他作物800亩。养殖业,牛存栏766头,羊存栏1861只,猪存栏409头,家禽养殖26
10、00只。劳动力1791人,其中剩余劳动力755人,平均人均纯收入2400元。项目区交通、通信便捷,西大路和福银高速公路纵贯项目区。农村电网改造已经完成,能够满足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农产品初加工的需要。2.4.2产业结构现状种植业总产值398.2万元,占总农业总产值的52.0%;林业总产值8.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1%;畜牧业总产值13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7.%;劳务与其他226.7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9.6%。2.4.3自然条件彭堡镇和头营镇属于原州区清水河中部,平均海拔高度175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7.5,年降雨量400mm左右,全年无霜期150天,日照时数2518h,有效积温2
11、5003200。该区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补充灌溉条件较好,有利于设施农业生产。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固原市原州区农业技术部门引进日光温室生产技术,并依据本区域气候、土壤特点,设计、推广了“固原一代日光温室”,建成了原州区清河镇东红村、北塬两个设施蔬菜园区。2002年,由山东寿光、福建鲤城给予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建成了头营镇马园村、蒋河村设施农业示范区,并根据多年设施蔬菜生产实际,对原“固原一代日光温室”进行了全方位的改进,完善了“固原二代日光温室”框架结构体系和生产技术规程,改变了过去日光温室只能种植叶菜,而不能生产果菜的
12、格局,使原州区设施农业发生了质的飞跃。特别是近几年来,在自治区财政、农牧等厅局的支持下,设施果树也得到了示范、推广,使原州区设施农业种植业结构日趋合理。目前,原州区设施农业沿清水河流域的清河镇、头营镇分期实施了设施日光温室园区建设,设施农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并配套推广了膜下暗灌、嫁接换根、穴盘育苗移栽、增施二氧化碳气肥等现代温室生产技术,制定并完善了“原州区设施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使设施农业单产和品质得到明显提升。产品满足当地市场外,其余销往周边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设施农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途径。截至2007年底,日光温室总面积达到8400亩,年产各种反季节蔬菜2100
13、万公斤,设施农业总产值达到3780万元,总纯收益达到2940万元,设施农业种植户人均种菜收入1500元以上。原州区设施农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发展势头强劲,在农民的增收上占有一席之地,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水、电、路配套滞后,使光、热、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尤其是水资源的利用率很低,节水灌溉没有大面积推广应用,导致棚内漫灌现象严重,棚内湿度过大,病虫害严重,使温室生产效益不高;二是品种结构单一和市场适应性较差,由于原州区设施农业规模小,品种结构单一,没有形成规模及品种规模优势,其产品只能供应周边市场,形成了高档产品得不到高位价格,低档产品在本地市场进入恶性竞争,价格低下,
14、不能满足较大的流通市场多元化的需求;三是产业链短,没有进行预冷、分级、包装以及深加工处理,产业化程度低,产品附加值小,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四是新技术应用、推广进程缓慢,缺乏设施农业生产技术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科学技术对设施农业的贡献份额较小;五是现有条件下,设施农业劳动强度较大,操作繁杂,增加了劳动力成本,影响了部分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2.1项目建设是进一步提升传统农业的需要发展设施农业是改变传统农业“受制于天”状况,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性措施,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和发展方向。原州区的农业生产因受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还处在“看天种地、靠天
15、吃饭”的较低层次,近年来虽然推广了设施农业技术,初步建立了设施农业技术体系,国家给予了一定的财力、物力支持,但设施农业发展规模小,农民增收缓慢,严重的影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按照中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就必须变革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以现代发展理念谋化农业,以现代的物质装备武装农业,以现代科学技术提升农业,因此,发展设施农业,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水资源,建立长期有效的抗旱节水机制,是提升原州区农业生产水平,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3.2.2项目建设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原州区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因受干旱的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低于发达地区农业生产水平。在雨养区
16、域发展现代农业是十分重要的,把农机、农技相结合,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生态建设与效益建设相结合,逐步实现“轻简式”农业,减轻劳动强度,简化劳动程序,获得低投入高产出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原州区初步建成了马园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引领了原州区设施农业的发展,但还不适应当前国内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还需进一步加大设施农业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建设和提高。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新的模式,引领原州区的设施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是在干旱条件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需要。3.2.3项目建设是稳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之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财政
17、注入了大量的专项资金发展旱作农业,但由于原州区水资源十分短缺,仍然没有找到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性技术,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传统的耕作方式和栽培管理技术已很难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量和水生产效益。因此转变耕作方式,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实现周年生产,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产值,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3.2.4项目建设是提高抗旱减灾能力的有效途径固原市原州区位于六盘山东麓,年降水量少,约350-400mm,且时空分布不均衡,且70%以上的降水分布在7、8、9三个月,有效性差,年蒸发量大,是降水量的3到10倍。80年代以来随全球气候变暖,干旱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强度逐年
18、加重。尤其是近10年来连年大旱,造成人畜饮水极度困难,农作物无法播种,严重影响了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设施农业也是一种避震抗灾的有效技术,通过设施农业项目建设,并结合微、滴灌技术,生产一季果菜仅用水300方,能有效缓解旱作区农业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水效率、提高抗旱减灾能力的重要途径。3.2.5项目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原州区长期以来由于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造成区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衰退,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通过项目建设,扩大设施农业种植规模,改变传统土地经营模式,在较小的土地面积,通过新
19、技术的应用,集约化种植,获得较高的种植效益,减轻山地的农业生产压力,保护退耕还林生态建设的重大成果,增加了地表覆盖度,有利于保水保土、减少扬沙起尘,促进生态建设与农民增收相结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3.3.1符合中央和地方农业发展政策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把农业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给予重点倾斜,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自治区党委、政府做出五年时间要发展100万亩设施农业的规划和构想。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完全符合中央和地方农业发展政策。3.3.2地方党委、政府重视设施农业发展近两年,原州区委、政府把设施农业种植列为本区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固原市 原州区 设施 农业 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教案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