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学校中学一对一中考语文点睛卷(一).docx
《哈尔滨学校中学一对一中考语文点睛卷(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尔滨学校中学一对一中考语文点睛卷(一).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哈尔滨校中一对一中考语文点睛卷(一)一、积累与运用(25分).(3分)以下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簇新(cu)校对(jido)不屑置辩(xiG)B.酝酿(niang)抖擞(s6u)混为一谈(hun)C.莅临(11)粗暴(kuang)战战兢兢(Jing)D.着落(zhao)憔悴(qiao)咄咄逼人(duo)1 . (3分)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报歉A.报歉拯救人声鼎沸B.斑斓取缔见异思迁C.懊悔烦躁惊慌失错D.默契遗憾鞠躬尽粹3.(3分)以下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在这场疫情之下,让我们真正明白了谁才是英雄,谁才是明星。B.线上教对少数老师不是很熟悉,
2、以至于比平时更加辛苦。C.防疫期间,很多退休老人主动参与小区哨卡值班的责任。D.所有人必须戴口罩、扫“绿码”,才能顺利通过小区安检。4.(3分)以下有关名著知识、文常识、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水浒传中的武松是一位豪侠之士,他景阳冈打虎是“勇”的表现,醉打蒋门神是“义”的驱使,斗杀西门庆是“恨”的宣泄。B.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王母娘娘的蟠桃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长生不老丹,十万天兵天将也拿他无可奈何。C.诸葛亮为了完成刘备白帝城托孤的重任,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最终积劳成疾, 病逝五丈原。D.岑参是唐代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张养浩作品山坡羊
3、潼关怀古 中“山坡羊”是曲牌名。5. (3分)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中国山水画对画面的虚实处理,提出“无虚不能显实,无实不能存虚,无疏不能成密,无密不能见疏,是以,绘事乃成”的重要观点。A.非虚非实,非疏非密B.虚实相生,疏密相用C.半虚半实,半疏半密D.虚实清楚,疏密了然6.(3分)根据以下语境,语言表述最准确、得体的一项为哪一项()疫情期间,国家要求所有人外出必须戴口罩,但是你在电梯里遇到的邻居阿姨并没有戴口罩,你要劝 说她按要求戴口罩,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平安。A.阿姨,您出门不戴口罩,不怕染上病毒啊?B.阿姨,全国都要求戴口罩,你却不戴口罩,就算你自己不怕得病,也得为别
4、人想想啊。C.阿姨,出门不戴口罩,别人会把你当成病毒的,赶紧戴上吧。D.阿姨,国家要求戴口罩咱们赶紧戴上,这不仅关系到他人的健康,也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啊。7.(7分)按课文原文填空。(1)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2) ,关山度假设飞。(木兰诗)(3)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4) ,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5)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其一)(6)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触景生情,点出思乡主题的句子是:二、阅读(45分)(一)阅读桃花记,回答810题。(8分)桃花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
5、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 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种作,男女衣着,悉如 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问讯。自云先世避 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道也J*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6、,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8. (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鲜美(2)语(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1)初极狭,才通人。(2)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9. (2分)文中的桃花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两 处相应的语句。(1)(2) (二)阅读丝路”糖史今,回答n-14题。(10分)丝路“糖史”国人食用及制作蔗糖的历史十分悠久,其开展历程同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都有着密切的关 系。甘蔗原产热带,公元前传播、种植于印度及南洋地区。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就已开始种植及食用甘蔗
7、, 常见的食用方法为生啖(ddm)或榨取“柘(zhe)浆直接饮用。后,人们也尝试对蔗浆粗加工,即以曝晒煎 煮去掉蔗浆中的局部水分,制成浓度较高的“蔗修(tdng)“蔗修”乃是一种稠厚的糖浆,假设是进一步冷凝,可以固结为赤褐色的糖块,因其形色似石,味甜如蜜,得名“石蜜”。不过,这种粗制糖块水分含量大, 极易溶解,不易运输。而在不产甘蔗的北方,人们要想品尝石蜜的滋味,就得依靠沿丝绸之路远道而的外 国使团和西域胡商。他们带的“西极石蜜”产于西域,因经过高超的脱水处理而呈干燥的饼块状,不但易 携带,易储存,而且滋味品质都优于南方粗制的蔗修。公元661年,唐高宗命人从印度请10位制糖专家,利用印度的“竹
8、甑(z8ng)法”制出了颜色较浅亮 的精沙粒糖“煞割令”。自此,天竺制糖法在中华神州落地生根,而印度的制糖技术也在新的环境、新的理 念下获得富有想象力的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蔗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北宋时期,四川一带的匠人凭借“客(xiin)制法”,造出了一种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结晶糖霜。 苏轼有诗云“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黄庭坚也以“我舌犹能及鼻尖”的俏皮诗句,极言糖霜的美味。到了南宋绍兴年间,随着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制作技术的推广,糖霜在满足南方本地用糖需求的 同时尚有富余。于是,产于南方的糖霜不但乘船北上,而且也漂洋过海,向南销往占城、真腊、三佛齐、单 马令等南洋国家,
9、甚至到达波斯、罗马等地。“中国糖”由此开始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元朝崛起后,中外文化交流到达新的高峰。一些阿拉伯制糖人到中国,将他们较为先进的“树灰炼 糖法”传授给了福州糖工,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白糖的质量。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福州人能大量炼制 “非常白的糖”。这种大规模、高效率的白糖生产,对于提升中国糖的国际竞争力、激发进一步技术革新, 是很有帮助的。到了明清时期,中国人在以往制糖技术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创造出“黄泥水淋脱色法”,生产出洁白 如雪、颗粒晶莹的精制蔗糖,其中最为雪白细腻的被称为“西洋糖”。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 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
10、输入。“西洋糖”出口的目的地也 较以往更多,航线距离更长,不仅包含占城、暹(xidn)罗等“老主顾”,还覆盖了日本、波斯湾及欧洲多个 国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制造的白糖与脱色技术在明代传入印度孟加拉,此后在印地语、孟加拉语等几 种印度语言中,白糖均被称为“继尼(ci ni)”,意为“中国的”。“继尼”与唐代的“西极石蜜”、“煞割令” 遥相呼应,分别在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上,见证了千百年中外各国因蔗糖结下的缘分,以及彼此间互通有无、 愿结友好的恒久心意;也见证了中国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中国古人于蔗糖制造 历程中展现出的开阔胸怀与精进精神,在古老丝路重焕新生的今天,仍可成为烛照
11、文化传承的一盏明灯。 (3分)本文主体局部以时间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中国蔗糖因丝绸之路而不断开展的历史。下面关于 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蔗修”与“西极石蜜”相比,在干燥程度、运输方便性、滋味品质方面都有较大差距。B.唐代引进的印度制糖技术在中国获得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蔗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C. “竹甑法”“树灰炼糖法”是从国外引进的制糖技术,“窖制法”“黄泥水淋脱色法”是中国人创造的 制糖技术。D.石蜜、糖霜、“煞割令”是中国生产的蔗糖品种,“西极石蜜”、“西洋糖”是外国生产的蔗糖品种。11. (3分)南宋时期,“中国糖”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的原因有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哈尔滨 学校 中学 一对一 中考 语文 点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