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发酵名词复习过程.doc
《固态发酵名词复习过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态发酵名词复习过程.doc(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固态发酵名词-固态发酵名词1、 界面:是指两个物体相态相接触的分界层,也可称为界面层,它占有一定的厚度和面积。没有两相接触,就没有界面。反之,凡是有两相接触的地方,就会有界面出现。2、 网结现象(anastomosis):在菌落发育后期,菌丝之间互相接触,菌丝接触点的壁局部降解而发生菌丝的网结现象。3、 固态发酵反应器内的物料,由气体(气相)和培养物料(固相,包括含结合水的固相)组成。4、 拟均质相:即物料颗粒和颗粒间的气相到达到平衡状态时,将物料层视为一个相。相内物质的分布是均匀的,其理化性质是完全相
2、同的。此时,反应器内的物质是顶空层和物料层之间的交换。5、 顶空层:是固态发酵反应器(一般指转鼓式反应器)内物料层上方被气体所占据的空间区域称为顶空层。6、 物层料的“二相”体系:物料层由含菌体的物料颗粒(固相)和颗粒间隙中的气体(气相)这二相组成;物料层中的固态物料颗粒和气相间发生物质交换和传递;外部进入的空气和颗粒间的气体发生物质和热量的交换。7、 物料层的组成是:物料基质、微生物、物料颗粒间隙的空间8、 强制通风:即空气主体穿过物料层主体(从物料层的下方通入,上方排出,或方向相反);强制通风时空气应具有一定的压力。9、 非强制通风:即空气主体与物料主体大致分属于两个不同区域。如浅盘式发酵
3、,气体通过自然扩散与固相物料接触;而卧式转鼓式反应器,空气从反应器的一端的顶空层进入,当物料层在转鼓内运动(运动方式有多种)时,一部分物料与顶空层的部分气体接触而发生气体物质的交换。10、 广义的发酵:人们把利用微生物生产目的产物的作用或过程(不论分子氧和其他外源电子受体存在与否)统称为发酵。11、 狭义的发酵:它包括抗生素发酵、柠檬酸发酵、氨基酸发酵、维生素发酵等有氧发酵;以及酒精发酵、丙酮一丁醇发酵等无氧发酵,即狭义的发酵。12、 酿造:一词是由酿和造并列构成的并列(联合)词组,且由酿扩展而来。微生物学研究表明,酿造实际是一种生物现象,是多种微生物的共同作用。13、 白酒:又名烧酒(因其被
4、能点燃),它是以曲类、酒母等为糖化发酵剂,利用粮谷或代用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贮存、勾兑而成的蒸馏酒。14、 低温双边发酵:采用较低的温度,让糖化作用和发酵作用同时进行,即采用边糖化边发酵工艺(双边)。15、 界面效应:同一微生物在同一相中的生长代谢与在不同界面上的代谢不同。16、 大曲:以小麦或大麦和豌豆为主要原料,将其粉碎、加水、压制成砖状的曲胚,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使自然界的微生物进行富集和扩大培养,再经风干而制成的含有多种菌的一种糖化发酵剂。17、 续渣法:将渣子(指粉碎后的生原料)蒸料后,加曲(大曲或麸曲和酒母),入窖(即发酵池)发酵,取出酒醅(又称母糟,指已发酵的固态醅)蒸酒,
5、在蒸完酒的醅子中,再加入清蒸后的渣子(这种单独蒸料操作称清蒸);亦有采用将渣子和酒醅混合后,在甑桶内同时进行蒸酒和蒸料(这种操作称混烧),然后加曲继续发酵,如此反复进行。18、 老五甑:就是每次出窖蒸酒时,将每个窖的酒醅按入新投的原料,分成五甑蒸馏后。其中四甑料重新回入窖内发酵,另一甑料作为废糟扔出,这种操作概括为“蒸五下四”。19、 小曲:是生产半固态发酵法白酒的糖化发酵剂,具有糖化与发酵的双重作用。它是用米粉或米糠为原料,添加中草药并接种曲种培养而成。20、 酱油:是利用曲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和淀粉酶等酶系,在长时期的发酵过程中,将大豆、小麦等蛋白质原料和淀粉质原料水解生成多种氨基酸和糖
6、类,并经细菌、酵母菌进一步发酵而成的色香味俱佳的调味品。21、 生物农药:又称生物源农药,一般是指直接利用自然界有益的生物或从某些生物中获取的具有杀虫、防病等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22、 微生物肥料:又称菌肥、接种剂,是一种以微生物生命活动使农作物得到特定肥料效应的微生物制剂。23、 单细胞蛋白(SCP):是通过培养单细胞生物而获得的菌体蛋白质。24、 次级代谢产物:25、 水活度w:湿料饱和蒸汽压(p)跟同样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p0)的比值。26、 静态密闭式固态发酵:主要是指发酵过程中的固体基质保持相对静止状态,通常所说传统的固态发酵即指此种发酵方式。动态固态发酵反应器:其中的基质处于间
7、断或连续的运动状态,从而强化了传热和传质,设备结构紧凑,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但由于机械部件多,结构复杂,灭菌消毒比较困难,固态基质的搅拌能耗过大,发酵物料的持续运动有可能会破坏菌丝体,从而影响菌体的生长与代谢。固态发酵工程原理及应用1、现代固态发酵原理及其应用1.1固态发酵的定义固态发酵是微生物在没有或基本没有游离水的固态基质上的发酵方式,固态基质中气、液、固三相并存,即多孔性的固态基质中含有水和水不溶性物质。1.2固态发酵的特点其培养基呈固态,在满足菌体生长代谢的水活度条件下,基质中几乎没有自由流动水。因此,固态发酵是以气相为连续相,以液膜及其覆盖的固相为固定相的三相系统。1.3固态发酵与液
8、体发酵比较固态发酵液态发酵培养基中无游离水的流动始终有游离水流动培养体系存在气、液、固三相,气相是连续相仅涉及气液两相,液相为连续相接种量较大接种量较小产物浓度高产物浓度低不均一性均一性原料成本较低原料成本较高1.4固态发酵的分类(1) 按微生物的情况和形成的产品条件不同分类固态发酵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进行分类,按照使用的微生物的情况和形成的产品条件不同,固态发酵可分为自然富集固态发酵,强化微生物混合固态发酵,限制微生物混合固态发酵和单菌固态纯种发酵。(2) 按固态发酵固相的性质分类根据固态发酵固相的性质,可以把固态发酵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农作物(如麸皮,豆饼)为底物的固态发酵方式。这些底物
9、即是固态发酵过程中的固相组成部分,又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营养,在这里可称这种发酵为传统固态发酵方式(或固体底物基质固态发酵)。另一种固态发酵方式是以惰性固态载体为固态发酵过程的固相,微生物生长的营养是吸附在载体的培养液,称这种发酵方式为惰性载体吸附固态发酵。2、固态发酵微生物生长代谢(了解)2.1、固态发酵微生物特征:适宜于固态发酵的理想微生物应具备下面几个特征:能够利用多糖的混合物;有完整的酶系,可以迅速从对某一种多糖的代谢转为对另一种多糖的代谢;能够深入到料层中,也能穿入基质细胞内;在发酵过程中以菌丝形式生长,而不易孢子化;生长迅速,染菌概率小;可以在含水量低的基质中生长;能够耐受高浓度的营养
10、盐;可以耐受基质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苯类等有毒物质。2.2、界面效应:界面是指两个物体相态相接触的分界层,也可称为界面层,它占有一定的厚度和面积。没有两相接触,就没有界面。反之,凡是有两相接触的地方,就会有界面出现。气固、气液、液固、液液、固固,大多数界面呈净的负电荷,因而吸引阳离子和各种大分子。界面对营养物的吸附是由于界面上的原子力场不饱和,具有一定的表面能,因而可以吸附某些生物大分子以降低表面能。另外,在微生物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一些具有很大吸附作用的蛋白质或多糖。这些作用使微生物在界面堆积生长。2.3、菌丝顶端生长的机制:丝状真菌的生长是以其顶端延长的方式进行的,顶端之后的菌丝只能变厚而不能
11、伸长;在生长过程中又靠顶端延伸的方式产生繁茂的分枝而构成真菌的菌落,可见真菌的生长主要表现在菌丝顶端的生长。2.4、关于菌丝顶端分泌复杂的纤维素酶系统分解纤维素机制的假说:某些物理信息由纤维素传送到真菌细胞核中导致酶El合成,该酶可切断纤维或微纤维与纤维材料的结晶部分的连接。紧密接触是对E1,也可能是其他酶组分的产生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个酶(E2)合成的启动。E2由两种组分构成:(i)endo1,4-p-D-glucanglucanohydrolaselendo-glucanse,它可将高聚葡萄糖长链随机切断为短链,也有许多葡萄单体释放出来;()exo-1,4-D-glucanglutohydr
12、olase,从聚葡萄糖链的非还原端切下寡糖(cellobiose),可见E2的产物是寡糖、二糖和葡萄糖。纤维二糖被细胞吸收,诱导第三种酶即E3(-glucosidase)合成,将纤维二糖分解为葡萄糖单体。E3属于胞内酶,但仍有一小部分可以分泌到体外。老细胞或自融的细胞中可释放出大量的E3,因此纤维二糖在菌体内外均可被分解为葡萄糖。2.5、固态发酵过程中生物量的测定方法:(1)、利用与菌体生长有关的某些现象估测生物量:模拟培养底物法测定生物量应用惰性载体的方法测定生物量。附着有培养物的载体,通过清洗、干燥、排除营养基质后,可以称取总生物量。例如,将凝固琼脂使用在模拟固态底物孔隙结构的模型中,经过
13、培养后,琼脂通过微波炉熔化并用水清洗、使琼脂与菌体分离,测定其生物量。目前人们没有进行从载体中分离出菌量的尝试,干燥后质量的差异被假设为生、死生物量之和。(2)、测定出生物体中某些特殊物质的含量推知生物量如果生物体某特定组分含量始终不变或各生长阶段的变化已知,且测量不受底物干扰,找到该组分生物量的线性关系,通过测定该组分的量就可以推测细胞生物量。如,红外辐射分析技术,测定葡萄糖胺、麦角甾醇,ATP、DNA和蛋白质的含量;该方法首先要获得发酵物料的标准光谱。反射光三色刺激分析测定,固态发酵过程中,由于生物化学的变化以及孢子和生物体的形成,发酵基质的颜色将随之变化。3、影响固态发酵的因素影响固态发
14、酵的因素大致分为生物学因素和理化因素两类。生物学因素:这类因素与生物学有关,如菌体的代谢和繁殖,它以特定的方式决定某些种群的行为。理化因素:这类因素与系统中发生的物理化学现象有关,它们通过动量、能量和物质等热力学因素的转移影响着固态发酵系统的变化过程。3.1碳源和氮源的关系(C/N比)任何发酵过程选择合适的能源或碳源都必须考虑两点:(1)所选择的碳源可以被微生物利用并产生某种代谢产物,据此可制订合适的培养基配方。(2)选择适当的微生物去利用特定的培养基组分,如工业废弃物、对环境有害作用的垃圾或者原料,以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确定适当的培养基组成成分。一般来说,CN比对于获得特定产物的特定
15、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代谢产物与菌体生长无关或者部分相关时。在代谢与菌体生长相关的情况下,最好从一开始就保持平衡稳定的培养基组分;当所用的菌种是真菌时,还需要考虑CN比是如何诱导或延迟孢子的形成。3.2温度温度对生物体生长的影响:使蛋白质变性,酶抑制,促进或抑制特定代谢途径产物,细胞死亡等3.3湿度及水活度w湿度是和固态发酵的定义、生物学材料特性密切相关的因素。微生物能否在基质上生长取决于该基质的水活度w。(1)水活度w定义为:湿料饱和蒸汽压(p)跟同样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p0)的比值。(2)不同微生物对水活度的要求一般而言,细菌要求w在0.900.99之间;大多数酵母菌要求w在0.80
16、0.90之间;真菌及少数酵母菌要求w在0.600.70之间4、固态发酵物质和热量的传递及平衡(了解)4.1固态发酵物的特性(1)物料层和顶空层物料的宏观分析(相关概念)物料层:物料层由培养基质和微生物组成,主要是生物反应的场所。微生物生长于物料层的颗粒表面,分解并利用基质产生酶和代谢产物。拟均质相”(pseudo-homogeneousphase):即物料颗粒和颗粒间的气相到达到平衡状态时,将物料层视为一个相。相内物质的分布是均匀的,其理化性质是完全相同的。此时,反应器内的物质是顶空层和物料层之间的交换。物层料的“二相”体系:物料层由含菌体的物料颗粒(固相)和颗粒间隙中的气体(气相)这二相组成
17、。物料层中的固态物料颗粒和气相间发生物质交换和传递。外部进入的空气和颗粒间的气体发生物质和热量的交换。“顶空层”(headspace),是固态发酵反应器(一般指转鼓式反应器)内物料层上方被气体所占据的空间区域称为顶空层。(2)物料层的微观分析从微观上来,物料层的组成是:物料基质,微生物,物料颗粒间隙的空间,物料颗粒间隙或颗粒内的孔隙的空间中含有气体,以空气和水蒸汽为主。4.2固态发酵过程的物质传递1.气体类得物质传递现象在静止的气相层,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扩散;气生菌丝消耗氧并释放出二氧化碳;在物料颗粒表面氧气和二氧化碳透过液膜传递;在物料颗粒内氧和二氧化碳的扩散;浸没在液相环境中的菌丝吸收氧气并
18、释放出二氧化碳;氧气通过一系列的过程传递到微生物细胞2.固态类物质的传递现象物质的溶解:固态发酵过程中各类大分子物质在水中不断地溶解。物质的代谢:基质中各种分子物质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通过复杂的代谢网络和调控机制进行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各种物质相互关联和作用,形成复杂的物质传递链。菌体的生长及酶的分泌:微生物摄取小分子的营养物质生长;微生物菌丝体以延伸或分支的方式生长;气相菌丝内的细胞器的移位;微生物分泌水解酶;酶在基质中的扩散。酶对大分子物质的水解作用,产生小分子水解产物。小分子水解产物在物料颗粒内的扩散。营养物在基质内的扩散及被微生物吸收利用。代谢产物的释放及扩散3.液态类物质的传递现象固
19、态发酵过程中的水分发挥着极为特殊的桥梁和介质的作用。固态物质和气态物质都要溶解于水中才能进行传递。水分自身不断地产生和被消耗,并在反应器内的固相和气相之间进行传递水分传递的方式: 微生物的生长或维持等代谢活动释放代谢水分; 新细胞吸收利用水; 在物料颗粒内水的扩散; 在颗粒表面水膜上水的蒸发; 在静态气相层中水汽的扩散;气相中的水汽凝结成液态水(附着于罐壁或固态基质中)。4.3.固态发酵过程氧的传递(1)湿菌体层模型Onstra等通过实验研究了葡萄糖和淀粉培养基上固态培养根霉时,颗粒内的氧传递及氧气扩散限制问题。提出了固态发酵湿菌体层和基质的模型,见下图(2)固态发酵氧传递过程1)氧从气相主体
20、中向物料颗粒空隙的传递,即通风时,新鲜的空气穿过固态物料层,和固态物料颗粒间隙的气体置换和交换,传质速度与物料堆积的紧密程度有关,与颗粒的大小及孔隙率有关;2)氧在颗粒间隙空间内的扩散;3)在某些情况下,暴露于空气中的菌丝体可直接从空气中吸收氧气;但大多数情况菌丝体需从液体中吸收氧4)氧从物料颗粒间隙的气相主体向物料表面气膜的转移;5)气体通过颗粒表面的气膜向气-液界面的扩散;固态发酵物料的颗粒小,单位体积的物料的表面积大,气-液界面积大,传氧速率较高;6)氧气穿过气-液界面进入水膜,并在水膜中的扩散,水膜也是菌丝体密集所在地;7)水膜中的溶解氧被微生物利用(3)固态发酵氧传递的限速步骤一种观
21、点:固态发酵过程中,氧的传递不受限制;另一种观点:氧传递限速步骤在于界面:界面有气-液界面、和固-菌体界面;也有人将菌体层和水膜视作一层生物膜,生物膜(湿菌体层),包括菌体及菌体层内所含有的水。目前较为普遍接受的观点:氧从气-液界面进入到湿菌体层后在湿菌体中(水膜)的扩散步骤是限速步骤;湿菌体层的厚度和气-液界面面积是固态发酵传氧的关键参数(4)影响菌体层中氧浓度的四个因素1)湿菌体层的厚度L;2)湿菌体层的密度x;3)湿菌体层中菌丝体的比呼吸活力qo;4)在湿菌体层的氧气扩散系数De。4.4水的传递与物料平衡(1)固态发酵过程中水的存在形式在固态发酵的过程中,水的存在形式有:气相中的水汽(在
22、顶空层气相中的水汽,颗粒间隙中气相中的水汽)液态自由水(物料颗粒表面的水膜或水滴、毛细管内的水、颗粒间隙中的水分)物料的结合水(boundwater)(2)水活度水分活度反映了物料与水亲和能力的大小,表示物料中所含的水分作为生物化学反应和微生物生长的可利用价值。微生物在固态基质上的生长取决于水活度,固态物料水分的蒸发的驱动力是固态物料的水活度与饱和水活度之差(3)水分的传递-以转鼓式反应器为例简述水分传递过程以转鼓式反应器为例,将转鼓式固态发酵反应器分为顶空气相和固相物料层两个亚系统。转鼓式反应器内的水分传递可用图4-8表示。外部空气进入顶空层,空气中带入水分(1);空气排出,带出水分(2)。
23、在气相中水分的传递,主要是湿度的差别所导致的水分子的扩散。与外部空气的水分的交换速度取决于进出空气的流量、湿度及温度物料层水分的蒸发,即物料层表面的颗粒的水分蒸发到顶空层(3);顶空层空气中湿度很大,水汽可能凝结到物料中(4);物料层内颗粒之间也存在水分传递(5);外加水的操作给物料层带入水分(6)。4.5物料质量传递与物料平衡(了解)(1)固态发酵大部分物料成分是难溶于水的大分子;(2)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可变为小分子的糖类物质或氨基酸或肽类物质;(3)发酵基质表面和微生物细胞外周通常会有一层水膜,便于营养物质溶解,溶解于液相水中的这些糖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才能被微生物利用;(4)在液体相中,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固态 发酵 名词 复习 过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