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诗歌四首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求7-9年级学生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要学会欣赏文 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诵 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 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所以古诗词学习要到达以下 目标:要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做好节奏划分;要在理 解的基础上积累,背诵默写;理解诗词的写作手法,体 会诗中情感,学会赏析诗歌;能在现实的语言实践中恰 当运用诗句,提高感悟能力,提升审美情趣,丰富情感 体验。【教学目标】.诵读诗歌,找准节奏,读出诗韵。1 .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2 .结
2、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 感。3 .背诵全诗。4 .通过学习本学生可以提升审美情趣,丰富情感体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教学难点:联系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体 会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教学过程】导语:唐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诗歌是唐代文学艺术的代表形 式。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诉说悲欢离合,歌唱远大理想,揭露 社会黑暗,赞美大好河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朝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寄。(揭示课题)板块一、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白(701年一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 诗人,被后人誉
3、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 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 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2、创作背景:唐代诗人王昌龄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 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 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 处。王昌龄 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 七八年间。李白 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 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3、文学常识:古体诗和近体诗在唐代,人们把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叫古体诗(格律:诗、词等关 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
4、式和规那么);把唐 朝时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称为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最初都是 唐朝人的说法,古体诗因产生年代早,相对于唐朝人已经是古代 的诗体了;格律诗在唐朝时是刚刚成熟的,相对于唐朝人来说是 “新近”产生的,所以唐朝人称它为“近体诗”。我们现代人不 过是沿用了唐朝人的说法,实际上“近体诗”离我们不但不近, 反而已相当久远了。)近体诗又分为两类:律诗和绝句。板块二、初读课文(1)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学生自读,把握七言诗的诵读节奏。(3)教师范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初中语文 年级 上册 古代 诗歌 闻王昌龄 左迁 龙标遥有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