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篇)2022年说课稿模板六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篇)2022年说课稿模板六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说课稿模板六篇说课稿篇11、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56-58页的 运算律。这局部内容是本单元的第一教时,教学加法的两条 运算律一一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是运算中进行简便计算的两种必要的理论依据,他们是学生正 确、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思维素质,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 学生今后的简便计算和计算速度。这局部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 的加法计算和验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内 容。2、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设 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利用学生身边的事件,组成贴近学生 生活的教学
2、内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学生在学习用符二、说教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到达教与学的 和谐完美统一。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 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因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1、朗读法:课前预习反复朗读,课堂朗读,注意字音、断 句,强调“拟” “差”的读音。2、同伴互助,解疑答难,掌握字词,老师引导归纳整理。3、师生共同分析人物形象,全体参与表演,再现当时情境。三、说学法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 主、合作、探究”的
3、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朗读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 学我准备按以下七个环节展开。(0、导入新课:图片展示“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这是红楼梦中 写给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判词,“停机德”讲的是乐羊子的妻子为 劝丈夫继续求学而剪断织布机上的娟的故事。“咏絮才”讲的是 什么呢?今天读完这个故事,我们就知道了。(激发学生的阅读 兴趣。)(二)介绍作者及作品导入课文之后,我便请学生根据课文注释介绍作者 及作品, 引导学生学会抓住作者生平的主要方面(生辰字号、所处的时代、 文学地位以及代表作品等)进行识记。(三)朗读感知我们知道,文
4、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其特点是简洁典雅。 文言文的学习侧重于朗读,为此,我主要采用先听课文的范读, 然后再师生竞赛朗读法落实课文的字音,把握节奏与停顿。在朗 读的形式上,我力求做到个别读与集体读、小组读与全班读相结 合,从而力争读准字音,读好。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难读字音:拟差俄而雪骤柳絮无奕女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划分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撒/盐/空中/差/可拟(2)未假设/柳絮/因/风起(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4)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明确这些停顿后,再放声朗读,读好停顿,自然体会出感 情了。)(四)疏通文意在把握字音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 翻
5、译理解。第一步是翻译,在课文翻译这一教学环节当中,我先 引导学生落实文言字词,并结合翻译方法,如增添法、替换法等, 然后指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其间老师进行点拨, 师生一起合作解答疑难;点拨的重点字词句有:俄而欣然拟未假设接着再请学生翻译全文,这样便使学生能够大致地了解课文 内容;当然,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我还是注重朗读,在读中翻译, 在读中理解。(五)研读赏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 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引导学生开展独立的阅 读实践,教师以多媒体出示如下一组思考题:(1)文中的这一家人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下聚会的?从 哪里看出来?(2)联系上
6、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又什么不同?(3) “公大笑” 一句省略了谢安的话,如果你是谢安,你 会说出什么话来?把雪比作“柳絮因风起”和“撒盐空中”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 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4)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福是王凝之的妻子?(1、明确:融洽,欣然、大笑)(2、指子侄辈,今专指子女)(3、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 一喻好, 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拟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 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 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 后一喻不好。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
7、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 一喻所缺的 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 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 有意象;“撒盐” 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4、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说明他赞赏道镉的才气。)请学生先朗读再小组讨论,之后班级交流。学生通过积极主 动的思考和讨论,做出答案,进一步加深对中心的理解,从而 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六)再现当时情景:1、师生共同确定:时间、地点、天气、事件、人物。重点 在人物上,文中有谢安的表情,谢朗和谢道镉只有话语,先让学 生从文中发
8、现、想象他们的表情,再推荐同学扮演角色,其他同 学扮演“众儿女”,思考:他俩谁说的好? “白雪纷纷何所似”?2、创造条件,师生表演。重点探讨谢朗和谢道镉谁说的好, 各抒己见。再说说“白雪纷纷何所似,可以用学过的诗句,可 以是自己的想象,最好是自己写的七字一句的诗句。师生共同分析人物形象,全体参与表演,再现当时情境。既 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发挥学生想象力,促进写作水平的提 高,突破教学难点。(七)、布置作业:A、积累词语;B:读几那么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写读书笔记。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 足学生的阅读期待,丰富同学们的知识储藏。五、说板书赞赏谢道镉表达咏雪事件一问
9、、一答的聪明 才智板书在教学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此板书清晰直观, 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 忆,理清脉络。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 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 位评委老师。说课稿篇3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二册的一 篇课文一一皮皮和汪汪。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的是小猴皮皮和小狗汪汪在摘椰子 时分别遇到了困难,后来两人通过合作,各自发挥优势,终于摘 到椰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学会与别人合。本篇课文我一共安 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随文学习生字、词,做到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帮助学生养成
10、自主积累词语的良好习惯。初步了解课 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指导学生理解第一、二、三自然 段,将感悟到的语气读出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第二课时学 习四、五自然段,随文学习会认字,会写8个字,着重写好左 右结构的字。进一步理解做事要学会与人合作。现在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授课。根据低年级孩子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我创设教学情境,让孩 子们融入童话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孩子们在童话的世界里,充分 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引导他们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接着,我设计了有趣的活动,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以正确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 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活动中学会学习。如:教学第
11、一自然段时,我创设了生动的情境,“今天,老 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好朋友,一个是皮皮(出示图片)”, 并且出示教具,小河、小岛、椰子树、又大又圆的椰子。让学生 自主阅读第一自然段,并通过游戏,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动脑、 动手、动口,以趣促思,开展了多种能力。在学生弄清椰子树的位置以后,再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从问题着手,可以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自己阅读的强烈愿望。然后,让学生通过一次次的朗读,明确要相互合作、取长补 短,才会成功的道理。并让学生谈谈自己平常是怎样要做的?最 后,我安排了带表演性质的游戏,要求同学间相互合作、齐心协 力、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本课的识
12、字教学我采用了随文学字、词的方法,引导学生在 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生字、词。学生识记巩固生字的方法是复 现。我在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字,同桌合作记 字,然后教师带读,去掉拼音练读,开火车读,再把生字宝宝送 回课文的词语中读。这些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眼、耳、口、脑多种 感官,既充分利用了他们的无意注意,又有效地开展了他们的有 意注意。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了生字,积累了词 语。我的说课就到这儿。在我的教学生涯中,还需要在座的各位 同行朋友们的指教。只有这样,我才会逐渐成长起来。希望大家 提出珍贵意见,谢谢。说课稿篇4教材分析:这是课改实验人教板第三册第七单元“环保”专题中的一
13、课。 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 通过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 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体会到父亲对鸟的热爱。在课文 的最后“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可以知道我同样也是爱鸟的。 本课给人最强烈的感受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洽。课后的“我会 读”是一个词语积累的练习。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激发 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主动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练习用 “我会读”中的词语说句子。第一课时是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第二课时是学习课文。新课标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
14、语文素养,不仅要培养学生 的读、写、说的能力,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所以我把本课的重难点定为: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心愿, 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教法、学法:这是二年级的课文,面对的学生已认识了许多生字,并能读 懂浅显的童话、寓言、故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本课中我运用情境导入法、媒体辅助法、读思议结合等方法教 学。学生的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进行指导。教学过程: 一、媒体导课,激发兴趣。作为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采用多媒体导入新课 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基础。多媒体设 计为:出示课文中小朋友的形象,他先自我介
15、绍,然后出现父亲 的图片,由小朋友介绍他的父亲一生都喜欢树林,喜欢爱唱歌的 鸟。这时,出现课题父亲和鸟。由师提问,这一课到底讲了 父亲和鸟的什么事呢?引入下一环节的学习。二、自读课文,感悟体验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应让学生充分地读,体会父亲对 鸟的挚爱。新课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 和独特体验。在读时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语气。读的形式灵活 多样:自由读、同桌读、找伙伴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 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反应学生读的情况时,指导学生感悟出父亲“喃喃地说”该 怎么读,可以先指导学生理解“喃喃”的意思再来指导。父亲怕 惊动幼鸟时,说话很轻,指导学生读得轻些,学生
16、读不到位时, 可通过教师的范读来引导。在学生读熟的基础上设计小组分角色朗读。通过分角色,体 会父亲深沉的爱和我的天真。反应学情时让学生给课件配音。课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开展符号感,初 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比拟、分析、 归纳,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 律的过程,并经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拟和分析, 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 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 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3、教学重点:让学生
17、在探索中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理解不同算式间的 相等关系,发现规律,概括运算律。4、教学难点:概括运算律。5、教学准备:多媒体。二、学情分析学生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接触过加法的验算(交换两个加数 的位置和不变)口算(数的分与合)等方面的知识,实际上对加 法的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在潜意识里已有较多的感性认识,为新件中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加上学生的配音,调动学生多种 感官参与,丰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培养良好的语感。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新课标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提出几个问题,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突破 重难点。1、师提问:朗读了课文,你觉得父亲对
18、鸟怎样?从哪里看 出?通过讨论深入体会父亲对鸟的熟悉和热爱。说课稿篇5一、说活动背景大海对幼儿来说比拟熟悉,很多孩子都去过海边玩,在电视上,图书上也都见过,他们 对大海充满了好奇和喜爱之情.诗歌大海睡了以独特的视角, 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深夜里大海恬静、柔美的形象,这样神秘的大 海对幼儿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激发了幼儿想去了解大海,亲近大 海。诗歌中拟人、比喻等修辞的运用,营造了一种温馨甜美的气 氛,于是,我设计了这一活动方案,旨在于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恬 静、柔美的基调,能充分展开想象的空间,此活动既贴近幼儿的生 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视野,充分表达了纲要中提倡 的内容选择精神。二、说活动目标活动
19、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 用。随着经验的丰富,抽象思维的相应开展,大班幼儿的词汇、 语句逐渐丰富,对语言的理解力进一步增强,连贯性语言得到较 好的开展,口语表达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已能运用语言大胆 与人交往。他们喜爱欣赏文学作品,并乐意创造性地运用文学作 品的语言和表现文学的内容,产生了对文学的兴趣。根据此年龄 特点及实际情况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 因此,此活动的目标为:1、感受文学作品恬静、柔美的基调,想象大海入睡的意境。2、为诗歌选择合适的音乐,进行匹配,并能有感情的朗诵诗 歌。3、乐意亲近大海,对大海表示出喜爱的情感。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放
20、在反复感知文学作品,体验恬 静、柔美的意境上,而活动的难点是能根据诗歌来匹配音乐及有 感情地朗诵诗歌。三、说活动准备为了较好地实现目标,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开展,使活动能开展得有声有色,我做了以下的准备:1、白天大海的录像和夜晚大海的课件。2、三首比照音乐。(乒乓之恋、摇篮曲、喜洋洋)3、诗歌朗诵和配乐诗朗诵。四、说教法与学法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鼓励者 和引导者”。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为了在教 学过程中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我在活动采用了 适宜的教法有: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针对幼儿好奇心强的年龄特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旨在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
21、动幼儿的兴趣,诱发幼儿的情感。2、反复感知教学法根据大班幼儿爱学,好问的学习心理特点,采用反复感知教 学,有利于幼儿记住诗歌与理解诗歌内容,体验恬静、柔美的意 境。3、赏识激励法教师及时的赏识和激励,主要是激励幼儿充分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发幼儿学习的欲X, 增强信心。幼儿采用的学法是:1、多通道参与法:在整个活动中,我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 说、看一看、听一听、比一比、选一选、学一学等多种通道不知 不觉中感受到大海睡了的意境及对大海的喜爱。2、比拟法:在匹配音乐这一环节中,我让幼儿分别对三首音 乐进行比拟,选一选哪首适合于诗歌中恬静的意境。3、体验法:心理学指
22、出“但凡人们积极参与体验过的活动, 人的记忆效果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充分体会到恬静的意境, 我在幼儿学习朗读诗歌时采用了体验法。五、说活动过程为了表达纲要精神,整个活动的程序分为两个环节来进 行。1、紧扣生活,引入课题幼儿的经验是其思维的源泉。首先我问幼儿:“你们喜 欢大海吗?谁能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是怎么样的?你在海边都玩了 些什么?”在幼儿说出了对大海的回忆后,出示多煤体课件,展现 了白天和夜晚大海的景象。白天的大海很热闹,风很大,浪很高, 帆船在海面上行驶,人们在海边玩耍。我随着画面的展示娓娓道 来,使幼儿强烈的感受到白天大海的吵闹。然后再让幼儿观看夜 晚大海的景象,通过两个画面的比照,孩
23、子更加感受到了,夜晚的 大海是多么的宁静,多么的祥和,从而激起幼儿的好奇感和对大 海的喜爱之情,以及欣赏诗歌的兴趣。2、多通道感知,体验诗歌意境为了让幼儿能充分体验这首诗歌“恬静、柔美”的意境,我 设计了几个步骤层层推进。反复倾听诗歌为了让幼儿体会诗歌中的美感,我让幼儿对诗歌进行了四次 欣赏。第一次欣赏后,让幼儿记住这首诗歌的名称,初步感知这首 诗歌,然后让幼儿带着“诗歌里面讲大海睡觉时是什么样子的?” 的问题欣赏第二遍。帮助幼儿学习诗歌,首先要帮助幼儿理解诗歌中的语言,排 除语言障碍,引导幼儿步入诗歌的想象境界.第二遍欣赏后我通 过引读诗歌句子的方式帮助幼儿初步理解诗歌内容;第三次欣赏 后再
24、深入理解,这里是以提问的方式组织幼儿重点理解诗歌里面 的:“它抱着明月,它背着星星”以及“鼾声”两个难点,幼儿各 自发言,充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第四次由我来朗读,幼儿进行评价,引导幼儿把握语调,语速,然后让幼 儿跟我一起朗读,从而使他们更加体会到诗歌柔美的意境。诗歌与音乐匹配经过反复倾听与朗读,幼儿已经体会到了大海睡了恬静的意 境.如果能配上一首合适的,好听的音乐会更完美.因为诗孕育着, 音乐滋养着诗。配上一首与诗歌相呼应的乐曲,常常能把只可意 会,不可言传的情感、意境和诗歌中蕴含的情愫淋漓尽致地传达 给幼儿。此时,我为幼儿提供了三首比照音乐,让幼儿比拟,每欣赏一 首曲子
25、时,先让幼儿说出以及用动作表现出对此首音乐的感受, 然后再让幼儿说说此首音乐配诗歌合不合适?为什么?通过讨论 过后,再配上诗歌试听,最后再小结.选出最适合的音乐。学习配乐朗读诗歌使用配乐朗诵,不但使诗歌内容再现,也能使幼儿在先上乐 曲的同时,将大脑的记忆的效率发挥得更好。我趁铁打热,给时间 给幼儿学习跟音乐朗读,先让幼儿尝试小声的跟着音乐来,体验 诗歌与音乐的节奏,再让幼儿大胆表现,我给予暗示和引导。让幼 儿在朗读时所获得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总之,这首诗歌的诗文虽短小,但字里行间却充满童趣,充满美感,幼儿容易接受与喜欢。而且此活动是将课堂与音乐相结合, 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不局限于课堂,不局限于
26、教材,这应该是我 们新时期教师的奋斗目标吧。说课稿篇6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有余数的除法。首先,我对 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有余数的除法是二 年级第六单元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表内除法,这 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二年级的教学 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除法打下坚实的 基础。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 算方法。理解有余数和除法的关系,懂得余数比除法小的道理。(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通过动手、观察、讨论等方式去发现问
27、题,解决问题(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 主探究的精神。3 .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教学重点:列除法竖式计算教学难点:理解余数和除法的关系,懂得余数比除数小的道 理。二、教学方法1、观察、比拟、发现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的摆法 得到不同的结果,然后进行比拟进而发现余数,从而建立余数的 概念,不仅准确,而且学生印象深刻。2、合作讨论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新知探索时适当采 用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合作与交流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三、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探究新知:出示除法口算题,考察学生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出示课件 例题,由
28、学生摆小棒,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引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用除法竖式计算。(2)新课讲解,形成性练习。首先,出示完整的竖式计算 的过程,由学生讨论汇报每个数的含义。其次,由老师强调计算 的过程,通过一商、二乘、三减、四比的口诀来帮助学生强化记 忆竖式计算的过程。最后,对于被除数较大的除法,采用试商的方法,要求是除 数和商的乘积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3)巩固新课。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 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 从而到达举一反三的效果。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在实际计算的时候,很多学生 是能够应用一些巧方法,使计算变得简单而且快。所以我没有从
29、 “零起点”展开教学。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在课的一开始,我设置一个小竞赛,有意识让孩子巧算,充 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例如题,让学生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学生会提出如下 的问题: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活动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跳绳的男生和踢健子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其中的这两个问题:参加跳 绳的有多少人?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学生身边事情引入新 知,让学生自由地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后继探究的学习材料,符合新课程“创造性 使用教材”的理念。(三
30、)研究加法交换律1、解决问题,初步感知。根据“参加跳绳的有多少人? ”先让学生列式,引导得出: 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板书:28 + 17 = 17 + 28o2、观察特例,引发猜测。接着,让学生观察这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同桌交流并 汇报)学生一般会回答: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但结果是相等的。28和17交换位置,但结果不变。比拟他们两的结论,你有什么要说的?学生可能会说:通过学生的争辩,引出仅凭一个特例就得出“交换两个加数 的位置,和不变”太草率了,不妨把这个结论当做我们的猜测。(板书:猜测)3、举例验证,自主探索怎么验证?生:再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师:举多少个?(无数个)可
31、能举无数个吗?(不可能)每个同学举3个例子,然后同桌交换相互检查,看看他的算 式两边的结果是否相等。在这里,我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动,规律发现的过程。一方面 组织学生写出类似的等式,帮助了学生积累感性材料,另一方面 丰富了学生的表象,进一步感知了加法交换律。4、观察等式,总结规律。5、引导学生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表达方式。教师提出:能不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我们发现的规律?同桌 讨论。汇报:预设L我们用数字(文字)2:我们用符号表示3:我们用字母表示比拟表示的不同方式,提出用字母表示发现的规律比拟简出示板书:a+b = b + a指出:这样的规律就是加法交换律。(板书)学生可能有三种表示法:用文字(数字)
32、表示;用符号表示;用字母表示。数学上一般用字母来表示这些规律,板书:a+b=b+ao帮助学生构建了简单的数学模型,使学生体会到符号的简洁 性,从而开展了学生的符号感。(四)加法结合律整个探索过程与“交换律”相似,唯一不同的是由于学生已 有了探索前面例子的经验,在这里教师可以完全放手,稍加点拨 便于引导学生完成探索过程。1、再次出现主题图,研究: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列式,得出(28+17) +23=28+ (17+23)2、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45+25) +13045+ (25+13)(36+18) +22036+ (18+22)3、充分放手,让学生探索规律。(1)再举两
33、个例子验证下。(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用简单的语言概括起来(同桌互 相交流)。(3)用字母表示规律。在这个环节里,抓住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内在联系, 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把加法交换律的学习,迁移类推到加法 结合律的学习中来。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逐步从观察一 一感知一一理解,充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学生讨论、交 流、汇报等环节,还给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由于“运算律”属 于理性的总结和概括,比拟抽象,学生并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因 此多引导学生独立发现,思考、解答,有利于学生概括出相应的 运算律。(五)实践应用我准备安排基础训练和拓展训练两个练习层次,通过层层深 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
34、本课知识,形成技能,并激发他们的创 新思维,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基础训练就是书上第58页的想想做做1、2、4、5.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30+28+70+45+72o通过该题 训练把一般的规律推广到更多的数字计算中,有利于知识的深化 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六)全课总结四、教学方法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经历有效地探索过程”。我在教学中 以学生为主体,激励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积极探究问题,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猜测一一举例验证一一得出结 论”这一数学学习全过程。采用了 “激趣、引探、释疑、导练、 启思”的教学模式,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 验数学,在做数
35、学的过程中感悟数学,实现了运算律的抽象内化, 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说课稿篇2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咏雪,是南朝宋彭城人刘 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 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咏雪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五篇课文, 本单元以“人间亲情”为主题,浓浓亲情,动人心弦。亲情是人 世间最真挚的感情。咏雪,讲的是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 末。 只有70多字,却鲜明地塑造了谢安、谢朗、谢道镉这三个人物。“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由此也有了 “柳絮 才高、咏雪之才、咏絮才”等典故。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 三个维度,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能力:1、掌握“俄而、骤、欣然、差可拟、因”等文言词语;2、情景再现,走近古人讲论文义的情境中。过程与方法:1、检测掌握的作家作品情况,并补充相关内 容;2、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词语,并归纳整理;3、师生共同表演,讲论文义,再现故人读书的情景。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感受文化故人 的情操,感受文化魅力,在和睦、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感受亲情教学重点:掌握文言词语。教学难点:情境再现,讲论文义,引导学生去想象,培养创造性思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