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教学教材.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学习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教学教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教学教材.doc(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学习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学习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一、新规范修订背景JGJ94-94规范使用至新规范修订已有十多年,通常规范在10年左右修订一次,新规范编写组在总结了JGJ94-94规范使用的实践经验,吸纳了10多年的科研和工程实践成果,于2005年3月完成了征求意见稿,发送到全国设计、勘察、科研、高校及施工单位征求意见,收到了81个单位的及反馈意见,并收集到416份单桩静载试验资料(试桩包括灌注桩和预制桩),后注浆灌注桩106份,建筑沉降观测资料170份,软土地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沉降沉降资
2、料22份,这些资料成为修订单桩承载力参数后注浆灌注桩承载力估算,桩基沉降经验系数和验证减沉复合疏桩基础沉降计算方法的重要依据。二、新规范修订调整的主要内容1、以综合安全系数K代替荷载分项系数和抗力分项系数,取消了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目的:与地基基础规范相一致,以方便使用地基土的不确定性对基桩承载力可靠性影响,目前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实际上综合系数K=2,实为荷载分项系数1.25乘以抗力分项系数1.6结果是相同。目前基桩安全度提高表现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将使用荷载标准值提高,反映在住宅和办公楼由1.5提高到2.0,使得土对桩的支承力安全度有所提高。钢筋混凝土强度设计值略有降低。基本
3、组合荷载分项系数由1.25提高到1.35,成桩工艺系数有所降低,特别是挤土灌注桩由0.8改为0.6。后两项对桩身结构承载力安全度有所提高。2、将旧规范的安全等级改为设计等级,完善了桩基设计等级,见3.1.2条表3.1.2。划分设计等级,目的是界定桩基设计的复杂程度,桩基设计前应先进行等级划分,根据等级划分确定计算内容、勘察要求,检测的规定等,为沉降计算、勘察布孔、静载试桩。新修订的桩基划分等级与“建筑地基基础规范”(GB5007-2002)统一,见地基基础规范3.0.1条表。旧规范较笼统,见94规范3.3.3条表3.3.3,以破坏后果的严重性来划分,新规范改为设计等级,规定较具体。甲级有六种建
4、筑,第一类是重要建筑3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这类建筑的特点是荷载大,重心高,风载和地震作用水平剪力大,基础埋深足够大,严格控制桩基的整体倾斜和稳定,整体倾斜允许值0.002。第二类是体型复杂且层数相差超过10层的高低层(含纯地下室)连体建筑;20层以上框架核心筒结构及其它对于差异沉降有特殊要求的建筑,这类建筑物由于荷载与刚度分布极不均匀,抵抗和适应差异沉降能力较差,或使用功能上有特殊要求(为精密生产工艺的多层厂房、冷藏库精密机床等),须严格控制差异沉降,甚至沉降量。在桩基设计中,可采用变刚度调平设计原则,计算沉降等值线。第三类是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7层以上的一般建筑物及坡地岸边
5、建筑物;对相邻既有建筑工程影响较大的建筑物,这类建筑物自身无特殊性,如地基为高坡、岸边、半填半挖地基,基底置于岩石和土质地层、岩面起伏很大,桩身范围有较厚自重湿陷性黄土或可液化土等,这类情况首先把握好桩基的概念设计,控制差异变形和整体稳定,并考虑负摩阻力等重要因素。对于对相邻概有建筑的影响,如跨越地铁,基础埋深大于紧邻的重要建筑如保护性建筑等,设计应考虑桩基荷载传递和施工不致影响既有建筑物的安全,成为设计和施工应予控制的关键因素。丙级建筑桩基的要素是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体型简单的7层及7层以下一般建筑,桩基设计较简单,计算内容可视具体情况简略。乙级建筑桩基除甲级和丙级以外的建筑桩
6、基。3.0.1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建筑物规模和功能特征以及由于地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将地基基础设计分为三个设计等级,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按表3.0.1选用。表3.0.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设计等级建筑和地基类型甲级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3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体型复杂,层数相差超过10层的高低层连成一体建筑物大面积的多层地下建筑物(如地下车库、商场、运动场等)对地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坡上建筑物(包括高边坡)对原有工程影响较大的新建建筑物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一般建筑物位于复杂地质条件及软土地区的二层及二层以上地下室的基坑工程乙级除甲级、丙级以外的工业与民用建
7、筑物丙级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七层及七层以下民用建筑及一般工业建筑物;次要的轻型建筑物3.1.2根据建筑规模、功能特征、对差异变形的适应性、场地地基和建筑物体形的复杂性以及由于桩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应将桩基设计分为表3.1.2所列的三个设计等级。桩基设计时,应根据表3.1.2确定设计等级。表3.1.2建筑桩基设计等级设计等级建筑类型甲级(1)重要的建筑;(2)3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3)体型复杂且层数相差超过10层的高低层(含纯地下室)连体建筑;(4)20层以上框架-核心筒结构及其他对差异沉降有特殊要求的建筑;(5)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7层以
8、上的一般建筑及坡地、岸边建筑;(6)对相邻既有工程影响较大的建筑乙级除甲级、丙级以外的建筑丙级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七层及七层以下的一般建筑3.3.3根据桩基损坏造成建筑物的破坏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影响)的严重性,桩基设计时应根据表3.3.3选用适当的安全等级。表3.3.3建筑桩基安全等级安全等级破坏后果建筑物类型一级很严重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对桩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工业建筑物二级严重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三级不严重次要的建筑物3、调整桩的最小中心距,增大挤土桩在粘性土中桩距和扩底桩的桩距,见表1新旧规范对照。新规范调整了挤土桩的最小中心距,普遍较原来增大0
9、.5d,对于沉管灌注桩钻孔挤土扩桩,除最小中心距增大外,还和地基土的性质挂钩。调整挤土桩的中心距的背景是十多年中桩基事故工程大部分为挤土桩。以前曾介绍过武汉某18层大楼采用夯扩桩,桩长16m20m,桩端持力层为粉细纱,上部土层为淤泥质粘土,淤泥原有15m左右,见图1。竣工前房屋发生倾斜,且无法稳定,最终整体爆破,长春某会展中心采用沉管灌注桩,成桩过程中大面积挤土效应,开挖时发现大部分桩被挤断,整个桩基工程报废。上海四平路两栋24层大楼,桩选用450450方桩持力层为砂质粉土。由于挤桩效应,一部分桩长施工不到位,被逼截桩,截桩比例占30%左右,建成后出现倾斜。上海大华某小区7栋高层住宅,大比例出
10、现断桩,接桩部位被拉断,最多一栋楼断桩占75%,最少一栋楼断桩占12.9%。断桩的事故较多,为降低挤土效应的不利影响,最有效的方法是增大桩距。另外,对沉管挤土灌注桩,由于出现工程事故,在用于淤泥,淤泥质土层时,限制在用于多层住宅桩基础。表5.3-1基桩的最小中心距土类与成桩工艺排数不少于3排且桩数不少于9根的摩擦型桩桩基其他情况非挤土灌注桩3.0d(3.0d)3.0d(2.5d)部分挤土桩非饱和土、饱和非黏性土3.5d(3.0d)3.0d(2.5d)饱和黏性土4.0d(3.0d)3.5d(2.5d)挤土桩非饱和土、饱和非黏性土4.0d(3.5d)3.5d(3.0d)饱和黏性土4.5d(4.0d
11、)4.0d(3.5d)钻、挖孔扩底桩2D(1.5D)或D+2.0(1.0)m(当D2m)1.5D或D+1.5(1.0)m(当D2m)沉管夯扩、钻孔挤扩桩非饱和土、饱和非黏性土2.2(2.0)D且4.0d2.0(2.0)D且3.5d饱和黏性土2.5(2.0)D且4.5d2.2(2.0)D且4.0d图1武汉某大楼地质剖面图4、灌注桩桩顶加密区长度作用调整,由35d调整为5d(4.1.1条第4款)。对于预制桩打入桩桩顶箍筋加密由23d调整为45d(4.1.6条)。考虑桩顶受水平地震力和风力;箍筋在轴压荷载下对混凝土起到约束加强作用,可提高桩身受压承载力。对于预制桩的接头数量作了调整,旧规范对于普通混
12、预制桩接头不宜超过2个新规范调整为3个。预应力管桩接头数由4个调整为3个。5、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由C15调整为C25,根据耐久性规定作调整。6、桩钢筋锚入承台长度由30倍纵向主筋直径调整为35d。(4.2.5条第2款)增加承台钢筋锚固长度(4.2.3条第1款)长度自柱内侧算起(圆柱应将其直径乘以0.8换算成方柱)不应小于35(为钢筋直径),当不满足时,将钢筋向上弯折,但水平段的长度不应小于25,弯折段长度不应小于10。对于两桩承台,承台应按深受弯构件配置纵向受拉钢筋,水平及竖向分布筋。(第4.2.3条第2款)7、考虑承台效应的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公式作调整。新规范的复合桩基承载力特
13、征值,就是将基桩所对应的承台净面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乘以承台效应系数,加到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上,即新规范的5.2.5条计算公式5.2.5-15.2.5-3。8、单桩侧阻力和端阻力经验参数作调整,总体上有提高,可比较新规范表5.3.5-1、5.3.5-2,旧规范5.2.8-1、5.2.8-2。5.2.5条考虑承台效应的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列公式确定:不考虑地震作用时(5.2.5-1)考虑地震作用时(5.2.5-2)(5.2.5-3)式中承台效应系数;承台下1/2承台宽度且不超过5m深度范围内各层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厚度加权平均值;计算基桩所对应的承台底净面积;桩身截面积;A承台计算域面积
14、对于柱下独立桩基,A为承台总面积,对于桩筏基础,A为柱、墙筏板的1/2跨距和悬臂边2.5倍筏板厚度所围成的面积;桩集中布置于单片墙下的桩筏基础,取墙两边各1/2跨距围成的面积,按条形承台计算;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4.2.3条表4.2.3取值。当承台底为可液化土,欠固结土,湿陷性土,新填土时,沉桩引起超空隙水压力和土体隆起时,不考虑承台效应,取=0。旧规范计算公式计算复合桩基承载力。公式其中包括桩侧阻群桩效应系数,桩端阻群桩效应系数及承台底阻力群桩效应系数组成,取消上述系数,现调整为一个系数即承台效应系数。承台效应系数:摩擦型群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由于桩下沉,与土产生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习 建筑 桩基 技术规范 教学 教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