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教育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讲课讲稿.doc
《广东教育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讲课讲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教育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讲课讲稿.doc(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广东教育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课:根里的“抽水机”教学目标:1、了解根的形态和作用,知道直根系和须根系。2、通过对植物根部的观察,探究根的作用,学习运用模拟研究的方法探究根的作用。3、认识神奇的植物世界,产生探索自然的欲望。课时安排:3课时重点难点:通过了解根的形态和作用等活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和运用模拟研究的方法。教学准备:完整植物的图片、不同根系的图片、根尖放大图片、不同环境中植物根系图及视频、废报纸、橡皮泥。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出示课本图片。同学们,你们见过叔
2、叔阿姨种小树苗吗?为什么那些小树苗的根部都包着一些泥巴呢?2、问题:为什么要用泥巴保护根呢?根有这么重要吗?3、目的:联系生活中的情景,引出本课探究的主题。二、活动一:观察植物的根1、导入:要了解根的作用,我们先来观察根的外形。出示带根的草、白菜和葱的图片。2、观察:各小组观察根的形态并记录其特征。3、交流:各小组进行汇报与交流。4、媒体:先阅读课本资料,然后看一段“植物的根系及其分布特点”视频。5、归纳:植物的根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6、延伸:出示一些植物的根,让学生判断这些根分别属于哪种根系,理由是什么。三、活动二:观察根系的分布1、导入:出示大风吹,树枝摇的图片。2、讨论:大树不容易被吹
3、走的原因是什么?3、观察:出示一些树根1、树根2图片,了解树根分布的情况。4、思考:植物能牢牢地“站稳”在地面上,确实是根的功劳吗?四、活动三:扎根土壤的秘密1、导入:能设计研究植物是如何扎根土壤的方案吗?2、分组:讨论实验方案。3、交流:各小组交流并完善实验方案。4、实验: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表格。5、交流:各组汇报实验现象。6、归纳: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五、活动四:毛茸茸的根尖1、导入:出示根尖的放大图,介绍哪个部分是根尖,根毛长在什么地方。2、观察:各组选择一种植物的根尖图片,观察并画出简图。3、问题:你能用语言描述根尖的特点吗?4、猜一猜,这些毛绒绒的根尖有什么作用呢?六、拓展:不同环境
4、里植物根1、导入:出示课本图中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示意图。2、问题: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有什么特点?3、讨论:根据图片进行分析,为什么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会有这些生长特点呢?4、归纳:植物的根系生长特点与其生长环境有关。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而在沙漠中,由于沙子松散又缺少水分,所以植物的根系都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地下伸长,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可以较好地固定自己,又利于自己充分吸收水分。七、小结本课内容。第二课:茎里的“运输网”教学目标:1、了解茎的形态、一般结构,探究茎的作用。2、通过观察茎的形态,进一步学习观察的方法
5、。3、通过探究茎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并尝试推理。课时安排:3课时重点难点:通过了解茎的形态和一般结构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和分析、判断能力。教学准备:变色花及其制作视频、不同形态的茎的图片、有断枝的图片、有关记录树干枝条的观察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导入出示课本插图。2、问题波波发现了什么?彬彬认为茎里流出来的汁液是根吸收来的水分,大家觉得有道理吗?二、活动一:水在植物体内的流动1、导入出示课前老师做的“变色花”。2、猜想花的红颜色是从哪里来的呢?3、观察切开茎部,观察横截面。思考并记录。4、引导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可能重点会放在花是否变色的现象上。5、交流各组汇报自己
6、的看法。6、媒体播放“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视频。7、归纳茎能运输水分。8、引申你会做一枝两色花吗?回家试做一朵两色花。三、活动二:探究茎的其他作用1、导入出示一些不同形态茎一、二、三、四的图片。2、讨论植物的茎除了能运输水分外,还有什么作用呢?3、观察大风吹植物不倒的图片。4、归纳茎还有支持作用。5、问题为什么有人说“树怕剥皮”呢?6、阅读出示有关茎运输养分的资料。7、讨论如果有的树皮被环割了一圈,割得不太深,树皮会怎么样呢?割得不宽,又会怎么样呢?割得太宽,树皮又会怎么样呢?8、归纳植物的茎还有运输养分的作用。9、引申莲藕的茎是哪个部分?长在地下的茎有什么作用呢?四、拓展:树干和枝条记录的
7、秘密1、导入出示课本驱动页的图片。波波和琪琪有什么发现呢?2、问题叶片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阳光呢?五、小结本课教学内容。第三课:叶里的“加工厂”教学目标:1、了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2、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3、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课时安排:3课时重点难点:通过观察叶和探究叶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分析能力。教学准备:有关森林的照片、叶片不同排列的照片、光合作用的视频。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导入出示课本驱动页的图片。波波和琪琪有什么发现呢?2、问题叶片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阳光呢?二、活动:观察叶片的排列情况1、导入:出示课前拍摄的叶片排列照片
8、。2、问题:这些叶片在排列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呢?3、交流:说说寻找到的叶片排列特点。4、讨论:叶片互相不遮蔽的意义。三、拓展:绿叶的作用1、导入:植物没有叶片会怎么样呢?长期没有阳光照射,植物会怎么样?2、媒体:播放“光合作用的过程”视频。3、讨论:光合作用的水分、二氧化碳从何而来?阳光有什么作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营养物质会输送到哪里?4、交流: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放出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5、思考:有了光合作用,空气中的氧气会不会越来越多?四、小结本课内容。第四课:花里的“育婴房”教学目标:1、了解花的结构、探究花的作用、了解花的其他特征。2、通过对花的结构的认识,尝试对观察和实
9、验现象作出分析与解释。3、鼓励学生动手探究,体会科学研究的乐趣。课时安排:3课时重点难点:通过了解花的结构,探究花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方法和推理能力。教学准备:各种各样的花的图片、视频、桃花模型、“花的构造”视频、鲜花、镊子、“花的档案”样例。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导入:出示一些花的图片一、二、三、四。说说花的名称。2、问题:这些美丽的花藏有什么秘密呢?不同植物种类的花,结构是否相同呢?二、活动一:解剖花1、导入:要更完整地认识植物的花,我们可以用解剖的方法去观察花的内部。怎样解剖一朵花呢?2、演示:出示一朵桃花模型。介绍解剖桃花的方法,提示要点,出示记录表格。在解剖前,教师应示范怎
10、样使用镊子,怎样解剖白菜花(可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3、实验:按要求解剖白菜花和其他23种花,把花朵由外向内一层层解剖,相同的部分放在一起,然后观察各部分的形态和数量,做好记录。4、交流:对花的解剖结果进行归纳,了解花的结构。5、媒体:播放“画的结构”的视频。6、思考:认识什么是完全花,什么是不完全花。找出完全花与不完全花的区别。7、拓展:分辨常见的花,哪些是完全花,哪些是不完全花。三、活动二:寻找花里的“育婴房”1、导入出示几种不同的花的实物。2、问题这些花的雄蕊在哪里?雌蕊呢?(让学生指出来)3、交流在解剖花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发现雄蕊和雌蕊有什么特别之处呢?4、媒体出示有关雄蕊、雌蕊的图片
11、。5、实验剥开雄蕊的花药,剖开雌蕊的子房,了解这些结构的作用。6、媒体播放“开花的过程”视频。7、归纳雌蕊里的子房就是植物的育婴房。植物的种子就是在这里发育成长的。四、拓展:给花建档案1、导入教师出示课前做好的几种“花的档案”。2、问题你喜欢哪份“花的档案”呢?为什么?3、交流“花的档案”一般应有哪些内容?4、制作每组设计一份“花的档案卡”,并制作出来。5、展示出示做好的“花的档案卡”,生生与师生之间相互点评。五、小结本课内容。第五课:果实里的新生命教学目标:1、了解果实的结构,探究果实的作用。2、通过了解果实的结构,掌握有计划、有条理的科学观察方法.。3、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无穷与多姿多彩,激发
12、学生探究的兴趣与欲望。课时安排:2课时重点难点:通过了解果实的结构,探究果实的作用,掌握有计划、有条理的科学观察方法和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教学准备:一些常见植物开花结果的图片、“果实是怎样形成”的视频、苹果等一些有代表性的果实、小刀、“寻找果实”计划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导入:出示课本驱动页的图片。青葱的丝瓜架下,孩子们对着一个个刚结出来的小丝瓜感到很好奇:小丝瓜是由花变成的吗?2、问题:植物的果实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二、活动一:观察结果的过程1、导入:出示一些植物由开花到结果的图片(图片已排好序)。2、问题:能说说这些植物的花发生了什么变化吗?3、猜测:猜测雌蕊、子房的作用。4、
13、交流:说出植物的花在结果过程中的变化。5、归纳:果实是由花的子房发育形成的。三、活动二:果实里藏着什么?1、导入:出示桃、姜、萝卜的实物。它们都是植物的果实吗?外形相似吗?内部构造一样吗?2、指导:介绍解剖桃的方法(横切、纵切)。在演示解剖方法时,要强调用刀安全。3、实验:学生按要求解剖桃、姜、萝卜,并观察内部构造。4、交流:汇报实验观察的结果。桃、姜、萝卜哪个是植物的果实,哪个不是?说说你的依据。5、归纳:果实是由种皮和种子构成的。6、资料:有关香蕉和无籽西瓜的资料。7、思考:荸荠、萝卜、甘薯是植物的果实吗?四、活动三:寻找植物的果实1、导入:在哪里可以找到植物的果实?2、活动:到社区或郊外
14、寻找植物的果实。3、指导:当校园中植物果实较多时,本活动可在校园内进行。4、计划:分组制定一个简单的“寻找果实”计划。提示学生计划应包括准备什么(如观察记录表、笔、工具);人员分工;注意事项(如安全问题、环保问题、纪律要求)。活动前要提醒学生不能随意品尝果实,以免中毒。5、调查:寻找植物的果实,并做好观察记录。要让学生做好观察、解剖记录,达到认识更多果实的目的。6、交流在观察后,可让学生描述一种最喜欢的果实,强调作出全面的描述。各组汇报计划,教师点评。五、小结本课内容。第六课:酸奶的秘密教学目标:1、了解细菌的形态和主要特点,认识细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2、通过制作酸奶的活动,培养提出问题、
15、猜测和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3、学习利用互联网搜集信息,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课时安排:3课时重点难点:根据现象推理判断,设计对比实验,通过对比实验理解酸奶的秘密是细菌(乳酸菌)的作用。教学准备:1、鲜奶,酸奶,清洁的容器、温度计、时钟、保温瓶、糖、锅及汤匙、冷藏设施。2、细菌、病毒的图文资料。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导入:出示课本图片。讲述故事情景(一天,波波和琪琪来到妍妍家坐客。)妍妍从冰箱里取出了酸奶来招待同学。她告诉同学,这些酸奶是她自己制作的。2、问题:大家是否知道,酸奶是怎样制成的呢?3、目的:创设活动情景,引出探究活动的问题。二、活动一:动手制酸奶1、导入:出示酸奶的制作材料。2
16、、问题:酸奶是怎样做的呢?3、演示:向学生演示酸奶的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布置学生课后完成制作过程。4、媒体:出示课本图。5、观察:注意观察鲜奶与酸奶在颜色、状态、气味、味道方面的不同。6、讨论:酸奶是用鲜奶制成的。鲜奶是如何变成酸奶的呢?在制作过程中,你认为最关键的一个步骤是什么?7、猜测:把自已的猜测写下来,并汇报交流。8、小结:酸奶中有一种微生物,在合适的条件下,这种微生物会使鲜奶变成酸奶。9、交流:各小组互相品尝课后自制的酸奶,说说与买来的酸奶相比有什么不同?10、讨论:是哪些条件影响了酸奶的味道呢?(鲜牛奶温度,加入酸奶的量,保温时间,其他添加物等。)11、设计:设计一个对比实验表,课
17、后研究每个条件对酸奶味道的影响。12、交流:针对课后对比实验结果,交流心得。13、目的:通过初步实验了解牛奶变成酸奶的过程,探究酸奶的成因。再次通过设计对比实验,认识到酸奶制作过程(乳酸菌繁殖)需要适宜的条件。三、拓展:细菌的模样1、媒体:出示细菌示意图。2、指导:细菌广泛分布在土壤里、水中、空气中、家里、食物中。3、介绍::简要介绍细菌的特点。(如分布广泛,体积微小,身体结构简单,但繁殖很快。对人类来说有些细菌是有益的,有些细菌是有害的。)4、目的:了解细菌的特点。四、活动二:观察细菌的外形1、媒体:出示乳酸菌等多幅典型细菌一、二、三的图片。2、指导:小小的细菌用肉眼是看不到的,但是在电子显
18、微镜下,它们的样子就能清晰地看到了。3、观察:引导学生边观察边用自已的语言描述每种细菌的形态。4、讨论:从形态上看,可以把这些细菌进行分类吗?5、交流:小组汇报自已如何分类,说明分类的理由。6、归纳:按基本形态分,细菌大致分为杆菌、螺旋菌和球菌3种。7、媒体:播放“细菌和病毒”视频。8、讨论:细菌的样子与动植物有什么不同?五、小结本课教学内容。第七课:发面的学问教学目标:1、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2、调查生活中的真菌(霉菌和食用菌种类)及生长环境。3、通过发面团实验,学习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重点难点:通过发面团实验,学习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
19、。教学准备:1、面粉,酵母菌,碗,筷子,尺子等发面团材料及工具;2、酵母菌、霉菌、真菌的图文资料。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导入出示课本图片。2、问题你见过发酵后的面团吗?(引导学生描述事实)什么使面团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3、目的:创设活动情景,引出探究活动的问题。二、活动一:发面团1、导入:出示发面团的制作材料。2、问题:怎样发面团呢?3、演示:向学生演示发面团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布置学生课后完成制作过程。4、观察:观察面团发酵前后在颜色、大小、气味等方面有哪些不同。5、讨论:制作过程中,你认为使面团发大的最关键一个步骤是什么?把自已的猜测写下来,并汇报交流。6、小结:原来是酵母菌的使面团发了
20、起来。三、拓展:认识酵母菌1、媒体:出示酵母菌实物(酵母粉)。2、指导:这是发面时添加在面粉里的酵母菌,仔细观察,并描述。3、观察:分小组观察酵母菌的外形特征(形状、大小、颜色、气味)。4、汇报:学生汇报观察结果。5、引导:引导学生留意发酵后的面团有酵母菌的气味。6、讲述:酵母菌是怎样使面团发起来的呢?出示酵母菌放大图。它是真菌的一种,和细菌一样,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它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可以把面粉中的一些淀粉分解。在分解过程中,会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这就是发酵现象。7、问题:面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到哪里去了?请根据发面团实验及酵母菌的作用进行分析。8、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将结果填写
21、在课本中。9、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进行交流。10、目的:通过分析,进一步了解发面现象的产生原因。四、霉菌生长的环境1、导入:出示课本图片。这些橘子和柿子发霉了。生活中我们常见到这种现象。说说看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发霉?这些“霉”是什么样子的?2、讲述:出示一组霉菌的放大图片,简要介绍霉菌的特点。3、问题:通常在什么环境下物体容易发霉?4、讨论:分小组设计调查报告,设计实验。课后展开调查。5、交流:各小组展示调查报告。6、小结:在高温、潮湿、阴暗的环境下物体容易发霉。7、问题:关于真菌你还想知道些什么?8、媒体:播放“真菌”视频。9、上网:登陆“小学科学网”或其他可信度较高的网站,搜集有关资
22、料,并整理信息。10、交流:把自已整理好的图文资料传送到“小学科学网”上,与其他同学交流。五、小结本课的教学内容。第八课:电路的研究教学目标:1、认识简单电路,知道开关的作用。2、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3、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课时安排:3课时重点难点:经历观察、记录、整理、分析、比较等的研究,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和开关的功能,并能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教学准备:小开关,电池盒,大号电池,小灯泡,灯座,导线,PP胶片,不干胶,铜销钉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导入:出示课本驱动页图片。2、问题:如果小金属环碰到金属丝,会出现什么现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 教育 小学 年级 上册 科学教案 讲课 讲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