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的原则与方法精品文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拿治疗的原则与方法精品文稿.ppt(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推拿治疗的原则与方法第1页,本讲稿共20页第一节第一节 推拿治疗原则推拿治疗原则一、治未病一、治未病治未病的原则是推拿的治疗原则之一,早在内经中就有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论述。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华佗创五禽戏并提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的观点。五十二病方中载药巾按摩法,即先秦时期运用的养生保健和性保健法。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将膏摩、导引、吐纳、针灸一并列入养生保健方法。葛洪抱朴子提出固齿聪耳法。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有费眼、搔目等养生保健按摩法。巢元方力主摩腹疗病养生。孙思邀注重日常保健,每日必须调气补泻,按摩
2、导引为佳,勿以康健,便为常然;常须安不忘危,预防诸病也。千金要方也指出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囱上及手足心,甚辟寒风。将膏摩列为小儿保健方法。诸病源候论中所载自我推拿内容,多是关于养生保健的,说明按摩疗法重视预防,注意发挥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主观能动性。金匮要略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提出医生治病首先要考虑脏腑传变的疾病变化规律,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临床上多运用五官保健、五脏保健和肢体保健等,以及自我保健推拿以预防疾病。第2页,本讲稿共20页二、治病求本二、治病求本治病必求其本是中医推拿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求本,是指治病要了解并正确辨别疾病的本质
3、、主要矛盾,针对其最根本的病因病理进行治疗。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总是通过若干症状显现出来的,但这些症状只是疾病的现象,并不都是反映疾病的本质,有的甚至是假象,只有在充分了解疾病的各个方面,包括症状表现在内的全部情况的前提下,通过综合分析,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找出病之所在,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如腰腿痛,可由椎骨错缝、腰腿风湿及腰椎间盘突出等原因引起,治疗时就不能简单地采取对症止痛的方法,而应通过病史、症状、体征、综合检查结果,全面分析,找出最基本的病理变化。分别采用不同手法进行治疗。如运用扳法纠正错缝;用疏经通络的手法,如擦、摩等手法祛除风湿;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宜疗法进行治疗,方能取得满意
4、的疗效。这就是治病必求其本的意义所在。在临床运用治病求本这一原则的同时,必须正确处理正治与反治、治标与治本之间的关系。第3页,本讲稿共20页(一一)正治与反治正治与反治所谓正治,就是通过对证候的分析,辨明寒热虚实后,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的治疗方法。正治法是推拿临床中最常用的治法之一。如寒邪所致胃痛,临床常采用擦法、摩法以达温阳散寒的作用;而胃火炽盛所致的胃痛,即采用挤压类、摆动类手法以达泻热通腑的作用。所谓反治,是顺从证候而治的方法,也称从治法。这一治法常应用于复杂的、严重的疾病。临床中有些疾病往往表现出来的证候与病变的性质不相符合,出现假象,如伤食所致的腹泻,治疗
5、时不能用止泻的方法,而必须用消导通下的方法去除积滞才能止泻,此便是通因通用的反治法。又如气虚所致的便秘,虽然症状表现的是实证,但在治疗中却不能单用攻下法,必须采用补气泻下的方法治疗,才能使症状彻底消除。因此,临床辨证非常重要,不但要观察疾病的外在表现,而且要认清疾病的本质,在治病求本原则指导下,有针对性地治疗。第4页,本讲稿共20页(二二)治标与治本治标与治本在复杂多变的病证中,常有标本主次的不同,因而在治疗上就应有先后缓急之分。一般情况下,治本是根本原则。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旅游中或不具备完善的医疗设施时,标症甚急,不及时解决可危及患者生命,或可引起其他严重并发症等,我们就应该贯彻急则治标
6、的原则,先治其标,后治其本,或为其它疗法争取时间,这是推拿治疗急症中的基本原则。如急性胆绞痛发作,在没有确定是急性胆囊炎,或是胆石症时,首先应以止痛为主,采用抑制性手法,以短时、重剌激点按右侧背部压痛点及胆囊穴,或用胸椎定位扳法以止痛,为其它治疗争取时间,其后可对胆石症等进行常规的手法治疗。又如小儿惊风,是中医儿科四大证之一,属来势迅猛的一种危重急症,应治以开窍醒神、镇静止惊的方法。发作时,急则治标,当掐人中、掐老龙、掐十宣、掐威灵等,待缓解后,再审证求因,辨证施治。第5页,本讲稿共20页综上所述,治标只是在应急情况下,或是为治本创造必要条件的权宜之计,而治本才是治病的根本之图。所以说标本缓急
7、,从属于治病求本这一根本原则,并与之相辅相成。病有标本缓急,治有先后顺序。若标本并重,则应标本兼顾,标本同治。如骶髂关节错缝,疼痛剧烈,腰肌有明显的保护性痉李,治疗应在放松肌肉、缓解痉挛的前提下,实施整复手法,可使错缝顺利回复,而达到治愈的目的,这便是标本兼顾之法。临床上疾病的症状是复杂多变的,标本的关系也不是绝对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因此临证时还要注意掌握标本转化的规律,不为假象所迷惑,始终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做到治病求本。第6页,本讲稿共20页三、扶正祛邪三、扶正祛邪疾病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正气与邪气矛盾双方相互斗争的过程。邪胜于正则病进,正胜于邪则病退。因此治疗疾病就是
8、要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改变邪正双方的力量对比,使之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转化,所以扶正法邪也是推拿治疗的基本原则。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邪正盛衰决定病变的虚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补虚泻实是扶正桂邪这一原则的具体应用。扶正即用补法,具有温热等性质的手法为补,如摩丹田、擦命门、推三关、揉外劳宫等,用于虚证;祛邪即用泻法,具有寒凉等性质的手法为泻,如退六腑、清天河水、水底捞月等,用于实证。一般讲,具有兴奋生理功能、作用时间长、手法轻柔的轻剌激,具有补的作用;具有抑制生理功能、作用时间短的重剌激具有泻的作用。扶正与祛邪,虽然是相反的两种治疗方法,但他们也是相互为用,相辅相成的。扶正,使正气加强,有助于
9、抗御和法除病邪;法邪则法除了病邪的侵犯、干扰和对正气的损伤,而有利于保存正气和正气的恢复。如小儿疳积,多由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不识饥饱,内伤乳食或喂养不当,使乳食积滞,损伤脾胃,而致的脾胃运化失司,积聚留滞于中,久积成疳,从而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正气不足,积聚难化;积聚不化,正气难复。此时即应以扶正祛邪之法,以健脾和胃,消积导滞。扶正健脾以促运,祛邪消积以恢复脾之功能,气血得以化生,则疳积必除。临床当中,要认真细致地观察、分析正邪双方相互消长盛衰的情况,根据正邪在矛盾斗争中所占的地位,决定扶正与祛邪的主次先后,或以扶正为主,或以祛邪为主,或是扶正与祛邪并重,或是先扶正后祛邪,或是先祛邪后扶
10、正。并要注意扶正祛邪同时并用时,应采取扶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的原则。第7页,本讲稿共20页四、调整阴阳四、调整阴阳景岳全书曰:医道虽繁,可一言以蔽之,曰阴阳而已。察其阴阳,审其虚实,推而纳之、动而伸之、随而济之、迎而夺之,泻其邪气,养其精气。疾病的发生发展,从根本上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即阴阳的偏盛偏衰代替了正常的阴阳消长,所以调整阴阳,是推拿治疗的基本原则之一。阴阳偏盛,即阴或阳邪的过盛有余。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治疗时应采用损其有余的方法。阴阳偏衰,即正气中阴或阳的虚损不足,或为阴虚,或为阳虚。阴虚不能制阳,常表现为阴虚阳亢的虚热证;阳虚则不能制阴,多表现为阳虚阴盛的虚寒证。阴
11、虚而致阳亢者,应滋阴以制阳;阳虚而致阴寒者,应温阳以治阴;若阴阳两虚,则应阴阳双补。如高血压,属阴虚阳亢者,除常规手法外,可采用补肾经的方法,即自太溪始沿小腿内侧面推至阴谷穴,或按揉涌泉穴等。又如阳虚致五更泻,应以温阳止泻的方法,即摩揉下丹田,或擦肾俞、命门,或推上七节骨等。由于阴阳是相互依存的,故在治疗阴阳偏衰的病证时,还应注意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也就是在补阴时,应佐以温阳;温阳时,配以滋阴;从而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阴阳是辨证的总纲,疾病的各种病机变化也均可用阴阳失调加以概括。表里出人、上下升降、寒热进退、邪正虚实,以及营卫不调、气血不和等,无不属于阴阳失调的具体表现。
12、因此,从广义上讲,解表攻里、越上引下、升清降浊、寒热温清、虚实补泻,以及调和营卫、调理气血等治疗方法,也皆属于调整阴阳的范畴。第8页,本讲稿共20页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因地、因时、因人制宜是指治疗疾病要根据季节、地区及人的体质、年龄等不同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区别对待,酌情施术。如秋冬季节,肌肤腠理缴密,治疗时手法力度应稍强,推拿介质多用葱姜水、麻油;而春夏季节,肌肤腠理疏松,手法力度要稍轻,夏季可用滑石粉以防汗,介质可用薄荷水等。又如地域不同,北方寒冷,南方潮湿,居住环境等不同,对疾病的影响也不同,治疗时也要区别对待。另外治疗环境也要注意,手法
13、中及手法后患者不可受风,环境要安静而不可嘈杂等。因人制宜最为重要,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胖瘦和部位等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以年龄论,小儿推拿时多用介质。体质强者手法可稍重,体质弱者手法可稍轻;肌肉丰厚部可稍重,头面胸腹的肌肉薄弱部手法可稍轻;病变部位浅者手法稍轻,病变部位较深者手法可稍重。另外,对患者的职业、工作环境、条件,是否来自疫区,有无传染病,有无皮肤破损等,在诊治时也要注意。同时术者和受术者的体位要正确选择。第9页,本讲稿共20页第二节第二节 推拿基本治法推拿基本治法推拿是医者在医学理论指导下,以手或身体的其它部位,在患者的某些体表部位施行特定的按压动作,以调整人体生理、病理
14、状况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养生,强身健体目的的治疗方法,属中医外治法的范畴。推拿手法的治疗作用,决定于两个要素,一是手法作用的性质和量,二是被剌激部位或穴位的特异性。手法的性质,指不同的手法性质不同,有温热性质的手法,有寒凉性质的手法。如小儿手法的推三关,性属热;退六腑,性属寒等。手法的作用量,则包括作用力的大小、作用部位的深浅、作用时间的长短、手法频率的快慢等。作用部位和穴位的特异性,则是要根据疾病的性质状况,选择相应的部位和穴位。如诊疗网球肘,要取肱骨外上髁的局部和前臂伸肌群;而穴位的选择则要依据辨证选穴,如运用五输穴,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选穴原则等。在同一部位或穴位用不同性质和量的手法
15、,作用不同;用同一性质和量的手法在不同部位和穴位操作,作用也不同;二者必须有机地结合运用,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根据手法的性质和作用量,结合治疗部位和穴位,推拿治疗有温、通、补、泻、汗、和、散、清八法。第10页,本讲稿共20页一、温法一、温法温,即温热。温法是用于虚寒证的一种方法。多使用摆动、摩擦、挤压类手法。治疗手法多缓慢、柔和,作用时间较长,患者有较深沉的温热等剌激感。有温经散寒,补益阳气的作用,适用于阴寒虚冷的病证。推拿手法中,产热最强的应属擦法,尤以小鱼际擦法最甚。临床可用摩揉丹田,擦肾俞、命门等温补肾阳;可按摩中脘、关元,拿肚角等温中散寒止痛;分推肩胛骨,揉肺俞,摩中脘,揉足三里等
16、温肺化饮;摩关元,擦八髎,揉龟尾等温阳止泻。揉外劳宫,温经散寒、升阳举陷效果最佳,用以治疗泻痢、脱肛、遗尿;推三关,性温热,治一切虚寒证等。幼科铁镜寒热温平,药之四性;推拿掐揉,性与药同,用推即是用药。推上三关,代却麻黄、肉桂;退下六腑,替代滑石、羚羊。第11页,本讲稿共20页二、通法二、通法通,即疏通。通法有桂除病邪塞滞的作用。素问血气形志篇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西醪药。指出按摩可治疗经络不通所引起的病证。医宗金鉴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厘正按摩要术按能通血脉,按也最能通气。故经络不通,按之可解,即通经络、行气血。临床中,在四肢上多用推、拿、搓、揉等手法,以通其穴道;点按
17、背俞穴可调畅脏腑之气血;擦摩胁肋以疏肝气;掐拿肩井,以通气行血;手法中以击法最有疏通的效果,可以通调一身阳气,多施用于大椎、八髎、命门、腰阳关等处,故经络不通,气血不畅皆可用击法。第12页,本讲稿共20页、补法、补法补,即滋补,补气血津液之不足、脏腑机能之衰弱。虚则补之和扶正祛邪,是推拿临床的指导思想;素问离合真邪篇不足者,补之奈何?推而按之。因气不足而患病者可用按摩方法补气,使精神得复。按经络循行,有顺经为补、逆经为泻,推而纳之、动而伸之、随而济之、迎而夺之;按手法剌激强度,有轻揉为补、重揉为泻;按手法频率,有急摩为泻、缓摩为补气;按手法旋转方向有顺转为补、逆转为泻;按手法操作时间,有长时为
18、补、短时为泻;按手法运动方向,有推上为补、推下为泻;按手法性质有旋推为补、直推为泻;按血液循环方向,有向心为补、离心为泻之说。虚证皆可用补法。临床中补五脏,以督脉、膀胱经背俞穴、腹部特定穴为主;手法以摆动、摩擦类手法为主;多轻柔、长时、弱剌激。气血双补,以健脾益气生血为主,增强脾胃功能、疏理肝气、促进气血生化之源,多采用摩揉中脘、关元、脾俞、胃俞、肾俞,按揉膻中、膈俞等;补脾胃以健脾和胃,加强胃腑功能为主,多采用摩腹,揉脐,按揉足三里等;补肝肾以滋阴壮阳为主,多采用擦命门、腰阳关,揉关元、气海等穴;补肾经,摩揉涌泉穴等。第13页,本讲稿共20页四、泻法四、泻法泻,即泻下。泻法,可用于下焦实证。
19、由于结滞实热,引起下腹胀满或胀痛、食积火盛、二便不通等皆可用本法治疗。推拿之泻,不同于药物峻猛,故体质虚弱,津液不足,气虚无力致大便秘结者,均有较好效果。临床上一般用摆动、摩擦、挤压类手法,力量稍重,治疗方法与补法相反。对胃肠燥热者,多采用推揉中脘、天枢、大横,重揉时短、逆时针摩腹,推下七节骨,力点向下揉按长强等;对食积便秘者,多采用揉板门,清大肠,揉天枢,运外八卦,摩腹,揉脐等法。如心胃火盛见烦渴、口舌生疮、小便黄、大便干结等,可施揉内劳宫,退六腑,揉总筋,打马过天河,清小肠等法;如肺火盛,见鼻阻、喘咳等,可清肺经,施揉列缺、大椎,刮推肺俞等穴。第14页,本讲稿共20页五、汗法五、汗法汗法即
20、发汗、发散的方法,可使病邪从汗而解。有祛风散寒的作用。汗法多用于风寒外感和风热外感两类病证。临床以肩井、风池为主穴。外感风寒可用拿法,先轻后重,使汗逐渐透出,达到祛风散寒解表的目的。外感风热用轻拿法,使腠理疏松,微汗解表,施术时,患者感觉汗毛竖起,周身舒适,肌表微汗潮润,贼邪自散,病体则霍然而愈。汗法以挤压类和摆动类手法为主,多配合一指禅推风池、风府以疏风;按拿合谷、外关以祛风解表;推按揉大椎、风门、肺俞以散热通经、祛风宣肺。小儿外感则要配合开天门、推坎宫、掐二扇门及黄蜂人洞法。幼科推拿秘书黄蜂人洞,此寒重取汗之奇法也。第15页,本讲稿共20页六、和法六、和法和法即和解、调和之法。凡病在半表半
21、里,且不宜汗,不宜吐,不宜下者,均要运用和解之法。调和之法,以和阴阳为重。同时,和脏腑、和经络、和气血、和营卫、和脾胃、和肝胃、和脉气、和经血、和筋脉均为常用之法。和法多用摆动、振动、摩擦类手法,操作时平稳柔和、频率较缓,并注意经络的特性,以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推揉膀胱经背俞穴,可和脏腑阴阳;揉板门,可和脾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揉中脘、章门、期门,搓胁胁可和肝胃;揉按关元、中极,搓擦八髎等可和经血;拿揉肩井,运外八卦,可和一身气血。分腕阴阳,可和阴阳、气血,行滞消食,治寒热往来,烦躁不安;分腹阴阳,可健脾和胃,理气消食,治呕吐,腹胀,厌食;推四横纹,和上下之气血,治身体瘦弱不欲饮食;小儿
22、捏脊,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的功效。第16页,本讲稿共20页七、散法七、散法散法,即消散、疏散的方法。推拿的散法很有独到之处,其主要作用是摩而散之,消而化之,使结聚疏通,临床中对于气滞、血瘀、积聚均可运用散法。推拿所用的散法一般以摆动类及摩擦类手法为主,手法要求轻快柔和。如饮食过度,脾失健运所致的胸腹胀满、痞闷,可用摩擦类手法散之。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气郁胀满则施以轻柔的一指禅推、摩法散之;肝气郁滞所致的胁肋疼痛,常以抹双肋的方法散之;有形的凝滞积聚,可用一指禅推、摩、揉、搓等手法散之,频率由缓慢而转快,可达消结散瘀的
23、作用。诸如脏腑之结聚、气血之瘀滞、痰食之积滞,运用散法可达气血之疏通、结聚之消散的目的。第17页,本讲稿共20页八、清法八、清法清法,即清除热邪的方法,具有清热凉血、清热祛暑、生津除烦等作用。推拿用清法,无苦寒伤脾胃之虞。推拿介质多用寒凉之水、滑石粉等。清法以摩擦类、挤压类手法为主,操作时多快速、重施、具有爆发力,但要刚中有柔。施术部位多见皮肤红、紫等郁热外散之象。临床中热性病的症状极其复杂,必须辨其卫气营血、表里虚实,是表热还是里热,是实热还是虚热,是气分热还是血分热,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如病在表者,当治以清热解表,多用开天门、推坎宫手法;表实热者,逆经轻推背部膀胱经,揉大椎等;表虚热者,顺经轻推背部膀胱经,顺揉太阳穴等;病在里且属气分大热者,当清其气分之邪热,逆经轻推脊柱,掐揉合谷、外关等;阴亏虚热者,轻擦腰部,推涌泉,摩下丹田,清天河水等;血分实热者,逆经重推脊柱,退六腑等。第18页,本讲稿共20页第19页,本讲稿共20页第20页,本讲稿共20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