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表达技巧完整完美优秀课件.ppt





《古典诗歌表达技巧完整完美优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诗歌表达技巧完整完美优秀课件.ppt(8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典诗歌表达技巧完整完美第1页,本讲稿共81页谨记:表达谨记:表达效果效果是为是为内容、结构内容、结构服务的。服务的。1、为、为形象形象服务。写出形象的特点,使他服务。写出形象的特点,使他(她它她它)生动逼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生动逼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2、为、为意境意境服务。能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从而传服务。能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从而传达出作者的思想、精神境界。达出作者的思想、精神境界。3、为、为主题主题服务。反映作者的思想服务。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情。设题方式:设题方式:1、诗词中运用了那些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诗词中运用了那些表达技巧(表现手法)?2 2、赏析诗词中表达技巧的作用、赏析
2、诗词中表达技巧的作用。诗词中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抒发作者诗词中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服务的的思想感情服务的,要围绕要围绕表情作用表情作用来答题。来答题。第2页,本讲稿共81页表达技巧的种类表达技巧的种类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表达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写作手法)、(写作手法)、结构技巧结构技巧的使用。的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
3、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及结构技巧术构思及结构技巧,分析分析其本身的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艺术效果,评价评价其对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所起到的起到的作用作用。第3页,本讲稿共81页表表达达技技巧巧1 1 表达方式表达方式2 2 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写作手法)3 3结构技巧结构技巧4 4修辞方法修辞方法(艺术手法)(艺术手法)第4页,本讲稿共81页古诗词中常见的修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方法辞方法返回返回第5页,本讲稿共81页(一)比喻(一)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
4、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诗歌巧妙地以“螺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第6页,本讲稿共81页(二)(二)比拟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促使读者产生
5、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魂。”(林逋山园小梅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白鹤将要飞下来时,先偷看梅花几眼;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白鹤将要飞下来时,先偷看梅花几眼;粉蝶如果知道梅花这样美,该早就销魂了。粉蝶如果知道梅花这样美,该早就销魂了。“先偷眼先偷眼”极写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眼;“合断魂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
6、爱之情夸张到极点。爱之情夸张到极点。第7页,本讲稿共81页(三)夸张(三)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李白秋浦歌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有“三千丈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第8页,本讲稿共81页(四)借代(四)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
7、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李清照如梦令如梦令)诗中用诗中用“绿绿”和和“红红”两种颜色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终岁不闻丝竹声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白居易琵琶行)诗中以诗中以“丝竹丝竹”代音乐代音乐。“何以解忧,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杜康康”代酒。代酒。第9页,本讲稿共81页(五)对偶(五)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
8、的一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意义集中含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无边落木木”对对“不尽长江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萧萧”的落叶声对的落叶声对“滚滚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的
9、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第10页,本讲稿共81页(六)对比(六)对比 以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以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来对比,以突出所描写的事物的特征。面来对比,以突出所描写的事物的特征。华清宫华清宫 吴融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过华清宫 李约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玉辇升天人
10、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具体)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具体)对比对比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杜甫自京赴奉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县咏怀五百字第11页,本讲稿共81页(七七)设问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人间谁是英雄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
11、,横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第12页,本讲稿共81页(八)反问(八)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王安石叠题乌江亭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以辛辣的反以辛辣的反问指出:即使项羽真的能重返江东,但问指出:即使项羽真的能重返江东,但对
12、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卷土重来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第13页,本讲稿共81页(九)起兴(九)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华年”。(十十)其它其它互文互文 主人下马客在船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白居易琵琶行双关双关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
13、有晴叠词叠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通感通感 风风软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一江水,云轻九子山。第14页,本讲稿共81页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亦可称为亦可称为表达方法表达方法,是作者,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诗歌中没有没有“说明说明”这一种这一种)。返回返回第15页,本讲稿共81页 记叙:记叙:记
14、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第16页,本讲稿共81页 描写: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
15、,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其中其中白描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现手法。第17页,本讲稿共81页 议论: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柳永的雨霖铃: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堪冷落清秋节?”第18页,本讲稿共81页 抒情:抒情:表达作者
16、强烈的爱憎、好恶、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借景抒情、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抒情方式这一般又称之为抒情方式 第19页,本讲稿共81页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一)、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一)、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a a、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b b、描写内容:所见、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视觉),所闻(听觉),所感(
17、触觉、味觉、嗅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c c、描写方法:、描写方法:1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 2、虚实结合、虚实结合3 3、动静结合动静结合 4 4、点面结合、点面结合5 5、白描、白描 工笔工笔第20页,本讲稿共81页1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1 1)正面描写)正面描写 :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 2)侧面描写:白居易)侧面描写:白居易夜雪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一、从作者从三个侧
18、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一、从“衾枕冷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衬托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写被子、枕头的冷,衬托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二、从写。二、从“窗户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三、从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三、从“折竹折竹声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自然烘托雪大。陌上桑陌上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
19、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借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借“行者行者”“少年少年”“耕者耕者”“锄者锄者”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美貌。第21页,本讲稿共81页2 2、虚实结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虚实结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客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客观为实,虚构为虚;正面直接描写为实,侧面间接描
20、写观为实,虚构为虚;正面直接描写为实,侧面间接描写为虚。为虚。虚实结合指眼前的、现实的、具体的景、事与过去的、虚实结合指眼前的、现实的、具体的景、事与过去的、想象中的、虚构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表达某种思想象中的、虚构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想感情。李白李白望庐山瀑布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商隐李商隐夜雨寄北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后两句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那时诗人
21、返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后两句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第22页,本讲稿共81页3、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指对事、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
22、构成一种情趣。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如王维如王维山居秋暝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首联、颔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首联、颔联写自然美景: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联写自然美景: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颈联进一步写动景:竹林中传来上潺潺流过。颈联进一步写动景:竹林中传来阵阵
23、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第23页,本讲稿共81页4、点面结合点面结合是“以个别表现一般”艺术规律在文学描写中的具体表现,是个别和一般的辩证统一。什么是点面结合呢?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面结合就是“点点”的详的详细描写和细描写和“面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可以顾及全局,体现
24、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第24页,本讲稿共81页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千山,万径是“面”,孤舟蓑笠翁是“点”.朱敦儒的好事近:“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三四句从面上对渔父的志趣和生活概貌做了总的交代,后用洗练的笔墨摹写了一个恬淡自适的渔父形象.而在静态的画面上,又加上了孤鸿这个动点.全诗点面结合,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不受约束的闲适生活.”
25、第25页,本讲稿共81页(14安徽)阮郎归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注番腾:同“翻腾”。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面”。花在雨中褪色,柳。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絮落在地上沾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典 诗歌 表达 技巧 完整 完美 优秀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