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优秀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古代文学史优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史优秀课件.ppt(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文学史第1页,本讲稿共60页第 一 编 先 秦 文 学 史第2页,本讲稿共60页第第一一章章 先先秦秦文文学学概概说说 n 本段之上下限本段之上下限:1、无法确定上限,一般以有文字之初开始(甲骨文、金文)。2、下限一般定在秦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第3页,本讲稿共60页n口头文字 从传说到写定(短歌和故事;荷马神话)n韵文散文 出于天然,便于传播n实用审美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娱宾遣兴n纪实虚构一、文学的发生一、文学的发生第4页,本讲稿共60页1、学科属性不独立 无所谓“纯文学”。“文史哲合一”,除楚辞外,后世多以入经、史、子三部。以汉代标准即汉书艺文志之六略(六艺、诸子、诗赋、兵书
2、、术数、方技)。今日之“文学”,旧语谓为“辞章之学”;先秦所谓“文学”,乃文献之意,如论语先进所谓“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之一。二、先秦文学的特征二、先秦文学的特征第5页,本讲稿共60页2、综合的艺术形态 诗、乐、舞合一。乐经即诗经,风乃乐调,颂舞容也。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朱光潜诗论:诗歌、音乐、舞蹈原来是混合的。它们的共同命脉是节奏后来三种艺术分化,每种均仍保存节奏,但于节奏之外,音乐尽量向“和谐”方面发展,舞蹈尽量向姿态方面发展,诗歌尽量向文字意义方面发展,于是彼此距离遂日渐其远了。又云诗歌保留之乐、舞痕迹有:重叠、迭句、衬字、格律第6页,本讲稿共60页3
3、、文体由浑融走向分别 n体制:初期只分韵、散;战国后期乃有赋体。n初步分别不同文体的功能与手法:史以叙事,诗以抒情言志,著述以论说。第7页,本讲稿共60页4、文献阙疑之点极多A、伪作特多(参张心澂伪书通考、郑良树续伪书通考);B、撰年无考(参钱穆先秦诸子系年);C、作者多难以考实。第8页,本讲稿共60页作者之类型:1)佚名 周易、诗经2)集体述作 墨子、庄子、吕氏春秋3)托名 管子、商君书、国语4)后人编辑 尚书、战国策5)存疑 老子、左传6)较明确者 荀子、韩非子、屈赋 然其中亦夹杂伪作。第9页,本讲稿共60页总结总结:先秦为中国文学之萌芽期,后代文学的许多变化发展孕育于兹。章学诚文史通义诗
4、教上:“盖至战国而文章之变尽至战国而著述之事专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故论文于战国,而升降盛衰之故可知也。”第10页,本讲稿共60页n巫史合一(宗教、祭祀/卜辞、金文、音乐)n学在王官(礼乐文化)n士人(礼乐下行,百家争鸣)三、先秦知识阶层的演变与文学的关系三、先秦知识阶层的演变与文学的关系第11页,本讲稿共60页章太炎国学概论第一章概论乙治国学的方法尝标举五法:一、辨书籍的真伪二、通小学三、明地理四、知古今人情的变迁五、辨文学应用四、治学之方法四、治学之方法第12页,本讲稿共60页第第 二二 章章 上上 古古 神神 话话本土材料与外来学科概念本土材料与外来学科概念一、神话的产生一、神话的产生n
5、 万物有灵(观念:对世界的解释需要)n 原始宗教(载体:仪式;沟通与依附的需要图腾)n 夸张与变形(修辞)n 隐喻和象征(思维)第13页,本讲稿共60页列维-布留尔(Lucien Lvy-Bruhl)原始思维提出原始思维中之集体表象集体表象与互渗律互渗律。一般来说,职掌越细的神越原始;文化神多后起。第14页,本讲稿共60页n 原著:山山海海经经(四库提要:山海经,十八卷。是书或称夏禹撰,或称伯益撰,其中乃有帝启、周文王及秦汉地名,则妄不待辩。然司马迁已称之,则亦周秦以来古书也。其注为晋郭璞作。隋志以还,皆列地理之首。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
6、n 片断:诗经、楚辞;吕氏春秋、淮南子、庄子;左传、国语、逸周书、穆天子传二、中国上古神话之载籍二、中国上古神话之载籍第15页,本讲稿共60页n 复原:刘城淮中国上古神话,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 n 工具书:袁珂中国神话传说辞典,上海辞书1985年 总体而言,写定太晚,散失太多,不能如希腊神话编写神谱(道教之神谱已非神话类)/顾颉刚“层累说”第16页,本讲稿共60页1、自然神话 包括创世神话物灵神话 诞生较早,写定较晚,亦较多地方色彩 盘古女娲夸父巫山神女河伯2、历史神话或混同于传说 包括英雄神话、始祖神话、以及历史化的自然神话 后羿神农、后稷鲧、禹附说:附说:中国上古神话无司心灵欲念之神,
7、如爱神、美神等。三、神话的类型及其代表三、神话的类型及其代表第17页,本讲稿共60页1、神话的历史化 史学意识的成熟儒家观念的抑制政治需要 黄帝四面;夔一足;三皇五帝 2、神话的仙话化 道教之改造利用 西王母;黄帝四、神话故事的流变与影响四、神话故事的流变与影响第18页,本讲稿共60页3、神话题材的后世回响 庄屈楚产,取材较多。通观全史,则远逊西方。鲁迅故事新编以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非常者也。原因推测:A、诗文不以叙事为主;B、史传虽主叙事,然实乃神话之敌对;C、小说兴起甚晚,上古神话馀材无多,不足以敷衍成章。附:原型附:原型说说第19页,本讲稿共60页4、神话的思维与技法的影响n仙话/小说的
8、远祖仅因承其虚构(志怪/记异)的本领,而抽掉其神灵崇拜的本质。n西游记、封神演义、聊斋志异取像造型仿佛神话,其实已掺杂许多史传叙事的手法,是为传奇小说(romance/legend/story),远于神话(myth)。第20页,本讲稿共60页第第三三章章 诗诗 经经第一节第一节 诗经诗经的体制和性质的体制和性质一、基本介一、基本介绍绍n名称与篇目 诗诗三百诗经 三者对应三种不同阶段和性质的文本 305篇。另“有目无辞”之小雅笙诗六篇。第21页,本讲稿共60页n 诗经的时代前11世纪至前6世纪。早:周公制礼作乐/西周初年(周颂大雅文王等)/商颂盖宋人所作。晚:礼崩乐坏/“诗亡而春秋作”春秋中叶(
9、依毛诗则陈风株林约前599,事见左宣十年)第22页,本讲稿共60页n地域 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涵盖今晋、冀、鲁、豫、鄂、陕之全部或一部。n作者 贵族、卿士(许穆夫人赋载驰、尹吉甫、寺人孟子、家父)按,“赋”有引用、创作二义 平民 多数无从确认第23页,本讲稿共60页1、先秦之诗文本 采诗献诗删诗n 乐官 周礼春官:“大师,下大夫二人。小师,上士四人。瞽矇,上瞽四十人,中瞽百人,下瞽百有六十人”郑注:“凡乐之歌,必使瞽蒙为焉,命其贤知者以为大师、小师。”二、二、诗经诗经的编定与整理研究的编定与整理研究第24页,本讲稿共60页作为礼乐仪式之最重要载体,诗在周代多次编定,马银琴两周诗史推之为四次。康
10、王穆王宣王平王第25页,本讲稿共60页n 孔子与诗经论语子罕: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於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第26页,本讲稿共60页综之,原本之诗,为周代王官累代整比,迭次结集。至孔子而定著为诗三百,古本遂亡。自后之诗学,遂为儒家垄断。第27页,本讲稿共60页2、三家诗 齐辕固、鲁申培、燕韩婴 今文古文;师法家法;通经致用 陈乔枞三家诗遗说考,皇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 文学史 优秀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