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pdf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pdf(9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7.17.1酸及其性质酸及其性质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探究认识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2.归纳酸的物理性质及掌握酸的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不断提升实验观察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化学与人类有密切关系,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常见酸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归纳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通过演示实验,提出问题】在一张白色的纸上用蘸有蓝色的石蕊试液的笔书写“我爱化学”,稍后又喷洒了一种无色的
2、液体,神奇的发现“我爱化学”变为了红色。让同学们猜测无色液体是什么并思考其原因。【学生回答】思考后不能得出正确答案。【教师总结】这和酸的性质有关,具体是什么原因?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 酸及其性质。环节二:新课讲授第一部分:常见的酸【提出问题】回顾实验室闻药品气味的方法。【学生回答】闻气味时不可凑近瓶口,要小心打开瓶塞,用手在瓶口处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浓盐酸和浓硫酸试剂瓶标签的内容及注意观察颜色、状态,分别打开瓶塞观察到什么现象,稍后让学生整理相应的内容填入教材表格。【教师总结】通过在多媒体上展示相应的答案进行核对。【提出问题】如果浓硫酸不小心沾到皮肤上
3、,该如何处理?【学生回答】用大量的水进行清洗。【教师总结】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强烈的腐蚀性,在使用时应该十分注意,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应立即用大量的水进行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以防灼伤皮肤。【提出问题】在实验室中会使用到不同浓度的硫酸,所以需要对浓硫酸进行稀释。如何稀释?【学生回答】有两种答案,一种是把浓硫酸加入到水中;另一种是把水加入到浓硫酸中。【教师总结】在浓硫酸稀释的过程中,一定是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因为浓硫酸稀释会放出大量的热,如果把水加入到浓硫酸中,会产生液体飞溅。第二部分:酸的化学性质【提出问题】结
4、合实验台上的样品(一定质量分数的盐酸、镁条、生锈的铁钉、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以化学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设计。【学生准备】各小组探讨、进行以下实验,分别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镁条、生锈的铁钉、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的7 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稀盐酸,观察并且记录现象。【教师强调】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规范操作,保证安全。【师生共同实验】取 2 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稀盐酸,再分别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观察并且记录现象。【学生实验】以化学小组为单位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实验方案:分别向盛有镁条、生锈的铁钉、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的
5、5 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稀盐酸,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经过学生的操作得出结果,并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 NaCO3+2HCl=2NaCl+H2O+CO2Fe2O3+6HCl=2FeCl3+3H2O Fe+2HCl=2FeCl3+3H2OAgNO3+HCl=AgCl+HNO3【视频播放实验】用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学生总结】只有氯化钡的现象不同,有白色沉淀产生,其它的都与以上现象一样。【师生共同归纳】酸的通性:1.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2.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3.能与铁锈反应,生成盐和水。4.能与部分盐反应,生成新的酸和新的盐。-2
6、-环节三:巩固提高1.先思考导入的问题:无色液体是什么及解释其原因。2.书写稀硫酸和镁条、生锈的铁钉、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的化学方程式。解析:1.无色液体是酸,可能是盐酸或者硫酸等。原因是酸可以使石蕊试液变红。2.Mg+H2SO4=MgSO4+H2 NaCO3+H2SO4=Na2SO4+H2O+CO2Fe2O3+3H2SO4=Fe2(SO4)3+3H2O BaCl2+H2SO4=BaSO4+2HCl2AgNO3+H2SO4=AgSO4+2HNO3板书设计板书设计7.1 酸及其性质一、常见的酸1.浓盐酸2.浓硫酸:注意浓硫酸稀释的方法二、酸的化学性质1.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2.与
7、金属镁等反应,生成盐和氢气。3.与铁锈反应生成盐和水。4.与部分盐反应,生产新的酸和新的盐。-3-7.27.2碱及其性质碱及其性质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了解其用途;2.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3.会写 NaOH、Ca(OH)2分别与 CO2、CuCl2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来理解碱的化学性质;2.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3.学会用碱的有关性质解释有关生活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碱性质的开放性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
8、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NaOH 和 Ca(OH)2的性质。【教学难点】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引入新课教师活动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分别遇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显什么颜色?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复习酸碱指示剂与碱溶液的作用,从而引入新课,学习常见的碱NaOH 和 Ca(OH)2要求学生用镊子夹取3 小块-4-通过学习实验归纳设问实验NaOH 固体,放在表面皿上观察并实验实验、观察有关现象,总结 NaOH 的有关并做好有关纪录性质通过设置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解决实际
9、问题的能力设问通过上面实验,讨论如下问题:1.NaOH 固体表面为什么会溶解?2.怎样保存 NaOH 固体?3.NaOH 固体能否做干燥剂?思考、讨论并回答有关问题实验把一根头发放在装有约20%的NaOH 溶液的试管中,加热煮沸23min,观察浸泡前后的变化情况观察现象并讨论通过此实验,让学生体会到 NaOH 有强烈的腐蚀性设问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并讨论以下问题:1.这个实验说明 NaOH 具有什么性质?2.NaOH 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作用?阅读课文,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过渡设置情景要求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冬天园林工人为什么用石灰浆将树干底部刷白?2.为
10、什么用石灰沙浆砌砖抹墙很牢固,用石灰浆抹墙后变得又硬又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通过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现象,从而引入 对 另 一 种 碱Ca(OH)2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设问Ca(OH)2是 如 何 制 取 的 呢?Ca(OH)2有哪些性质呢?教师在蒸发皿中放一小块生石灰,然后加少量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 CaO 和 H2O 反应是放出热量的归纳小结 Ca(OH)2的有关性质水,观察现象,并写-5-实验过渡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 CO2,可以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CO2和 Ca(OH)2发生了反应,那么同学们往 NaOH 溶液中通入 C
11、O2,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讨论探究实验把 CO2通入 NaOH 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这是否说明 CO2和 NaOH不反应?还是确实发生了反应?对于这种无明显现象的反应能不能设计出一些实验,使反应产生一些现象,从而直观地证明两者发生反应呢?请同学们设计方案,并用实验证明CO2和NaOH 确实发生了反应演示评价演示实验选择有代表性的设计方案向全班展示,并要求学生评价每一个方案是否严密展示设计方案并演示:用一个干燥的烧瓶收集满 CO2,然后迅速倒入 NaOH 溶液,用一个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导管的中间用止水夹夹住,振荡,再把导管的下端伸入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中,打开止水夹,水会沿导管上升到烧瓶里,形成美丽
12、的喷泉对一些反应不明显的实验可以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不同性质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实验通过创设情景,引导 学 生 对 CO2和NaOH反应的探究欲望思考、讨论合作设计方案通过设置情景,引导 学 生 对 CO2和NaOH 反应的探究,加强对小组内的合作、互动学生代表展示设计方案并演示实验通过学生展示方案,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评价教师的设计通过教师的设计方方案并观看演示实验案的展示,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对设计方案多元化的思考科学掌握设计一些反应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归纳、小结,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设计-6-总结或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变化来设计方案。同学们的设计独特新颖、有趣,化学不是单独存在
13、的学科,而是跟物理也有相互联系的,解决化学问题也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解决。方案的思路实验方案的思路和方法探究实验碱与某些盐的反应,向盛有生锈铁钉、氯化铜溶液、碳酸钠溶液让学生观察现象并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的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的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方程式再另取同样试管加入澄清石灰水本节小结教师板书本节内容让学生相互讨论并说出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碱的哪几点化学性质总结归纳板书设计板书设计7.2 碱及其性质一、常见的碱1.氢氧化钠2.氢氧化钙二、碱的化学性质1.碱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紫色石蕊变蓝色,无色酚酞变红色。2.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生成盐和水。CO2+Ca(OH)2
14、=CaCO3+H2OCO2+2NaOH=Na2CO3+H2O3.碱与某些盐的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2NaOH+CuCl2=Cu(OH)2+2NaClCa(OH)2+CuCl2=Cu(OH)2+CaCl2Ca(OH)2+Na2CO3=CaCO3+2NaOH-7-8-7.37.3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酸碱性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2.学会利用 pH 试纸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3.了解常见物质的 pH 值;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亲自实验,掌握正确的酸碱性检验方法,并能说出生活中一些常见溶液的酸
15、碱性;2.能通过实验现象对某些问题初步做出正确的科学判断。【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指示剂遇到酸、碱、中性溶液颜色的变化,体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2.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酸碱指示剂与溶液 pH 的测定方法【教学难点】pH 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 新课导入生活中我们常听说醋酸、盐酸、果酸有酸性,是酸性溶液,还听说烧碱和熟石灰这些物质的溶液有碱性,是碱性溶液,在现实生活中怎样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呢?环节二 新课讲授第一部分: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1.实验: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实验试样白醋酸果汁稀盐酸纯碱溶
16、液肥皂水石灰水氨水食盐水滴加紫色变红变红石蕊试液-9-蔗糖水紫色变红变蓝变蓝变蓝变蓝紫色滴加无色无色无色酚酞试液结论结论:(1)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溶液,并且该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2)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都是碱性溶液,并且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3)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也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我们称为中性溶液。(4)如紫色石蕊试液及无色酚酞等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注意:我们有时候还用蓝色或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酸性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1
17、)酸性物质:山楂、柠檬、柑橘、西红柿、过氧乙酸等。(2)碱性物质:茶叶碱、烟碱等。3.区分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碱溶液和碱性溶液注意: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因此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而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同样,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例如:硫酸铜、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而不是酸;纯碱、肥皂的水溶液显碱性,但不是碱。4.补充知识:酸、碱、盐的概念(1)酸:溶于水后都能解离出相同的阳离子氢离子的化合物。如:HCl、HNO3、H2SO4、H2CO3等。HCl=H+Cl;H2SO4=2H+SO4;(2)碱:溶于水后都能产生一种共同的阴离子氢
18、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OH、Ca(OH)2等。NaOH=Na+OH;Ca(OH)2=Ca+2OH;(3)盐: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NaCl、NH4NO3。NaCl=Na+Cl;NH4NO3=NH4+NO3;第二部分: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过渡:怎样用 pH 试纸测定 pH 值呢?讲解:用 pH 试纸测定 pH 值的方法: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 试纸上,或用胶头滴管滴加,待显色后(大约3 秒)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 值,颜色最为接近的值即为 pH 值。用 pH 试纸测出的 pH 值是整数值。+-+-+-2+-+-+2-无色酸性变红碱性变红碱性
19、变红碱性变红无色碱性中性无色中性酸性酸性-10-过渡:请同学们练习用 pH 试纸测定部分溶液的 pH 值,探究溶液酸碱性和pH 的关系。学生实验:实验步骤:1.请同学撕取三条 pH 试纸,每条撕成两段,即6 小段分别放在一个点滴板的六个凹陷处。2.分别向上面滴加一滴盐酸、醋酸、果酸、烧碱溶液、石灰水、蒸馏水。3.待大约 3 秒后,读数填表,找出规律。学生总结常温时 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碱性。过渡引入新问题:盐酸、醋酸、果酸都显酸性,pH 值都小于 7,哪一种酸性更强呢?烧碱溶液、石灰水都显碱性,pH 值都大于 7,那一种碱性更强呢?它们的强弱又和pH 值有怎样的关系呢?观察教师
20、演示实验,思考。教师实验:实验步骤:1.取大约 5 毫升的盐酸溶液于大烧杯中,向其中滴加 2 滴紫色石蕊溶液,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溶液变红)。2.pH 试纸测出溶液的 pH 值(值为 3)。3.烧杯中加入约 150 毫升的蒸馏水,观察现象(溶液依然是红色,但变淡了)。4.用 pH 试纸测出溶液的 pH 值(值为 5)。5.向溶液中加入大约 250 毫升的蒸馏水,观察现象(溶液依然是红色,但已变的很淡很淡了)。6.用 pH 试纸测出溶液的 pH 值(值为 6)7.向溶液中继续加蒸馏水,观察现象(溶液的颜色会越来越淡)。8.pH 值会越来越大,但不会等于或大于7。讲解:由此我们得出:pH7,溶
21、液呈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碱性溶液再稀都不可能pH7。问题讨论:做完上述实验请同学们思考下面三个问题。思考 1:把 pH 试纸伸入待测液,会有怎样的现象?用水湿润pH 试纸,用有水的玻璃棒蘸取,用有水的胶头滴管滴加,这样测得的结果会怎样?思考 2:酸性溶液稀释后 pH 值会怎样变化?碱性溶液稀释后pH 值会怎样变化?思考 3:pH 试纸比酸碱指示剂优越在哪里?生:(学生讨论完问题后,各组派代表举手回答问题)过渡:物质的 pH 值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请同学们阅读常见物质的pH 值和 pH 与生命活动。第三部分:物质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1.人的体液有一定的酸碱性。血液、组织间液和细胞
22、内液的酸碱度都接近于中-11-性,而且变化极小;2.胃液的 pH 在 0.91.5 之间,在这样的环境中铁屑都可被溶解,但胃本身却能安然无恙。因为胃里有一层“粘液屏障”,它是由粘液细胞和上皮细胞分泌出的一种胶冻状粘液,在胃粘膜表面构成一个保护膜,用来保护胃,防止胃酸对其本身的腐蚀及胃蛋白酶对胃本身的消化,还能防止粗糙的食物对胃的机械性损伤。3.多数的农作物适宜在接近中性(pH 在 6.57.5 之间)的土壤中生长。在改良酸性土壤时,我们一般是使用熟石灰来调节其酸碱度。4.水一般呈略酸性(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在雨水中),人们一般把 pH 小于 5.6 的雨水称为酸雨。板书设计7.3 溶液的酸
23、碱性一、如何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石蕊:酸红碱蓝中不变无色酚酞:酸无碱红中不变二、怎样判断溶液酸碱性的强弱常温时:pH=7,呈中性;pH7,呈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碱性溶液再稀都不可能pH7。三、物质的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意义-12-7.47.4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酸碱的中和反应,理解中和反应后溶液酸碱性的变化。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1.能借助指示剂探究判断酸碱发生中和反应;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促进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思维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加深对中和反应理解的同时,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
24、、生产、健康的密切联系,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及其重要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实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教师课前准备两个松花蛋和食醋,上课时找学生品尝松花蛋,吃松花蛋时有涩味,放点醋,再次品尝。设疑:为什么加一点食醋可以去掉涩味呢?(皮蛋有涩味是因为皮蛋中含有碱)。思考、猜测:可能是酸和碱混合后发生了化学反应。环节二:新课讲授第一部分:中和反应设疑:酸和碱之间能否发生反应1.是否所有的酸和碱都能反应?把无色的NaOH 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在一起,它们之间能否发生反应?能否看出是否发生反应吗?2.如果发生了反应,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证
25、明这个反应发生了?提供的药品有:NaOH 溶液,稀 HCl,pH 试纸(请利用给出的药品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13-3.教师演示实验:首先用 pH 试纸分别测定水、0.4%的氢氧化钠溶液和 0.4%的盐酸的 pH,记录。分别量取 2mL 水和 2mL0.4%的氢氧化钠溶液于 2 支试管中,然后分别加入2mL0.4%的盐酸,充分振荡后,测定所得溶液的pH,记录。4.学生思考、交流。5.设疑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知道酸碱之间可以发生反应,但生成了什么物质呢?现在试管里面的溶液的溶质是什么?是 NaOH?稀盐酸?还是其它物质?(看微观动画)教师讲:HCl+NaOH=NaCl+H2O相互交换成分生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鲁教版 九年级 化学 下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