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总复习教案.pdf
《初三物理总复习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物理总复习教案.pdf(8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孟公镇中心学校物理复习教案第一章第一章声现象声现象一、单元复习目的(一)知识和技能: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3、会利用声速及运动的速度等知识解答简单的回声计算题4、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二、重点、难点:重点
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其中尤以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的三个特性、噪声的控制为热门考察对象。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三、复习内容本章讲述的是一些声学的初步知识。讲述的内容有声音的发生的传播、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本章的重点是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它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四、知识梳理五、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引入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人们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生厌的噪声分散人的注意力,影响工作,妨碍休息,甚至影响人的健康
3、。各种物体的共振现象及其应用是中国人在声学上大量发现之一。课本阅读材料中提到的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也都是古代中国人利用声学原理创造出来的奇迹。二、基础练习做下面一组填空题。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0.1 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乐音特征是:音调,响度,音色。其中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噪声减弱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_,在传播过程中减弱_,在耳朵处减弱_。三、复习过程:基础知识讲解
4、(教师边讲基础边穿插基础题目练习):1、声音的产生:A、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就停止,但声音可继续传播。孟公镇中心学校物理复习教案B、固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敲打门、桌子、人在楼层上走动等等皆可使固体振动发声。C、也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海水拍打海岸产生海浪声,又如著名的钱塘江大潮所产生的巨大的涛声。D、气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子弹、炮弹快速穿过空气时产生的声音,秋风怒号。2、声音的传播A.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传声的介质有:空气(声波传播)、固体、液体(比较这几种物质传声速度、优劣)B.声速:是一个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每秒内声音传播的距离。声速与物质的温度
5、、物质的种类有关。一般而言,有v固v液v气。15空气中声音速度为 340m/s。3.人听到声音的条件:A.声源在振动发声.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如空气。C.听觉器官完好.教师简要讲述人耳的结构,着重讲清楚鼓膜(形成起振)、听小骨(放大震动)、听神经(传到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这些部分的功能。骨传导:人的头骨、颌骨等可接受声音刺激形成神经兴奋,并可把这些兴奋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1)、例题分析例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例题 2:如图甲
6、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产生的;如图乙,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可以传播声音。例题 3: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无关例题 4:如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四、堂上练习 1、南音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乡土风情气息而被誉为中华民族艺术瑰宝,在闽南民间广泛流传。它的主奏乐器琵琶(南琶),弹奏时那缠绵深沉的琴声是靠琴弦产生的;琴声是通过传到人的耳朵的。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活动中,同学们体验到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7、说话时声带在振动等一系列现象后,可运用的方法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3.小玉爱听收音机,他发现收音机里的报时声“嘟、嘟、嘟”共有六响,从第一声到最后一声,前后间隔 10 秒钟,最后一响声调比较高。有一天,他听过手中收音机响过最后一响后,远处楼里又传来最后一响的报时声,这是为什么?4.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请写出实孟公镇中心学校物理复习教案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要求设计的实验其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原则。(l)实验器材:(2)实验步骤:(3)实验分析与结论:四、教学反思: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过程学完本章要常识性的了解到音调
8、、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使人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就是乐音。声音的三个特性:A、音调:声音的高低,也即通常所讲的“调子高低”问题。决定音调的因素:频率(教师再将一下频率的概念、单位)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超声波:高于 20000Hz 的声音。人听不到这种声。次声波:低于 20Hz 的声音。人听不到这种声。其他动物可以听到超声波、次声波。B、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即通常指的“嗓门大小”问题。它由物体的振幅决定。教师比较频率和振幅的不同。C.音色:某种声音所独具的特质。如二胡、小提琴,无论在白天、黑夜、人们都能区分,就是它们的音色不同之使然。例题 6: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
9、“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因为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来判定的。例题 7: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C我们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无关例题 8:花匠在挑选花盆时,常常将新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他是主要根据声音三个特征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三个特征全都有。二、动脑动手填空题1、响度跟发声体的_有关系,_越大,响度越大
10、;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_有关系,人们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_。2、乐音的三个特征是_、_和_。3、编钟是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用相同的方法敲打大小不同的编钟能发出不同孟公镇中心学校物理复习教案的声音。4、小提琴发出的悠扬的琴声是靠振动产生的。演奏前,演员们常常要调节一下琴弦(拧紧或放松),这主要是为了调节琴声的。5、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震耳欲聋”,这是指声音的;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不同。6、刚竣工的三峡大坝经过超声波检测,无一结构性裂缝。超声波探伤仪发出超声波时,人耳不能察觉,原因是超声波()A、速度太快B、响度太小C、频率太高D、频率太低三、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11、第三课时一、复习过程学习本章要求能常识性地了解噪声和它的危害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1.噪声:物理定义: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环保角度上的概念:影响人们学习、休息、工作、谈话的声音。噪声强弱的表示:用分贝(dB)表示。教师讲一讲保证工作、学习的声强级、保护人听力的声强级等知识。噪声的控制:从三个方面实施。声的利用:声音中含有信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回声:回声定位声音中含有能量:超声波除结石,城市噪声中声能的开发(研究中)。例题 9:如图所示,城市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两侧设有 3m 左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目的是A.保护车辆行驶安全B.减小车辆噪声污染C.增加高架道路美观D.阻止车辆废气
12、外泄例 10:(l)小明学了“电磁波”和“声波”这两部分内容后做了如下的知识归纳表,表中和的说法是错的(填写表中序号)波的种类电磁波声波传播速度真空中所有电磁波的传播速声波在固、液、气三态中的传播速度度都是 3 108ms相同传播介质电磁波的传播一定要有介质声波传播一定要有介质应用事例用于无线电通讯超声波用于清洁物品(2)车门车窗己关闭的汽车内的乘客几乎听不到外面的声音,这是从途径减少噪声;广州市区内禁鸣喇叭是从途径减少噪声。孟公镇中心学校物理复习教案例 11: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B、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是防止噪声
13、产生C、道路旁植树是阻断噪声的传播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防止噪声的产生例 12:超声波在科学技术、生产生活和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你说出两个应用的实例:;。二、学生练习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话中,不正确的是()(A)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B)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C)真空不能传声。(D)打锣时,要使锣停止发声,只须用手按住锣面就可以了。不能传播声音的是()(A)真空(B)木头(C)空气(D)水比较声音在海水、铁管和空气中传播速度,从大到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海水、铁管、空气(B)铁管、海水、空气(C)空气、铁管、海水(D)空气、海水、铁管百米赛跑时,终
14、点的计时裁判员正确的计时方法是()(A)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B)看到发令员的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C)听到发令员的最后一声口令开始计时(D)看到最先起炮的运动员起跑开始计时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B)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距离叫做振幅(C)物体振动的次数叫频率(D)正常人听觉频率范围是每秒20 次到 2 万次有一根长 100 米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A)一次回声(B)两次回声(C)三次回声(D)四次回声7.(06 江苏淮安)在城市的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的两旁,两侧有 3m 左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
15、这些板墙的目的是()A、保护车辆的行驶安全 B、减少车辆的噪声 C、使高架道路更美观 D、阻止汽车排放的废气三、综合创新1、小明住的楼房附近正在建筑一座新的高楼,汽车声、人声日夜不停,十分嘈杂。小明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少噪声对他的影响?四、教学反思:孟公镇中心学校物理复习教案第二章第二章光现象光现象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目标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物理现象。3、识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4、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进行作图。5、掌握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6、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2)、能力目标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的能力。2、培养
16、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查找有用信息的能力。(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团体间的合作、交流意识。二、教学重点:理论联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三、复习内容本章讲述光现象。重点是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本章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凹镜和凸镜的作用及这些知识的应用。四、知识梳理五、教学课时:四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光的直线传播的学习,应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还要知道光在真空8中的速度是 310 米/秒。二、基础练习做下面一组填空题: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月亮、烛焰、眼睛和钻石等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太阳、烛焰。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
17、沿直线传播的。在我国古代墨经中记载着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并明确提出了光的直线传播。53.光在直空中的速度是 310 千米/秒,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三、复习过程(1)、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123孟公镇中心学校物理复习教案3、应用: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如图:在月球后 1 的位置可看到日
18、全食,在 2 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 3 的位置看到日环食。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关。4、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 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 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例题 1 如图 1 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例题 2 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树在水中的倒影B立竿见影C冰透镜向日取火D鱼翔浅底例题 3 如图所示,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常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这
19、主要利用了()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曲线传播C光的反射D光的折射例题 4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_。若光源是圆形的,小孔是方形的,则成的像是_形的。四、堂上练习(一).填空题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千米/秒。82.太阳与地球相距 1.510 千米/秒,则太阳光传到地球需秒。(二).选择题孟公镇中心学校物理复习教案3.关于光的直线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B)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C)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五、教学反思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光的反射的学习,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特点
20、,会画光反射的光路图。二、基础练习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2.入射光线与镜面成 30角,则反射角是60。若将镜面转动,使入射角成40,此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是80。3.平行光射到物体表面,能发生反射现象。由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不同,我们通常把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表面对光线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三、复习过程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3、分类
21、: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 平滑。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时,要注意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因果关系。回答问题时,不要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反射角由入射角决定,所以应该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图中i 是入射角,r 是反射角,r=i。还要注意到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任何一条光线都遵守反射定律
22、,即使在发生漫反射时,每一条光线还是遵守反射定律的。例题 1 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C)A立竿见“影”B毕业合“影”C湖光倒“影”D形“影”不离孟公镇中心学校物理复习教案例题 2 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A60B90C120D150例题 3(1)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图12 中光线 AO 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并在图中标出反射角大小;例 4 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发光点 S,从 S 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 A 点,请作出光路图。四、堂上练习(一)填空题1.当入射光线跟镜面的夹角是30时,反射角的大小是,要想使反射光线跟
23、入射光线的夹角成 80,入射角的大小应是。2.能够从不同的方向看到一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的缘故。这时,每一条反射光线都反射定律。(二).选择题3.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则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A)30 (B)60 (C)90 (D)1204.如图 5-8,入射光 AO 与镜面成 30夹角,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反射角是 60(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夹角为120(C)入射光线 AO 与法线间夹角是 60(D)反射角是 30(三).作图题1.在图 1 中,已知入射线OA 画出经过两个平面镜反射的光线,并在图中标明每次反射的反射角。2.在图 2 中,已知
24、入射光线与其中一块镜面夹角是30,两块平面镜夹角是60,画出这条光线在两镜间的反射光线。3060图 2图 1四、教学反思孟公镇中心学校物理复习教案第三课时第三课时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光的反射的学习,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会画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反射定律是光学中的重要规律,是理解平面镜、球面镜作用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知识要有全面的理解。二、基础练习1.平行光射到物体表面,能发生反射现象。由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不同,我们通常把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表面对光线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是正立的;像和物到镜面的
25、距离相等;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3.球面镜分凹镜和凸镜两种,凹镜能使平行光线会聚在焦点,使焦点发出的光平行射出。凸镜能使光线发散。三、复习过程(1)平面镜:1、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 虚像。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物大小相等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2、“正立”“等大”“虚象”“像、物关于镜面对 称3、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4、作用:成像、改变光路5、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球面镜: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凹面镜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三 物理 复习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