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篇.pdf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篇.pdf(8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515 篇篇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 1课文精解与编排意图课文精解与编排意图课文第 1 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 2 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第 34 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为特征乖巧。一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二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三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四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
2、五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作者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后在第 5 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生活习性。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_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 _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
3、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练平实,而_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感情,增强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二是通过与 鲸进行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进一步领会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教学_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可爱之处及生活习性特点,并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教路点睛1.教学前,先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和松鼠的有关知识,丰富学生对松鼠的认识。2.教学这篇略读课文时,应先引导学生读熟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特点的。为了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
4、话,可让学生就喜欢的课文某一部分内容绘制一幅图,给它起个名称,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说说喜欢的理由,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3.在初步感悟、理解课文之后,还应引导学生探讨作者是怎样写松鼠特点,从而体会作者说明的顺序及语言的生动形象(比喻、拟人),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4.探究_与鲸在表达上的异同,是本课的教学重点。5.在学习了两篇介绍动物的_后,可以进行一次改写练习,引导学生将课文鲸仿照 _的表达方法进行改写,也可以让学生将_仿照鲸的表达方法改写成一般性说明文。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认识 11 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训良、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2
5、自读课文,从课文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的描写中理解松鼠外形、性格、行为特点,感受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3学习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手法。4与鲸对比,体会 _与鲸在表达方法上的异同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一、创设情境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介绍的也是一种小动物,它是谁呢?别着急,它来了(用多媒体播放“松鼠”),看完之后,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刚认识的这位朋友,说说你最喜欢它什么?用一个词概括一下。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位朋友的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一篇文
6、艺性说明文 松鼠。请谁来给大家简介一下这篇_的作者或松鼠的情况。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读阅读提示,想想:这篇_要我们了解什么?反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三、合作探究三、合作探究1 1你能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概括出松鼠的特征吗?你能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概括出松鼠的特征吗?明确:(松鼠是种漂亮的小动物,它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2 2小组讨论:小组讨论:(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
7、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第 34 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一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二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三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四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五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作者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后在第 5 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
8、的特点。)(2)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松鼠 一文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 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_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_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炼平实,而_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3)你喜欢松鼠吗?请你结合课文介绍的顺序说说松鼠在哪些方面讨人喜欢?3 3经过小组讨论后,有没有还未解决的呢?说出来,我们经过小组讨论后,有没有还未解决的呢?
9、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互相质疑,解疑)大家一起来解决。(互相质疑,解疑)4 4能言善辩能言善辩下列有两段同样是介绍松鼠的文字,试与原文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在高处活动,因为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它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做帆和舵。它十分警觉,只要有人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松鼠的窝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一胎能生三四个。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体长 2028 厘米;尾蓬松,长 1624 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鹊的
10、废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有时食昆虫和鸟卵。年产 14 窝,每窝产 510 仔。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五、拓展延伸五、拓展延伸1 学习了_之后,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绍动物呢?(讨论)(A、准确、生动的语言;B、合理清晰的结构;C、鲜明的事物特征;D、恰当选用说明方法。)2仿造鲸的表达方法,改写_或仿造松鼠的表达方法,改写鲸。六、作业布置六、作业布置改写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 2设计理念:设计理念:以“火攻”为切入口,以说“计策”为主手段,引领学生关注琢磨课文语言,于语言的体会中感受人物的智慧,故事的魅力,表达的方式,从中激发学生阅读历
11、史类故事的趣味.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就词解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掌握本课重点字词.2、通过概括文意、概说计策,学会简练复述文本的方法.3、通过重点语句的体会,感受三国人物的鲜活形象,从中受到人文熏陶.4、通过深层质疑,引导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时间:两课时教程预设:教程预设:一、揭题导入(包括课前)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2.谈三国故事(重在学情的了解,便于学习的调整)3.引赤壁之战解赤壁:赤壁,山名.在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赤壁山险峻而又雄伟,临江是拔空昂立的崖头,犹如战马扬蹄,踏破万顷烟波,石壁西侧镌刻着的“赤壁”二字,相传为东吴大将周瑜所书,力盖千钧.说题
12、意:(要求说得清楚简要)二、初读感知1.放声读文,了解大意.2.质疑问难,了解学情.(重在不懂的字词;不太常见的词句.)反馈:1.字词:顺学字词划词,读词,有没有不懂的?调兵遣将(遣的字形?谁?驻)丢盔弃甲(谁?逃)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不计其数无心应战率领抵挡计策缆绳(在于培养学生灵活理解词语的能力,而不是局限于字典、参考的等现成的答案.)2.内容自由概括;围绕标题概括;围绕标题完整概括.(培养学生概括说话的能力.)三、深究火攻1.为什么火攻是个好主意?(以此带动全文的学习)自由发表黄盖的话:读好黄盖的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胸有成竹地诚心诚意地恭恭敬敬地得意洋洋地?读懂黄盖的话:黄盖
13、的话道理何在?为什么相持没好处?只要用火攻,想逃也逃不了?联系前文2.赤壁之战火攻打败曹操,还有一步很重要的是什么?黄盖的假降信说东吴兵少说后面为什么没用冒号?黄盖会怎么说?3.黄盖的计策:说了一遍?非常满意妙计!黄盖会怎么说?说清要点.自由准备:做上记号:哪些地方必须说清楚的?自由练说:同桌互说:一说一听,提出意见.(分角色)推荐示范集体评议:清楚,简练4.计策妙不妙?析原因,探性格.读文中语句,验证体会.为什么 3 万打败了 80 万?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黄盖的足智多谋曹操的狂妄自大、骄傲心态5.为什么不写清妙计?只用了四个字:说了一遍?写法:不重复、留下悬念,激发兴趣.小说作者罗贯中(以
14、上各环节重在于文中相应语句的体会,朗读、感受,使学生具体情况调整学习内容,在说的过程中带动文本重点语段的学习,同时达成单元复述的重点训练.)四、课外拓展其实文中有好多问题的?文中省略了很多情节.课外阅读故事交流说故事谈人物背古诗谚语、歇后语等等.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3 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 3 个生字,会写 2 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会讲这个寓言故事,了解“相濡以沫”的寓意,会用这个成语。教学重点:熟读背诵课文,理解文意教学准备:挂图、有条件的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备课人:初鹏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15、自己读课文,读正确2、教师范读,注意断句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3、学习生字:濡 沫 涸4、练读课文,读熟练二、学习课文1、借助书下注释,试着自己讲讲课文的意思2、指导理解文意1)泉涸:涸:干涸,泉水干枯的意思2)鱼相与处于陆:(许多)鱼一起(就)呆在陆地上。相与:表示同时同地做某件事。可译为“共同”。于:在3)相呴以湿:(它们)互相哈气用来湿润(对方)。呴:张口呼气;嘘气。以湿:使湿润。4)相濡以沫:互相用水沫(使对方)沾湿。3、朗读背诵课文4、总结:庄子是一个洒脱的人。庄子的意思其实是说,与其两人身处困境,相濡以沫,相扶前行,不如大家都开开心心
16、,没有身入困境,也彼此从来不曾认识对方。三、拓展阅读【原文】“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呵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译文】死生是天命,人世有夜昼的永恒是自然。人对此不能参与其中,这都是事物的常情。那人只把天当作父亲,还终身很爱戴它,何况那卓越的真人呢?人们只认为国君胜过自己,还终身很情愿为他去死,何况那真人呢?水源干枯了,鱼儿一起在陆地上,
17、用湿气互相呼吸,用口沫互相沾湿,还不如在江湖里互相忘掉。与其称颂尧而谴责桀,不如把两者忘掉来归化那道。天地赋予形体让我承受,赋予生命让我劳累,赋予衰老让我安逸,赋予死亡让我安息。所以把自己活着看作是乐事,也就是把自己死去看作是乐事了。四、布置作业:语文书后给出了四个成语“杞人忧天”“塞翁失马”“画蛇添足”“铁杵磨针”,查找资料了解这几个寓言的内容,并了解寓意。板书设计:相濡以沫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呵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4 4教学要求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的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抓住人物的言行,推想人物的心理,把
18、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重点、难点重点、难点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通过抓住人物的言行,推想人物的心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课时两课时酿酿吱呀一声,门轻轻地开了。东东不声不响地走进屋里,放下书包,坐在椅子上,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的。句导读:“不声不响”“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表现出东东心事重重。这个开头有什么特点?段导读:写东东没精打采地回到家。奶奶挽着袖子,从厨房里走出来,一看他蔫(nin)头耷脑的,有点儿吃惊。平时他放学回来,总是高高兴兴的,不是拿着腔调儿朗诵(sn)“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
19、是喊“奶奶,我饿了”,从来没有这样的老实劲儿。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该不是病了吧?从本句可以看出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奶奶担心地抚摸一下他的额头,凉丝丝的,一点儿也不热。“一点儿也不热”说明了什么?他是怎么啦?在这里提出疑问有什么作用?段导读:奶奶怀疑东东是因为病了才没精打采的。“东东,告诉奶奶,出了什么事儿?”段导读:奶奶的疑问,也是读者想知道的。“奶奶,语文老师读课文,我给她挑了一个错儿,她会不会生气?”他仰着脸问。概括一下东东没精打采的原因是什么。段导读:写东东的反问,也是东东心里想不通的地方。奶奶一听是这么一件小事,毫不在意地笑了。不过,照例又数sh落了他几句:“你这个孩子,总好 多
20、嘴多舌,大家尊敬老师,你给老师挑毛病,老师会不生气?”他轻轻地“啊”了一声,心里还有些想不通。“想不通”说明了什么?说他不尊敬老师,实在委屈,尤其对这位年轻的语文老师。文中的哪个词能进一步说明东东“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的”的原因?她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给学生的印象一直很好。她个子不高,身体单薄,脸色有些苍白,扎着刷把辫儿,像个高中生,一点儿老师的架子也没有。对老师的外貌描写表现了老师怎样的性格特点?下课时把教案放在窗台上,不是跟男生掷飞碟(di),就是同女生跳橡(xin)皮筋。她的课讲得也好,清楚明白。她特别善于朗读课文,那柔和悦耳的声音,那么富有感染力,仿佛能把人带入诗的境界。对老师的这几句描
21、写,意在说明什么?东东喜爱听她朗读,时常模仿她的腔调和姿态,练习朗读。句导读:这句话一方面写出了东东十分喜欢、佩服自己的老师,另一方面表现了东东是个学习十分认真的孩子。从本句可以看出东东对这位老师的态度是什么?段导读:写老师留给东东的印象。今天语文课学习朱自清的春。老师朗读课文时,教室里静静的,一点儿杂音也没有,只有她那充满青春气息的声音在回荡。说说这句话与上文之间的关系。东东平心静气地倾听着,他被深深地打动了,陶醉在一种不可名状的对春天的向往中。段导读:写老师朗读课文春,东东被老师的朗读打动了。老师读得越来越起劲,脸上焕(hun)发着怡(y)然自得的神情。本句是如何说明老师朗读课文非常用心的
22、?当她读到“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yn)酿”时,他忽然听出她把“酿”字念成“yng”,不觉感到有些惋(wn)惜。“惋惜”二字说明了什么?要是别的老师读错一个字,他也许不会这么注意。为什么别的老师如果读了错字,东东会不在意?这个老师却是他敬佩的有水平的老师。他感到应当立即向老师提出来,禁不住大声说:“老师,您把酿字读错了!”句导读:这一系列心理活动的描写道出了东东在课堂上指出老师错误的原因:他是真诚地想帮助老师纠正错误,而不是“瞎挑刺儿”,更不是“不尊重老师”。东东的发言在_结构上有何作用?段导读:本段写老师在朗读课文的时候读错了字,而
23、东东当堂指出了老师的错误。霎(sh)时,教室里肃穆(m)的气氛被破坏了。老师吃了一惊,微微皱了一下眉,黑亮的眼睛闪着冰冷的光,注视着他。“吃了一惊”“冰冷”分别说明了什么?同学们也扭过头,投来抱怨的目光好像剧场里的观众发现了一个捣(do)乱分子。句导读: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写出了东东出其不意的话语打破了教室里肃穆的气氛,受到了大家无声的指责。“抱怨”一词说明了什么?他意识到自己太冒失,想申辩,但缺乏(f)勇气,便懊恼地低下头,满脸通红。东东为什么“低下头”,且“满脸通红”?段导读:写在东东指出老师的错误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反应。老师迟疑片刻,什么也没说,又接着朗读了下去。老师“什么也没说”,说明
24、了什么?然而,她读得不那么流畅了,声音呆板,并且又念错几个字。下课的铃声一响,她就收起教案走了,显得很不开心。“呆板”“又念错”“收起”等行为说明了什么?段导读:写老师在东东指出错误后,没有什么表示,却非常尴尬。这时,班里就像开了锅,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句导读:总起句,它不仅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而且也是下文东东为同学不理解自己而感到苦恼的原因之一。有的说,老师根本没念错,他瞎(xi)挑刺儿;有的说,老师即使念错了,也不奇怪,不应该当场就提,不尊重老师,影响了课堂教学。同学们如何看待东东对老师的批评?他被说得晕头转向,担心老师记他的仇。_在这里说出了东东的担心,在_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段导读:
25、写同学们的议论。“奶奶,老师会记我的仇吗?”他走进厨房,又问。“又问”说明什么?“吃一堑(qin),长一智,明天上学向老师认个错吧!”段导读:写奶奶的回答,说明奶奶非常明事理。怎么向老师认错呢?他感到很苦恼,晚饭吃得也不香。第一部分(第 114 自然段):写在上语文课时,东东直言老师把“酿”字读错了。班里同学们的议论,使他担心老师会记自己的仇。回到家里奶奶也劝他向老师认错。他感到很苦恼。第二天上语文课,看见老师一进教室,东东就有些紧张,难为情地低下了头,生怕老师看他。句导读:这句写出了东东紧张的心情,担心老师会批评他。老师站在讲台上,坦然地环视一下大家,清澈(ch)的目光停留在他身上。“清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