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备课教案上.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九年级化学备课教案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备课教案上.pdf(8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学班班科科姓姓校:校:简阳市城南九义校简阳市城南九义校级:级:九年级一班九年级一班目:目:化化学学名:名:王王 勋勋 文文时间:时间:20162016 年年 8 8 月月 2828 日日1绪言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有大致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列举化学在工业、农业、生活和科学技术诸方面的实际应用以及趣味实验,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对人类所起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兴趣,对性质决定用途的关系有所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形
2、成学习科学、应用科学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化学及化学与人类的关系。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化学研究的是什么?师生活动【教师】趣味实验:魔棒点火、烧不坏的手帕。想知道为什么魔棒能点火而手帕却烧不坏吗?请跟我走进化学世界。想做个魔术师吗?请学习化学。化学老师个个都能当魔术师。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讨论:你喜欢吃什么?喜欢穿的衣服是什么面料做成的?(见课件)【学生】畅所欲言。【教师】1、讲解:冰淇淋为什么好吃呢?衣服为什么穿的舒服?色彩为什么那么鲜艳?2、举例:(1)化学与生活关系的事例(见课件)如:夏季用的防紫外线的遮阳伞
3、、保鲜用的塑料薄膜以及合成塑料制品、合成纤维织成的布料等。(2)现在许多人都戴上眼镜。有些眼镜是玻璃镜片,有些是树脂镜片。镜架也是多姿多彩的。有的还是记忆合金的呢。这都是经过化学方法探索生产出来再根据性质用在不同的地方。(3)新的药品的发明使人从生活入手感悟化学研究的是什么,树立化学就在 我 身 边 的 观点。2类更加健康的生存,享受美好的生活。青霉素的发明生产使用在二次大战期间挽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被公认为同原子弹、雷达并列的第三个重大发明。发明人由此获得诺贝尔奖。()图片诺贝尔:瑞典化学家和发明家,冒着生命危险做了许多实验,终于发明了一种烈性炸药硝化甘油的引爆装置-雷管。炸药,火器技术发明
4、迅速用于开矿,筑路,开凿隧道,为人们等提供了更为方便的捷径。诺贝尔奖就是他拿出财产的一部分设立的,为褒奖“曾赋予人类最大利益的人。”3、从以上事例你能感悟到化学与我们的关系是什么吗?【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教师】你能说出家中厨房里与化学有关的物质吗?小组竞赛看谁说的多。二、化学推进了人类的进程师生活动用不同的事例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探索的情感。试一试学生对化学的理解设计意图【教师】1、化学的英文是 chemistry,这个英文单词的起源于 alchemy知道“化学”英即炼金术。为什么呢?公元前 1500 年到公元 1650 年,炼丹术师和炼金文单词的由来,术师们为了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为了可以带来
5、荣华富贵的黄金,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也发明了许多化学实验器具。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过了漫长的过程。2、讨论火能干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并推荐代表发言,其他组补充。【教师】1、还能增加节日气氛,用于工业生产,如炼钢炼铁,还可用于治病,如中国的中医术用拔火罐的方法给人治病,在黑暗里驱赶野兽。化学就是源于对火的发现和利用,自然界森林着火后,人类偶然知道被火烧熟的兽肉味道很好。经过无数次试验,人类渐渐学会烧东西吃。火赶走了阴冷,送来了光明,导致了熟食,改变了人类“茹毛饮血”的生活,加快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古代-火的发现和利用是人类利用了物质的变化。体会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了解化学的发展史。通过讨论,
6、培养学生积极思维,敢于表达的学习态度。32、图片介绍:我国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唐代的唐 感知中国古代文三彩陶器、元代的瓷器、商代的青铜器、东汉的酿酒、越王勾践的青铜剑、唐代的蜡染。【教师】介绍:近代-道尔顿和阿佛加德罗,原子论和分子论的建立使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率的发现使人们研究化学有规律可循。现代-纳米技术、绿色化学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科学等研究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化学让世界加快了前进的步伐。但是有些化学药品的发明和生产也会给人类造成不好的后果。前不久央视暴光的水发产品事件就是福尔马林超标,富尔马林在医学上用于存储动植物标本是很好的药品,但
7、是用在不恰当的地方就不好了,又如煤气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方便,但是也会给空气造成污染或使人中毒。【学生】小组讨论:举出化学给人类带来巨大福利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隐患的事例?【教师】介绍:所以现代人们又提出了绿色化学,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产品向着友好环境的方向发展。化艺术,进行爱国教育。提供课外学习资源。感知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形成学习科学、应用科学的意识。三、化学让世界更加绚丽多彩师生活动【教师】你知道什么叫绿色化学吗?介绍:绿色化学,现代化学科技产品现代化学材料;“神舟五号”宇航员服装;化学与生活、科技的事例。进入二十世纪化学更是飞速发展【学生】举例说一说你身边有哪
8、些与化学有关的事物?设计意图感悟化学的今天和未来。检验学生对化学的认识。本课总结本课总结学生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对化学的认识.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课题 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42、化学推进人类的进程古代:火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近代: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建立使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现代:纳米技术、绿色化学(原料、过程、产品以及原子的利用率)3、化学让世界更加绚丽多彩5第一单元第一单元课题课题 1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 1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a 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9、b 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c 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3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二、教学重点、难点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难点: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10、难点突破办法:难点突破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三、实验及教具准备三、实验及教具准备: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四、课时安排四、课时安排2 课时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表演小魔术:会变色的“水”(稀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新课讲授: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生讨论 化
11、学是研究什么的?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教师讲解观察实验的方法。学习化学必须重视实验,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积极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关注: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6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
12、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演示实验 1水的沸腾实验 2胆矾的研碎实验编号12变化前的物质液态的水蓝色块状的胆矾变化时发生的现象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又凝结成液体块状固体被粉碎变化后产生的物质液态的水蓝色粉末状的胆矾实验 3镁带的燃烧实验 4盐酸与石灰石的反应34银白色的镁带颗粒状石灰石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白色氧化镁粉末二氧化碳气体等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提问实验 1、2 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3、4 有什么共同特征?1、2 这两个实验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
13、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依据。3、4 这两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板书: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化学反应)讨论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和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依据。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依据什么?讨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
14、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解答此类题要熟悉下列要点:概念现象实例根本区别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变化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等冰水水蒸气,汽油挥发,如木材制成桌椅是否生成其他物质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如食物腐烂7关系变化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四个实验,我们知道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冷又能凝结成小水滴,胆矾是蓝色的晶体,镁带在空气中能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
15、能转化成三种物质,这些都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即物质的性质,引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讲述物质的性质,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均指物质的特有属性,物质不同,其性质也不同。下表有助区别两种概念。概念性质确定性质内容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通过化学变化可知课课练堂堂清1、下列哪种性质属于化学性质?()A 导电性 B.挥发性 C.可燃性 D.溶解性2、下列各组物质能根据在水中的溶解性区别开的一组是()A.豆油和汽油
16、B.水和酒精 C.铁块和铝块 D.面粉和白糖3、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E、木棒受力折断。小结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的区别。我们应把握住一点,即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而性质是物质内在的属性,有时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让其表现出来,而有时只需用感观和仪器感知测量即可。8课题课题 2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1 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
17、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2 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3 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本课题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因此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比较合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重点重点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难点难点1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探究人体吸
18、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教学突破教学突破要想使学生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就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的过程,所以在本课题的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引导设问:我们的生活处处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那么化学又是以什么为基础建立的呢?2 讲述: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我们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古代炼丹和炼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3 导入新课: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在实验室中反复地实验而得出的,所以说要
19、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板书:课题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边做实验边完成下表)1 陈述:既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今天我们就通过探究一个小实验来体验一下化学的奥秘。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研究,讲述:在点燃蜡烛前,请大家开动脑筋,运用各种手段仔细观察蜡烛的组成、形状、颜色、气味、质地、密度等,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提示学生用水作为参照物来研究蜡烛的密度)9(1)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的;一般蜡烛为圆柱形、乳白色、固体;特殊的蜡烛,如生日蜡烛,有多种颜色和形状,但那是添加染料后形成的;蜡烛一般都具有轻微的气味。(2)如果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
20、中,会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谋比水小。3 对学生的回答表示充分的肯定,让学生结合蜡烛的这些性质,点燃蜡烛,观察燃烧着的蜡烛有哪些特点。(1)燃烧着的蜡烛有没有声音?形状有没有什么改变?蜡烛点燃后,可以持续安静地燃烧,不会发出响声音,且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缓慢地变短。(2)蜡烛的火焰有什么特点?蜡烛的火焰在轻微地闪烁,在火焰的上方有黑烟生成。如果没有风,火焰可以一直保持轻微的闪动。蜡烛的火焰可以分成三层:最里面一层火焰较为暗淡,底部呈淡蓝色,为焰心;第二层火焰较明亮且呈圆锥形,为内焰;围绕在最外面的第三层火焰呈黄色,明亮而不耀眼,为外焰。(3)蜡烛靠近火焰的地方在形状、温度、质地上有什么变
21、化?在靠近火焰的地方,蜡烛是湿热的,而且很软,可以用手任意捏塑,而距离火焰较远部分蜡烛仍是冰冷的,硬的。燃烧着的蜡烛顶部受热溶化形成一个凹槽,溶液化后的液态石蜡储存于凹槽中,浸没着灯芯。(4)把一根火柴梗平在蜡烛的火焰中约一秒钟表,取出火柴梗,火柴梗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可以看到处于火焰最外层的先变焦,第二层变化次之,最里层变化最小;这说明火焰的温度是从里向外依次升高的,即外焰的温度是最高的,焰芯的温度是最低的。4 充分肯定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表现,继续引导:现在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哪些物质。首先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中倒
22、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又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1)将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后,过一会儿,烧杯壁有水雾生成。(2)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3)说明了蜡烛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5指导学生:现在请大家熄灭蜡烛,会发现有一缕白烟从灯芯飘出,立即用点燃的火柴去点白烟,看看有什么现象会发生。火焰会顺着白烟重新将蜡烛点燃6 提问:通过探究这个小实验,大家得到了什么启示?有什么感受?第 9 页7 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8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步骤点燃前燃烧时熄灭后组成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颜色
23、状态密度硬度生成的产物火焰的分层及温度烛身的变化课课练课课练堂堂清堂堂清1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人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10密度比水。(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右图)约 1s 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层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石蜡中一定含、元素。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人每时每
24、刻都要呼吸,那么大家是否想过我们呼出的是什么,吸入的又是什么呢?(呼出的二氧化碳,吸入的是空气。)2 导入新课:大家知道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吗?如何来验证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究竟有什么不同。(板书: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边做实验边完成下表)1在引导学生进入实验室探究之前,给学生提供三条信息:(见第 10 页)2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将实验仪器放好,然后让学生收集“呼出的气体”。步骤如下: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
25、立在水槽中;然后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至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教师演示,让学生根据示范收集“呼出的气体”)另外,取出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气。3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探究以下问题,提醒学生作好实验记录。(1)分别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滴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两个瓶子中分别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滴入澄清石灰水后,两只瓶子中的石灰水都会变浑浊,但是呼出气体瓶中的石灰水更浑浊一些;说明了在空气与人呼出气体中都含有二氧化碳,但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更高。(2)将燃烧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化学 备课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