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pdf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pdf(9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测量第一单元测量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毫米的认识(教材第 23 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 1 至第 2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 1 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教具准备:教具准备:情景图,蜡笔,尺子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创设让学生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
2、和厚的情境,在测量中发现它们的长度都不是整厘米。从中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呢?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1)采用小组(建议4 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见下表)。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2)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
3、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长:不到 21 厘米、差 2 个小格。宽:不到 15 厘米、差 2 个小格。厚:不到 1 厘米、只有 6 个小格。小结:当测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 毫米。3、建立 1 毫米的概念。-1-(1)认识学生尺上的 1 毫米有多长。(2)让
4、学生看尺子,数一数 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 1 厘米里面有多少个 1毫米。(3)闭上眼睛想一想 1 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 1 厘米和 1 毫米,你发现了什么?生 1:把 1 厘米平均分成 10 份,每份就是 1 个小格,长是 1 毫米。1 厘米10 毫米生 2:从学生尺中,我能发现毫米与厘米的关系,1 厘米=10 毫米。4、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汇报交流:1 厘米10 毫米板书:1 厘米=10 毫米5、举例说明 1 毫米的长度。手比划一下 1 毫米的长度,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 1 毫米。”
5、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完成数学课本第 3 页的做一做。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 1、2 题。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又长了什么本领?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毫米的认识1 厘米=10 毫米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活动体验 1 分米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动手能力。2、采用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初步理解分米、厘米、米之间的关系。3、通过估、量的活动,发展估测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体验 1 分米的长度。2、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3、建立
6、1 分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体验 1 分米的长度。2、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3、建立 1 分米的长度概念。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让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2、全班交流。-2-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师:看样子,米和厘米用在这里都不合适,怎么办呢?这时就需要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来帮忙。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出示小棒)这根小棒有多长呢?你能试着估一估它大约有多长吗?(学生汇报)2、量一量。(1)看来同学们的估测结
7、果各不相同,那么这根小棒究竟有多长呢,你能想出有什么好的办法知道它的长度吗?(用尺子量)(2)动手实践。在你的桌子上就有一根和老师一样长的小棒,赶快行动量一量吧。3、学生汇报测量结果。4、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 0 刻度到刻度 10 之间的长度就是 1 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 1 分米。板书:板书:1 1 分米分米=10=10 厘米厘米5、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 1 分米。6、用手比划 1 分米有多长。7、闭上眼睛想一想 1 分米有多长。8、认识几分米。(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2)出示教具让学生认识几分米。9、用分米量。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
8、,然后再测量)量完后学生汇报交流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练习一的第 3 题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一条裤子长 9 分米()(2)一张床长 5 分米()(3)小明高 14 分米()(4)一支毛笔长 2 分米也就是 20 厘米()3、填空:5 分米=()厘米=()毫米 30 毫米=()分米40 毫米=()厘米=()分米 2 米=()厘米四、课堂作业:1、口算:183=3400-300=120+400=217=67=455=2、填空:3 厘米=()毫米()厘米=5 分米 6 分米=()厘米100 毫米=()厘米()分米=4 米 60 毫米=()厘米3 厘米 5
9、 毫米=()毫米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米的认识分米的认识1 分米=10 厘米 1 米=10 分米课后反思:课后反思:-3-第三课时第三课时:毫米、分米的换算毫米、分米的换算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毫米、分米的换算。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简单的单位换算。2、通过观察测量和猜测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3、结合教学,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会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过
10、程:教学过程:一、用线把相对应的左右两边连起来。楼房高135 厘米小红身高60 厘米小刀长15 米黑板长18 厘米铅笔长4 米二、按要求画线段。1、画一条 35 厘米长的线段。2、画一条比 35 厘米短 10 厘米的线段。3、画一条 1 分米长的线段。三、提问:我们学了哪些长度单位?请大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1 米=()分米1 分米=()厘米1 厘米=()毫米-4-教师小结: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四、完成教科书 P6 第 4 题。(1)1 米-2 分米=()分米提问:米和分米都是什么单位?那 1 米减 2 分米该怎样算呢?(2)14 厘米+26 厘米=()分米提问:这一道题又
11、该怎样思考呢?这道题和刚才的题有什么区别呢?五、学生独立练习。24 厘米+56 厘米=()毫米=()厘米35 厘米+25 厘米=()厘米=()分米78 厘米-38 厘米=()厘米=()分米82 厘米-42 厘米=()毫米=()厘米1 米-7 分米=()分米1 厘米-6 毫米=()毫米六、完成教科书 P6 第 5 题第 7 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集体讲评。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单位换算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单位换算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厘米1 厘米=10 毫米1 米=10 分米=100 厘米=1000 毫米课后反思:课后反思:-5-第四课时第四课时:千米的认识
12、千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 P7P8“千米的认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表象,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3、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建立 1 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知道 1 千米(公里)=1000 米。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会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课前老师带你们去操场了解相关的信息,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
13、交流信息后教师板书:1、走 100 米的路大约需要 200 步。2、沿学校 200 米的操场走一圈大约需要 3 分钟。刚才同学们汇报的时候用到了一个长度单位米,如果我们想要测量从遂宁到成都的距离,该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引出千米)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初步建立 1 千米的概念。引导: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千米有什么用?1 千米到底有多长?什么地方用到千米?)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千米的这些知识,同学们,在你的印象里,你认为 1 千米有多长?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 千米(公里)=1000 米。2、进一步建立
14、 1 千米的表象。联系实际:1 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 1 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它们与 1 千米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能说几种就几种)3、估计 1 千米的距离。(1)、初步估计: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 1 千米?学生估计,师生共同评价。(2)、引导:从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 1 千米,1 千米究竟有多长?4、体会感受:如果让我们步行 1 千米的路,你会有什么感觉?5、进一步估计:(出示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师:老师还准备了一张学校周围的交通图,你们的桌上也有一张,请你画一画,从学校出发走
15、 1 千米,还可以到哪些地方?学生独立操作后交流汇报:(学生能汇报几种就几种)6、了解用途、体会价值。(1)引导学生举例。师:千米也称公里,用字母 Km 来表示。(板书:公里、KM),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6-用途。想想看,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千米?(公路上、摩托车表盘上等)(2)欣赏生活中的“千米”师: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细心人,老师也从生活中收集了一些“千米”,我们一起来看看:A、(电脑出示珠穆朗玛峰山峰图)珠穆朗玛峰,高度约 9 千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师问:你又看到了什么?9 千米是多少米啊?你能说说你思考的过程吗?(板书:9 千米=9000 米)B、(电脑出示汽车速度表)汽车每小时
16、行驶的路程大约是 80 千米。C、(电脑出示自行车行驶图)自行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 15 千米。D、(电脑出示温州至杭州高速图)温州到杭州高速公路连线全长约 410 千米。E、(电脑出示万里长城图)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大约长 6700千米。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还可以表示比较长的物体长度。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 1 题和第 4 题。四、课堂作业:填上正确的长度单位。飞机每小时行 1800()自行车每小时行 15()学校操场的跑道长 400()北京到南京的铁路长 1157()武汉长江大桥长 1670(
17、)李林每小时走 5()汽车每小时行 60()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感觉如何?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千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1 千米(Km)=1000 米 1 千米=1 公里(Km)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五课时: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第五课时: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教材 P8 例 5 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千米与米、米与千米的进率及换算。-7-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米与千米的关系,会进行长度单位间换算及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明确米与千米的关系。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18、生成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回忆: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1 千米=()米 3 米=()分米 7 分米=()厘米60 毫米=()厘米 300 厘米=()米 1000 米=()千米并让学生说说 7 分米=70 厘米,60 毫米=6 厘米是怎么想的。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出示题目:3 千米=()米(1)教师问:3 千米等于多少米?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小组协作共同完成)(2)汇报讨论结果:3 千米=3000 米,1 千米是 1000 米,3 千米是 3 个 1000 米,就是 3000米。教师在这里可以多让几名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只要说对
19、了其它方法也可以。接着,教师可以出示下列练习题,以便学生巩固新学的知识。9 千米=()米4 千米=()米2 千米=()米5 千米=()米以上这些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出示题目:5000 米=()千米(1)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口答,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2)引导观察:两个小题中等号二边的长度单位起了什么变化?数字是怎么样变化的?3、反馈练习:完成课本第 8 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完成练习二第 3 题:提醒学生看清单位名称2、完成练习二第 4 题,先让学生认真看图,然后小组讨论,对学生提出的出行方式及所需的时间的不同答
20、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3、作业:练习二第 5 题,这题可以有不同的路线,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课后交流。4、第 6 题为完成作业的同学准备,提示学生早上 8 时出发到中午 12 点一共有几个小时,汽车就行驶了几个小时(共行驶了4 个小时)汽车一小时行80 千米,四个80 千米是 320 千米,所以中午 12 点可以到达。四、课堂作业:(1)、9 千米=()米 1000 米=()千米7 米=()分米 20 分米=()米8000 米=()千米 300 毫米=()厘米3 米=()厘米 400 厘米=()米(2)、21 千米-9 千米=()千米 18 千米-8 千米=()千米2 千米+5 千米=()千米
21、6000 米+2000 米=()千米-8-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板书设计:板书设计:1000 1000 米米=1=1 千米(公里)千米(公里)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六课时:吨的认识第六课时:吨的认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 P11 页的例 6 和、P12 页的例 7。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道 1 吨1000 千克,能进行吨和千克间的简单换算。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 1 吨的质量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计重量的能力。3、学生能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合作交流,体会数
22、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并通过学习渗透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建立 1 吨的质量概念。1 吨1000 千克,会对吨和千克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熊老弟、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参加森林运动会,走到一座小桥前发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 吨”。这是什么意思?它们能过桥吗?该怎样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出示课题,板书)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直观感受一吨水的重量。(1)估计:刚才每个同学都提了这样的一桶水,你估计这桶水有多重?为什么?(10 千克)(2)经历
23、:现在我把这样的4 桶水倒入这只桶内,这只桶中的水大约有多少千克?谁认为自己能提起这 40 千克的水?(3)学生排队尝试。(4)这样的一桶水是10 千克,4 桶这样的水是 40 千克,100 桶这样的水是 1000 千克,也就是 1 吨。(5)谁听清楚了 1 吨就是()千克?(板书 1 吨=1000 千克)(6)想象一下,如果装了 1 吨的一桶水让你提,你能提得起来吗?2、直观感受学生体重,加深对 1 吨的印象。(1)找个喜欢的同学相互做背一背的游戏,了解对方有多重。(2)汇报:你背的是谁?有多重?(3)如果按每个同学 25 千克计算,4 个同学有()千克,()个同学就有 1000 千克重,也
24、就是 1 吨。(4)让 40 个学生站立,相互观望,感受 40 名学生的群体。3、联系生活,强化对“吨”的认识(1)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重量用“吨“作单位。下面这些物体的重量都是1 吨,你能用吨来-9-说一句话吗?一头牛重 500 千克,2 头牛重 1000 千克,也就是 1 吨。一袋水泥重 50 千克,20 袋水泥重 1000 千克,也就是 1 吨。一桶油重 200 千克,5 桶油重 1000 千克,就是 1 吨。一头猪重 100 千克,10 头猪重 1000 千克,也就是 1 吨。(2)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吨来作单位?(3)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用吨作单位的东西。课件出示:蓝鲸大象大型
25、机床万吨货轮一车皮的煤一大堆木材出示: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一般用吨来作单位名称。4、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 7。(2)汇报交流。(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 1 一题和第 2 题。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 2 题和练习三中的第 3 题和第 4 题。四、课堂作业:1、把合适的体重和相对应的动物连起来。熊猫狗大象鲸鱼50 吨80 千克6 千克4 吨2、在一辆载重 2 吨的货车上,装 6 台重 300 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为什么?3、用两辆载重 2 吨的货车运这些机器,怎样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 数学 三年级 上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