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三年级语文教案 人教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教案】三年级语文教案 人教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三年级语文教案 人教版.pdf(9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1.1.我们的民族小学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整体设计教学整体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坝、傣”等 5 个生字,会写“坪、坝”等 12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4.在朗读的过程中,自读、自悟,体会课文表达的赞美之情。【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团结友爱。【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批注批注学生展示介绍,教一、举行“少数民族
2、风情”展示会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2.教师听学生的介绍情况,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生活习俗看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在同一所学校学习。大家愿不愿意到这所民族小学去参观一下呢?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风情的乐曲。三、初读
3、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感受这所学校的美,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热情,从而热爱读书板书课题播放配乐激发学生读书的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四、趣味识字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铜钟粗壮凤尾竹2.指名读,正音。3.小组开火车读。4.同桌互相指读,纠正。教学小结教学小结【板书设计】1.我们的民族小学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文末点题【教学反思】整堂课总体感觉教学环节还是比较清晰的,重点也很突出。一些教学设计比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很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语言、过
4、渡语言、激励语言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师细心斟酌,多加锤炼,精心准备。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快乐地学有所得!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2.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发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节课我们继续朗读感悟,进一步感受民族小学的美。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1.学习第 1 自然段。轻声朗读第 1 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用“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情景:_”的句式说话。2.学习第 2、3 自然段。(1)“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
5、了,民族小学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 2、3 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学生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2)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同学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逐段理解,激发想象力复习巩固批注批注(3)下课了,同学们在做什么?操场上会是怎样的情景?学生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3.学习第 4 自然段。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热闹、欢快)三、深情朗读,比赛背诵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四、拓展延伸民族小学的许多学生都很想和大城市的小朋友们交朋
6、友。请你给他们写封信,介绍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使他们对我们的生活也有一些了解。小练笔,养成动手的好习惯朗读课文的好习惯养成有感情地教学小结教学小结【板书设计】1.我们的民族小学穿戴不同语言不同团结友爱共同学习共同游戏【教学反思】在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让学生预习课文,自由读课文,从读中找到自己会的和不会的。这样,学生会感到和自己以前学习的相差不多,在心理上不会觉得很难。然后让大家进行交流,读完课文后体会作者是以怎样的一种感情来写这篇文章的。这样就比低段的教学又更进了一步。2.2.金色的草地金色的草地教学整体设计教学整体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 13 个
7、字。能正确读“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地上吹蒲公英种子玩的情形,能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3.通过自读自悟,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草地“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文。【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你去草地上玩过吗?展现在你眼前的草地是什么颜色的?在草地上你会玩些什么?2.你见过“金
8、色的草地”吗?草地是金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兴趣引导学生把自己二、范读课文要求:认真倾听,注意停顿及语气变化。当成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三、初读感知,掌握生字、新词1.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小组内合作交流。(2)学生汇报。(3)教师小结。2.指导识字、写字。(1)教师投影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自读。(2)学生小组内讨论识字方法。例:“趣”:“取”字会走真有“趣”。(3)教师重点指导“拢、耍、瓣”的写法。(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的过程历从音到形、从认到写生字的学习要经激发学生的学习批注批注板书课题四、读书感悟1.学习第 1 自然段。(1)这片草地在
9、哪里?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学生思考讨论后指名朗读第 1 自然段。(2)哪位同学了解蒲公英?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也可请见过蒲公英的同学来介绍。2.学习第 2 自然段。(1)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它告诉我们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2)“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同桌两人边说边演。(3)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会出现怎样的情景。(学生描述)(4)哪位同学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2 自然段,把“我”和弟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3.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
10、子玩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第1、2 自然段。公英的特点。感受“我”和弟弟一起玩耍的无忧无虑图文结合,了解蒲教学小结教学小结【板书设计】2.金色的草地第1自然段:点题花盛开草地金色第2自然段:快乐无忧无虑【教学反思】通过本课时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从读中体验,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从而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文本中所蕴涵的美。想象永远是孩子们最乐意去做的,教师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学起来就兴趣盎然,教师就真正做到了和孩子们同乐,教学相长。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整体入手,以情贯穿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草地为什么是金
11、色的,找出有关句子,并说说自己的理解。2.你们见过蒲公英吗?谁能说说它的样子?学生讲述蒲公英的样子。3.这些蒲公英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课文中的“我”又是怎样称赞这片草地和这些蒲公英的呢?出示蒲公英的图片师生互动批注批注二、品味课文,体会感情1.大屏幕显示:一个小孩吹蒲公英种子的画面。师:吹过这种绒毛的同学请举手。生:我们学校前面的原野上就有蒲公英,我们上学路过时经常吹着玩。师:是吗?那一定很有趣了。师:(指名读)用开心的语气再读读第 2 自然段,读出作者的快乐。师:这么开心的事“我”后来怎么不做了呢?我们来读读第3 自然段。生:因为他有了一个新发现:他发现草地一会儿金色,一会儿绿色;他发现
12、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生(疑惑地):老师,蒲公英的花瓣怎么像我们的手呢?它怎么合拢、张开?师:这样吧,我们和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去看看他的新发现。大屏幕显示:早上,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草地一片金黄;傍晚,草地又绿了。一个小孩走进草地,一株蒲公英特写在小孩脑中浮现:早晨花瓣合拢太阳升起花瓣慢慢张开晚上又合拢。师:你有没有细心观察过某些事物呢?小组内交流一下。师:有了这个新发现小哥哥会怎么想呢?接下来看第4 自然段。生:原来蒲公英这么好玩儿,一会儿开,一会儿合。草地就一会儿金色,一会儿绿色;他肯定想以后别揪它了,它到晚上也睡觉,跟我们人是一样的。师(惊奇地):你怎么知道的?生:课文里写着:“
13、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一起起床。”师:你真会思考,和文中的小朋友想到一块儿去了,而且读得很有感情,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吧。师:现在大家一定更喜欢蒲公英了。其实花草树木也是有生命的,它们就像我们的伙伴,我们应该爱护它们。三、通读全文,回到整体师:大声朗读全篇课文,把你的感情融入你的声音里。教师小结:只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你就会有独特的发现!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让我们回到大自然中去吧,在那里你会找到欢乐,你会有所发现!四、课外延伸,培养观察兴趣的感情感受,融入情景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热爱大自然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小朋友的你也有喜爱的花草吗?请大家到大自然中去仔
14、细观察,把你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下节课我们再说你的新发现。教学小结教学小结【板书设计】2.金色的草地早晨花朵合拢绿色中午花朵张开金色细心观察傍晚花朵合拢绿色【教学反思】这一步的教学给了学生一个充足的空间,学生既可以谈学前、学后对蒲公英的认识,也可以谈自己喜爱的花草,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善于观察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然后请学生课后仔细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写一写自己的新发现。这样,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而感悟,学习语文是有趣的。3.3.爬天都峰爬天都峰教学整体设计教学整体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陡、链”等 6 个生字。会写“爬、峰”等 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
15、、白发苍苍”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相互鼓励、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并从中受到启发。4.通过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来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以及“我们”爬天都峰的艰辛。5.懂得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教学重点】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爬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2.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教学难点】读懂课文结尾爸爸说的话。【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题1.齐读课题,订正读音:天都(d)峰。2.教师简介天都峰。天都峰是黄山三大主峰之一
16、,登山石阶约有1.5 公里长,坡度在 70 度以上,最险处近乎 90 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了解黄山,积累知识批注批注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令许多游客望而生畏。二、试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汉语拼音多读两遍。2.出示词语卡片,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chny jjis生字:发 颤 犹豫汲取多音字:暑假似乎3.重点指导易写错的字。(苍、仰、辫)4.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5.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犹豫:拿不定主意。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课指努力向上攀登。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本文指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这险峻的天都峰,出乎人们
17、意料,令人敬佩。终于: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本课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峰顶。汲取:吸取。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用笔标出有几个自然段。(10 个)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讲了“我”与不认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爬上天都峰的事。)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指名读每个自然段,并说出各个自然段的意思。2.说说哪几个自然段的意思相近。3.教师小结这篇课文的叙述顺序:来到天都峰爬天都峰之前爬天都峰爬上天都峰之后。会分段的目的学习归纳课文内容,达到学会概括课文内容上下文理解词义,效果较好在读中学习生字,并联系教学小结教学小结【板书设计】3爬天都峰“我”
18、相互鼓励爬天都峰老爷爷【教学反思】在教学爬天都峰这一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到文中情感的激励。这样在课堂中,学生才能做到走进课文,充分地感悟,自如地表达。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新课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又高又陡,用“爬”更能准确地反映出登山时手脚并用的费力、艰难的情景。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 2 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海中的“画”。3.学生练读后讨论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感受天都峰的高和陡。二、深入读议
19、,体会“我”终于爬上了峰顶的心情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10 自然段。3.“我”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原因是什么?自由读课文第37 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我”是怎么爬天都峰的?自由读第6、7 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三、总结课文,培养能力1.读爸爸的话,思考:“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的相处中,要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这样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四、分角色朗
20、读全文,升华情感1.小组内练读。2.选两组分角色读。师生评议。五、课外延伸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坚持把课余做的事情记录下来,也可以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2.集体交流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3.师生评议。人物的语气和心情读好对话,读出不同白道理学习课文,并从中明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抓住重点句子,图文结合,感受天都峰的高和陡批注批注教学小结教学小结【板书设计】3爬天都峰犹豫汲“我”力,老爷爷)不犹豫奋力攀登取量【教学反思】语文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应该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是我们语文课应该担负的责任。因此,就
21、需要动手操作,去查找资料,去和小伙伴探讨一番。4.*4.*槐乡的孩子槐乡的孩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米的欢快。2.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3.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兴趣,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到劳动的快乐。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今天我们一块儿认识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交学费,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他们就是槐乡的孩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1)听准字音,注意停顿。(2)边听边想象画面。(
22、3)说一说听后的感受。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3.小组内练习朗读,纠正出错之处。播放配乐板书课题批注批注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1.教师出示图片,结合课文内容介绍槐树、槐花。2.读读议议。(1)槐树什么时候开花?花苞是什么样的?(2)槐米有什么用处?(3)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读读相关的内容。(4)八月份,天很热,这样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5)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割槐米的时节,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割槐米的?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小组之间赛读。赛后师生共同评价。四、欣赏感悟1.你喜欢课文
23、中的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多读几遍,然后在全班交流。2.通过对课文的赏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大家一起来夸一夸、赞一赞槐乡的孩子吧!3.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那样去体会劳动的快乐吧!积累句子惯读课文边思考的习让学生养成边教学小结教学小结【板书设计】4*槐乡的孩子男孩:爬、削快乐满载而归勤劳能干女孩:捡、塞【教学反思】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能力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力,学生的体会比我们预设的还要充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一些时间一点空间,让他们能自主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的恰到好处。语文园地一语文园地一教学整体设计教学
24、整体设计【教学目标】1.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充实。2.把自己的课余生活写下来,写好后读给父母听,与他们分享习作的快乐。3.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4.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认识9 个生字。5.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6.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教学重点】区分多音字,掌握识字方法。【教学难点】1.流利、通顺地说一段话。2.能将自己的课余生活写下来。【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通过对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
25、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米挣学费的情形;我们也记录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这一阶段大家的课余生活充实而又有乐趣。今天我们就通过交流,一起分享课余活动的乐趣。二、分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还可以讲讲今后的打算。1.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2.可以讲讲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活动。3.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摘记了多少张卡片,有什么样的收获。4.可以讲讲自己与同伴或家人外出游览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三、小组选优,上台讲述1.每个小组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案 【教案】三年级语文教案 人教版 三年级 语文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