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第一学期自然教案.pdf
《二年级第一学期自然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第一学期自然教案.pdf(6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自然常识二年级第一学期1探究要求:探究要求:多次观察、比较,发现事物的变化。第一单元第一单元游乐场游乐场一、单元概述:一、单元概述: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对物体的位置和运动问题进行探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期望学生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有初步的认识;初步知道物体的运动根据路线可分为不同的形式。本单元是在游乐场的大背景下,先认识物体的位置关系,再认识物体的运动形式。首先让学生观察游乐场的平面图,发现游乐场里各种活动项目设置在游乐场的不同位置,初步学会如何向别人指示物体的位置,同时知道在平面图上如何以东、西、南、北表示物体的方向与位置;接着呈现几种具有典型运动路线的活动项目,让学生在观察中联想平时的体验,初
2、步知道物体的运动根据方向的变化有直线运动、旋转(圆周)运动、摆动等不同形式。基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水平,在确定物体位置的活动中,只要求学生进行非定量的描述性表达;对于物体的运动形式,也不要过深探究。二、单元教学目标:二、单元教学目标:1.学习用前、后、左、右、远、近表示某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2.初步学会用东、西、南、北在平面图上表示某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3.能通过观察发现物体所处的不同位置。4.初步知道物体的运动有直线运动、旋转运动、摆动等不同形式。5.能简单说出直线运动、旋转运动、摆动的不同特点。6.能通过观察与比较,发现物体有不同的运动路线。三、单元评价建议:三、单元
3、评价建议:1.学生自行完成单元学习评价单的内容。评价的意图重在考核学生是否能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不同物体运动路线的差别。2.在关于位置与运动的教学活动中,可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认真思考,以及与同学合作的态度。1.1.他们在哪里他们在哪里一、设计思路:一、设计思路:本课通过观察游乐场的游览图,引发学生思考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进而自然常识二年级第一学期2初步学习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本课的设计思路是以“确定位置”为主题,以小朋友在游乐场向人指路为切入点,通过观察、描述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方向,初步学会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能以某一物体为参照物,描述另一物体的位置。2.能在平
4、面图上用东、西、南、北等方向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3.培养运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想法的习惯和认识平面图的本领。三、教学重点、难点: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重点:让学生初步学会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2.难点难点:在平面图上用东、西、南、北等方向词语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四、活动设计:四、活动设计:活动一:游乐场里来指路活动一:游乐场里来指路活动器材活动器材:游乐场游览图、录像。活动目标活动目标:能以某一物体为参照物,用前、后、左、右来描述另一物体的位置。活动过程活动过程: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指导要点指导要点1.观察:游乐场里有些什么活动项*先让学生说一说“它在哪里?”目的目?在于让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向别人
5、清楚2.说一说:这些游乐项目在什么位地描述物体的正确位置?从而使学生置?完成活动作业第 1 页。产生确定物体位置的学习需求。3.讨论:怎样描述,才能使人明白某个物体在什么位置?4.交流、归纳: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通过讨论与交流,应使学生明白,确先要以某一物体为参照物,再观察定物体的位置不能缺少参照物和方向这个物体在参照物的什么方向。这两个要素。这里学生能以前、后、左、右、远、近等方向词语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即可。活动二:说说学校建筑物的位置活动二:说说学校建筑物的位置活动器材活动器材:学校平面图。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知道平面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2.能用东、西、南、北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活
6、动过程活动过程: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指导要点指导要点1.阅读:教材第 2 页的小资料。*教学中应使学生知道,教材中呈现的自然常识二年级第一学期32.讨论:在图上怎样表示方向?是在图上表示方向的一般规定,例如正3.观察:教材第 2 页的学校平面图。规的地图等都是这样表示方向的。如有特例,会加以特别标识。4.写一写:在学校平面图上标出东、*让学生再次描述游乐场游览图中某西、南、北。个物体的位置,主要训练学生应用东、5.说一说:自选校园中某一个物体为西、南、北等方向词语确定物体的位置。参照物,说说体育馆的位置。6.思考:怎样用东、西、南、北来表*教材中提供的“学校平面图”仅是一示前面游览图中某个物体的位
7、个范例。通过观察与交流活动,使学生置?不仅能看懂图,更能启迪他们去学画平7.画一张自己学校或自己小区的简易面图。对于学生画平面图,评价的要求平面图,并根据平面图说说某一物不要太高,只要能让人看懂图意就行。体的位置。五、其他教学建议:五、其他教学建议:让学生说出小范围内物体的位置,学生是具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例:在桌上有一些文具用品,如果让学生说出某一文具用品的位置,他们观察后,会马上说出:书在铅笔盒的左边,橡皮在尺的前面但假如在公园里,不远处有一棵松树,学生延用这种方法来指出松树的位置时,一位学生可能会这样说:松树在我的前面;另一位学生则可能说:松树在我的后面。那么对松树位置的描述,谁对呢?在教
8、学中教师不妨试试以这个活动为例,让学生明白: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首先要选择一个较明显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其次要能辨认方向,这样才能指出这一物体在参照物的什么方向,容易使人听得明白。学生学画平面图时,可以让他们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来进行,例如:学校、家、社区等。在交流各自所画的平画图后,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平面图,说说一些物体的位置,并进行交流、评议。考虑到教师处理教材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本课及第三单元第一课“观察天气”均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希望藉此对教师有所启发,达到“抛砖引玉”之效。教参上所提供的教学活动设计仅是给广大教师作参考之用,可满足最基本的教学要求,而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出彩出新,
9、教师则必须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再设计,这也是教师自身发展所必需的。2.2.欢乐总“动”员欢乐总“动”员一、设计思路:一、设计思路:本课通过观察游乐场中多种游乐设施的运动路线,使学生发现物体的运动形式有所不同;通过比较与分类活动,对直线运动、圆周运动和摆动的特点有初步认识。自然常识二年级第一学期4本课的设计思路是先让学生观察游乐场中一些游乐设施的运动路线,比较它们的相同与不同,发现这些物体的运动路线各有特点;然后根据不同的运动路线给物体的运动分类,从而了解直线运动、圆周运动、摆动的不同特点;最后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让身边的小物品沿不同的路线运动,加深他们对运动形式的了解。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
10、标:1.通过对游乐设施运动路线的观察与比较,发现它们有不同的特点。2.能根据物体运动方向的变化特点对运动形式进行分类。3.能简单描述直线运动、圆周运动、摆动的特点。4.能用不同的方法让物体沿不同的路线运动。5.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的良好习惯。三、教学重点:三、教学重点:比较直线运动、圆周运动、摆动等运动形式的特点。四、活动设计:四、活动设计:活动一:观察、比较游乐设施的运动路线活动一:观察、比较游乐设施的运动路线活动器材活动器材:游乐场里不同运动设施的录像或图片。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各种游乐设施的运动路线不同。2.能简单描述直线运动、圆周运动、摆动的特点。活动过程活动过
11、程: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指导要点指导要点1.观察:游乐场里的这些设施是怎样*教师应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游乐设施运动的?的运动路线,即:运动方向有没有改2.交流:描述一些游乐设施运动路线变?运动方向是怎样变化的?这样学的特点。生才能发现其运动特点。3.画出各种游乐设施的运动路线,比较它们的相同与不同,完成活动作业第 2 页。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是否改变以及*给学生提供几张画有物体不同运动变化的情况,进行分类活动。形式的小图片,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5.交流:你是怎样分类的?说说自己基础上进行分类。在交流时要求学生说的理由。出自己分类的理由。6.交流:观察旋转木马运动的录像或图片。指给同学看一看,旋转木马
12、的运动过程包括哪些运动形式?7.交流:举出自己还知道的直线运动、*教师可准备一些不同运动形式的例圆周运动、摆动的例子。子,例如录像或图片资料,供学生观察并讨论。自然常识二年级第一学期5活动二:以不同的形式运动活动二:以不同的形式运动活动器材活动器材:网球、橡皮、夹子等学生身边常见的小物品。活动目标活动目标:能根据自己对运动形式特点的理解,让同一件物品沿不同的路线运动。活动过程:活动过程: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指导要点指导要点1.讨论:同一个物体,怎样才能以不同的形式运动?2.设想:选择身边的一件小物品(如*学生可能会以为让物体沿直线运动网球),用 3 种以上的方法让它运动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教师应通
13、过提问起来,并且运动形式不相同。或动作示范提醒学生注意怎样才能保3.实验:实际操作一下,看看自己的证物体不转弯,例如,给它做一个直的设想能否成功。完成活动作业第 3轨道行吗?页相关内容。4.交流:向大家介绍你的方法。别的*交流时提醒学生关注别人想到、自己同学有什么好方法?没想到的方法,增强向别人学习的意识。五、其他教学建议:五、其他教学建议:由于学生无法在课堂里直接观察、比较不同游乐设施活动形式的特点,就必须充分利用他们的生活经验,这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尽可能提供一些动态的录像资料供学生观察,另一方面可启发学生联想自己以前经历过的一些活动项目,发现不同运动形式的特点。让学
14、生通过不同的方法让小物品以不同的形式运动,既考察学生对物体运动形式特点的了解,又激发学生的创新求异思维。在活动中教师可多提醒学生想出尽量多的、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并设立鼓励机制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自然常识二年级第一学期6第二单元第二单元动植物传后代动植物传后代一、单元概述:一、单元概述:本单元的是围绕繁殖和遗传,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观察和比较,使学生认识一些基本的生物繁殖方式和遗传现象,感受到自然界中的事物存在着普遍的联系,人与其他动植物一样,子代与亲代有许多相似的特性。本单元的设计思路是:植物动物人。通过辨认植物的种子、观察种子发芽,认识到许多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同时体验种子萌发的过程;分别
15、列举常见的卵生、胎生动物,知道卵生和胎生是动物的两种主要繁殖方式,并比较动物的子代和亲代,认识到动物的子代和亲代在形态上通常既有相似又有不同;比较我们人类父母与子女的异同,以及调查学生的头发、酒窝等遗传特征,再次认识到生物子代与亲代之间通常既存在相似的地方,又存在不同的地方。本单元主要训练学生多次观察与比较,发现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与不同。二、单元教学目标: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道许多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2.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3.知道常见动物有卵生、胎生两种繁殖方式。4.知道生物后代的形态与习性通常与上代既有相似又有不同。5.多次观察、比较,发现生物亲代到子代的变化。三、单元教学评价
16、:三、单元教学评价:1.活动记录第 1 课“动植物传后代”的活动记录是“记录豆芽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特点”,学生填写三种豆芽的不同点时,可以从豆芽茎的粗细、叶的大小、残留的种皮等角度来填写。第 2 课“种子的萌发”的活动记录为表格形式,建议学生每两天作一次观察、记录,依据教材上记录单的格式,可以用图画的形式来记录。第 4 课“我像谁”中,写出“我和家人其他共同点”时,可以是有关其他遗传特征的比较,比如耳朵是否紧贴头部、肤色深浅等。2.单元学习评价单本评价单侧重评价学生多次观察和比较的能力,考察的角度是学生对父母与自己的相似点与不同点的比较和交流,要求观察仔细,能发现 3 种以上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17、自然常识二年级第一学期71.1.奇妙的种子奇妙的种子一、设计思路:一、设计思路:本课是整个单元当中认识生物繁殖和遗传现象的一个研究侧面。本课是从辨认种子开始,探究种子在植物传后代过程中的作用,了解种子繁殖是高等植物的主要繁殖方式,进而动手操作并观察、记录种子萌芽的情况。通过活动一“辨认种子”,使学生了解种子繁殖是植物的主要繁殖方式;通过活动二“比较不同的豆芽”,使学生认识到种子经过发芽后可以长成一株植物,而且形态和亲代植物相似;通过活动三“发豆芽”,使学生实施种子发芽的实验,体会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产生探究种子萌发的兴趣,培养持续观察、记录的耐心。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知道许多植
18、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2.知道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3.学会设想和实施种子发芽的实验,观察、比较种子发芽前后的变化。4.培养探究种子萌发的兴趣和持续观察、记录的耐心。三、教学重点、难点: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重点:知道许多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并自己尝试发豆芽。2.难点:难点:学生自己尝试在一定条件下发豆芽。四、教学设计:四、教学设计:活动一:辨认种子活动一:辨认种子活动器材活动器材:1.教具:稻谷等植物的照片、幻灯片等。2.学具:多种植物的种子,如稻谷、蚕豆、绿豆、黄豆、西瓜籽、南瓜籽等。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体会到植物可以通过种子繁殖后代。2.发现植物不同,种子也不同。3.感受自然界生
19、物的千姿百态。活动过程活动过程: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指导要点指导要点1.观察:认识黄豆、西瓜、南瓜等植*指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农物。作物。2.交流:这些植物是怎么来的?3.游戏:植物妈妈找宝宝。*在游戏过程中,指导学生认识不同植物的种子,引发学生对种子产生兴趣。4.小结:许多植物都是通过种子传后*注意:可以不出现“繁殖”一词。代的。自然常识二年级第一学期8活动二:比较不同的豆芽活动二:比较不同的豆芽活动器材活动器材:绿豆、黄豆、蚕豆等发出的豆芽。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学会观察和比较种子发芽前后的变化。2.发现种子不同,长出的豆芽也不同。活动过程活动过程: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指导要点指导要点1.观
20、察:识别书上不同的三种豆芽。2.交流:这些豆芽有哪些不同?3.记录:在活动作业第 6 页上记录下*指导学生用简单的词语,如长短、粗观察到的不同之处。细等进行记录。4.交流:三者在根、茎、叶等方面各*引导学生在交流时充分表达自己意有不同。见。活动三活动三:发豆芽发豆芽活动器材活动器材:透明塑料盒、土、海绵、棉花、水、不透明杯子;绿豆、黄豆、蚕豆若干。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知道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2.学会设想和实施种子发芽的实验。3.培养探究种子萌发的兴趣和持续观察、记录的耐心。活动过程活动过程: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指导要点指导要点1.讨论:怎样使种子变成豆芽?*尊重学生的经验,并鼓励学生设法证2
21、.设想:让种子发芽的简单实验方案。明自己的观点。3.交流:实验方案并予以完善。*交流时,鼓励学生提出质疑,不断完善方案。4.课后实施:实施自己设想的方案,*督促学生检查发芽中的种子,并做好并填写活动作业第 6 页和第 7 页的记录。记录表。五、其他教学建议:五、其他教学建议:活动一中将植物和种子配伍后,可以问学生“种子有什么用?”引出学生对种子繁殖的讨论,发现播种可以长出新的植物。活动三中,首先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才能让种子萌发(适宜的温度、空气、水分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学生可能对此了解得不够全面,但根据平时的经验能够说出其中的一两点,例如水分),并在相同条件下用黄豆、蚕豆和绿豆同时做实验,以便
22、比较发芽过程。在学生为种子萌发实验做计划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样的器材便于观察发芽的过程?如何做好观察记录,使收集的数据更准确?自然常识二年级第一学期9课后,要经常督促学生坚持观察,保证自定的发芽条件,并做好记录。很可能有些学生的豆芽没有发出来种子却烂掉了,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失败的原因,与其他小组成功的同学进行条件对比,然后改进条件再次进行发豆芽实验。2.2.种子的萌发种子的萌发一、设计思路:一、设计思路:本课是第一课的延伸。本课是在学生实施过的种子发芽实验基础上,对于观察和记录的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对比黄豆、蚕豆和绿豆的发芽过程,发现黄豆、绿豆、蚕豆虽然有不同的萌发时间,但有着
23、相似的萌发过程。通过活动一“说说种子萌发的过程”,让学生交流自己是怎样进行发芽实验的,发现种子萌发需要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通过活动二“比较不同种子发芽的情况”,发现黄豆、绿豆、蚕豆虽然有不同的萌发时间,但有着相似的萌发过程。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进一步确定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2.了解种子萌发的一般过程。3.发现不同种子的萌发过程既有不同的地方,也有相似的地方。4.体会耐心的观察和记录对于科学研究很重要。三、教学重点:三、教学重点:交流、比较种子萌发的过程。四、教学设计:四、教学设计:活动一:说说种子萌发的过程活动一:说说种子萌发的过程活动器材活动器
24、材:黄豆、绿豆、蚕豆萌发记录表及其实物。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能比较完整地说出种子萌发的过程。2.通过交流进一步确定种子萌发需要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3.体会生命成长的不易。活动过程活动过程: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指导要点指导要点1.展览会:种子萌发成果展览会。*引导学生共同讨论以何种方式举办成果展览会。2.交流:黄豆、绿豆、蚕豆的萌发情*引导学生关注别人的实验记录中有况。哪些地方和自己的不同,以及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自然常识二年级第一学期10活动二活动二:比较不同种子发芽的情况比较不同种子发芽的情况活动器材活动器材:黄豆、绿豆、蚕豆萌发记录表、覆盖式投影片:种子萌发的过程。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
25、.发现黄豆、绿豆、蚕豆虽然有不同的萌发时间,但有着相似的萌发过程。2.体会长期的耐心观察、记录对于科学研究很重要。活动过程活动过程: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指导要点指导要点1.比较:这些种子萌发过程的相同之*引导学生思考豆芽各部分分别对应处。植物的哪一部分。2.比较:种子萌发过程的不同。*鼓励学生关注植物细微的变化,引导3.总结:三类种子虽然萌发的时间不学生用所记录的数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同,但有着相似的萌发过程。*鼓励学生课后尝试其他种子能否发芽。五、其他教学建议:五、其他教学建议:教学中,教师不必提出“子叶、胚根、胚芽”等专用名词,以免增加教学难度。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应激发他们课后继续探究的兴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第一 学期 自然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