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第二学期自然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二年级第二学期自然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第二学期自然教案.pdf(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二二 年年 级级 第第 二二 学学 期期 自自 然然 教教 案案(总总 6 6 2 2 页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探究要求:探究要求:1.探究事物由什么组成。2.探究事物的性质、结构与功能(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常见材料常见材料一、单元概述:一、单元概述:本单元的设计目的是以木材、橡胶、常见商品的包装材料和家庭装潢材料为研究对象,让学生在“看看、做做、想想、讲讲”中认识常见材料,了解它们的来源、基本特点和用途。本单元的设计思路是从具体到一般。首先分别以木材和橡胶为认识对象,通过一系列观察、讨论和操作活动,了解它们的来源、基本特点和用
2、途,培养节约材料的意识;然后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商品包装材料,借助“选择包装材料”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包装的用途,直到对一些物品进行适当包装是必要的;接着组织学生对常见的家庭装潢材料进行讨论,对家里的木板、瓷砖等材料进行比较,使学生初步了解木板和瓷砖的基本特点,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二、单元教学目标:二、单元教学目标:1.识别木材、橡胶等材料,了解它们的来源、基本特点和用途。2.识别一些常见商品的包装材料,知道对一些物品进行适当包装是必要的,而过渡包装是一种浪费。3.识别一些常见的家庭装潢材料,初步了解它们的用途和特点。4.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5.培养节约材料的意识。三、
3、单元评价建议:三、单元评价建议: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对纸、棉布、羊毛、蚕丝、石头、沙子、泥土等材料的特点和用途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结合本单元对木材、橡胶等材料的学习,本单元学习评价内容是请学生从已经认识的材料中选择两种,对它们的特点和用途进行比较,记录自己的研究结果,并且将记录的内容与同学分享。评价分五步进行:(一)记录:记录两种材料的特点和用途。(二)交流:将记录的内容与同学分享。(三)我的发现:将自己与同学交流后新的发现记录下来。(四)自我评价:对所选材料的认识程度作出自我评价。2(五)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记录和交流的情况,对学生的认识程度作出恰当评价。1.1.木材木材一、设计思路:一、
4、设计思路:从生活中常见的木制品入手,引导学生识别一些木制品,了解它们的用途;然后通过了解木材的来源,增强节约材料的意识。通过几种常见木材特点的比较,对木材的多样性有所了解。本课通过活动一“生活中的木制品”,要求学生从观察家里的木制品入手,知道生活中许多常用物品是由木材制成的,对木制品在生活中的用途有初步了解;通过活动二“木材的来源”,知道木材是一种天然材料,树木成材需要较长的时间,培养学生“合理开发树木,节约使用木材”的意识;通过活动三“不同木材的特点”,要求学生进行闻一闻、掂一掂、刻一刻等操作活动,对同样大小、厚薄的松木片、樟木片和柚木片进行比较,并完成木材小档案,在感受木材多样性的同时,引
5、导学生以制作小档案的形式如实记录操作结果。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识别一些木制品,初步了解它们的用途。2.初步了解木材的来源,培养“合理开发树木,节约使用木材”的意识。3.初步了解几种常见木材的特点,并能够以小档案的形式如实记录操作结果。三、教学重点:三、教学重点:比较几种常见木材的特点。四、活动设计:四、活动设计:活动一:生活中的木制品活动一:生活中的木制品活动器材:活动器材:常见木制品的投影片、木制品实物、自带木制品。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木制品。2.知道常见木制品的基本用途。活动过程:活动过程: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指导要点指导要点1.观察:生活中的木制品,如:桌、*通过
6、讨论激发学生原有的生活经椅、橱、门、书架、船模、玩具、验,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应该铅笔、床、镜框等。能识别不少木制品,并能够简单说出2.讨论: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它们的用途。有些什么用途3.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用木材制作的?34.小结:生活中许多物品是用木材做成的,它们有的用来存放东西,有的用来观赏,有的用来玩耍,真是各有各的用途。活动二:木材的来源活动二:木材的来源活动器材:活动器材:木材来源的投影片。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木材的来源。2.培养合理使用木材、保护树木的意识。活动过程:活动过程: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指导要点指导要点1.观察:木材来源的照片。*培养学生“合理开
7、发树木,节约使2.讨论:木材是从哪里来的?用木材”的意识。3.阅读:木材是一种天然材料。*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木材的4.教师补充资料:介绍一些常用树木形成不易,从而培养节约木材的意的生长期。识。5.小结:树木要经过“砍伐、切割、干燥”等过程才能变成木材。树木的生长期较长,我们要合理开发、节约使用。活动三:不同木材的特点活动三:不同木材的特点活动器材:活动器材:1.教具:松木片、樟木片、柚木片。2.学具:松木片、樟木片、柚木片每组各一片,图钉等。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通过多种方法对不同木材的特点进行比较,发现不同的木材具有不同的特点。2.学习制作木材小档案。活动过程:活动过程:学生活动学生
8、活动指导要点指导要点1.讨论: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对这些*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分工木材的特点进行比较怎么比较合作,认识木材的不同特点,然后将2.分组活动:通过看一看、闻一闻、小组操作的结果以“木材小档案”的掂一掂、刻一刻等方法,比较松形式记录在活动作业上。这个小组活木、樟木、柚木等几种木材在外动是本节课的重点。观、气味、轻重、硬度等方面的不同特点。3.记录:完成活动作业第 1 页第一部4分。4.交流:各人制作的木材小档案。5.阅读小资料:奇特的木材。五、其他教学建议:五、其他教学建议:活动三是本节课的重点,但不是难点,教师需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尽量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设计比较的方法
9、,将自己的方法付诸实施,同时尽可能提供给学生所需的活动器材,并指导学生以小档案的形式如实记录操作结果和进行交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小组协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2.橡胶橡胶一、设计思路:一、设计思路:从生活中常见的橡胶制品入手,引导学生识别一些橡胶制品,了解它们的用途。然后了解橡胶的来源、橡胶的形成过程和简单分类、橡胶的特点,并且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本课通过活动一“生活中的橡胶制品”,从观察生活中的常见橡胶制品入手,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常用物品是由橡胶制成的,对橡胶制品在生活中的用途有所了解;通过活动二“橡胶的来源”,观察相关图片,初步了解橡胶的生产过程和简单分类;通过活动三“
10、橡胶制品的特点”,要求学生进行拉伸、摩擦等操作活动,发现橡胶制品具备“有弹性、耐磨、防滑”等特点,然后组织学生对生活中的相关实际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能识别一些典型的橡胶制品,了解它们的用途。2.初步了解橡胶的来源。3.初步了解几种橡胶制品的特点,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三、教学重点:三、教学重点:认识橡胶制品的特点。四、活动设计:四、活动设计:活动一:生活中的橡胶制品活动一:生活中的橡胶制品活动器材:活动器材:常见橡胶制品的投影片、橡胶制品实物。活动目标:活动目标: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橡胶制品及其用途。活动过程:活动过程:学生活动学
11、生活动指导要点指导要点1.观察:生活中的橡胶制品,如:热*学生可能一开始对“橡胶”一词比水袋、乒乓球拍的橡胶贴面、球鞋较陌生,教师可以投石问路,举出一5鞋底、篮球、雨靴等。两个例子对学生加以引导,学生就能2.讨论: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比较顺利地举出更多橡胶制品的实有些什么用途例。3.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用橡胶制成的?4.小结:生活中有许多用橡胶制成的物品。活动二:橡胶的来源活动二:橡胶的来源活动器材:活动器材:橡胶来源的投影片。活动目标:活动目标:初步了解橡胶的生产过程和简单分类。活动过程:活动过程: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指导要点指导要点1.观察:橡胶来源的照片。2.讨论:橡胶是从哪里来的
12、?3.小结:橡胶要经过“割胶、收集、晾干”等过程才能用来制作橡胶制品。4.阅读:橡胶的简单分类。活动三:橡胶制品的特点活动三:橡胶制品的特点活动器材:活动器材:橡胶手套、一次性塑料手套每组各一只。活动目标:活动目标:初步了解橡胶制品的特点和用途。活动过程:活动过程: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指导要点指导要点1.讨论: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对橡胶*通过各种方法认识橡胶手套的特点手套的特点进行认识怎么做是本节课的重点,需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设想方法并将自己的方法付诸实施、得出结论。2.操作:通过拉伸和摩擦等方法认识*进行摩擦操作时两手用力大小应尽橡胶制品具有有弹性、防滑、耐磨可能一致。等特点。*要求学生结合对橡
13、胶制品特点的认3.讨论:自行车和汽车轮胎为什么要识,对“车胎为什么要用橡胶来做”用橡胶来做?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对“生活中的4.完成活动作业第 1 页第二部分。橡胶制品分别利用了橡胶的哪些特5.小结:橡胶制品具有有弹性、耐磨点”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和防滑的特点,因此在生活中被广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泛应用6.讨论:你还认识哪些橡胶制品它们分别利用了橡胶的哪些特点63.3.包装材料包装材料一、设计思路:一、设计思路:先识别包装材料,再结合对包装材料特点的认识为不同物品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通过活动一“认识包装材料”,要求学生从观察不同物品的包装材料入手,通过看看、讲讲,能够识别一些常见物品的包
14、装材料;通过活动二“选择包装材料”,了解包装的一些基本功能,结合实际生活,知道对物品进行适当包装是必要的。最后以月饼的精美包装为例,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过度包装现象展开讨论,知道过度包装是一种浪费,培养节约材料的意识。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识别一些常见商品的包装材料。2.初步了解包装的主要作用,知道对物品进行适当包装的必要性。3.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4.知道过度包装是一种浪费,培养节约材料的意识。三、教学重点:三、教学重点:为不同的物品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四、教学设计:四、教学设计:活动一:认识包装材料活动一:认识包装材料活动器材:活动器材:物品包装材料的投影片。活动目标
15、:活动目标:初步认识常见包装材料的名称和特点。活动过程:活动过程: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指导要点指导要点1.观察:教材第 5 页各种物品的投影片。2.讨论:这些物品分别使用了哪些包装材料这些包装材料有什么特点3.讨论:还有哪些材料也可以用来包装物品?活动二:选择包装材料活动二:选择包装材料活动器材活动器材:散装饼干和包装饼干、手表、茶叶、光盘、皮鞋、鸡蛋、纸盒、透明塑料盒、铁罐、精美包装盒、蛋托等。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知道包装的必要性。72.根据不同物品的特点为它们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活动过程:活动过程: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指导要点指导要点1.观察:食品商店营业员出售散装饼*“选择包装材料”是一个开
16、放的活干和包装饼干的场景图及散装饼干动,也是本课的重点,教师应鼓励学和包装饼干的实物。生充分讨论,自主选择。只要学生能2.讨论:商店里的散装饼干和包装饼说出选择的合理理由,教师都应予以干你更愿意选择哪一种为什么肯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3.小结:经过包装的饼干与散装饼干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选出最合适的包装相比具有卫生、防潮和美观的优材料。点。4.讨论:手表、茶叶、光盘、皮鞋、鸡蛋等物品,如果作为礼物送给朋友,是否需要包装为什么你认为对它们进行怎样的包装比较合适说说理由。5.完成活动作业第 2 页。6.小结:对一些物品进行包装后能够起到防潮、防震、卫生、安全、方便、美观等作用,因此对物品进行适
17、当包装是必要的。7.观察:包装精美的月饼礼盒照片。8.讨论:这样的包装好不好为什么9.小结:适当的包装是必要的,但是过度包装是一种浪费,我们要节约材料。五、其他教学建议:五、其他教学建议:二年级的学生可能对生活中种类繁多的包装材料不会过多地留意。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前教师可以带学生去超市或其他商店对物品的包装材料及功能做一些市场调查,让学生对市场上的包装材料有感性认识,这样有助于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活动二由三个小活动组成,层层递进。教师可以选用教材中提供的物品组织教学,也可选择其他物品。物品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考虑到包装的一些常见功能。讨论月饼的精美包装时教师要坚持一分为二的态度,让学生
18、感受到精美包装具有美观、防潮、卫生等优点,但是包装过度了,就会浪费材料,培养学生节约材料的意识。84.4.装潢材料装潢材料一、设计思路:一、设计思路:先识别家中常见的装潢材料,再对最熟悉的装潢材料木板和瓷砖进行比较,初步了解木板和瓷砖的基本特点及用途。活动一“家庭装潢材料”,要求学生从观察家里常见的装潢材料入手,通过看看、讲讲,能够识别一些常见的装潢材料;活动二“比较木板和瓷砖”,通过滴水、去污、刻画、敲击等操作,引导学生对木板和瓷砖的多种性能进行比较,初步了解木板和瓷砖的基本特点,结合它们的特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装潢现象,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识别一
19、些常见的家庭装潢材料。2.初步了解木板、瓷砖等常见家庭装潢材料的基本特点,并结合它们的特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装潢现象。三、教学重点:三、教学重点:认识木板、瓷砖的基本特点,并结合它们的特点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装潢现象。四、教学设计:四、教学设计:活动一:家庭装潢材料活动一:家庭装潢材料活动器材:活动器材:家庭装潢材料的投影片。活动目标:活动目标:初步认识常见的家庭装潢材料。活动过程:活动过程: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指导要点指导要点1.观察:客厅、厨房、卧室、浴室的*学生可能对于常见装潢材料的名称照片。不熟悉,教师应适当指导。2.讨论:家里经常能看到哪些装潢材料?3.交流:家里不同地点选用的不同装潢材料。
20、活动二:比较木板和瓷砖活动二:比较木板和瓷砖教学器材教学器材:木板、瓷砖、小锤子、水、滴管、小刀、抹布。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通过不同的方法,观察、比较木板和瓷砖的不同特点。2.结合木板和瓷砖的不同特点解释一些家庭装潢现象。3.感受物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总是和它们的特性密切相关的。活动过程:活动过程:91.2.3.4.5.6.学生活动学生活动讨论:为什么客厅和卧室的地面多选用木地板,而厨房和浴室的地面多选用瓷砖?设想:怎样比较木板和瓷砖的特性?交流:小组交流自己设想的方法。操作:运用自己设想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对木板和瓷砖的不同特性进行比较。完成活动作业第 3 页第一部分。交流:说说木板和瓷砖
21、各有哪些特点。解释木地板多用在卧室和客厅而瓷砖多用在浴室和厨房的原因。指导要点指导要点*可以参考教材提示,运用滴水、去污、刻画、敲击等方法对木板和瓷砖的吸水性、硬度、易碎程度、易清洁程度等性能进行比较。也可以更加开放,由学生按照自己设想的方法进行比较。*进行操作活动时,因为是比较活动,要提醒学生控制好相关变量,如:学生在木板和瓷砖上滴的水量、涂抹污垢的量和敲击、刻画的力度等要基本一致。五、其他教学建议:五、其他教学建议:虽然随着住房条件不断改善,不少孩子的家都进行了装修,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对装潢材料的名称、特点及用途认识并不多。因此,课前教师可以请学生调查一下自己家里选用的装潢材料的名称、用途和
22、基本特点,并作好记录,这样课堂上讨论起来学生不会感到陌生,讨论内容也比较充实。活动二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木板和瓷砖的基本特点,然后结合它们的特点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装潢现象,与实际生活有机联系起来。操作活动之前,教师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讨论比较的方法,将教材提供的操作方法与学生自己设想的方法结合起来,尽可能为他们的操作活动创造有利条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0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地球的外表地球的外表一、单元概述:一、单元概述: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千百年来,人类不断对地球进行着探索,以期能对地球的整个概貌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本单元从认识地球的外表特点入手,指导学生对我们生活的地球进行初步了解和认
23、识。第一课通过观察和讨论,对地球的形状进行初步认识,同时对人类探索、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和所作的努力有所了解。第二课通过观察和计数,了解地球上海洋的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通过观察和讨论,对地球上大气圈和生物圈的情况有初步了解。第三课通过观察和讨论,知道陆地表面和海洋底部都是高低不平的,同时能通过看地形图了解地面的高低和海洋的深度;通过在橙子上画出陆地和海洋的大致轮廓,对地表情况有总体认识。二、单元教学目标:二、单元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地球的形状近似球体。2.初步知道地球周围包围着大气。3.初步知道地球表面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组成。4.知道地球表面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和各种各样的生物。5.初步知
24、道陆地表面和海洋底部是高低不平的。6.初步知道地形图中颜色与地形的关系。三、单元评价建议:三、单元评价建议:本单元的评价活动是通过学生在地图上寻找四大洋,一方面能继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和习惯,另一方面能进一步激发其认识地球的欲望,同时产生研究地图的兴趣。1.1.我们生活的地球我们生活的地球一、设计思路:一、设计思路:学生可能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球体,但对人们确定地球形状的过程并不了解。本课的设计思路是:首先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究、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然后再通过讨论了解地球的具体形状。本课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既了解科学史,又初步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类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
25、作用;通过讨论“地球是一11个怎样的球体”,使学生对地球的形状有进一步的认识;而通过讨论“可以选择怎样的路线到美国去”,使学生巩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地球的形状近似球体。2.初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3.初步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类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三、教学重点:三、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四、教学设计:四、教学设计:活动一: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活动一: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活动器材:活动器材: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活动目标:活动目标:初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活动过程:活动过程: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指导要点指导要点1.交流: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第二 学期 自然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