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及反思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及反思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及反思教案.pdf(6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位置位置单元要点分析:单元要点分析: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确定位置,它包含运用两个数据确定位置的方法和利用方格纸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用“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第几排第几座”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三维目标: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可以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2)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
2、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重难点、关键重难点、关键1、重难点: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体位置。2、关键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课时划分:课时划分:2 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课题:课题:位置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教材23 页的例 1、例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自主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利用方格纸依据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2、能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与同伴进行很
3、好的交流、合作。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重难点、关键:重难点、关键:1、重难点: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体位置。2、关键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导入新课1、介绍位置由学生介绍自己座位所处的位置,然后再介绍几个好朋友所处的位置。学生介绍位置的方式可能有以下两种:(1)用“第几组第几座”描述。(2)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2、谈话导入(1)教师肯定以上学生描述的方式。(2)明确说明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学习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位置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1、教学例 1实物投影出示主题图:班级座
4、位图(1)说一说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2)想一想师:李刚的位置在哪里?可以怎样说?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3)写一写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李刚的位置表示出来A: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记录不同的表达方式。B:展示几个不同的表达方式(4)讨论师:同样都是李刚的位置,大家表示的方法却各有不同。虽然所有的方法都有道理,但是总让人感到太麻烦。你有什么好建议,可以用一种统一的既清楚又简便的方法来表示?(5)探索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结合已有的表示方法“第 6 列,第 3 行”,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A:明确说明:李刚在
5、第6 列,第 3 行可以用(6,3)这样的一组数来表示。B:学生尝试用这样的方法表示李芳、李小冬、赵强、王宏伟的位置。要求:a、先说一说他们分别在第几列第几行,再用数据表示;b、根据数据再说一说在第几列第几行。C、总结方法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数据和他们所在的位置,你能总结出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吗?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同学交流,再汇报。归纳:先看在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据中的第一个数;再看在第几行,这个数就是数据中的第二个数。2、教学例 2投影出示课本中的“动物园示意图”(1)观察示意图,说一说那看到了什么。(2)解决第(1)个问题师:如果用(3,0)表示大门的位置,你能表示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
6、置吗?A:学生独立操作,解决问题。B:投影展示学生解决的结果。熊猫馆(3,5)海洋馆(6,4)猴山(2,2)大象馆(1,4)(3)解决第(2)问题A:出示要求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B:学生按要求在书上完成C:反馈练习结束学生回答,利用投影展示。3、全课总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刚才,我们是怎样探究出用两个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的?(2)教师简要介绍确定位置的方法的重要作用。比如播放有关地球经纬度的知识等。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练习一中的 15 题第 1 题:(1)说一说(9,8)中的“9”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2)按照题目给出的
7、数据,涂一涂第 2 题(1)观察棋盘,与第 1 题方格图比较,说一说有什么不同。(2)引导学生正确说出黑方的“五”所处的位置。(3)引导学生说出其他棋子的位置,并与同学交流。(4)完成题中第(2)小题,并和同学交流。第 3 题第 1 小题,用投影展示学生所确定的区域。第 2 小题,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表示结果。第 4 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检验交流,最后,教师再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第 5 题(1)学生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多边形。各顶点用两个数据表示。(2)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描述,一人画图。课后作业设计:1、标出下列点的位置1098765432112345678910(6,5)
8、(2,7)(7,4)(3,9)(8,9)(10,6)2、下图是某棋盘的一部分。5432123456789说一说 各图形各在什么位置?怎样表示这些图形的位置?四、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必做作业本P1/1、2、3、4、回家作业:必做课时特训P1-P2/1、2、3、选做课时特训 P2-P3/思维拓展教学追记:教学追记:本堂课,我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本堂课,我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
9、,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度到用网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第二课时第二课时课题:课题:位置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练习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的方法。2、能较熟练地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能较熟练地用数对
10、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及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根据数形结合的特点理解平移。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巩固旧知1、说说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时,两个数分别表示什么。2、在上节课学习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后,你觉得哪些地方容易出错?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什么?3、说说下面两组物体的位置关系。如果有困难,可以借助方格纸画图分析。(1)A(2,6)和 B(5,6)(2)C(4,3)和 D(4,0)二、深化练习,增添新知1、合作探究,解决 P5 练习一第 3 题。(1)让学生认真观察“重要地名索引”。(2)讨论地图册中的“重要地名索引”是如何确定一个地点所在的位置的。(3)
11、这种方法和我们学习的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有什么不同?“重要地名索引”用三个数据或字母确定位置,数对用两个数据确定位置;本题的解题思路是先确定物体所在的区域,然后再确定物体在这个区域中的一个点,而数对只能确定同一区域的一个点。三、综合练习,提高能力三、综合练习,提高能力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新的认识?位置的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组织学生说一说,相互交流。五、作业布置五、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必做作业本P2/1、2、3、回家作业:必做课时特训P3-P4/1、3、4、5选做课时特训 P3-P4/2、思维拓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分数乘法分数乘法教学目标:教学
12、目标:1.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乘法计算。2.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会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3.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4.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单元重点:单元重点: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单元难点:单元难点: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2、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1、分数乘法(1)分数乘整数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
13、行计算。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复习题。(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5 个 12 是多少?9 个 11 是多少?8 个 6 是多少?(2)计算:3123331010106662.引出课题。333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101010二、
14、新授1、利用333教学分数乘法。1010103)1033)10(1)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2)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乘法,(3)333333339,那么3,所以3_9。1010101010101010339 计算过程是怎样的?谁能把它补充完整。10同学们想想看,2、出示例 1,画出线段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2221111112”,就是把袋鼠跳一下11(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 11 份,其中的 2 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2)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
15、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2,那么“人跑 3 步的距离相当11622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 个是多少?(列式:3=)1111113、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4、练习: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 题。5、教学例 2(1)出示36,学生独立计算。8(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三、练习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提醒学生
16、,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2、“做一做”第 3 题。(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讨论先算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如果用连乘算式,要提醒学生先约分再计算。)3、练习二第 1、2、4 题。三、作业课后作业:必做作业本P3/1、2、3、回家作业:必做课时特训P5-P6/1、3、4、5、选做课时特训 P5-P6/2、思维拓展(2)一个数乘分数教学目标:1、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尝试练习、归纳领悟等过程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
17、、归纳能力。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教学过程:一、导入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3515128107、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3、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二、新课1、教学例 3(1)出示条件和问题: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1,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根据公式5411“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学生列式:54面墙的(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张看作一面墙,第一步先涂出1 小时
18、粉刷的面积,即这111111,第二步再涂出小时粉刷这面墙的面积,即的,由此得出这54545411的是多少?”54111(3)根据直观的操作结果,得出,根据刚才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推导出计算方5420111 11法:=。5454203(4)提出问题:小时粉刷多少呢?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涂色、推导、计算,自主解决4个乘法算式表示“问题。2、相关练习:练习二第5 题。3、小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2)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4、教学例 4(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32。103(2
19、)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计算的方法,明确分数乘分数也可以先约分再乘。通过展11示学生的计算过程,进一步明确约分的书写格式:(km)51310233210315(3)学生独立解答“5 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讲评中介绍分数乘整数的另一种格式。5、巩固练习:P11“做一做”(注意提醒学生要先观察能否约分,再着手计算)。三、练习1、练习三第 6 题33是多少?算式:244123132(2)求枝或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的是多少,或的是多少。234243(1)求 2 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2 个2、练习三第 9 题。(学生讨论交流,说说错在哪里,结合学生易犯的错误讲解)3、练习二第 3、7、8、10 题。四
20、、作业课后堂作业:必做作业本P4/1、2、3、4、5、6、回家作业:必做课时特训P7-P8/1、2、4、5、6、7选做课时特训 P7-P9/3、思维拓展教学追记:教学追记: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整数这两堂课,我都注重从生活引入,并通过直观的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整数这两堂课,我都注重从生活引入,并通过直观的线段图、折纸等方式让学生理解算理。课中,我能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线段图、折纸等方式让学生理解算理。课中,我能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的教学方式,改变以记忆法则、改变以记忆法则、机械训练为主的学习方式,机械训练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21、,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参与到算理的探讨、参与到算理的探讨、运算规律的运算规律的归纳中来。归纳中来。(3 3)一个数乘分数巩固练习)一个数乘分数巩固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及计算法则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会运用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迁移、比较、类推和概括的能力,提高计算水平。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思想。教学重点:统一计算法则教学难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2、3716352851492182.把下面的整数改写成分数。2=()5=()14=()25=()二、练习指导1.统一计算法则。(1)到目前为止,你学会了哪些分数乘法的知识?分数乘整数以及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分别是什么?分数乘分数的法则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吗?为什么?(2)请你试算一算:11546127(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学生边展示计算过程,边阐述理由。(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因为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 的分数,所以分数乘分数的法则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因此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可以统一为一条,即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作分母。2.书写形式。(1)具体计算时,在碰到整数和分数相乘,
23、可以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 的分数,直接和分数的分子相乘,不必把整数化成分母是1 的分数。554206427777(2)计算时,也可以不把相乘的两个数改写成分子、分母分别相乘的形式,直接把整数或分数的分子与另一个数的分母进行约分。三、实践应用1.练习二的第 6 题。2.练习二的第 8 题。第(1)题明确:整数 4 可以看作分母是 1 的分数,而不能用分子和分子或分母和分母约分。第(2)题明确:约分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不能相加。3.练习二的第 10 题。四、小结作业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1:练习二的第 5、7、9、11 题。课后作业:必做作业本P5/1、2、3、4、5、回家作业
24、:必做课时特训P9-P10/1、2、3、5、6、选做课时特训 P9-P11/4、思维拓展(4)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1、整数混合运
25、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2、哪些运算属于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法属于二级运算,加、减法属于一级运算)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该怎么来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3、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1)36215(2)5673(3)15(3427)二、新授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1)937341212514(2)(3)()(4)223559582155932、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 反思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