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专项复习 散文阅读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 散文阅读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专项复习 散文阅读教案.pdf(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22012 届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教案:散文阅读届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散文阅读概述教学目标:1明确2010 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之文学类文本阅读。2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教学重点:1了解江苏卷的命题特点。2散文阅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3散文阅读的常见题材。教学难点:1了解江苏卷的命题特点。2散文阅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教学过程:一、考点解说:2010 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
2、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1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注意诗歌的意象和美感;注意戏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置。2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言的表现力丰富含意重在内容的思想性,语言表达重在艺术性。(2)欣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
3、术魅力“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内涵”要求注意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艺术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现。(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要求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3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探究。(2)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进行分析。(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
4、法。二、命题特点:1.2009 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命题概况2009 年,全国一共有18 套试卷,只有两种文学体裁散文和小说,散文占了绝大部分,12篇(小说只有 6 篇),并且现当代中国作家的作品占据主流。2.近 5 年江苏省高考命题之概况2009 年散文上善若水2008 年小 说 侯 银匠2007 年2006 年2005 年论说文波兹曼的诅咒散文麦天散文一幅烟雨牛鹭图在文本的选择上,江苏卷一直注重“人文”与“思想”的兼顾,人文性的同时强调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对现代文明的忧思。从高度发达的媒体文化可以把我们“娱乐死”(2005 年波兹曼的诅咒)到对关中农民勤劳朴素积极乐观生活的无限憧憬和赞美(200
5、7麦天);从对无限美好的农耕文明的礼赞和依恋以及对其即将消失的无限惋惜(2006一幅烟雨牛鹭图)到对中国农村洋溢着的朴素的人情美、亲情美的讴歌(2008侯银匠),2009 年的上善若水,对“原始”“原生态”的呐喊,对“生命之泉”“绿洲”的企盼,都延续了这一特点。3.命题遵循的原则尽量是考生能够利用文中的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尽量照顾考生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体现有由语义理解到综合分析再到探究的过程;考查内容由浅入深的系列。三、散文阅读的步骤:1主题先行,整体把握文意一般来说解答现代文阅读题,要主题先行。即先要通读全文,知人论世,联系时代背景,读懂全文,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意
6、图。近年来,散文题材出现以下几类:(1)历史沉思对具体历史事件或人物以及物品的评价及反思。(09 北京司马祠)。(2)人与自然家园意识。(09 天津老屋)(3)哲理小品a 描摹生活万象,托物言志,表明一种人生态度。(09 山东记住回家的路)b 观照物事,提供一种新的观察世界、认识和批判世界的方法。(09 湖北书房的窗子)(4)现代与传统、中与西的文化(文明)的冲突。(06 江苏一幅烟雨牛鹭图)那么,如何快速把握文章的主题呢?抓议论和抒情句。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句。抓总领句、中心句、过渡句。这些句子是文章结构和思路的重要线索。2审读题目,明确题干要求研读题干很重要,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
7、果:题干确定了答题范围题干确定了叙述角度题干确定了答题思路题干体现了规律技巧我们常常在一些试题的题干中见到诸如“结合某段”“联系全文”“通观全文”“参照”等一些词和短语,实际上这是命题人为我们提供的答题思路。“联系某段”就意味着这道题的答案需要在“某段”的基础上作答;“联系全文”“通观全文”,意味着这道题的答题点不在题干所涉及的语段,而多数存在于揭示文章中心的部分,这就要求我们要整体把握文章脉络,准确把握文章主题及主题所在的语段。现代文阅读题的题干与题干之间,前后题的答案与答案之间,往往也会有各种联系,利用这些联系答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题干中的“两点”“三点”“哪些”“哪几点”之类
8、的短语,可以帮助我们推测、明确答题要点。有时题中所给的分值,都可能有助于推测答题的点。3找准区间,筛选整合信息“找准区间”,即明确题目所处的语境范围,要注意命题者的“提示”,这样才能保证下一步判断、分析的正确和要点归纳的不致遗漏。“筛选整合信息”是现代文答题的基本方法。现代文阅读的一个指导思想是“答案在文中”。“整合”信息,现强调的是“体验”、“感受”、“品味”、“体悟”、“分析”、“鉴赏”和“探究”,应该说这是能力的要求,但具体的方法论还是“筛选”、“提取”和“整合”,一切以文本为据。4规范陈述,力求精确全面“规范”。在答案表述时要用语规范,散文阅读中“术语”较多,有时“一语中的”胜过累赘的
9、阐述。“全面”。有的题目“点”较多,要求我们最好分条作答。命题和判卷都是按点赋分的。“精确”。在答题是要剔除可有可无的字句,力求用词精确。四、典型题例阅读聚焦:此情只待成追忆(09 天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 题。老屋楚 岩绿锈斑斑的铜制钥匙插进去,往上一提,然后把门环一拧,门就开了,推开它,门吱呀一声发出沉重的叹息;同时,门楣上扑簌簌地往下掉落阵阵尘灰。我离家已经整整九个年头。开始几年,老伴依然和这老屋厮守。每个星期六下午,我如同“候鸟”一样飞回乡下,与老伴相聚。彼时的老屋在我心中,如同鸟儿的归巢。当我在人生的天空飞累了,可以在此睡个甜甜的觉,亦可躲避外界的风风雨雨。十年以前,我拼尽
10、全力,把所得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地积攒起来,带领妻子和未成年的儿女,每天傍晚到水塘里挖沙,又一担一担地挑回家准备改造旧屋。儿女们累的哭了,我就用美丽的语言,给他们描述住进新屋那种舒坦和惬意我们的村子原是一个破败落后的小村。小山坡下,拥挤着几百间各式各样的屋子。这些屋子,当年都是低矮的泥砖建筑,显得零乱、破败、萧条和风雨飘摇。记不清什么时候起,村民省吃俭用,累死累活,自己用田野的泥巴作成泥砖,陆续盖起来了部分泥砖结构的新房子。后来,有人盖起了红砖的屋子。再后来,更有人盖起来了水泥的楼房。这一切,仿佛是悄悄进行的,又仿佛是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地涌现出来的。站在高处极目望去,在蔚蓝色的天空下水泥结构的楼房,
11、红砖的屋子、泥砖的屋子与旧时留下来的厕所、猪栏、杂物间交叉错落,黑色的、灰色的、暗红色的瓦面,和新式的水泥银灰色的屋顶,相互映衬,如同白发苍苍的老人、朝气蓬勃的小伙、打扮入时的靓女、天真烂漫的小孩拥挤在一起,年龄老幼不同,衣着斑斓各异。在一片古老和新潮的交替中,我家的老屋显然算不得十分苍老,但显然已经宛如我一样,成了个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关上咿呀作响的木门,我到一位朋友家去做客。我们是同龄人,他高我矮,他瘦我胖。儿时,我们一起光着屁股在村前的水塘中戏水,后来又一道去放牛,在田边戽水用戽 h斗汲水捉鱼。当晚霞在天边辉映出红色或紫橙色的霞光,我们把斗笠挂在身后,骑在水牛背上,
12、慢悠悠晃悠悠一高一低地回家来。如今,这位高高瘦瘦的牧童早已发福,成了个红光满面的大胖子,而他家建筑的气势、屋里的摆设,更是把我震住了。啊!十多米长五层高的新楼,琉璃瓦顶,外表装修白绿相见的马赛克,光彩照人。客厅里,一色的欧式家具,真皮沙发,彩电、录像机、音响一应俱全。当年,我的老朋友也有一间老屋,是泥砖盖的,和我的老屋相比,显得太破旧。而今天他的这间新屋,据说是两年前盖起的。沧海桑田;世间更迭,十多年前,当我盖新房时啧啧称赞,认为我有本事攒钱。而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面对他的新屋,曾经自慰于自己的新屋在村中还算时髦的我,不得不自惭形秽了。那么再过若干年,老朋友的这幢新楼,是否又会变成旧
13、屋而显得落伍呢朋友家里,不断有青年男女进进出出,汽车摩托车响声不断,那是老朋友的儿子和他的朋友们,他们都是来探望朋友的小孙孙的。年轻人全都衣着新潮,说话嗓门高,行动快捷,偶然我问起他儿子这幢新楼如何,刚刚做起了爸爸的小伙子回答说:“我爸思想太老土,简直不可救药。当年叫他不要这样盖的,至少要留一个停车场,他偏不接受。你看吧,才两年,门前的车子拥挤不堪,什么新楼,现在已经成了历史文物了!”看来,我刚才的疑问,已经有了肯定的回答。18文中“如同鸟儿的归巢”和“宛如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两处分别体现出作者对自家老屋怎样的情感?(4 分)【答案】对温馨老屋的依恋-老屋凝聚了亲情,提供了心灵的庇护。对沧桑老
14、屋的感慨-老屋见证了世事变迁,年华流逝。【考点】考查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情感和态度的评价【解析】“如同鸟儿的归巢”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我”对老屋的感受,可以联系语境,加以理解。通过语境中的“厮守”、“当我在人生的天空飞累了,可以在此睡个甜甜的觉,亦可躲避外界的风风雨雨”这些信息,可以作者对自家老屋的情感。“但显然已经宛如我一样,成了个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是运用比拟的手法写出了老屋的变化,表达作者对老屋变化的感慨。可以借助语境中的“苍老”,“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以及后文对老屋的感受等信息加以理解。【思路点拨】散文作品中作者的情感往往要借助一定的形象来抒发,所以要注意理解形象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15、,而且要结合语境,从文章整体上理解。19.第五自然段划线部分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趣?语言表达有何特点?这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6 分)【答案】通过对儿时生活片段的回忆,表现了淳朴、快乐、悠然自在的乡村童趣。生动形象有画面感,朴实自然有乡土气息。引起下文。【考点】考查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语言特点和写作思路思路【解析】第五自然段的划线句子描绘了儿时嬉戏的情景,从情境中我们可以看出乡村的童趣,“光着屁股”“戏水”“放牛”“戽水捉鱼”“慢悠悠晃悠悠地回家来”等细节表现出淳朴自然纯真,快乐悠然自得的情趣。语言表达的特点可以概括描绘语言的特点和风格,生动形象,充满动感,风格朴实自然,有乡土气息。结
16、构中的作用要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思路点拨】这道题的考点相对较多,要注意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内容要点,语言风格和写作思路。20.请你结合对文中“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这句话的理解,分析本文主旨。为凸显文章主旨,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 分)【答案】句意理解:社会进步速度惊人。本文主旨:通过感叹新房迅速变“老”,反映了社会发展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表现手法:对比。【考点】理解文中重点句子,概括文章的主旨,文章的表现手法。【解析】这道题虽然只有两问,但是却包含着三个层次的要点。“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使用比拟的手法描写社会发展之快。要注意结合语境理解,“那么再过若干年,老朋友
17、的这幢新楼,是否又会变成旧屋而显得落伍呢”这些信息也给出提示。文章的主旨可以通过文中的很多议论抒情的语言信息加以分析。表现手法的判断注意到文中的老与新,可以判断出“对比”。【思路点拨】这道题的难度主要在于主旨的分析。分析文章的主旨要注意作者在文中对刻画的形象的感情态度,从而把握主旨。2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 分)A文章开头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将寂寥尘封的老屋呈现在读者面前。B本文使用了多种修辞,其中“这一切,仿佛是悄悄进行的,又仿佛是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地涌现出来的”一句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C作者通过描写自家老屋的破败和友人新楼的豪华,表现了自己告别过去
18、、追求美好生活的决心。D文章末尾通过写朋友的儿子不满意自家新楼,反映了当代青年不理解老一辈创业的艰辛,追求时髦的风气。E本文运用插叙手法,辅以心理描写,呈现出时空交错、现实与回忆交织的艺术特点。【答案】A E【考点】考查对文章的综合赏析【解析】B 项中对表现手法的鉴赏,修辞项不准确,句中与永乐比拟的手法,不是比喻和你人。虽然有“仿佛”但是喻体没有出现,不能算作比喻,没有赋予物人的感情和行为,不是拟人。C 项对主旨的鉴赏,其中“自己告别过去、追求美好生活的决心”不合主旨。D 项也是对文章主旨的鉴赏,其中“当代青年不理解老一辈创业的艰辛,追求时髦的风气”,与主旨不符。【思路点拨】对文章的综合鉴赏,
19、分项考查,难度不大,只要能够把握全文的主旨、写作思路以及表现手法就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五、规律方法散文是用凝炼、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它的基本特点就是题材广阔,以小见大;形散神聚,舒卷自如;富于诗意,具有意境。同时它立意深刻,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善于展开想象和联想,多用象征、渲染、烘托和修辞方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主题。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现手法,都是为了把所写的人或事、述说或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诉读者。因此说,散文的表现手法,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散文阅读,要把握以下几点:首先,树立牢固的文本意识,所有的阅读、解题活动应遵循紧扣文本、
20、一切从文本出发的原则。认清解题的过程是一个与文本紧密互动、高度关联的过程,文本始终是根基。以考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开放题为例,2009 的 18 套试题,有 13 题设计了开放式问题。表面看,这些问题有相当的自由度,可以脱离文本发挥一下,但研读后发现,任何问题都必须从文本出发,不允许脱离文本主观臆造。这些开放式问题大致可分5 类:要求就某句话、某段话、或环境背景,结合全文,谈谈他们给考生的启发。(山东、安徽、北京)要求综合分析、判断作者的创作意图或某个观点。(广东、福建、重庆)要求结合全文对标题、结局或某段文字的呈现或处理方式是否合适发表见解。(浙江、辽宁、四川、宁夏海南)要求结合文本探究意象。(
21、江苏)要求对比评析考场文本和课文在某个方面的区别。(上海)可见,自主性不等于随意性,开放不等于没根由。其次,解读文本最重要的功课是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要从大处着眼,要点是掌握关键句。通过提取、组合关键句,完成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整体把握和感知,在此基础上,解答问题便有了抓手。六、实战演练阅读聚焦:大雅与大俗是一体的阅读下文,完成 1417 题。瓷器的意味池莉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个好东西。现在人们越来越觉得瓷器是个好东西了。比如许多人搬了新家或是装修房子,只要稍有余地,便会置一架多宝柜,架上最少不了的及时瓷器。瓷器的确是好看,其质地,造型,团,色彩,没有其他什么工艺品可以媲美,实在是一件无可非议的
22、雅物。一般的东西,单从名字上看不出太大的好处,房子就是房子,住人的地方。只有瓷器的名字取得讲究,如叫什么青花釉里红玉表春瓶的,简直就像欧洲古典女人的长裙,是绝不肯平铺直叙的,到处都镶了繁复的精致的华丽的花边,修饰出无穷无尽的意味。现在,瓷器毫无疑问是一件大雅之物。然而它是怎么来的?是做什么用的?这么往深处一想,就会发现瓷器原来是一个大俗之物。瓷器原来是作吃喝拉撒用的,最初脱胎于陶器。在汉代之前,一般都烧制陶器,它的发明和用途直接源于人类基本生活的需要。陶器发现的年代早,据说原始社会的燧人氏就会制造陶器了。人类懂得了使用火,用火烤熟的食物是烫的,这就要求使用相应的容器,于是各种各样的为生活服务的
23、陶器便被创造了出来。釉是汉代发明的,有了釉之后,陶器便向瓷器大大地进了一步。但是瓷器也仍然是用于实际生活的,等到在现实生活中足够使用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比较丰富了,这才有少数人的艺术天分开始觉醒,更高的追求出现了。真正作为单纯欣赏对象的精美瓷器这才出世。这个年代就是我们民族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唐代。唐代首开瓷器艺术的风气之先,想必也是因为丰衣足食之后无所事事,便有了多余的精力去热乎艺术。那时候,一件精美的瓷器作品出来,人们便口口相传。传到社会上有钱有势的人那儿,他们就不惜千金购买了过去,藏入深宅观赏把玩,一帮文人骚客也为其吟诗作画。一来二去,瓷器的佳名传到宫廷,皇家也是凡人,对瓷器的喜欢也是有的,
24、不喜欢也是有的,但是既然达官贵人这般青睐瓷器,在社会上又有了文名,皇家也难免附庸风雅,也欣赏把玩起瓷器来。瓷器贵入宫廷,反过来又刺激了社会。商人有利可图,他们便会投资瓷器工艺,工匠自然受到了极大地鼓舞,艺术灵感喷薄而出。就这样,一波波,一浪浪,推动着瓷器精益求精的创作,直到宋代的登峰造极。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大浪淘沙,肉腐骨存,瓷器终于摆脱了最初的粗陋面目,登堂入室,成了艺术品。尽管瓷器已经被公认为艺术品,但至今为止,用于吃喝拉撒的瓷器器皿还是用于吃喝拉撒,并没有因为成了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而失去世俗性,世俗是瓷器厚实而庞大的艺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它才一步步等高,越来越好,艺无止境,美无止境。可见
25、大雅寓于大俗,无俗也就无雅,不俗也就不雅,俗雅其实是一体的。再说了,即便是当年官窑出的夜壶,皇帝撒过尿,诗人写过诗,你就是不在乎它,不供在博古架上,不送给博物馆,不卖给文物商店和收藏家,依然拿它撒尿,它也就无所谓俗雅。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尽自己的本色就是。这就好比一个人出了家,超尘脱俗,不在红尘话语中,自然又是一重清凉境界了。这是艺术和做人最难得境界,就是做到了别人也无从知道,因为它不再在任何媒体露面和喧哗,大众很快就忘记了它。只有在意外的或者偶然的某一刻,它与它的知音相逢,那一刻当然就是夺人魂魄,惊天地而泣鬼神的了。14怎样理解“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个好东西。现在人们越来越觉得瓷器是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 散文阅读教案 语文 专项 复习 散文 阅读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