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集.pdf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集.pdf(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总第总第 1 1 课时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认识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几种动物的了解,学会总结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基本观点。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水螅的捕食和体型,血吸虫生活史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
2、放映海底世界画面出示相关图片,观看海底景象。思考:固着在海中礁石的海葵,看起来宛如艳丽的花朵,因此有人称之为”海中之花”.然而,他们却不是植物,而是动物.那么它们是如何捕食的呢?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美丽的海底景象,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求知欲。二、互动授课(一)腔肠动物学生自学教材第 3-4 页,找出水螅的生活环境、形态及结构特点与生理功能,组织学生小组自行解决问题。1水螅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2水螅的形态有何特点?3水螅身体结构是由什么构成?体壁由几层细胞构成,体有几个腔,食物和残渣由何处进出?4水螅如何完成捕食和御敌?5.结合水螅身体结构,阅读“观察与思考”,推测
3、水螅是如何消化和排泄的。小组讨论并相互验证答案正确性,统一答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对比各种腔肠动物,总结出主要特征。学生讨论并熟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里;身体呈辐射对称;生活在水里;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两个胚层构成;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体壁由两个胚层构成;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在授课中锻炼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速记,分工合作分析归纳,总结能力,让学生体验到努力的喜悦,成功的兴奋。(二)扁形动物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6 页前三段,就涡虫的生活环境,结构形态及主要的生理功能。回答下列问题:1、涡虫生活在哪里?样子如何?2、涡虫的形态有何特点?有何意义?
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简要讲解。引导学生自学华枝睾吸虫的图片,让学生看图并参考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它的消化器官有何特点?2、它的生殖器官有何特点?.资料.3、它是怎样感染人体的?什么是寄生?分析各种扁形动物,总结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三)练习巩固(四)课堂小结,总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代表动物及主要特征。教后反思:第二节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总第总第 2 2 课时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1知道蛔虫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功能。2掌握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3学会做蚯蚓的观察实验,能说出蚯蚓的形态结构与
5、生理功能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线形动物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爱护环境的意识。2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蚯蚓的观察实验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讲解和图片了解蛔虫病发病时的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睡觉时磨牙等。蛔虫寄生在人体的什么器官?为什么儿童容易得蛔虫病?学生思考,讨论,教师简要作答并板书。设计意图:通过了解蛔虫病的症状,引起学生的关注激起好奇心,顺利引入新课。二、互动授课(一)线形动物指导学生自学教材第 8-9 页,完
6、成以下问题。1蛔虫有什么特点与寄生生活相适应?2人类是怎样感染蛔虫病的?3怎样预防蛔虫病?小组讨论并派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学生回答过程中,引导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学生找出并背诵出线形动物主要特征。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二)环节动物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9-10 页观察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蚯蚓的身体是由什么构成的?有何意义?2、如何区分蚯蚓身体的前后端,背面和腹面,摸腹面有什么感觉?.资料.3、蚯蚓在玻璃板和纸板上运动,那个快?4、蚯蚓体表粘液有何作用,实验中为何要保持蚯蚓体表湿润?5、试验后怎样处理蚯蚓
7、?学生做实验,观察、抚摸蚯蚓并总结作答,教师点评并板书。讨论蚯蚓在自然界的作用,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鼓励性评价。(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处理生活垃圾;优质鱼饵,饲料。)(三)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沙蚕、水蛭容,找出并背诵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通过观察和总结,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注意能力、分析总结以及准确表达的能力。三、练习巩固四、课堂小结,总结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代表动物及主要特征。教后反思:教后反思:第三节第三节软体
8、动物和节肢动物(第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 1 1 课时)课时)总第总第 3 3 课时课时教学目的:教学目的:1 1知识方面知识方面(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2 2能力方面能力方面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3 3思想情感方面思想情感方面(1)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满怀激情爱科学,勇于探索学科学,求真务实做科学的精神。(2)通过对课外读物的阅读,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育珠的国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激发其学好科学的自信心和学好科学报效祖国
9、的赤子之心。重点难点重点难点1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是本课重点。因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有益,要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有害,要加以控制,这个道理必须让学生明白。2确定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难点。因为本章没有软体动物的特征,但是上完本节课又必须让学生知道哪些动物属于软体动物,它们属于软体动物的依据是什么。教具准备教具准备河蚌的外形和结构挂图,蜗牛和乌贼的挂图;河蚌的浸制标本,饲养在水族箱中的河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创建情境提出问题导出课题观察实物,识别某种软体动物的结构讨论,归纳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比较几种软体动物,分析。归纳共同特征一导入新课1.“没有手,没有脚,背
10、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缩到房里头”请同学猜一下这是什.资料.么动物?2.利用多媒体展示几种常见软体动物的图片,并让学生进行识别,让学生想一想,这几种动物的形态,结构是否一样?教师进一步指出:这些动物尽管在形态,结构上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它们却都属于软体动物。为什么它们都属于软体动物?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之处?它们的存在与人类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二新课(一).识别常见的软体动物软体动物-缢蛏实验:观察缢蛏的部结构观察缢蛏的部结构思考:1、贝壳的作用是什么?2、靠什么结构运动?3、靠什么结构呼吸?4、缢蛏如何获取食物?结论:(1)缢蛏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
11、而称为双壳类。壳柔软身体表面包裹着外套膜,贝壳是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2)靠足缓慢运动。(3)用鳃呼吸。(4)在吸水和排水过程中摄取食物。(二)、常见的其他软体动物石鳖蜗牛乌贼比较三种动物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它们的身体都很柔软,都有外套膜,都有外壳或被外套膜包被的壳。这就是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正因为它们具备了这样的特征,它们才都属于软体动物。(三)、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四)、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学生讨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归纳性总结,软体动物有的对
12、人类有益,应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对人体有害,应加以控制,以免造成危害。结论:1 1、水产养殖:贝类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低脂肪、水产养殖:贝类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低脂肪2 2、药用:鲍的壳药用:鲍的壳(石决明石决明)、乌贼的壳(海螵鞘)、乌贼的壳(海螵鞘)、珍珠粉、珍珠粉3 3、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4 4、有些软体动物也对人类有一定危害:钉螺有些软体动物也对人类有一定危害:钉螺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二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常见的软体动物河蚌: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两片贝壳蜗牛: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外壳乌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壳二、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13、:.资料.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三、与人类的关系有益:食用、药用、工艺品教后反思:第三节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 2 课时)总第 4 课时教学目的:教学目的:知识方面:知识方面:(1)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理解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和世代的概念)。(2)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3)掌握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能力方面:能力方面:通过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小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思想情感方面:思想情感方面:(1)通过蝗虫的外部形态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
14、培养学生树立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2)通过我国治蝗工作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通过了解蝗虫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农业生产的危害,树立保护生态环境意识。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是本课的重点。2蝗虫的发育既是重点又是难点。3昆虫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4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教具准备教具准备活蝗虫、雌雄蝗虫标本、蝗虫模型、活蚂蚁(或蟑螂)数只、白糖5g 和沙粒(或木屑)5g、解剖盘、镊子、解剖针、放大镜、胶水、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或挂图和投影片)、蝗虫发育过程标本。教学过程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实物导人设疑启动引出
15、课题 观察蝗虫标本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 通过生理实验和观察实验理解其主要器官的功能 观察并记录,归纳昆虫纲的主要特征2教学过程的说明:教学容初步认识节肢动物,节肢动物是生物圈中最大的动物类群。师生活动实物引入:教师课前将罩在玻璃瓶里的活蝗虫或蝗虫标本放在学生实验台上的解剖盘里,上课后直接提出问题:同学们看到解剖盘里的是什么动物吗,它是害虫还是益虫?学生:积极观察设计意图观察实物开始,会使学生将注意力很快集中到眼前的蝗虫,兴趣油然升起,这是一种既突出主题又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较好的引入方式。.资料.一、观察与思考观察蝗虫、七星瓢虫、蜘蛛、虾的图片或标本,比较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完成表格(见下)二、昆
16、虫蝗虫、七星瓢虫等动物的形态结构相似,他们都属于昆虫。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1、蝗虫(1)蝗虫的形态结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感觉器官有一对触角,触角分节,有触觉和嗅觉的作用;三个单眼(仅能感光)和一对复眼。有咀嚼式的口器,用于摄食。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分节的足,尤其是后足发达,善于跳跃;有两对翅膀,适于飞行。腹部集中容纳脏器官。另外,在蝗虫的腹部第一节的两侧,有一对半月形的薄膜,是蝗虫的听觉器官;腹部的末端有生殖器官。(2)蝗虫的呼吸教师:多媒体展示不同节肢动物的图片学生:观察教师:比较观察到的动物形态结构特征,学生:完成 P15 表格试找出以上动物的
17、共同特征关于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部分的教学。教师:上表中,蝗虫、七星瓢虫等动物的形态结构相似,它们都属于昆虫。以蝗虫为例,试着描述昆虫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教师: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先用一定的时间学生自己观察和解剖蝗虫,搞清楚蝗虫的各部分结构,然后再通过两个生理小实验和两个观察实验,解决蝗虫各主要部分的生理功能。)教师:在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时,教师在大屏幕或(投影仪)上出示观察提纲:看一看,蝗虫的身体表面有什么结构特点?身体分哪三个部分?学生:观察,教师用模型(或多媒体大屏幕)进行整合。接着观察蝗虫的头、胸、腹三部分,教师:出示观察提纲:1、头部有哪些结构?胸部有几对翅?2、几对足,各有什么特点?
18、3、腹部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结构?学生:分部观察,由前到后、由表及里,边观察边填写观察记录表,最后归纳出昆虫的主要特征。这样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特性到共性,再由共性来判断特性。同时教会学生一种学习方法,教师做学法指导,教会学法比传授知识更重要,“会学”比“学会”更有价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同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要节省时间。通过色彩鲜艳刺激的视频图片将学生带入学习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迸发学习的热情。学生自主观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总结让学生提高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资料.体表
19、有气门,每个气门都向连通着气管,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气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胸部有两对气门,腹部有 8 对气门,前 4 对吸气,后 6 对呼气,气体由前向后流动。(3)外骨骼蝗虫身体外表面包围着坚韧的外骨骼。外骨骼对昆虫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还能防止体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不随身体的增长而增长,当外骨骼限制昆虫的生长发育时,昆虫就会蜕去原来的外骨骼,这种现象叫做蜕皮蜕皮。昆虫需要定期的蜕皮,而且昆虫一生中蜕皮的次数是固定的,通常发育成成虫后就不再蜕皮了。2、昆虫的基本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膀,等等二、其他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除了昆虫外,还包括其他类群。例如蜘蛛、虾、蜈蚣等等,但
20、这些动物都有一定的共同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因此都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就因为附肢分节而得名。三、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和附肢都分节四、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虾、蟹提供了动物蛋白。2、蜜蜂等昆虫为地球上几十万种开花植物传播花粉3、蝎、蜈蚣、蝉蜕等可以入药,治疗疾病4、果蝇是非常经典的遗传教师:蝗虫是如何呼吸的?呼吸器官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触摸蝗虫身体,身体是柔软的还是坚硬的?学生:坚硬的教师:学生观察的表格,总结昆虫的基本特征学生:讨论总结认识常见的节肢动物重点知识教师重点强调学生自己亲身体验,来进行学习,
21、加深印象昆虫的主要特征是重点容。以分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学生自主学习其他节肢动物,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同时培养同学积极主动思考能力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重点容。以分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对学过的知识加以总结,让学生养成总结的好习惯。课堂上已经总结的容加以整理,是每个学生必须做到的,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资料.学实验材料5、困扰:蚊、蜱虫、螨叮咬人并传播疾病小结:小结:动物名称体表是否较硬身体是否分节,不同体节是否有差别有无触角,触角是否分节有无翅有几对足,足是否分节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 2 课时)一、昆虫-蝗虫头部:一对触角,三个单眼,一对复眼,口器1、形态结构胸
22、部:一对前足、一对中足和一对后足、两对翅膀腹部:集中容纳脏器官,听觉器官,生殖器官2、体表:外骨骼:包裹在体表外,保护和防止水分蒸发,具有蜕皮现象3、呼吸过程: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二、其他节肢动物:蜘蛛、蜈蚣、虾三、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四、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后反思:教后反思:七星瓢虫是是/是蝗虫是是/是蜘蛛是是/是蜈蚣是是/是虾是是/是有/是有/是无有/是有/是有3 对/是有3 对/是无4 对/是无多对/是无5 对/是陆地生活的动物习题精选陆地生活的动物习题精选总第总第 5 5 课时课时(一)选择题1蚯蚓适应
23、穴居生活的特点是().资料.身体呈长圆柱形身体分节具有刚毛体表具有粘液ABCD2下列哪项不是蚯蚓对人类益处的叙述()A能改良土壤并能提高土壤的肥力B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C可利用它处理有机废物(如垃圾)D它可上食皑土下饮黄泉3蚯蚓的环带靠近它的()前端后端中部前、后端各一个4将蚯蚓放在干燥环境中,不久便会死亡的原因是()A蚯蚓是穴居动物,怕光B神经系统受到损害C血液循环不通畅D不能呼吸,窒息而死5家兔的心脏与哪一种动物的心脏结构基本相同?()鲤鱼青蛙家鸽蝗虫6下列哪项不是草食性哺乳动物所具有的特征?()犬齿发达消化道长盲肠发达臼齿发达7家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和犬齿犬齿和臼齿门齿、
24、犬齿和臼齿8哺乳动物肺的特点的是()肺结构简单,囊状不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弱肺隔膜增多,出现了肺泡,气体交换能力较强肺结构复杂,呈海绵状,肺泡数量多肺呈囊泡状,两室(二)简答题1蚯蚓生活在、的土壤中。蚯蚓天在土壤中穴居,爬出地面,取食地面上的落叶。2下图示蚯蚓一端的外形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注 明各部分名称:(2)此图表示蚯蚓的端,理由是。(3)此端对触摸刺激的反应,对光线刺激的反应。3环带位于蚯蚓身体的部,颜色较,质地;蚯蚓向前运动时,身体固定,身体变,向前伸长,然后身体的固定,身体的变,后部向前移动。把蚯蚓放在玻璃上观察其运动情况,蚯蚓向前运动,速度,原因是刚毛起到固定作用。用手轻触蚯蚓
25、身体各部,观察它的反应,蚯蚓身体收缩,触动不同部位,反应,蚯蚓对刺激的反应。参考答案:参考答案:.资料.(一)1B2D3A4D5C6A7A8C(二)1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白夜晚2(1)口体节环带刚毛(2)前此端有口和环带(3)不灵敏 灵敏3前部浅光滑后端前端细前端后端粗不能较慢不能局部不同灵敏、准确第四节第四节鱼鱼总第总第 6 6 课时课时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说明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水生动物生存环境。二、重点和难点二、重点和难点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八 年级 生物 上册 教案 全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