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pdf
《2021年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pdf(5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1 年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年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0212021 年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年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1 1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初二上学期已经学习过开平方,知道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会利用开方求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并且也学习了完全平方公式。在 _前面几节课中,又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经历了用估算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过程,初步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意义;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用计算器估算一元二次方程解的过程,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必要性和作用,基于学生的学习
2、心理规律,在学习了估算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上,学生自然会产生用简单方法求其解的欲望;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二、教学任务分析二、教学任务分析教科书基于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 1 且一次项系数为偶数的一元二次方程。但这仅仅是这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或者说是一个近期目标。而数学教学的远期目标,应该与具体的课堂教学任务产生实质性联系。本课配方法内容从属于“方程与不等式”这一数学学习领域,因而务必服务于方程教学的远期目标:“让学生经历由具体问
3、题抽象出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模型,并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同时也应力图在学习中逐步达成学生的有关情感态度目标。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会用开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理解配方法,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 1,一次项系数为偶数的一元二次方程;2、经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模型,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3、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4、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回顾;第二环节:情境引入;
4、第三环节:讲授新课;第四环节:练习提高;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第一环节:复习回顾第一环节:复习回顾活动内容:1、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 4,则这个数是,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 7,则这个数是。一个正数有几个平方根,它们具有怎样的关系?2、用字母表示完全平方公式。3、用估算法求方程 x2?4x?2?0 的解?你喜欢这种方法吗?为什么?你能设法求出其精确解吗?活动目的: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通过前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复习开平方和完全平方公式,通过后一个问题的回答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估计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较麻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后面配方法的学习作好铺垫。实际效果:第 1
5、 和第 2 问选两三个学生口答,由于问题较简单,学生很快回答出来。第3 问由学生独立练习,通过练习,学生既复习了估算法,同时又进一步体会到了估算法较麻烦,达到了激发学生探索新解法的目的。第二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情境引入活动内容:(1)工人师傅想在一块足够大的长方形铁皮上裁出一个面积为 100CM2 正方形,请你帮他想一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应为;若它的面积为 75CM2,则其边长应为。(选 1 个同学口答)(2)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 3cm 后,它的面积变为64cm2,则原来的正方形的边长为。若变化后的面积为 48cm2呢?(小组合作交流)(3)你会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吗?(独立练习)x2
6、?5;(x?2)2?5;x2?12x?36?0。(4)上节课,我们研究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 x(m)满足方程x2?12x?15?0,你能仿照上面几个方程的解题过程,求出 x 的精确解吗?你认为用这种方法解这个方程的困难在哪里?(合作交流)活动目的:利用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体会开方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应用,为后面学习配方法作好铺垫;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实际效果:在复习了开方的基础上,学生很快口答出了第1问,为解决第二问做好了准备。第2 问让学生合作解决,学生在交流如何求原来正方形的边长时,产生了不同的方法,有的学生直接开方先求出了新正方形的边,再减
7、增加的边长,求出原来的正方形的边长;有的同学用了方程,设原正方形的边长为 xcm,根据题意列出了一元二次方程(x?3)2?64;(x?3)2?48然后两边开方,根据实际情况求出了原来正方形的边长,这样,再一次经历了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并初步了解了开方法在一元二次方程中的简单应用。在第 2 问的基础上,学生很快解决了第 3 问。但学生在解决第 4 问时遇到了困难,他们发现等号的左端不是完全平方式,不能直接化成(x?m)2?n(n?0)的形式,因此大部分同学认为这个方程不能用开方法解,那么如何解决这样的方程问题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来研究的问题(自然引出课题),为后面探索配方法埋好了
8、伏笔。第三环节:讲授新课活动内容 1:做一做:(填空配成完全平方式,体会如何配方)填上适当的数,使下列等式成立。(选 4 个学生口答)x2?12x?_?(x?6)2x2?6x?_?(x?3)2x2?8x?_?(x?_)2x2?4x?_?(x?_)2问题:上面等式的左边常数项和一次项系数有什么关系?对于形如 x2?ax 的式子如何配成完全平方式?(小组合作交流)活动目的:配方法的关键是正确配方,而要正确配方就必须熟悉完全平方式的特征,在此通过几个填空题,使学生能够用语言叙述并充分理解左边填的是“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右边填的是“一次项系数的一半”,进一步复习巩固完全平方式中常数项与一次项系数的
9、关系,为后面学习掌握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做好充分的准备。实际效果:由于在复习回顾时已经复习过完全平方式,所以大部分学生很快解决四个小填空题。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学生发现要把形如 x2?ax 的式子 a 如何配成完全平方式,只要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即加上()2 即可。而 2且讲解中小组之间互相补充、互相竞争,气氛热烈,使如何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更加透彻。事实上,通过对配方的感知的过程,学生都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出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这就为下一环节“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打好基础。由此也反映出学生善于观察分析的良好品质,而这种品质是在学生自觉行为中得到培养的,体现了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
10、价值观。活动内容 2:解决例题(1)解方程:x2+8x-9=0.(师生共同解决)解:可以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得x2+8x=9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 8 的一半的平方),得x2+8x+42=9+42.(x+4)2=25开平方,得 x+4=5,即 x+4=5,或 x+4=-5.所以 x1=1,x2=-9.(2)解决梯子底部滑动问题:x2?12x?15?0(仿照例 1,学生独立解决)解:移项得 x2+12x=15,两边同时加上 62 得,x2+12x+62=15+36,即(x+6)2=51两边开平方,得 x+6=51 所以:x1?6,x2?51?6,但因为x 表示梯子底部滑动的距离所以 x2?5
11、1?6 不合题意舍去。答:梯子底部滑动了(51?6)米。活动内容 3:及时小结、整理思路用这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是什么?其关键又是什么?(小组合作交流)活动目的:通过对例 1 和例 2 的讲解,规范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及关键是将方程转化成(x?m)2?n(n?0)形式,同时通过例 2 提醒学生注意:有的方程虽然有两个不同的解,但在处理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对结果进行取舍。由于此问题在情境引入时出现过,因此也达到前后呼应的目的。最后由问题“用这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是什么?”引出配方法的定义。实际效果:学生经
12、过前一环节对配方法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两个例题的处理,进一步完善对配方法基本思路的把握,是对配方法的学习由探求迈向实际应用的第一步。最后利用两个问题,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得出配方法的基本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关键,结论的得出_于学生在实例分析中的亲身感受,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动内容 4、应用提高例 3:如图,在一块长和宽分别是16 米和 12 米的长方形耕地上挖两条宽度相等的水渠,使剩余的耕地面积等于原来长方形面积的一半,试求水渠的宽度。(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活动目的:在前两个例题的基础上,通过例 3 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配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也
13、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实际效果:大部分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结合图形很快列出了方程,在交流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产生了分歧,有的同学认为,如果设水渠的宽为 x 米,则1?12?16;有的同学认为如果设水渠的宽为 x21 米,则方程应该是16?12?12x?16x?x2?12?16,并且给出了合理的解 2 方程应该是(16?x)(12?x)?释;有的同学则认为,如果剩余的耕地面积等于原来的一半则意味着水渠的面积也等于原来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方程可以列为:12x?16x?x2?1?12?16。面对这些问题,组织学生解他们2 所列出的几个方程,然后再让小组成员合作交流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发现这三种方法都正确
14、,并且指出第一种方法可以利用平移水渠,把分割成的四部分拼在一起,构成了一个较大的矩形(如下图),然后再利用矩形的面积公式列出方程,此种方法在解决此类问题时最简单。这样通过学生之间的争论、辩论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达到了资源共享。第四环节:练习与提高活动内容:解下列方程(1)x2?10 x?25?7;(2)x2?6x?1;(3)x(x?14)?0(4)x2?8x?9活动目的: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实际效果:此处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独立练习,通过练习,学生基本都能用配方法解解二次项系数为 1、一次项系数为偶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加深了学生对“用配方法
15、解简单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第五环节:课堂小结活动内容:师生互相交流、总结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和关键,以及在应用配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活动目的: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鼓励)。实际效果: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切身感受与实际收获,掌握了配方法的基本思路和过程。第六环节:布置作业课本 50 页习题 2.31 题、2 题四、教学反思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最基本的教学素材,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学生在初一、初二已经学过完全平方公式和如何对一个正数进行开方运算,而且普遍掌握较好,所以本节课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利用几个
16、简单的实际问题逐步引入配方法。教学中将难点放在探索如何配方上,重点放在配方法的应用上。本节课老师安排了三个例题,通过前两个例题规范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帮助学生充分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技巧,同时本节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配方法(3)中的一个是设计方案问题改编成一个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体会到了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感受到了数学的实际价值。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相信学生并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课堂上要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获得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通过运用各种启发、激励的语言,以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本节课多次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17、通过小组合作,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并且在此过程中教师发现了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出现的独到见解,以及思维的误区,这样使得老师可以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3、注意改进的方面在小组讨论之前,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教师应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20212021 年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年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2 2【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
18、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3.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_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它的一般形式。难点: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的正确理解及其各项系数的确定【学习过程】一、一、知识回顾知识回顾1.什么是整式方程?_什么是-元二次方程呢?现在我们来观察上面这个方程:它的左右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就这一点来说它与一元一次方程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是说一元二次方程首先必须是一个整式方程,但是一个整式方程未必就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这还取决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几。如果方程未知数的最高
19、次数是 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指出下列方程那些是一元二次方程:那些是一元一次方程?(1)3x 十 2=5x-3(2)x2=4(3)(x 十 3)(3xo4)=(x 十 2)2;(4)(x-1)(x-2)=x2 十 8;以上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为:_以上是一元一次方程的为_二、二、探究新知探究新知 一一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1).提问 a=0 时方程还是一无二次方程吗?为什么?(如果a=0、b0 就成了一元一次方程了)2).方程中 ax2、bx、c 各项的名称及 a、b 的系数名称各是什么?3).强调: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的左边最多三项、其中一次项、常数项可以不出
20、现、但二次项必须存在、而且左边通常按 x 的降幂排列: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 0.探究新知探究新知(二二)1.说出下列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1)x2 十 3x 十 2=O_(2)x2-3x 十 4=0;_(3)3x2-5=0_(4)4x2 十 3x-2=0;_(5)3x2-5=0;_(6)6x2-x=0._2.把下列方程先化成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再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1)6x-2=3-7x;(2)3x(x-1)=2(x 十 2)-4;(3)(3x 十 2)2=4(x-3)2 学以致用学以致用:强化概念强化概念:1.说出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21、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1)x2 十 3x 十 2=O_(2)x2-3x 十 4=0;_(3)3x2-5=0_(4)4x2 十 3x-2=0;_(5)3x2-5=0_(6)6x2-x=0_2.把下列方程先化成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再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1)6x2=3-7x(2)3x(x-1)=2(x 十 2)-4(3)(3x 十 2)2=4(x-3)2 知识总结知识总结:(1)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满足哪几个条件?(2)要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十bx十c=0(a0)并且注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的左边最多几项、其中()可以不出现、但
22、()必须存在。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3)要很熟练地说出随便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中一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如:(3x 十2)2=4(x-3)_诊断检测题一诊断检测题一: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_,其中_是二次项,_是一次项,_是常数项.2.方程(3x-7)(2x+4)=4 化为一般形式为_,其中二次项系数为_,一次项系数为_.3.方程 mx2+5x+n=0 一定是().A.一元二次方程 B.一元一次方程C.整式方程 D.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4.关于 x 的方程(m+1)x2+2mx-3=0 是一元二次方程,则 m 的取值范围是()A.任意实数 B.m
23、-1C.m1D.m05.方程:3X-1=0;3X2-1=0;2X2-1=(X-1)(X-2);3X2+Y=2X 那些是一元二次方程?6.把下列方程化成一般形式,且指出其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1)2x(x-5)=3-x(2)(2x-1)(x+5)=6x诊断检测题二诊断检测题二:1.方程的二次项系数是,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是.2.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二次项系数大于零的一般式是,其中二次项系数是,一次项的系数是,常数项是;3.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是 3,则;4.是实数,且,则的值是.5.关于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则.6.方程:中一元二次程是()A.和B.和C.和D.和20212021 年初三上册数学
24、教学计划年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3 3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进一步认识建立方程模型的作用,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2、在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抽象、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重、难点学习重、难点重点: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正确寻找等量关系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一、情境创设一、情境创设一根长 22cm 的铁丝。(1)能否围成面积是 30cm2 的矩形?(2)能否围成面积是 32cm2 的矩形?并说明理由。二、探索活动二、探索活动分析情境问题可知:如果设这根铁丝围成的矩形的长是xcm,那么矩形的宽是_。根据相等关系:矩形的长矩形的宽=矩形的面积,可以列出方程求解。思考:这根铁丝围成的矩形中
25、,面积最大是多少?三、例题教学三、例题教学例 1 如图,在矩形 ABCD 中,AB=6,BC=12,点 P 从点 A 沿 AB 向点 B 以 1/s 的速度移动;同时,点 Q 从点 B 沿边BC向点 C 以 2/s 的速度移动,问几秒后PBQ 的面积等于 82?分析:题中含有等量关系:SPBQ=82,只要用点 P 运动的时间来表示三角形各边的长并代入等量关系式即可得到相应的方程。例 2 如图,在矩形 ABCD 中,AB=6cm,BC=3cm。点 P 沿边 AB 从点 A 开始向点 B 以 2cm/s的速度移动,点 Q 沿边 DA 从点 D 开始向点 A 以 1cm/s的速度移动。如果 P、Q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年初 上册 数学 教学计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