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科数学教案.pdf
《高三文科数学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文科数学教案.pdf(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案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案第1讲 函数问题的题型与方法(3课时)一、考试内容 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奇偶性;反函数、互为反函 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指数概念的扩充、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指数函数;对数、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举例。二、考试要求1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 调性和奇偶性的方法,并能利用函数的性质简化函数图象 的绘制过程。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会求一些 简单函数的反函数。4理解分数指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 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5
2、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 的实际问题。三、函数的概念型问题函数概念的复习当然应该从函数的定义开始函数有二种定义,一是变量观点下的定义,一是映射观点下的定义 复习中不能仅满足 对这两种定义的背诵,而应在判断是否构成函数关系,两个函数关系 是否相同等问题中得到深化,更应在有关反函数问题中正确运用 具 体要求是:1深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明确函数三要素的作用,并能以此 为指导正确理解函数与其反函数的关系2系统归纳求函数定义域、值域、解析式、反函数的基本方法 在 熟练有关技能的同时,注意对换元、待定系数
3、法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运 用3通过对分段定义函数,复合函数,抽象函数等的认识,进一 步体会函数关系的本质,进一步树立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制约的函数思想,为函数思想的广泛运用打好基础本部分内容的重点是不仅从认识上,而且从处理函数问题的指导上达到从三要素总体上把握函数概念的要求,对确定函数三要素的常用方法有个系统的认识,对于给出解析式的函数,会求其反函数.本部分的难点首先在于克服“函数就是解析式”的片面认识,真 正明确不仅函数的对应法则,而且其定义域都包含着对函数关系的制 约作用,并真正以此作为处理问题的指导.其次在于确定函数三要素、求反函数等课题的综合性,不仅要用到解方程,解不等式等知识,还要用到换
4、元思想、方程思想等与函数有关概念的结合.函数的概念是复习函数全部内容和建立函数思想的基础,不能仅 满足会背诵定义,会做一些有关题目,要从联系、应用的角度求得理解上的深度,还要对确定函数三要素的类型、方法作好系统梳理,这 样才能进一步为综合运用打好基础.复习的重点是求得对这些问题的 系统认识,而不是急于做过难的综合题.深化对函数概念的认识例1.下列函数中,不存在反函数的是()A.y=-x2+lfx1),也可能x=-1(-1f1(x)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图像变换 等,要求我们熟练掌握的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 数、三角函数的具体特性。在解题中,善于挖掘题目中的隐
5、含条件,构造出函数解析式和妙用函数的性质,是应用函数思想的关键。对所 给的问题观察、分析、判断比较深入、充分、全面时,才能产生由此及彼的联系,构造出函数原型。另外,方程问题、不等式问题和某些代数问题也可以转化为与其相关的函数问题,即用函数思想解答非函 数问题。(一)函数的性质 函数的性质是研究初等函数的基石,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在复习中要肯于在对定义的深入理解上下功夫复习函数的性质,可以从“数”和“形”两个方面,从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定义入手,在判断和证明函数的性质的问题中得以巩 固,在求复合函数的单调区间、函数的最值及应用问题的过程中得以 深化具体要求是:1正确理解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
6、的定义,能准确判断函数的奇 偶性,以及函数在某一区间的单调性,能熟练运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 调性和奇偶性2从数形结合的角度认识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深化对函数 性质几何特征的理解和运用,归纳总结求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常用 方法3培养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用换元、转 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对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定义的深入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只能在函数的定义域内来讨论.函数y=f(x)在给定区间上的单调性,反映了函数在区间上函数值的变化趋势,是函数在 区间上的整体性质,但不一定是函数在定义域上的整体性质 函数的 单调性是对某个区间而言的,所以要受到区间的
7、限制f(-x)=f(x)和f(-x)=-f(x)这两个等式上,要明确对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f(-x)=-f(x)的实质是:对函数奇偶性定义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这是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必要 条件.稍加推广,可得函数f(x)的图象关于直线x=a对称的充要条件 是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都有f(x+a)=f(a-x)成立.函数的奇偶性是其相 应图象的特殊的对称性的反映这部分的难点是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综合运用.根据已知条 件,调动相关知识,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对学生能力的较高 要求.1.对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定义的理解例4.下面四个结论:偶函数的图象
8、一定与y轴相交;奇函数的图象一定通过原点;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函数一定是f(x)=O(xR),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A.1B.2C.3D.4分析: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但不一定相交,因此正确,错误.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但不一定经过原点,因此 不正确.若y=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由定义可得f(x)=O,但不一定xR,如例1中的(3),故错误,选A.说明:既奇又偶函数的充要条件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且函数值 恒为零.2复合函数的性质复合函数y=fg(x)是由函数u=g(x)和y=f(u)构成的,因变量y通过 中间变量u与自变量x建立起函数关系,函数u
9、=g(x)的值域是y=f(u)定义域的子集复合函数的性质由构成它的函数性质所决定,具备如下规律:(1)单调性规律如果函数u=g(x)在区间m,n 上是单调函数,且函数y=f(u)在 区间g(m),g(n)(或g(n),g(m)上也是单调函数,那么若u=g(x),y=f(u)增减性相同,则复合函数y=fg(x)为增函数;若u=g(x),y=f(u)增减性不同,则y=fg(x)为减函数.(2)奇偶性规律若函数g(x),f(x),fg(x)的定义域都是关于原点对称的,则u=g(x),y=f(u)都是奇函数时,y=fg(x)是奇函数;u=g(x),y=f(u)都是偶函数,或者一奇一偶时,y=fg(x)
10、是偶函数.(二)函数的图象1.2.3.4.力.掌握描绘函数图象的两种基本方法描点法和图象变换法.会利用函数图象,进一步研究函数的性质,解决方程、不等 式中的问题.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和转化变换的思想分析 解决数学问题.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培养观察、分析、归纳、概括 和综合分析能以解析式表示的函数作图象的方法有两种,即列表描点法和图象 变换法,掌握这两种方法是本节的重点.运用描点法作图象应避免描点前的盲目性,也应避免盲目地连点 成线.要把表列在关键处,要把线连在恰当处.这就要求对所要画图 象的存在范围、大致特征、变化趋势等作一个大概的研究.而这个研 究要借助于函数性质、方程、不
11、等式等理论和手段,是一个难点.用 图象变换法作函数图象要确定以哪一种函数的图象为基础进行变换,以及确定怎样的变换.这也是个难点.说明:作不熟悉的函数图象,可以变形成基本函数再作图,但要 注意变形过程是否等价,要特别注意x,y的变化范围.因此必须熟 记基本函数的图象.例如: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指数 函数、对数函数,及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的图象.在变换函数解析式中运用了转化变换和分类讨论的思想.2.作函数图象的另一个基本方法 图象变换法.一个函数图象经过适当的变换(如平移、伸缩、对称、旋转等),得到另一个与之相关的图象,这就是函数的图象变换.在高中,主要学习了三种图象变换:平移变换、伸
12、缩变换、对称 变换.(1)平移变换函数y=f(x+a)(az0)的图象可以通过把函数y=f(x)的图象向左(a0)或向右(av0)平移|a|个单位而得到;函数y=f(x)+b(bz0)的图象可以通过把函数y=f(x)的图象向上(b0咸向下(bv0)平移|b|个单位而得到.(2)伸缩变换函数y=Af(x)(A0,A M 1)的图象可以通过把函数y=f(x)的图象上各 点的纵坐标伸长(A1)或缩短(0vAv1)成原来的A倍,横坐标不变而 得到.函数y=f(3x)(30,3工1)的图象可以通过把函数y=f(x)的图象 上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卩】)成原来的-1,纵坐标不变(1)而得到.(3)对称变换函数
13、y=-f(x)的图象可以通过作函数y=f(x)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的图 形而得到.函数y=f(-x)的图象可以通过作函数y=f(x)y=f(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的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的图 形而得到.函数y=-f(-x)的图象可以通过作函数 图形而得到.函数y=f-1(x)的图象可以通过作函数y=f(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 称的图形而得到。函数y=f(|x|)的图象可以通过作函数y=f(x)在y轴右方的图象及其 与y轴对称的图形而得到.函数y=|f(x)|的图象可以通过作函数y=f(x)的图象,然后把在x轴 下方的图象以x轴为对称轴翻折到x轴上方,其余部分保持不变而得 到.例8.已知f(x+1
14、99)=4x2+4x+3(xR),那么函数f(x)的最小值为分析:由f(x+199)的解析式求f(x)的解析式运算量较大,但这里 我们注意到,y=f(x+100)与y=f(x),其图象仅是左右平移关系,它们 取得的最大值和最水值是相同的.由y二已/+已兄十E=4仪+尸+2,立即 求得f(x)的最小值即f(x+199)的最小值是2.说明:函数图象与函数性质本身在学习中也是密切联系的,是“互 相利用”关系,函数图象在判断函数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及求最 值等方面都有重要用途五、函数综合应用函数的综合复习是在系统复习函数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函数 的综合应用:1在应用中深化基础知识在复习中基础知识经历
15、一个由分散 到系统,由单一到综合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 螺旋式上升的 因此要在应用深化基础知识的同时,使基础知识向深 度和广度发展2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观念 性的东西,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灵魂,同时它又离不开具体的数学知 识函数内容最重要的数学思想是函数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此外 还应注意在解题中运用的分类讨论、换元等思想方法 解较综合的数 学问题要进行一系列等价转化或非等价转化 因此本课题也十分重视 转化的数学思想3重视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的培养函数是数学复习的开始,还不可能在大范围内综合运用知 识但从复习开始就让学生树立综
16、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是十分 重要的推理论证能力是学生的薄弱环节,近几年高考命题中加强对 这方面的考查,尤其是对代数推理论证能力的考查是十分必要的 本 课题在例题安排上作了这方面的考虑具体要求是:1在全面复习函数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刻理解函数的 有关概念,全面把握各类函数的特征,提高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 能力2掌握初等数学研究函数的方法,提高研究函数的能力,重视 数形结合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和推理论证能力的培养3初步沟通函数与方程、不等式及解析几何有关知识的横向联 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树立函数思想,使学生善于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问题 本部分内容的重点是:通过对问题的讲解
17、与分析,使学生能较好 的调动函数的基础知识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深化对基础知识的 理解,深化对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与运用难点是:函数思想的理解与运用,推理论证能力、综合运用知识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函数的综合运用主要是指运用函数的知识、思想和方法综合解决 问题.函数描述了自然界中量的依存关系,是对问题本身的数量本质 特征和制约关系的一种刻画,用联系和变化的观点提出数学对象,的精髓,掌握有关函数知识是运用函数思想的前提,识是运用函数思想的关键.抽提象其数学特征,建立函数关系.因此,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制 约是函数思想高用初等数学思想方法研究函数的能力,树立运用函数思想解决有关
18、数学问题的意1.准确理解、熟练运用,不断深化有关函数的基础知识在中学阶段函数只限于定义在实数集合上的一元单值函数,其内 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这部分的重点是能 从变量的观点和集合映射的观点理解函数及其有关概念,掌握描述函数性质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概念;第二部分是七类常见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和反三角函 数)的图象和性质.第一部分是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运 用与发展.例9.已知函数f(x),xF,那么集合(x,y)|y=f(x),xFA(x,y)|x=1中所含元素的个数是.()A.0B.1C.0或1D.1或2分析:这里首先要识别
19、集合语言,并能正确把集合语言转化成熟 悉的语言.从函数观点看,问题是求函数y=f(x),xF的图象与直线x=1的交点个数(这是一次数到形的转化),不少学生常误认为交点是1个,并说这是根据函数定义中“惟一确定”的规定得到的,这是不正 确的,因为函数是由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孑三要素组成的.这里给出了函数y=f(x)的定义域、是F,但未明确给出1与F的关系,当1F时 有1个交点,当1 F时没有交点,所以选C.:2.掌握研究函数的方法,提高研究函数问题的;;高中数学对函数的研究理论性加强了,对一 些典型问题的研究十分重视,如求函数的定义图域,确定函数的解析式,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判断或证明函数在指定区
20、间的单调性等,并形成了研究这些问题的初等方法,这些方法对分 析问题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 十分重要的.函数、方程、不等式是相互联系的.对于函数不等式的问题用函数观点认识是十分有益的;方程、不等式从另一个侧面为研究函数提供了工具例10.方程lgx+x=3的解所在区间为()f(x)与g(x),令f(x)二g(x),f(x)g(x)或f(x)v g(x)则分别构成方程和不等式,因此对于 某些方程、A(0,1)C.(2,3)B(1,2)D.(3,+-)第2讲 数列问题的题型与方法一、考试内容数列;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
21、前n项和公式。二、考试要求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 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 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简单的问题。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 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三、复习目标1.能灵活地运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 式、前n项和公式解题;2.能熟练地求一些特殊数列的通项和前项的和;n3.统掌握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题的规律,使学生系深化数 学思想方法在解题实践中的指导作用,灵活地运用数列知识和方法解 决数学和实际生活中
22、的有关问题;4.通过解决探索性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5.在解综合题的实践中加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 想方法的认识,沟通各类知识的联系,形成更完整的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题意,富于联想,以适应新的背景,新的设 问方式,提高学生用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研究数列问题的自觉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理性的思维方法.四、双基透视1.可以列表复习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有关公式和 性质.2.判断和证明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常有三种方法:(1)定义法:对于nA2的任意自然数 验证anan
23、 1(an/an 1)为同 一常数。(2)通项公式法:若 5(n-1)d=+(n-k)d,贝 S 务 为等差数列;心一宀宀耳一I _*泌一丘 若,贝 San为等比数列。-都成(3)中项公式法:验证:“一*e立。3.在等差数列an中,有关S的最值问题一一常用邻项变号法 求解:(1)当丐0,d0时,满足的项数m使得取最大值.1(2)当円0时,满足 2 时 工的项数m使得取最小值。在解含绝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4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公式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等。五、注意事项1.证明 数列an是等差或 等比数列 常用定 义,即通 过证明an 1ananan 1或空出
24、而得。anan 12.比数列的相关问题时,的方法,但有时灵活地运用性质,可使运算简便。在解决等差数列或等“基本量法”是常 用3.对于一般数列的问题常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求解。4.注意一些特殊数列的求和方法。5.注意n与n之间关系的转化。如:sa和ann 1_n/、(akak 1=Sn n 1,n 2s,an=1a).k 26.数列极限的综合题形式多样,解题思路灵活,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离不开数列极限的概念和性质,离不开数学思想方法,只要能把 握这两方面,就会迅速打通解题思路.7.解综合题的成败在于审清题目,弄懂来龙去脉,透过给定信息 的表象,抓住问题的本质,揭示问题的内在联系和隐含条件,明确解
25、 题方向,形成解题策略.8.通过解题后的反思,找准自己的问题,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增强解综合题的信心和勇气,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所以 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考对本章的考查比较全面,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考查每年都不会遗漏。解答题多为中等以上难度的试题,突出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大多有较好的区 分度。有关数列的试题经常是综合题,经常把数列知识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综合起来,试题也常把等差数列、等比数 列,求极限和数学归纳法综合在一起。探索性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常在数列解答题中出现。本章中还蕴含着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科 数学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