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pdf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pdf(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和生物圈第一节生物圈教学设计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学设计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学设计第四节生态系统教学实录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学案第二单元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生物和细胞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第二节组织、器官和系统教学设计第三节观察动物细胞自主研学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教学实录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课堂实录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教学设计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第二节种子植物教学设计第三节花的结构教学设计种子的萌发教
2、学设计植树节实践与环保并行第一单元第一单元生物生物第一节第一节生物圈生物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分析教材一、分析教材这是一节七年级的生物课。人和其他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生物的生存、延续和发展与生物圈息息相关,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旨在使学生认识到“家”中有很多成员,他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处在动态变化之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人类的迫切愿望,加强环境教育,使初中生提高环境意识,正确认识环境问题的现状,学习解决环境问题的知识和观念,并使学生的行为与环境相和谐,这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3、二、分析学生二、分析学生七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学过生物学知识,但他们从小学的自然及生活中的电视节目中已了解了许多生物学的知识。他们能说出各种各样生物的名称、地球上哪些地方有生物生存等,但没有构成“生物和其生存的环境”的整体体系生物圈的概念,不知生物和生存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七年级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的规律要求在教学中充分调动他们的激情。他们不喜欢枯燥的说教,但乐于观察、分析图片,自己动手做实验等能表现他们的活力。七年级的学生不喜欢、不满足简单的教材里的图画、文字,他们喜欢讲自己熟悉的人或事。布置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为他们提供一个适合个性发展的空间,更能激发和培养他
4、们的创造性。三、设计理念三、设计理念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以活动教学方式为主,通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力求在整个教学中体现出“三维”教学目标。四、教学目标四、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生物圈,这个家庭中的一员,应该积极、主动认识并保护这个家;2.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发表的见解。(二)能力1.使学生初步具有搜集、处理图文资料,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2.会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
5、.培养学生合作讨论问题,提高探究学习的能力。(三)知识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2.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3.尝试搜集和分析资料;4.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导入课题。1.播放歌曲大中国,教师和学生齐唱。让学生体会到家的温馨和重要性。2.歌中唱到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同时我们全世界人民还生活在一个比中国还大的家,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这个家的名字。让学生对生物圈有个初步的理性认识。3.比喻:地球足球生物圈(地球的表层)一张薄纸既然如此,你想了解这个家吗?4.引入课题:生物圈。使学生
6、在一种轻松而又好奇的氛围中愉快地进入角色,开始本课的学习。(二)学生通过讨论、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学习新知。1.生物圈的范围。(1)说一说:地球上哪些地方有生物。证一证:阅读教材第11、12页“生物圈的范围”,看看科学家的观点是否与自己的相同。给学生自由发言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问题:通过验证,哪些同学的观点和科学家的一样,一起交流一下,可以吗?引导学生概括出:以海平面为标准划分,向上可达到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约10千米的深处,整个厚度约为20千米。提出问题:在这个20千米的厚度中,可以把生物圈划分为几个圈层呢?(2)角色扮演:全班学生分成三
7、大组,每组代表一个生物圈层进行讨论,并做汇报表演。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活动(一般前后四个学生,方便易行),利用角色扮演,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扮演过程中,既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还会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有极大帮助。如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表演结束,学生概括出:(3)由此介绍: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是截然分开的吗?让学生自己先猜想,再举例说明,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想象的科学精神。结论:不是。(4)设疑:为什么生物圈中有生物,其他地方没有呢?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1)讨论:学生分成6大组(确定1人为组
8、长,及时、准确记录该小组成员活动情况,以作学期成绩参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比较教材第12、13页的6幅图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学习能力。讨论题:向日葵生长需要什么条件?长颈鹿的生活需要什么?向日葵和仙人掌,牛和海豚的生存条件有什么异同?为什么干旱会使粮食严重减产?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观察、比较和综合归纳的能力。(2)汇报结果:以组间竞赛形式,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出该组讨论的结果,其他组成员和教师作评委,对各组的作答给予适时的、恰当的评价。通过竞争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注重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方式和应用。(3)小结:讨论1:向日葵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
9、、土壤和肥料;长颈鹿的生活需要食物、水、空气、阳光和温度。讨论2:向日葵生活在土壤中,土壤中有水分;仙人掌生活在沙漠中,土壤中缺水;牛生活在陆地上,而海豚生活在海洋中。讨论3:因为植物的生长需要水,没有水,植物就不能正常生长,所以干旱会使粮食减产。(4)质疑:地球上其他的生物生存也需要这些条件吗?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地球上其他的生物生存也需要这些条件。(实物投影)投影学生搜集的多种资料,有文字的、有图片的如何获得和分析这些资料?引导学生回忆、并结合教材第12页红框中内容,掌握有关搜集和分析资料的知识后小结:资料形式:文字、图片、数据、音像资料等。对资料处理:整理并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或发现
10、探索的线索。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和时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5)小结:所有生物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都是一样的,这些条件包括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6)知识迁移:任举一种熟悉的生物,说说它的生存也必须具备这些条件吗。遵循巩固性原则。3.总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关“生物圈”的知识,你知道哪些?引导学生回忆,总结本节所学的知识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小结本节主要知识及学习活动,养成学习总结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发挥自我评价的作用,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让学生设计一道题,尽量把这节课的
11、主要内容包括进去(提示: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有人设计了类似的题目:下列条件是该生物生存所必需的填“+”,否则填“-”,问其他哪一个学生愿意表现一下?(学生争着回答。)让学生大胆创新,改变以往教师考学生的方式,自己设计题目考自己,在提高创新能力的同时,也使所学知识得到了巩固。(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关“生物圈”的知识你还想知道哪些?我想知道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这些条件一旦改变或不足时,对生物有没有影响?生活在这个生物圈中的生物会不会对生物圈造成影响?培养学生虚心提问,学无止境的意识,并为下节课或以后的学习做铺垫。4.巩固练习。(1)你会填吗?(2)我来试一试。我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松
12、土、施肥、浇水、放在阳光下,天气冷了,还要把花搬到屋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种植物,这体现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与上述顺序相对应,分别是()阳光水空气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A.B.C.D.体现“STS”的教学模式,将所学的内容紧密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物学习在生活中的应用。(3)课后想一想。生物在生物圈内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条件改变或不能满足时,生物是否还能很好地生存?如果不能,请搜集资料说明你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六、教学反思六、教学反思本设计中导入部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虽然只是一首简单、普通的歌曲却一下子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了,使他们愉快轻松地进入本
13、节知识的学习。对于知识点的学习,采用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也是本设计的较成功之处。让学生学完知识,自己编一道题考一考其他的同学,并将编好的题目写在预先准备的纸上,以便实物投影展示,“考”时由编题者当“主考官”,学生自愿参与,“被考者”的回答正确与否,主要由编题者确认,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采取集体讨论方式来解决。这样,让学生编题互问互检,注重学生间相互评价方式的应用,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将新教材、新教
14、法和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培养落到实处。需要反思的是:1.对于七年级的学生,生物是一门新学科,所用的教材又是新教材,学生尚未进入正轨,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讨论风气、合作精神,出现了课堂气氛松散的现象,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从这一方面狠抓学生,分组时采取责任制,责任到人,做到“组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2.以后的教学过程要认真解读、努力钻研新大纲、新课程标准,尽量达到高的要求。第二节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属教材新增的内容,旨在通过调查,认识我们身边的生物,进一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
15、特征。在学习方法上,从宏观到微观,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学习,而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身边生物的调查,力求使学生认识并掌握调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便于后续探究活动的进行。初一学生对生物的了解有一定基础,但对生物种类的识别及科学的调查方法缺少一定的经验,本节内容也是对学生掌握科学调查方法的一次指导与训练。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2学生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3学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
16、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始。三、教学重点三、教学重点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2初步培养学生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四、教学难点四、教学难点1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况。2如何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五、课前准备五、课前准备学生:准备调查表格,确定调查路线,笔(有条件的可带照相机,放大镜等)教师:帮助学生分组,确定调查范围,并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要调查的生物状况。六、课时分配六、课时分配2 课时七、教学过程七、教学过程学习内容一、调查的一般 方法 及注意事项(如何进行调查)学生活动活动建议:1学生根据
17、经验举例,分析什么是调查。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的方案,最后通过对比总结、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2根据学生经验,分析出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工作(或说我国是如何进行人口普查的),从而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活动建议:1各组同学根据分工,录,拍照)2注意安全,爱护生物方案:1通过引导学生举例,分析出什么是调查,再以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为实例,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各自的方案,最后和书上对比,总结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2以人口普查为切入点,引导同学们根据经验说出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比较详细的工作,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案:根据各地实际
18、情况选择调查地点1进行校园生物调查。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他们身边1把握瞩查方法的准确运用2安全问题不容忽视3寓学生的情感教育于教师活动明确什么是调查及调查的一般方法(通过实例)设计意图(作调查记二、实地调查认真收集材料资源,遇到不会的问题向社区管理员请教3注意爱护农田,有问题向农民师傅请教的生物名称,并注意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尤其是爱护生物资源调查中教师注意安全问题是第一的,并注意引导学生对生物资源的爱护3进行农田生物种类调查。注意引导学生爱护农田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责任实践之中4促进同学间的合作学习2进行社区生物种类调查。活动建议:方案:教师巡回观察,发现问题及老师在交流展示中起引导,帮助的作用要求
19、学生对材料的整理要规范力求通过交流相互促进。完善本次调查活动三、整理统计各组同学共同整四、展示、交流调查报告活动建议:1调查报告交流会。各组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并叙述各自的调查报告,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报告交流2调查报告展示会。各组将调查报告以板报的形式共同展出,同学互相理,归类,书写调查报告时指导观察,并从中吸取经验五、布置课下内容活动建议:1写一份调查后的感受登体重与全国初一学生相比的健康及发育状况3课后各组整理照片,进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图片展1提出要求:身高要求是净高,以小组为单位,注意2以班为单位,请各小组互相协作1明确调查方法的制定要科学、合理2关注个人的健康状况调查全班同学的身高、组员
20、间的通力合作2第三节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课程资源分析】【课程资源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这节课包括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两课时,现从第2课时的内容进行分析。教材包括“测量不同植物对空气湿度和温度的影响”探究活动,这个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本节课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如我市的气候特征、学校周围环境、市一中校园植被的调查等都是本节课应开发的课程资源。以此在深入研究教材资源的基础上确立了三级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测量、分析、归纳了解植物对环境的影响;(2)经过小组合作,探究认同生物影响环境
21、的观点;(3)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阅读产品说明书和实际使用,掌握干湿计的使用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和数据统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运用处理数据的不同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不同环境的测量和调查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养成坚韧的品质;(2)通过调查研究,树立环境意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3)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体验合作学习,养成关爱他人的情感。【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合作意识淡薄,但学习热情高。对本节内容了解不够,对于统计数据的方法如条形图、折线图在小学虽有所接触,但运用得少。对于干湿计从没接触过,不知如何使用。大部分学生有
22、室内养花等经验。【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分课内、课外两部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实施探究:设计测量计划,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结果,分工合作,全班分成六个小组分别测量裸地、草坪和灌丛的空气温度和湿度;通过测量、分析、归纳,认同生物影响环境的观点,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我市风沙大、气候干燥等问题),完成课内知识重组与能力创新的过程。通过资料收集了解生物对环境还有哪些影响,在实践、探究和合作中完成本节拓展提升的学习。【课例赏析】【课例赏析】王晓贞站在台前,大屏幕上展示着他们的调查报告。她用精练的语言向同学们汇报,她说:“我组由聪明伶俐的八人组成,分成三组分别测量裸地
23、、草地、灌丛的温度和湿度,然后把记录的结果汇总并形成结论。请看,这是我们的实验报告。测量嫩江公园不同植被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测量嫩江公园不同植被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调查人:王晓贞、曾雪、王浩博、孟繁志、容宇、郭丹、张鑫鑫、张旭时间:2003年9月15日天气:晴调查目的:为什么测量裸地、草地、灌丛中的温度和湿度,能说明植物对空气湿度和温度的影响。提出问题:植物对空气的湿度和湿度有影响吗?作出假设:植物对空气温度和湿度有影响。调查表如下。裸地裸地裸地一天湿度变化示意图裸地一天湿度变化示意图草地草地草地一天湿度变化示意图草地一天湿度变化示意图灌丛灌丛灌丛一天湿度变化示意图灌丛一天湿度变化示意图我们的探究结果
24、是:裸地一天内的温度和湿度变化最明显,中午湿度最小;草地、灌丛的湿度较大,灌丛的湿度大于草地的湿度;草地、灌丛中午湿度较大,中午裸地温度高于草地温度,也高于灌丛温度。我们的探究结论是:植物影响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大家对她的汇报报以热烈的掌声。她谦虚地说:“同学们对我们的探究有何问题,请批评指正。”思维敏捷的孟月说:“你们调查的是植物对空气的影响,为什么还要测量裸地温度和湿度?”她说:“这是为与草地和灌丛做对比。”于是我趁势指出科学研究应有对照实验,才能保证结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实验前应确定变量而且保证变量只有一个。你们组是如何保证变量只有一个的呢?”“出发前我们共同对表,定好测量时间、间隔时间
25、和次数。”“不同的组所测的数据不太一样,那么以谁为准呢?”孙子豪问。这时我没有说话,而是用鼓励的目光看着他们。活泼的张明朗说:“每一个组的数据都可能有误差,应该计算小组的平均值,这样误差会小些。”他的观点得到大家的认可。我相机引导:“那么全班的测量结果呢?”于是各小组纷纷汇报数据,并很快计算出全班的平均值,得出结论。“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处理数据是科学工作者必须应有的科学态度。处理的方法很多,同学们用了图表、折线图、条形图等进行处理,老师要祝贺你们又掌握了一项本领。”“老师!为什么草地、灌丛中午的湿度大于早、晚的?”“哪位同学能解答”。他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论点。于天乐说:“是因为植物会吐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生物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