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1.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1.pdf(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能够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因素;通过观察和比较分析,了解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植物生殖方式多样性的意义;通过了解无性生殖在生产上的应用,认识生物学知识不但是生产实践的基础,而且随着生产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描述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列举了植物常见的无性繁殖。难点:通过探究,理解影响嫁接和扦插成活率的关键。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各种无性繁殖的典
2、型的图片,嫁接、扦插过程的示意图,组织培养的相关资料学生:通过无性繁殖方式繁殖的实例参考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性是自然界最神秘的谜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一谜题。二讲授新课、1 什么是有性生殖例如桃树是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的。这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有性生殖。2、什么是无性生殖椒草用叶繁殖、马铃薯用块茎繁殖,像这种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3、无性生殖的应用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常见的方式有:扦插和嫁接等。嫁接:苹果、黎、桃等果树是
3、利用嫁接的方法来繁育优良品种的。如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4、植物无性生殖的条件环境条件: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5思考、讨论和分析植物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不同,探讨植物生殖多样性的意义。描述嫁接的一般过程和技术要点,能够运用模型或实物演示嫁接的过程。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学生分组讨论和设计探究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关键因素?包括实验材料的选择,对材料的处理,做出假设,试验设计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组织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汇报交流,同时总结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关键因素有哪些。讨论影响植物无性繁殖的环境因素有哪些。6 创设情景:在生活中你见到过植物通过
4、哪些方式产生新个体?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大蒜发芽,土豆长芽,扦插富贵竹的茎段,嫁接蟹爪莲,绿豆发芽等。分析以上不同的例子中产生新个体的过程发生在植物的那个部位,它们有无本质区别?针对桃树等通过种子产生新一代的方式,结合种子结构的基本知识,知道种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而受精卵则是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结果。组织学生观察植物无性生殖的图片,鼓励学生归纳出无性生殖的概念。组织学生看书-观察思考展示植物嫁接的录像或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描述嫁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体会影响嫁接成活率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组织学生如何开展植物的扦插繁殖,选择什么样的扦插材料能够提高扦插的成活率,扦插材料提前应做哪些
5、处理?质疑:植物的无性繁殖在生产实践中有什么作用?三总结这节我们学习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我们要懂得区分,不同植物的不生殖。四练习1 下列不是无性生殖所需要的条件是()A光照B 温度C 水分D 化肥2 月季、菊花的栽培通常用()方法繁殖A嫁接B种子C扦插D 种子3 苹果、桃的栽培通常用()来繁育优良品种A嫁接B 种子C 扦插D 压条作业同步练习教学反思教学较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改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思维,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无论从知识、能力,还是情感价值观方面都达到了应有的教学目标。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通
6、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知识归纳、概括的能力;训练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过程的异同;通过饲养家蚕等的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了解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通过“家蚕与人类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揭示“金蝉蜕壳”背后的生物学事实,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结构与环境的适应;通过诗词,渗透人文教育;关注昆虫生殖与环境适应的特征,理解生物多样性性的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昆虫生殖发育的过程和
7、特点难点: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小测种子中的胚,是由()结合成()而发育来的,这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二、引入冬季几乎看不到苍蝇、蚊子,为什么春暖花开的时候蚊子苍蝇就多了起来呢?这节课我们来了解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三、讲授新课1 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是怎样的?卵、幼虫、蛹、成虫。家蚕通过有性生殖方式产生后代。2 什么是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热身:昆虫知识竞赛,蜻蜓点水与生物的哪种行为有关?毛毛虫与蝴蝶有关吗?知了为什么要蜕皮?等引出课题。
8、以蚕为例了解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质疑:你们听说过丝绸之路的故事吗?悠悠文明史,慢慢丝绸路。小小的家蚕不仅同中华文明紧密相连,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3 什么叫完全变态发育?属于这种发育的昆虫有那些?像家蚕、蜜蜂、蝇、蚊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4 什么叫不完全变态发育?属于这种发育的昆虫有那些?像蝗虫、蟋蟀、螳螂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5 质疑:蜜蜂、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与家蚕和蝴蝶一样吗?组织学生观察蝗虫等发育过程的图片资料从不同昆虫的发育过程,你得到了哪些启发?如蝉的一生,黑暗和光亮处的对比;毛毛
9、虫与美丽的蝴蝶灯,引导学生思考蕴含其中的人生哲理。从昆虫生殖发育过程,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昆虫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侧面,应该关注和自觉保护昆虫的多样性,保护昆虫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生活环境。6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还有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发育,我们一定要撑握这些内容。四、课堂练习有些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共()个时期,这样的发育称为完全变态。五、引导学生总结。教学反思:本节课从分析资料出发,由 导学生讨论、交流,层层深入,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
10、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蝌蚪与鱼的相似之处,认识两栖动物生殖发育过程受到水的束缚;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2、难点: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参考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小测1 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为-,属天-的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
11、体的-和-差异很大,这种称为-发育。二、问题引入新课是否所有的青蛙都能鸣叫呢?鸣叫又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节课能解决这些问题。三、讲授新课1 除青蛙外,还有那些是属于两栖动物?大蜍大鲵蝾螈。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A、青蛙都能鸣叫吗?B、雌雄蛙的抱对对生殖有什么意义?C、青蛙的受精发育过程在什么环境中进行?D、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没有差异?青蛙的生殖和发育水中受精,水中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异,为变态发育。卵-蝌蚪-青蛙蝌蚪:像一条小鱼,用鳃呼吸。青蛙: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
12、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是怎样的?环境影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青蛙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可都必须生活在水中。两栖动物可能是由鱼类进化来的。4、总结A 通过学习蝌蚪与成蛙的形态结构与生活习性,进一步分析它们与各自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B 比较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的区别。三、练习1 下列那一顶不是蝌蚪的特征A 用鳃呼吸B 用肺呼吸C生活在水中D 有尾2 下列哪能一项不是成蛙的特征A能在水中游泳B能够生活在陆地上C 能用鳃呼吸D能用肺呼吸教学反思:本节课能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推理,并应用理论
13、来解释生活现象,达到了应有的教学效果。第一节鸟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说出鸟适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余时间人工搭建鸟巢的活动,使学生树立爱鸟意识、以及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说出鸟适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2、难点总结鸟类与两栖动物等的进步之处。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小测填空1、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必须在中进行,幼体要经过才能上陆地生活。2、蝌蚪用呼吸,成蛙用呼吸。二、引入新课从唐诗“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咀啄新泥”导入课题。二
14、、讲授新课。1、观察鸟卵的结构引导学生看课文中的鸡卵的结构图。2、推测卵壳、壳膜、卵白和卵黄各有什么功能?3、卵的哪一部分将来可以发育成雏鸡?4、想一想,鸟卵的结构这么复杂,这样的结构适合处于怎样的环境中?5、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引导学生说出相应的繁殖行为。总结鸟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三、总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鸟在筑巢时,往往向巢内垫上干草、兽毛等到物,对它们的生殖和发育有什么作用?2、归纳小结昆虫、两栖动物、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方式,分析不同生殖方式对环境的适应性。四、练习1、鸟类的生殖行为中一定会有的行为是()A 求偶、交配、产卵B 筑巢、交配、育雏C 求偶、产卵、孵卵D 产卵、孵卵
15、、育雏2、填空鸟卵的结构中,既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又能提供水分的结构的是()对鸟卵起保护作用的结构是()作业:同步学习第7 页-第 9 页。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通过活动得出结论,教学效果良好。: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2、过程与方法:以观察分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及实验资料为主线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什么是性状、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3
1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性状、相对性状的概念。难点:基因控制性状。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小测填空1 卵的()发育成雏鸡。2 鸡卵中的()和()起保护作用。二、引入新课观察课文第 24 页两幅图片,比较图中动物园间的形态,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讲授新课1、遗传和变异A、什么叫遗传?什么叫变异?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间的差异。B、遗传和变异现象在自然中普遍吗?它们又是怎样实现的呢?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2、生物的性状观察课文第 25 页的图片,思考以下问题:A、试着概括什么是生物的
17、性状?性状指的是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等等。B、仅凭肉眼的观察或简单的测量,就能知道自己的性状吗?C、通过观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出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常有哪能些不同的表现形式?生物工程体的所有性状都是能遗传的吗?如果不是,请举一个例子,并试着作出解释。3、基因控制性状看课文第 27 页的资料,思考问题A、在这项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什么?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什么?B、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性状与基因之间是什么关系?C、由此推论,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还是控制性状的基因?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区分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
18、2、选取一种人的性状,看看你与父亲或母亲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再看看你与父母的父母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四、课常练习1、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人头发的黑色与黄色B 人的身高和体重C 兔的白色和黑色D 西瓜2、下列几天、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 人有耳垂和无酒窝B 豌豆粒的圆粒与绿粒C 鸡的单冠与原鸡的单冠C 南瓜的盘状与球鞋状四、作业、同步学习第10 页-第 11 页。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分析资料,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层层深入,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
19、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描述染色体、DNA 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资料、录像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教给学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科学家发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基因、DNA 和染色体的关系。2、难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小测生物的性状是指()()()等是()决定生物的性状。二、导入新课同学们,你自己长
20、得是像爸爸还是妈妈呢,孩子为什么会长得像父母亲呢?这节课我们就研究在基因亲子代间的遗传,可以解决我们懂的问题。三、讲授新课(一)看课本的图片回答问题:1、人体细胞内有多少条染色体?为什么将这些染色体画成一对一对的?2、请根据染色体和DNA 的关系图,并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概括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3、如果用一条长绳子代表DNA 分子,在长绳上用红等各种颜色,涂在不同的区段表示的是什么?怎样才能把长绳子处理成短棒的染色体的样子。学生就以上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给予指点。(二)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1、基因的发现过程是怎样的?2、基因是如何传递的?3、完成课本中填空。3、大家联系
21、染色体、基因、性状的关系,想想这对遗传有什么意义?四、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思考“为什么一对夫妻所生的几个孩子长相会有差异?”五作业课本 31 页、练习1教学反思:这节课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步步推理,层层深入,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说近亲结婚的危害。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推理,逐步得出结论。并尝试通过基因显隐性的原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生命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
22、:1、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2、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小测体细胞中染色体是()存在的,人的染色体有()对。二、课前引入:听孟德尔的故事引入新课。三、讲授新课(一)、孟德尔的豌豆杂杂实验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33 页的图片和文字1、让学生推算隐性性状在第几代杂交后代中可以出现,后代中显隐性的比例是多少?2、高茎和矮茎杂交后为什么后代都是高的,矮的基因是不是消失了?为什么杂交第二代矮的性状又出现了?”(通过阅读,让学生试着描述子一代中矮的基因并没有消失,而是矮基因控制的性状被高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给掩盖了。)3、学生练习画遗传图解。并试着统计后代中显隐性的比例。4
23、、出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如双眼皮的夫妇生了个单眼皮的孩子,为什么?孩子跟妈妈一样双眼皮,爸爸单眼皮的性状是不是没有遗传给孩子呢?(二)、禁止近亲结婚1、出示图片和文字资料,讲解达尔文和摩尔根都是近亲结婚的受害者,他们的后代都出现了遗传病的问题。启发学生认识:为什么要禁止近亲结婚。(、对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人类的某些遗传病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而同家族中携带同样的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很大,所以近亲不能结婚。)2、为什么正常的夫妻会生出有病的孩子呢?人类的某些遗传病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而同家族中携带同样的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很大,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悲剧。3、让学生明白婚姻法的规定是有科学依据的,学生自
24、身应以身作则,并做好宣传工作。四、小结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除了前面的几点外还有一点就是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来表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来表示。这个同学要注意。本节课能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推理,并应用理论来解释生活现象,自然而然地将生命科学和社会法律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达到了应有的教学效果。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活动来体验学习产生的过程,学会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地对待性别遗传的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新课 年级 生物 下册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