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初三化学复习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精品】初三化学复习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初三化学复习教案.pdf(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学期初三化学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我们带着希望和憧憬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齐心协力,落实好学校制定的各项工作,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二、学生分析:本人所教学化学学科,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不少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中等生所占比例不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
2、能力弱。根据以上情况分析:产生严重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九年级才接触化学,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三、目标任务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的酸、碱、盐和有机物的基(鬳筄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
3、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针对中考,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题的各种技巧。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6、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四、方法措施1、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3、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4、讲究“巧练”5、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6、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
4、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九年级化学教学进度计划学年度第二学期授课教师周次日月授课内容课时备注教学科目化学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12、293.4第 6 讲第 7 讲23.7 3.11第 1 讲第 2 讲第 3 讲33.14 3.18第 4 讲酸和碱盐空气水碳和碳的氧化物金属金属矿物4化肥氧气44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第 5 讲 溶液43.21 3.25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测试第二单元物质的构成和变化53.28 4.1第 8 讲物质多样性第 9 讲 微粒构成物质化学元素第 10 讲 物质组成的表示64.4 4.8第 11 讲
5、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及化学反应的类型444第 12 讲质量守恒74.11 4.15化学方程式4第二单元物质的构成和变化测试第三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84.18 4.22第 13 讲利用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4第 14 讲化学与生活第四单元化学基本实验与科学探94.25 4.29究第 15 讲常见仪器与实验基本操作第 16 讲常见气体的制备第 17 讲物质的检验与鉴别105.2 5.6第 18 讲物质的分离、提纯与转化4411125.9 5.13实验加试训练及考试第 19 讲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45.16 5.20第 20 讲有关化学式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第 21 讲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3135.23 5
6、.27第五单元化学计算测试综合复习-查缺补漏4145.30 6.3综合模拟测试一综合模拟测试二、三415166.6 6.106.13 6.17综合模拟测试四、五44176.206.24综合模拟测试六、七4186.27 7.1参加中考4197.4 7.84学习新课标体会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化学课标)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化学教育目标的变化,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变为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我们应努力克服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定势,更新教学理念,逐步走进化学新课程。一、转变教学行
7、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初中化学课程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使学生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逐步建立起“民主、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对话”不仅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流,而且是指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沟通。教师要将教材的情感因素、
8、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的学习情趣融合并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学内容应当是源于学生生活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进一步发展需要的内容,应当摈弃那些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内容。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行为,要将过多的“自我表演”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动手操作、思考问题、口头表达、讨论问题、发表见解都要到位。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多做暗示。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化学学习的主人。有效的化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是化学课标提倡的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
9、教学气氛,注重知识的生活性和实践性。化学课题生活化,问题引入情景化是化学新课程的特色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设置一些问题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化学活动,经历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发言,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勇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当不同见解难以统一时,应学会各自保留自己的见解。在进行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时,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有秩序地发表意见,要控制音量,不影响他人的讨论。如果分小组活动,人员的组合要采取轮换制
10、,使每个人接触面广泛。小组成员可以轮流代表小组发言,小组之间可以随机交流帮助。三、改革化学学习活动评价的方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化学课标 中指出:“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可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方法。可经常提出类似于“你是怎样想的?”“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等问题,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自信,表现自我。对学生的化学活动的评价应该包括评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除了最基本的知识目标外,还要对学生的化学思考方法,学生在参与化学学习
11、活动时所表现的好奇心、求知欲、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习惯评价。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化学意识包括化学学科感、符号感、时空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参与意识包括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意识包括创新的欲望、创新的素养等。课星期一(A)星期二(B)程表星期四(D)星期五(E)星期三(C)123 9.14567 9.19.1 9.189.1单元教案第十单元 教学目标 酸和碱1 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
12、验酸溶液和碱溶液。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重点 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白醋、稀盐酸、稀硝酸、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点滴板、滴管;花。2学生准备:每小组自制课时安排;2 课时23 种指示剂。(第 1 课时)课题 1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什么是酸、碱、盐;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过程与方法:在学习了什么是酸后,完成对碱的模拟自主探究,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
13、的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 从离子观点了解什么是酸、碱、盐。教学准备 溶液导电性实验仪器、紫色石蕊试液、锌粒、氧化铜粉末、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 教学过程 提问:试管中的紫色石蕊试液,在不借助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使之变成红色学生演示:向试管中吹气。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追问:为什么会变色?学生回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提问:除了碳酸,还有其他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吗?探究实验:分别在稀盐酸和稀硫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小结过渡 :碳酸、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它们还有其他的共性吗?探究实验:稀盐酸、稀硫酸与锌粒及氧化
14、铜粉末的反应。小结过渡 :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与锌粒及氧化铜粉末反应,由此可见,它们在性质上是有了些共性的。为什么它们会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呢?探究实验:氯化钠导电性实验。提问:氯化钠溶液为什么会导电?回忆物理中学习的导电的原理,推测氯化钠溶液导电的原因。动画展示氯化钠溶液的导电过程,解释电离的概念,介绍电离方程式。结论: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探究实验: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导电性。结论:稀盐酸与稀硫酸都能导电。分析:为什么稀盐酸和稀硫酸能导电?归纳:稀盐酸、稀硫酸中都存在着相同的阳离子质上具有了相似性。不仅稀盐酸、稀硫酸中存在H+,所以它们在化学性H+,还有其它的一些物质
15、也能电离出唯一的阳离子H+,我们把它们归为一类物质酸。小结:探究思路通过实验发现一些物质具有共性,试图去解释具有共性的原因,通过对导电性的探究,发现存在相同的阳离子氢离子,归纳出酸的概念。自主探究 :碱 评价与小结 :评价自主探究成果 新知识提示 :氯化钠属于哪一类物质?课外学习 :什么是盐?探究学案:什么是酸、碱、盐 示范探究 探究活动一:稀盐酸稀硫酸、紫色石蕊试液、锌粒、氧化铜粉末结论:_探究活动二:导电性实验发现:稀盐酸 _(能、不能)导电;稀硫酸 _(能、不能)导电。原因:_什么是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 自主探究 探究活动一: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无色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16、氯化铁溶液结论:_探究活动二:导电性实验发现:氢氧化钠溶液_(能、不能)导电;氢氧化钾溶液 _(能、不能)导电。原因:_(提示: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着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试写出它们的电离方程式_什么是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_的化合物叫做碱。_的化合物叫做酸(acid)。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一中等生回答板书设计;课题 1 常见的酸和碱电离:物质溶于水或融化时理解出自由离子的过程酸:电离时理解出的阳离子全部时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碱;电离时理解出的阴离子全部时氢氧离子的化合物叫碱。课外学习:NaCl盐课后反思:课题第 2 课时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酸和碱的
17、定义和化学性质2 掌握盐的定义,理解中和反应。3 巩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4 掌握中和反应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教学重点:中和反应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应用教学方法:实验引导探索法、归纳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简单复习酸和碱的定义和常见的化学性质二、课前小测:1、写出酸和碱的定义并举例说明(写出电离方程式):(1)酸-例如:(2)碱-例如:2、酸和碱分别有哪些化学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1)酸使_变红2)碱使_变红,使 _变蓝。(2)酸与金属(派在 _前)反应例:铝跟稀硫酸反应,方程式_铁跟盐酸反应,方程式 _(3)与金属氧化物(酸)和非金属氧化物(碱)反应1)盐酸与氧化铜,方程式:
18、_2)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_2、符合下列事实的化学方程式。(1)用盐酸除去铁锈 _(2)漏置在空气中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内加入适量的稀硫酸_(3)把生石灰放进水中,可以把鸡蛋煮熟(4)石灰水长期裸露在空气中,会变浑浊_把滤纸放在浓氨水瓶口上方,滤_。3、玻璃棒蘸取酚酞试液在滤纸上画一只小鸟。纸上很快出现一只 _小鸟。再把此滤纸放在浓盐酸瓶口上方,小鸟逐渐4、下列物质放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的是的是_.2CO310H2O D、浓盐酸A、粗盐 B、浓硫酸 C、Na_,质量会减少的是 _不会变质E、NaCl F、石灰水 G、NaOH H、CaO4、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
19、硫酸时,把水慢慢倒入盛有浓硫酸的量筒中并搅拌;B、用滴管滴加液体时,为防止液滴飞溅,滴管应贴紧试管内壁;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E、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的滤纸上称量;F、将收集满氢气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子上;三、引入新课 趣味实验“无中生有”:用两支玻璃棒分别蘸上浓盐酸和浓氨水后让两支玻璃棒靠近但未接触,观察现象。提问 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回答 盐酸跟氨水(是一种碱)会反应 提问 怎样检验碱是否存在呢?回答 用指示剂(无色酚酞变红,紫色石蕊变蓝)四、新课讲授(一)中和反应 活动与探究 在烧杯中加入 10mL氢氧化钠溶
20、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观察现象。取 2 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讨论 玻璃片上物质是氢氧化钠吗?为什么?写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板书 NaOH+HCl=NaCl+H2O 讲解NaOH=Na+OH HCl=H+Cl+溶液中的离子进行重新组合,Na+与 Cl 结合成 NaCl,H 和 Cl 结合成 HCl.练习Ca(OH)2+HCl=NaOH+H 提问 以上反应生成物有什么共同特征?回答 都生成水和另一化合物(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SO4=2 归纳并板书 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
21、,这样的化合物叫做盐。例如:NaCl、CaCl2、Na2SO4、AgNO3、KMnO4、Na2CO3 提问 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物质叫做什么?(碱)归纳并板书 向上述这类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讲解 中和反应不是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前面我们学过的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并举例说明。回答1)化合反应:C+O2点燃 CO244+MnO2+O22)分解反应:2KMnO K2MnO3)置换反应:Mg+2HCl=MgCl2+H2(二)中和反应的应用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_,改良酸性土壤:H2SO3+Ca(OH)2=CaSO3+H2O4+Ca(OH)2=CaSO4+
22、H2O2、处理工厂的废水 H2SO3、用于医药3HCl+Al(OH)3=AlCl3+H2O3=NaCl+CO2+H2OHCl+NaHCO五、课堂小结:(一)中和反应1、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这样的化合物叫做盐。2、中和作用-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NaOH+HCl=NaCl+H2OCa(OH)2+2 HCl=CaCl(二)中和反应的应用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H2SO3+Ca(OH)2=CaSO3+H2O2、处理工厂的废水H2SO4+Ca(OH)2=CaSO4+H2O3、用于医药3HCl+Al(OH)3=AlCl32+2 H2ONaOH+H2SO4=Na2SO4+H2O+H
23、2O3=NaCl+CO2+H2OHCl+NaHCO六、作业:习题中:目标检测:七、板书设计: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一)中和反应1、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这样的化合物叫做盐。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2、中和作用-NaOH+HCl=NaCl+H2OCa(OH)2+2 HCl=CaCl2+2 H2O2SO4=Na2SO4+2 H2O2NaOH+H(二)中和反应的应用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H2SO3+Ca(OH)2=CaSO3+H2O2、处理工厂的废水 H2SO4+Ca(OH)2=CaSO4+H2O3、用于医药3HCl+Al(OH)3=AlCl八、课后反思:3+3H
24、2OHCl+NaHCO3=NaCl+CO2+H2O单元教案第十一单元一、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2.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3.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4.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二、本课题分析食盐是生活中最常见、人们最熟悉的盐,也是学生最早认识的盐。把盐等同于食盐是较常见的误解。本课题一开始就在上一单元所学盐的概念的基础上,提醒学生注意这二者的区别,既有警示作用,说明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也可加深学生对盐类概念的理解。教材接着指出即使在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盐也不止食盐一种
25、,进一步印证上述盐类的概念,同时引出本课题主题生活中常见的盐。本课题主要介绍了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四种盐。考虑到后三种盐在组成上的共性及相关内容量的平衡,将四种盐分为两部分:一是氯化提纯固体混合物。钠,简介氯化钠的用途、在自然界的存在及晒制,并由此引出粗盐提纯的活动与探究学习蒸发操作,进一步训练溶解、过滤等操作技能。二是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在简要介绍了这三种盐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之后,通过前面已学的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及含碳酸钙的建材被盐酸腐蚀的照片,自然地引出碳酸钠、碳酸氢钠相关性质的探讨实验,意在让学生认识到含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的盐具有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共性。至此,在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初三化学 复习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