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欣赏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大班美术欣赏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美术欣赏教案.pdf(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班美术欣赏教案大班美术欣赏教案大班美术欣赏教案大班美术欣赏教案 1 1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欣赏名画拾穗者,从色彩、构图等方面感受画面的温馨朴实的自然美。2、了解不同的色彩可以代表不同的心情,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绘画中去。活动准备:活动准备:PP,记号笔,黄色彩纸人手一张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启发与交流策略:出示秋收季节麦田图片指导语:这是什么?是什么季节?如果此时你在金色的麦田里,你会做什么?二、整体欣赏 感知与讲述策略:介绍米勒,欣赏名画拾穗者指导语:1、法国有一位大画家,他的名字叫做米勒。他画了一幅很有名的油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下!2、画面上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3、你
2、认为这是什么地方?小朋友看看这三个农妇在干什么?你在画上还看到了什么?4、小结:这是米勒爷爷的一幅关于秋收的画。在画面中有三个农妇在金黄色的麦田中,弯腰拾起地上的麦穗,远处的农夫们将一堆堆的麦子装上了拖车。三、细致体会分析与解释策略:从色彩、构图方面欣赏作品指导语:1、画面的远处、近处各有什么?他们大小一样吗?2、画面的整体是什么颜色的?三个农妇的头巾和围裙是什么颜色的?这三种颜色给你什么感觉?3、小结:拾麦穗的三位妇女离我们近,就画的大,麦堆、推车的人离我们远,就画的小,整幅画看上去比较的真实,就像照片一样,这是写实主义画法,你看到社么样子,画出来的就是什么样子。整幅画用了迷人的暖黄色调,红
3、蓝二块头巾的浓郁色彩也融化在了黄色中了,使整幅画面安静而庄重。策略: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指导语:1、她们为什么要拾麦穗?2、她们是怎么拾的?用什么姿势?手和身体是怎样的?3、谁愿意来学学她们的动作?4、如果是你一直在拾麦穗,你会有什么感觉呢?5、小结:劳动人民的生活是艰苦的,她们勤俭节约,珍惜每一份粮食,看了米勒爷爷的画,你明白了什么?策略:作品延伸指导语:1、如果让你给这幅画取一个名字,你会取什么呢?2、米勒爷爷给这幅画取名叫拾穗者,他的很多作品都是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生活的。(简单介绍米勒的其他几幅作品)四、幼儿作画尝试与指导策略:师幼谈话 开始绘画指导语:如果让你在一片金黄色的麦田中劳动,你会
4、做些什么,把你想到的画下来!五、作品分享展示与讲评五、作品分享展示与讲评策略:展示幼儿作品,师幼共赏指导语:说说你画了什么?大班美术欣赏教案大班美术欣赏教案 2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欣赏卢梭的作品奇异的景色,感知画面丰富的色彩及对动植物的细腻刻画,大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2、大胆创作,画出心中的丛林,尝试运用不同的作画工具及深浅不同的绿色表现形态各异的丛林植物。3、喜欢参加美术欣赏活动,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准备】【教学准备】1、活动前观看视频:美丽的热带丛林。2、多媒体课件 2 个。3、钢琴曲迷雾森林、森林狂想曲。4、水粉颜料、排笔、树枝、眼药水瓶、白帆布等工具材料。【
5、教学过程】【教学过程】1 1、初步感受画面,自由地谈论对作品的第一印象。、初步感受画面,自由地谈论对作品的第一印象。导入语:“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一幅画,我们仔细欣赏以下,看了这幅画有什么感觉?画上有些什么?可以和旁边的小伙伴互相说一说。”课件播出作品后让幼儿在音乐声中欣赏画面一到两分种,可边看边自由谈论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接着请几名幼儿说说对作品的感觉。2 2、仔细观察画面,欣赏动植物的细腻刻画及色彩的运用。、仔细观察画面,欣赏动植物的细腻刻画及色彩的运用。师:“小朋友,在这幅画里你看到了什么呀?”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兴趣点,从不同视点对作品进行独立自由的观察。如果幼儿首先注意到的
6、是画面中的动物提问:“你能找到丛林里的猴子藏在哪里吗?它们在做什么呢?有什么样的姿态?你能学学他们的样子吗?”每当有孩子找到猴子时,将鼠标点到那只猴子,这时画面会放大,并发出卡通音效,既便于孩子们观察,又增强了趣味性。如果幼儿首先注意到的是画面中的植物提问:“丛林里的植物长的怎么样呀?”教师小结:丛林非常地茂密,一层层重叠在一起,几乎占满了整个画面,这些植物像活的一样充满了生命力。师:我们 2 人、3 人或大家一起合作,表演一下茂密的丛林。(配乐)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形态各异的植物,以加深对画面的感受并活跃课堂气氛。如果孩子们首先关注的是画面的色彩引导幼儿观察讨论:(1)这幅画中什么颜色最多
7、?这些绿色一样吗?(2)你发现了什么样的绿色?(3)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种绿色来画丛林?”利用课件展现绿色色谱,向幼儿介绍画家用了二十几种绿色来画丛林植物,每一片叶子都仔细地描绘,丰富的色彩细腻地刻画出丛林植物的繁茂多样。3 3、了解作品名称及画家,欣赏其它丛林组画,进一步感受、了解作品名称及画家,欣赏其它丛林组画,进一步感受卢梭的作品风格。卢梭的作品风格。师:“这幅画的名字叫奇异的景色,是法国的一位叫卢梭的画家画的。其实卢梭并没有去过真正的丛林,但是他根据自己的想像画了很多热带丛林的画,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4 4、大胆创作心中的丛林,尝试运用深浅不同的绿色表现形、大胆创作心中的丛林,尝试运用深浅
8、不同的绿色表现形态各异的丛林植物。态各异的丛林植物。(1)说说你们心中想象的丛林。(2)介绍作画的工具。(3)猜一猜:我们可以用粗细不同的排笔画什么?用课件演示。今天,我们一起合作在布上画一画我们心中想象的热带丛林。幼儿创作过程中,尽量不去干预,适时帮助、引导有困难的幼儿完成创作。课件定格在四幅丛林组画,音乐循环播放。5 5、分享作品,体验创作的快乐。、分享作品,体验创作的快乐。创作活动结束后请小朋友们自由走动,欣赏自己和同伴合作的作品。教师以支持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肯定幼儿的作品,引导他们从色彩是否丰富、植物的形态是否生动、想象是否独特等方面进行评价。大班美术欣赏教案大班美术欣赏教案
9、3 3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观察作品中物体的表现方法,感知曲线的运用。2尝试运用长、短相间的曲线创作一幅具有动态美的作品。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水粉纸、粗细不同的水粉笔、丙烯颜料;绘画纸、油画棒;彩色纸、剪刀、胶棒。活动重点:活动重点:1引导幼儿观察和体会扭曲的线条所表达的动感、张力和方向性。2引导幼儿感知画面中物体的色调表达的丰富性。活动难点:活动难点:用长短不同、扭曲方式和方向不同的线条和笔触来画不同的物体,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容易难以区别或者顾此失彼,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绘画水平给予个别指导。活动过程:活动过程:1欣赏作品。引导幼儿欣赏画面内容。引导重点:感知画面中所有物体都是有动感的。教师:
10、这幅画中都画了些什么?(天空、草地、大树、云彩,还有大山。)教师:画中的物体都是什么样的?(幼儿用手向上举和摆动:树是这样的,都是扭动的。)教师:再学一学麦田是什么样的?云彩又是什么样的?(幼儿用肢体模仿树、云彩、麦子、青草在扭动。)教师: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你见过这样姿态的树?(幼儿在刮风的时候见过这样摆来摆去的大树。)引导幼儿感知作品中线条的运用。引导重点:感知画中的物体均是用不同的扭曲的线条画出来的。教师首先将孩子们以前的绘画作品制作成电子幻灯片给他们放映。让我们来看看用其他方法画的树和这幅画中的树有什么不同?(我们画的树都不动,是用一种绿颜色涂出来的;画家的树是用不同颜色、许多弯弯的线画
11、在一起的。)看画家的画你有什么感觉?(像是在刮风,草和大树还有云朵都在动。)画家用什么样的线条画的柏树?它是直的还是弯的?(弯弯的线条。)请你找一找画面中还有哪些地方用了这样的线条?(麦田、云、山,都是用了弯弯的线。)这些线的长短一样吗?方向一样吗?(不一样,有长的,有短的;方向也不一样,有向这边的,还有向那边的。)麦田、柏树与云彩的曲线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不一样。麦田的曲线短,柏树的曲线长一点,云朵的曲线最弯、最长。)曲线让画中的物体有了怎样的感觉?(云朵像是在飘来飘去;大树和麦田像是被风吹得摇晃了起来;感觉这幅画里面的东西都在动;画家画的云,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踩的云;画家画画的地方刮起
12、了大风,但不是很冷。)讨论:、这幅有动感的作品带给你什么感觉?(很特别的感觉。)你认为画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线条来画画?(他很激动;他喜欢刮风;这样画很好看,画出来的东西都在动。)引导重点:当幼儿不知怎样表达对作品的感觉时,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帮助幼儿寻找自己对作品的确切感觉。这里教师就用询问画家心情的方法,巧妙地启发幼儿去体会画家的情感表达。2创作。创作引导,主要让幼儿体验用扭动的线条创作有动感的绘画作品。教师:请你们也用画家的方法创作一幅画面上物体会动的作品吧,说说你们都想画什么。幼儿创作,教师个别指导。教师:注意要分别用长短不同的曲线来画不同的物体。3作品评价。绘画结束
13、后,孩子们的作品在桌面上摆放一排,教师组织他们进行了讨论。让我们找出画面中的物体似乎在动的作品,说说你的理由。让我们找出画面中的线条长短不同的作品,说说你的理由。让我们找出画面中有新意的作品,说说你的想法。大班美术欣赏教案大班美术欣赏教案 4 4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喜欢创作亭子或宝塔,并在创作中进一步体验两者不同的建筑风格。2、能在欣赏过程中大胆地想象宝塔或亭子的样子,并画出建筑特征突出的宝塔或亭子。3、学习用对比、联想等方法欣赏、感受宝塔和亭子不同的建筑特点。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5、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活
14、动准备:活动准备:1、课件宝塔和亭子;幼儿用书:宝塔和亭子。2、纸、蜡笔、水彩笔。活动过程:活动过程:1、播放 flash 课件,激发幼儿观察、了解宝塔和亭子的兴趣。(1)幼儿观看 flash 课件。(2)结合自身经验,说说课件中所见的内容。2、播放幻灯片,引导幼儿分别欣赏宝塔和亭子,继续感受它们不同的建筑特点。(1)出示课件中各种宝塔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其多层、四周封闭、由下至上变窄的建筑特征。(2)出示课件中各种亭子的图片,引导幼儿发现其四周无墙、顶部像鸟翅膀等建筑特点。3、引导幼儿对比欣赏,说出宝塔和亭子的不同建筑风格。(1)幼儿讨论宝塔和亭子不同的地方。(2)教师小结:宝塔有许多
15、层,四周封闭,楼梯通到塔顶,越往上越小;而亭子一般用几根圆柱支撑,四周没有墙壁,其顶部像鸟翅膀。4、提供幼儿用书,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宝塔或亭子。(1)请幼儿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宝塔或亭子。(2)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创作宝塔或亭子。活动延伸:活动延伸:展示绘画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交流所画的内容。大班美术欣赏教案大班美术欣赏教案 5 5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欣赏毕加索的绘画作品梦,引导幼儿发现美并体验这种感受。2、增加幼儿对色调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孩子运用色调进行表现的兴趣和能力。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梦。2、幼儿作画工具若干。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出示毕加索的作品梦,师生共同欣赏。师:
16、有一个国家叫西班牙,那儿有一个大画家名字叫毕加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一幅画。二、通过赏析:引发感受和体验1、师:画家画了一位什么人?她在做什么?(点击鼠标,出现作品梦);生:画家画了一位阿姨靠在沙发上睡得好香,她在做梦呢?师:我们来学学她的样子。2、师:红红的,软软的沙发,衬托出阿姨粉红色的手臂,画家把它画得大大的,用了暖色的调子,小朋友,你们能感觉到红色和黄色给人一种什么感觉?生:暖洋洋的。3、师:阿姨正在做梦,我们看看好梦见了什么?(点击鼠标,背景出现蓝色夜空)生:梦见了蓝色的夜晚,现在阿姨睡在冷色的调子里,不但睡得温暖、香甜,而且还很安静。4、师:她还在做梦呢?梦见了她睡在沙漠里,
17、红色为主的沙漠给人什么感觉?(点击鼠标,切换背景)生:炎热的感觉。5、师:她还梦见了什么?(点击鼠标,切换背景)生:绿色的草地,以绿色为主的草地,让我们感觉空气很好,阿姨睡得很舒服。6、师:她还梦见了什么?(点击鼠标,出现背景)生:她梦见自己睡在海边,蓝色的海水,让我们感觉海边好像有风要吹过来,很凉爽。三、启发幼儿作画小朋友,阿姨还梦见了什么?比如:她在阳台的月光下,或者绿色的花园里,不同环境的背景色调给我们的感觉不同,请你试试看,等会儿,我让阿姨搬到你那里去,好吗?四、过程指导1、对没构思好的幼儿,帮助其建立构思。2、对不太敢表现的幼儿,鼓励其大胆表现。3、通过表扬提示幼儿大胆使用色彩,涂画
18、背景。五、评价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幼儿作品,请全班幼儿一起体验背景变化后的感受。课件设计思路与教学活动反思一、设计思路封面以蓝色泡泡模板为背景,依次出现美术欣赏、梦、设计者、制作者。图片一以盒式向内收缩出现名画梦,供幼儿欣赏,感受梦的意境。图片三用 photoshop 对图片进行剪贴,去掉人物的背景图片四人物不变,插入蓝色夜空背景,让孩子感受蓝色给人冷、安静的感觉。图片五人物置于顶层,插入沙漠背景,让孩子感受红色给人暖、热的感觉。图片六人物置于顶层,插入绿色草地背景,让孩子感受绿色给人空气清馨的感觉。图片七人物置于顶层,插入海边背景,让孩子感受淡蓝色给人凉爽的感觉。图片八出现名画梦、图片四、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班 美术 欣赏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