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pdf





《初中化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pdf(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年级课题教学目的重点难点科目化学21 空气的成分1、认识空气的成分,说出各成分的大致含量。2、了解混合物及纯净物的概念。3、知道空气各成分的主要用途。4、体会呼出与呼入的气体成分含量的探究过程和方法。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混合物与纯净物。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及其运用。教学过程九年级备注【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磷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发出白光,生成白色的固体-五氧化二磷。反应式:红磷(P)+氧气(O2)五氧化二磷(P2O5)注意:(1)装置气密性良好(2)红磷要足量(3)温度要冷却到室温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N2)占 78,氧气(O2)占 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
2、化碳(CO2)占 003,其它占 003。所以,空气的主要成分为氮气和氧气。常识性介绍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2、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如水(H2O),氯化钠(NaCl)等。3、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混合物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可以不固定,但它们各自保持自己单独存在时的化学性质。如糖水,空气等。小结:空气的成分清远市清新区三坑镇初级中学课题研究成果第 128 页纯净物混合物板书设计21 空气的成分一、空气的成分二、纯净物三、混合物布置作业(1)完成实验 2-1 有关内容(2)复习旧课,预习新课。清远市清新区三坑镇初级中学课题研究成果第 129 页年级课题九年级
3、科目31 认识氧气化学备注教学目的1、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了解氧化反应,理解化合反应定义,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2、通过氧气性质的课堂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综合能力。3、通过对实验现象观察和描述,培养严谨科学态度,以及对化学的好奇心、探究欲。初步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想。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合反应的概念。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让学生体验到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一、学生回忆巩固旧知教师提问:1、追问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引导学生回忆物质的物理性质学生回答:前面学习过的知识1、空气的组成。2、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的主要方面。二、创设情
4、境导入新课假如你去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或去潜水,你将准备哪些必需用品?为什么?(一)学生交流、发言。思考阅读氧气物理性质1、提出问题:大家和氧气做了十多年的“好朋友”,请问你了解的氧气是怎样的?2、展示一瓶氧气3、设计简易方案探究氧气物理性质,如:(1)在高山的山峰和山脚体验呼吸。(2)水中生物为何可以存活等。4、阅读教材得到相应数据。并板书(二)实验探究观察思考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备课组集体备课第 130 页完成实验 3-1、3-2,3-3指导学生实验方法,提示实验中的细节问题,细致观察并小组研讨,全班交流。1、描述实验现象。2、以组为单位讨论每一实验现象和结论。3、各组间相互交流。分析归
5、纳形成概念并进行点评,讨论氧气化学性质和文字表达式的特征,归纳得出化合、氧化反应等概念。4、阅读:长话短说内容5、板书概念:化学反应、氧化反应6、讨论: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区别和联系(三)读课本,结合课本3-3 图,引导学生讲出氧气各种用途,讨论交流。板书: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急救病人2、参与燃烧、炼钢、气割、气焊(四)小结课堂、布置作业31 认识氧气一、氧气的物理性质书二、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合反应:设氧化反应:计三、氧气的用途板布置(3)阅读“知识视窗”作(4)习题 3.1 第三题业化学备课组集体备课第 131 页年级课题九年级科目32 制取氧气化学备注1、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教学目的2、
6、理解分解反应的概念3、氧气的实验室制法4、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取用、仪器组装、气体的检验和气体的收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操作注意事项,分解反应对催化剂作用的理解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操作注意事项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一、复习导入新课提出问题:氧气具有哪些化学性质?怎样得到纯净的氧气?怎样制取纯净的氧气?二、讲授新课我们在实验时常要用纯的氧气进行实验,不能用空气这种混合物代替,所以需要学习制氧气的方法。板书32 制取氧气(一)催化剂提问:实验室制取氧气需要什么药品?需要什么条件?下面我们对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进行探究。观察活动完成课本实验 3-4,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条件并填写实
7、验现象和推论 P72 页。讨论并交流指导学生完成第 1、2 题。阅读课文中的“解释与结论”。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然后老师讲解并板书。板书过氧化氢水+氧气结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化学备课组集体备课第 132 页二氧化锰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有没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如在有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时用的二氧化锰。提问:请找出催化剂概念里的一些关键词,如何理解这些关键词。讲解:“改变”可以是加快也可以是减慢。阅读课文知识视窗小结:1、过氧化氢在什么条件下能产生氧气?2、如何检查是否有氧气产生?3、什么物质叫催化剂?(四)小结课堂、布置作业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
8、、复习提问1、过氧化氢在什么条件下能产生氧气?2、如何检查是否有氧气产生?3、什么物质叫催化剂?二、新课引入本节课我们来探究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收集方法、注意事项和原因等问题。观察活动:完成实验 3-5,用高锰酸钾制氧气。1、实验前,先强调以下几个注意事项:(1)仪器安装的步骤,从左到右,从上到下。(2)检查气密性(3)如何装药品,为什么要塞一团棉花?(4)试管口应要略向下斜及原因?(5)怎样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6)如何收集?(7)如何验证收集到的是氧气及如何验满?(8)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后熄酒精灯及原因。学生完成“思考与讨论”并阅读课文中有关的内容2、板书化学备课组集体备课第
9、133 页(二)实验室制氧气1、反应原理(1)过氧化氢水+氧气H2O2H2OO2(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KMnO4KMnO4MnO2O2(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KCl O3KClO22、操作要点: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导管略超胶塞、铁夹要夹在距试管口 1/3 处、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3、操作步骤4、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5、验满方法6、操作要点(1)实验结束后,先拿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2)将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盖好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3)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堵一团松软的棉花(三)分解反应:(一变多)讲解:分解反应的特征,归纳概
10、念,与化合反应作对比。板书: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四)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属物理变化。三、小结课堂,布置作业32 制取氧气一、催化剂二、实验室制取氧气三、分解反应四、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属物理变化第一课时1、预习下一课2、课堂:习题 3.2 第 5 题第二课时3、课堂:习题 3.2 第 3、4 题二氧化锰加热二氧化锰板书设计布置作业化学备课组集体备课第 134 页年级课题九年级科目化学备注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1、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了解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然现象,知道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了解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过程与方法。3
11、、使学生在学习燃烧条件的同时,能应用到探讨灭火的方法上,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使学生逐步了解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的内因才起作用的辩证思想。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燃烧与缓慢氧化、爆炸及自然的区别。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引入1、讲解: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火,日常生活中利用烧火做饭、取暖。火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但火也是无情的,有时也会给人类造成灾难,如森林、柴草垛、房屋着火。2、提出问题:用火做饭取暖对我们是利的,但无情的火焰烧毁森林,房屋,我们还需懂得灭火原理,要想灭火,必须知道燃烧的条件,那么燃烧需什么条件呢?我们一同学习。
12、3、板书课题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4、探究活动完成实验 36,物质具备什么条件才能燃烧?指导学生完成表中观察、分析、推断,写出燃烧条件。并板书。化学备课组集体备课第 135 页物质燃烧需三个缺一不可条件(1)物质本身是可能的;(2)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温度达到着火点。5、有油污的棉布、麦秆等自发燃烧。提出问题:是有人去引燃它们吗?这就是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板书:燃烧、缓慢氧化、自然。6、阅读:课文第 80 页内容了解燃烧、缓慢氧化、自然等知识。提出问题:燃烧为什么是通常状况?回答:通常燃烧是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所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有些特殊情况,不一定与氧气接触,如
13、:氧气在氯气中燃烧,我们说的燃烧指通常情况下的。提出问题: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并发光发热,什么是缓慢氧化呢?并举例。学生回答提出问题:认识了燃烧的条件,你们认为它对我们的生活有利吗?讲解:燃烧煤时,使氧气(或)空气充足,使煤充分燃烧。提问:万一燃烧对人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时,你能设法灭火吗?学生讨论与交流。并阅读课文 81 页,讨论灭火原理7、板书灭火的原理:第一,可燃物与其它可燃物隔离清除可燃物;第二,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第三,使可燃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大家看 81 页彩图,你得到什么启迪?思考题:以上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还是只要具备一项便可灭火?为什么?三、小结本节、布置作业:
14、检查站我们学习了燃烧的三个条件,燃烧、缓慢氧化、自然灭火原化学备课组集体备课第 136 页理等。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讲评作业;2、燃烧的三个条件是什么?二、讲授新课为什么油库、面粉厂煤气站等地悬挂“严禁烟火”的警示牌?学生猜想为什么会发生爆炸的现象呢?请看下面实验。并完成探究活动(实验 3-7)面粉爆炸可以先点燃面粉,面粉不爆炸。然后按实验(37)完成提问:为什么单独点燃面粉不爆炸,而在一个容器内点燃会发生爆炸。阅读课文 84 页解释与结论:原因是细小的面粉与空气接触,很充分,被引燃后会急速燃烧,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热,使罐内气体体积膨胀,引发爆炸。板书:爆炸与易燃易爆的安全知识爆炸
15、:可燃物在有限空间急速燃烧而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体和热所发生的现象。提问:爆炸有利用价值吗?学生回答:如爆破、开山采矿。讲解:我们学习了燃烧与爆炸方面的知识,那么我们就要注意安全,请同学们阅读知识视窗,认识警示图标。三、小结本节我们学习了燃烧的三大条件,缓慢氧化,爆炸及灭火原理,物质在空气里是否燃烧,决定于温度是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是否爆炸决定于可燃物所处空间的大小和是否有气体生成,缓慢氧化是否引起自燃,取决于产生的热量能否散失和物质着火点的高低。四、布置作业:化学备课组集体备课第 137 页板书设计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1、物质燃烧需三个缺一不可条件(1)物质本身是可能的;(2)可燃物与
16、氧气或空气接触;(3)温度达到着火点。2、燃烧、缓慢氧化、自然。3、灭火的原理:第一,可燃物与其它可燃物隔离清除可燃物;第二,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第三,使可燃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4、爆炸与易燃易爆的安全知识布置作业第一课时1、预习下一课2、课堂:检查站第二课时3、课堂:习题3.3 第 1、2、3、4题化学备课组集体备课第 138 页年级课题九年级科目化学备注3、4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1、了解元素的函义及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记住并会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符号。2、会运用元素的概念区别单质和化合物3、通过元素的学习进行从微观到宏观认识方法的教育。元素的概念,能正确运用元素概念,区分单质、
17、氧化物和化合物,会正确书写 27 种元素符号。元素概念的理解,记住 27 种元素符号。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图片展示:矿泉水标签中有关成分的含量。提问:1、上述物质中有关成分如:钙、镁、钾等指的是什么?(回答:是元素)2、你知道什么是元素吗?引出新课讨论:二氧化碳、水、五氧化二磷等物质的分子中,共同的原子是哪种?它们有什么特征?讲述:二氧化碳、水、五氧化二磷等物质的分子中,含有相同的原子是氧原子,无论是二氧化碳中的氧原子,还是水中的氧原子还是氧气中的氧原子,核电荷数都是 8,凡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为 8 的原子都为同一类,称为氧元素,即二氧化碳、水、五氧化二磷及氧气中都含有氧元素。板书:一
18、、元素化学备课组集体备课第 139 页1、元素:具有相同电荷数(即核内原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例:碳元素就是所有碳原子的总称。铁元素就是所有铁原子的总称。阅读:课文,了解元素的种类和各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板书:2、地壳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前四位是氧、硅、铝、铁阅读:课文“知识视窗”,了解生物赖以生存的元素。阅读:课文,了解书写元素符号的注意事项。,及元素符号的意义讲解并板书:3、元素符号(1)书写元素符号的注意事项。只有一个字母的字母要大写:如:氧O,氢H,碳C有两个字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一大、二小”。如:铜Cu、铁Fe、锰Mn、镁Mg(2)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看,
19、它表示一种元素;微观看,它表示一个原子。例如:H 表示氢元素;还表示一个氢原子。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表示某元素若干个原子。如“3H”表示三个氢原子。补充作业(探究活动)(1)课后同学们每人制作一张卡片。具体方案见 P90(制作活动)(2)阅读“知识视窗”元素周期表六、(课堂练习)1、下列粒子能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质子数数之和2、地壳里所含元素()A、AlFeCaB、FeCaAlC、OSiAlD、SiOAl3、表示 4 个氢原子的符号是()A、4H2B、4HC、CH2D、H4化学备课组集体备课第 140 页B、中子数C、电子数D、质子数与中子4、农夫山泉矿泉水标签印有的主要矿物成分及含
20、量如下:Ca:20;K:3;Mg:3;Zn:0.06;F:0.02 等,这里的 Ca、Mg、Zn、F 是指()A、元素B、单质C、化合物D、原子)5、硫原子与硫离子都属于硫元素的原因是(A、具有相同的相对原子质量C、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B、具有相同的中子数D、具有相同的质子数6、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氧B、碳C、氮D、钙7、写出相应的名称或符号Fe_S_铜_Hg_锰_P_钠_3 个氯原子_m 个铁原子_2 个镁原子_引出下一知识;比较以下两组纯净物的元素组成,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第一组:氧气(O2)、氢气(H2)、氩气(Ar)、碳(C)、铁、(Fe)、汞(Hg)、硫(S)第二组
21、:二氧化碳(CO2)、水(H2O)、氨气(NH3)、氯化铵(NH4Cl)、硫酸(H2SO4)结论:相同点:都是纯净物。不同点:元素的多少不同,第一组仅一种,第二组两种或多种。归纳总结:“长话短说”。板书:二、物质的分类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氢气、氮气、碳、硫、铁、镁单质:金属:Fe、Cu非金属:(气态:H2、O2固态:C、P稀有气体:He、Ne)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学备课组集体备课第 141 页如:二氧化碳、氧化镁、水、氯酸钾、硫酸。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如;氯化汞、水、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知识反馈(课堂练习)1、下列物质中空气
22、水银冰水混合物高锰酸钾液氧纯净糖水碘盐,用序号填空 属 于 纯 净 物 的 是 _ 属 于 单 质 的 是_ 属 于 化 合 物 的 是 _ 属 于 氧 化 物 的 是_属于混合物的是_小结课堂,报置作业3、4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一、元素1、元素:2、地壳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3、元素符号(1)书写元素符号的注意事项。(2)元素符号的意义二、物质的分类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金属:Fe、Cu非金属:(气态:H2、O2固态:C、P稀有气体:He、Ne)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二氧化碳、氧化镁、水、氯酸钾、硫酸。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1
23、、习题 3.4 第 35 题2、记熟元素周期表中前 20位的元素和元素符号。板书设计布置作业化学备课组集体备课第 142 页年级课题九年级科目化学备注41 我们的水资源1、介绍水与人类的关系,了解水体污染与防治。2、培养自学能力,认识水源的重要性。水与人类的关系;节药用水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教学过程教学引入引言:人类一刻也离不开空气,也离不开水。因为水和空气一样,都是人类及自然界各种动物,植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讲授新课一、我们生活在“水球上地球表面的 70.8%被水覆盖二、生命离不开水1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2工、农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离不开水。三、我们的水资源1淡水资源的
24、分布2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虽水量大,但能饮用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 1%,人口多。3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四、水的污染与防治1水污染的原因(1)工业三废(2)生活污水(3)农业化肥农药2水污染的危害3被污染水中含有的有毒物质:氰、汞、铬等五、水污染的防治方法 制定法规养成节水习惯六、总结并布置作业化学备课组集体备课第 143 页41 我们的水资源一、我们生活在“水球上”地球表面的 70.8%被水覆盖二、生命离不开水1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2 工、农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离不开水。三、我们的水资源1淡水资源的分布2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虽水量大,但能饮用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 1%,人口多。3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
25、四、水的污染与防治1、习题 41,第 1,2 题2、完成学习指导板书设计布置作业化学备课组集体备课第 144 页年级课题教学目的九年级科目42 饮用水化学备注1 纯水与自然水的区别,水的净化、纯化方法。2了解硬水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以及硬水的软化,及其与软水的区别。水的净化、纯化方法、硬水的成份。沉淀和过滤净水以及蒸馏水的制取的实验操作。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引入自然的水能直接饮用吗?如何将天然水转化为可直接饮用的水呢?讲授新课一、水的净化1、完成实验 4-1 和 4-2,指导学生完成结论和解释。2、阅图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凝结沉淀、过滤、空气氧化、杀菌、除臭二、水的纯化1、完成实验 4-3,做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化学 上册 集体 备课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