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pdf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pdf(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临床医学专业(试行)发布时间:2016-3-21 15:01:15前前言言医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医药卫生人力资源。加强医学教育质量保证工作,是培养高质量人才、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卫生保健服务和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需要。1998 年,经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医学协会批准,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建立了“医学教育国际标准”项目。2001 年 6 月,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执行委员会通过并发布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在这个标准的基础上,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办事处制订的区域性医学教育标准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证指南也于 2001 年 7 月出版。20
2、02 年,教育部召开医学教育标准国际研讨会,研究国际医学教育标准,部署国际标准“本土化”的研究工作。会后,教育部、卫生部设立专门项目,委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组建了“中国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课题组”。课题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为依据,在总结我国医学教育合格评估、优秀评估、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七年制医学教育教学与学位授予工作评估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科临床医学专业都必须达到的各项教育要求,研究拟订了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本标准已经教育部、卫生部批准。本标准以修业五年为基本学制的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为适用对象,只对该专业教育工作的基
3、本方面提出最基本要求。本科医学教育是整个医学教育连续体中的第一个阶段,其根本任务是为卫生保健机构培养完成医学基本训练,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为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和在各类卫生保健系统执业奠定必要的基础。医学毕业生胜任临床工作的专业能力要依靠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职业发展和持续的医疗实践才能逐渐形成与提高。本标准全国通用,但承认不同地区和各学校之间的差异,尊重各学校自主办学的权利。本标准转变指导方式,不提出具体的教学计划、核心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强制性规定,为各学校的个性发展及办学特色留下充分的改革与发展的空间。本标准反映了我国医学教育面对的国际趋势、国内环境和
4、社会期待,是制订教育计划的依据和规范教学管理的参照系,各医学院校都应据此制订自己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计划,建立自身教育评估体系和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本标准用于中国医学教育的认证工作,一般情况下该过程包括学校自评、评估组现场考察、提出认证建议和发布认证结论等实施步骤,不适用于医学院校的排序。“中国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课题组”在研究拟订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过程中,以教育部有关医学教育政策为依据,借鉴了 1994 年以来各项教育评估的指标体系。同时,为促进我国医学教育能与世界医学教育协调发展,课题组以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 2003 年版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本
5、科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指南和国际医学教育组织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为参照,并参考了有关国家的医学教育的标准与要求。第一部分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医学毕业生的质量是衡量医学院校教育质量的最终标准。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毕业生作为一名医学从业人员,必须有能力从事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必须能够在日新月异的医学进步环境中保持其医学业务水平的持续更新,这取决于医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教育培训和对科学方法的掌握。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1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
6、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2珍视生命,关爱患者,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3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4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充分参与和配合治疗计划。5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医疗的伦理问题,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6尊重患者的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7实事求是,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应该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8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开展卫生服务工作的观念。9树立依法行医的法
7、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患者和医者自身的权益。10在应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应考虑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利益,并注意发挥可用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11具有科学态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12履行维护医德的义务。二、知识目标1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2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正常的心理状态。3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认识到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4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临
8、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5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6掌握正常的妊娠和分娩、产科常见急症、产前及产后的保健原则,以及计划生育的医学知识。7掌握全科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和筛查的原则,掌握缓解与改善疾患和残障、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8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与方法,理解科学实验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9掌握中国中医学(民族医学)的基本特点,了解中医学(民族医学)诊疗基本原则。10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传播的基本规律,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三、技能目标1全面、系统、正确地采集病史的能力。2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及精神检查的能力,规范书写病历的能力。3较强的临
9、床思维和表达能力。4内、外、妇、儿科各类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理能力。5一般急症的诊断、急救及处理能力。6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合适的临床技术,选择最适合、最经济的诊断、治疗手段的能力。7运用循证医学的原理,针对临床问题进行查证、用证的初步能力。8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能力。9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10具有与医生、护士及其他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交流的能力。11结合临床实际,能够利用图书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独立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能用一门外语阅读医学文献。12能够对患者和公众进行有关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13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第二部分本
10、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办学标准一、宗旨及目标(一)宗旨及目标(一)宗旨及目标在执行国家教育方针的过程中,医学院校(指独立设立的医学院校和综合大学中的医学院)必须依据社会对医学的期望和区域发展的需要,明确其办学宗旨和目标。包括: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等。(二)宗旨及目标的确定(二)宗旨及目标的确定医学院校的办学宗旨和目标的确定需通过各方面人员的认真讨论,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同意,使全校师生周知。【注释】教育宗旨和目标可以包括本地区、本校的政策和特殊性问题。各方面人员包括学校的领导、医学院的行政管理人员、教职人员、学生、用人部门以及政府主管部门或学校的主办者。(三)学术自治(三
11、)学术自治医学院校要依据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根据各自的发展要求,制订课程计划及实施方案,合理规划人员聘用和教育资源配置。综合大学中的医学院应该得到大学社会人文学科及自然学科的学术支持,同时努力加强大学各学科间的融合。(四)教育结果(四)教育结果医学院校必须根据上述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制订合适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计划,通过教育计划的实施和学业成绩评定,确定学生在有效修业期内完成学业并达到上述要求,颁发毕业证书、授予医学学士学位。二、教育计划医学院校制定的教育计划要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协同,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一)课程计划(一)课程计
12、划1医学院校必须依据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制订符合本校实际的课程计划。2制订课程计划需要教师、学生的参与和理解。3课程计划要明确课程设置模式及基本要求。4医学院校应积极开展纵向或(和)横向综合的课程改革,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课程计划必须体现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注重素质和发展个性的原则,课程设置应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者之间的比例可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二)教学方法(二)教学方法医学院校必须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注重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沟通与协作意识的养成。【注释】教学方法包括教与学
13、的方法,鼓励应用引导式、问题式、交互式等模式。进入生物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教学阶段,鼓励采取小班、小组方式教学。(三)科学方法教育(三)科学方法教育医学院校要在整个教学期间实施科学方法及循证医学原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其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四)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四)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医学院校必须在课程计划中安排思想道德课程。(五)自然科学课程(五)自然科学课程课程计划中必须安排自然科学课程,为医学生学习医学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打下基础。【注释】自然科学课程通常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六)生物医学课程(六)生物医学课程课程计划中必须安排适量的生物医学课程,为医学生学习临
14、床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注释】生物医学课程,通常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课程的内容,还包括体现这些生物医学内容的整合课程等形式的课程。(七)行为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医学伦理学课程(七)行为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医学伦理学课程1课程计划中必须安排行为科学、社会科学和医学伦理学课程,以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需求。2课程计划中要安排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注释】行为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医学伦理学课程,通常包括心理学、社会医学、医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卫生
15、事业管理等学科的内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通常包括 文学艺术类、医学史等知 识内容。(八)公共卫生课程(八)公共卫生课程课程计划中必须安排公共卫生课程,培养学生的预防战略和公共卫生意识,使其掌握群体保健的知识和技能。【注释】公共卫生课程通常指预防医学和(或)卫生学等课程,涵盖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健康教育、初级卫生保健以及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卫生毒理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学、妇幼保健学等有关内容。(九)临床医学课程(九)临床医学课程1 课程计划中必须安排临床医学课程及临床实践教学,提倡早期接触临床,利用模拟教学进行临床操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2课程计划中必须制订临床毕业实习大纲
16、,安排不少于 48 周的毕业实习,确保学生获得足够的临床经验和能力。【注释】临床医学课程,通常包括诊断学、内科学(包括传染病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口腔医学、皮肤性病学、麻醉学、急诊医学、康复医学、老年医学、中医学、全科医学、循证医学等课程的内容和临床见习,还包括体现这些临床医学内容的整合课程等形式的课程。临床能力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制定和执行诊疗计划、临床操作、临床思维、急诊处理、沟通技能等。(十)课程计划管理(十)课程计划管理1医学院校必须有专门的职能机构负责课程计划管理,这一职能机构承担在医学院校领导下的课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本科 医学教育 标准 临床医学 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