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功优质课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功优质课教案.pdf(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物理功优质课教案初中物理功优质课教案初中物理功优质课教案初中物理功优质课教案 1 1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能量是课标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这充分说明了能量在初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功、功率的教学,为学生认识能做了铺垫。由于只要求初中学生初步认识能量的概念,所以教科书并未追求能量概念的严密性,而是在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能量的概念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这一节是*的重点和关键,功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又是与能量密切联系的一个物理量。研究功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通过做功研究能量的变化,为研究能量转化过程奠定定量分析的基础。对功
2、的概念的认识水平直接影响能的概念的形成和功能关系的建立。对功的研究为以后学习功率、功的原理、机械效率、能量等知识奠定基础。另外,功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从新课程标准来看,这节课的内容既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又重视学生应用实例去体验、分析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这节课计划用1 课时来完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记住功的计算公式,国际单位,会应用 W=FS 做简单计算题。2、过程与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
3、研究物理问题。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知道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解释,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通过合作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本节内容由“力学中的功”和“功的计算”两部分构成。其中,“力学中的功”通过研究工作是否有成效使学生认识到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为功的计算打好基础。“功的计算”明确了功的计算方法,从定量的角度研究功。因此,我设立了两个教学重点: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能利用公式 W=FS 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在尚未
4、讲到能的转化概念之前功的定义是不容易清楚给出的,所以教材中没有对物理学名词“功”下定义,而是从汉字“功”的含义中“成效”的意思出发,说明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这样从“成效”出发引出力学里的“做功”,对学生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有好处。学生常常把生活中的“做工”与物理学中的“做功”相混淆,分不清有没有做功,是哪个力在做功,因此,我把明确力学中功的含义,从而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作为本节课的难点。二、学情分析功的概念比较复杂、抽象,教学中应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原则。本节之前学生还没有学习关于能的知识,在没有能的转化的
5、知识的情况下,功的定义是很难下的;但学生已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认知水平来构建“功”的概念。在学习过程中仍需一些直观认识作为依托,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实验和实例分析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三、教法、学法分析(一)、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引导启发: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所起的作用不再是一味“传授”,而是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发现、解决问题,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予适当引导。2、激趣教学:学习本应是件快乐的事,为了让学生“乐”学,教师通过图片欣赏、现场游戏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
6、距离,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二)、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以下两种学法:1、自主探究:“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节课功的定义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都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观察、猜想、分析、概括等活动得出的,使学生亲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2、合作学习:教学中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充分交流,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最大的成功,体验成功的快乐,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四、教学评价分析1、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
7、程中思维、情感的变化与发展。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样化。课堂中采用回答、课堂观察、实验、书面作业等评价方式,多层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及时调控教学进程。真正做到“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学生学习评价。五、教学过程设计1、关于新课的引入:我是从功的字面含义入手引入新课,功是个多义词,有“贡献”的意思,如功劳,还具有“成效”的意思如成功,同学们还可以列出别的含义。那么力学里所说的功包含“
8、成效”的意思,但是它还有更确切的含义,让我们去探索力学中的功吧。2、关于功的概念的建立:多媒体中给出了两个同学推同一重物的例子,为了能让学生亲身体验,符合实际情况,在课堂中改换成两位同学推五张桌子,观察现象。根据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位同学用力的成效是否一样?这样把功这个抽象的概念以生活中的直观认识为依托引入,帮助学生建立功的概念。3、关于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教学在引入功的概念后教师引导学生从功的概念分析怎样才算做了功,学生根据已有的力学知识能够得出:物体受了力,并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那就表示力做了功。我利用了两个实例: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一致,分别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让学生从实例中感受这
9、些力是否有成效,是否对物体做了功,从而加深对功概念的了解。同时,我又利用了三个实例:有力但在这个力的方向没有移动距离的;力的方向和物体移动方向垂直的;有移动了距离但是没有受到力的。让学生在逐渐认识功的同时明白:不是物体受到力并且移动距离就可以说这个力做了功。通过学生对五个实例的思考,观察进而总结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趁热打铁,利用身边的物体,让每个学生亲身经历,感受做功的过程,正确的认识到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之后,通过多媒体出示五个实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分析这些实例中哪些力做功,哪些力不做工,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10、,每组选一个代表展示交流结果。最后我用多媒体作图分析演示,确定学生得出的结论,加深学生印象。4、关于功的计算公式与单位的教学: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W=FSW-功-焦耳(J)F-力-牛顿(N)S-距离-米(m)在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在引导学生理解 W=Fs 各符号代表的物理意义后,充分利用学生已构建的物理公式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得出变形公式F=W/S和 S=W/F,认识功的单位的规定:1J=1N.m。在介绍功的单位时,教师通过对焦耳的生平简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并体验 1J的功有多大。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实例,学生亲身体验,让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用多媒体展示课本
11、例题,带领学生针对例题所给条件进行分析:1、明确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对象受到几个力的作用。2、哪个力做了功?3、做功的力是对什么物体做了功?4、重力是否做了功?为什么?例题教学分析旨在为学生养成良好的理性思维习惯创设条件。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又到直观,真正的让物理走向社会。我安排了两道计算题让学生交流探讨:第一个题是对功的定义的了解,引导学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关键的词。第二个题主要引导学生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从而判断是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同时通过练习着重训练学生对公式及变形公式的运用(突破难点),巩固学生对功的概念的了解。5、各小组学生畅谈收获让学生小
12、结反思这课节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我有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困惑?与其他同学说说。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我紧扣重点,难点,分层次的设计了几个题目,全面的涉及到本节的知识点,突出重难点。初中物理功优质课教案初中物理功优质课教案 2 2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学习机械功、功率。机械功、功率是“机械和功”这一章的第二节,是为下一节学习“机械能”打基础的,同时也是*学习研究“功的原理”的基础,更是高中学习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知道功的概念,知道功率的意义。在学习本节前,学生已经学过“力”、“物体的运动”相关知识,对“力”和“距离”这两个概念并不陌生。
13、但由于生活经验的影响,学生容易将生活中的“做工作”与物理学中的“做功”混淆,对费力而未做功的现象不易理解。因此要通过一系列的事例让学生知道功的概念。做功有大小,做功有快慢吗?怎样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呢?本设计期望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帮助学生找到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不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观察、实验、讨论的过程中建立功和功率的概念,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计算功的大小,并能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功率有关的问题,从中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的概念;能用公式 W=Fs 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功的单位。(2)知道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14、;知道功率的单位。(3)能用公式 P=W/t 进行简单计算。2.过程和方法经历比较做功快慢的活动,认识功率概念的建立过程中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难点:功的概念建立。四、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钩码、弹簧测力计、木块、铅球、秒表、矿泉水瓶、直尺等。2.各种做功和功率的图片、视频等。五.教案示例第一课时(一)引入1.阅读活动卡 p16 小故事,讨论回答问题。在两人用力大小和移动物体距离不同的情况下,怎样比较两人贡献大小(让学生充分讨论)?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关注“力的大小”及“移动距离”这
15、两个量。(二)新课2.机械功(1)问题做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观察、讨论观看一些力做功、一些力未做功的视频,描述观察到的情景中力的大小、方向及物体移动的距离大小。讨论做功的要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力对物体做的功越多;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力对物体做的功越多。(3)阅读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物理学上称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公式:W=Fs。单位:1 焦=1 牛米 体会 1 焦的大小。(三)知识应用3.应用(1)问题任何情况下力都对物体做功吗?(2)活动进行活动卡 p17 活动,通过对表格中实验结论的分析,体会机械功的含义。(3)例题
16、计算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做功值。教科书 p14 例题 1、例题 2。(4)布置作业教科书 p17,1、2、3 题。学生实验(这一内容既是这节课知识的应用,又是下一节课的课前准备)测一测自己上楼做的功。设计方案,测量自己走上楼和跑上楼做的功及所用时间,将测量数据填入活动卡 p18 的活动表格中。(四)【板书设计】一、做功1、概念: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该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功的公式W=Fs物体在力 F 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牛)力 F 做的功(焦)初中物理功优质课教
17、案初中物理功优质课教案 3 3课题功课型新授课(计划 2 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的概念和做功两个要素;(2)会利用公式进行有关运算。2.过程与方法(1)理解正、负功的含义,能解释相关现象;(2)w=fscosa 要灵活运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功的概念及其公式导出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并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及正负功的意义。教学难点利用功的定义式解决有关问题。教学关键学生要在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的基础上掌握功的概念和机械功的计算公式。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cai 课件等。教学方法从学生
18、已学的知识出发,循序渐进,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启发和引导学生对它们加以综合比较,进一步完善和巩固“功”的概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新课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来重温“神舟 7 号载人飞船”直击长空,振奋人心的发射录像。播放视频,教师讲解,说明在燃料燃烧的推力作用下,火箭冉冉升起于碧空之中。这个过程涉及了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5.2 功)2.提问:什么叫做力做功?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3.要求学生动手将物理课本从桌子的一端移动到另外一端(或移到窗台上)。4.请一学生将一书包从教室左端提到右端。5.请一学生将放有重物并带有拉绳的小车从教室的前排拉到后
19、排。6.提示: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平推、上提、斜拉等搬运方法达到搬运的目的。7.提出问题:几位同学在上述操作过程中,他们对物体的作用力在那些阶段做了功?若做功,所做的功如何计算?1.观看视频,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明确今天的学习内容。2.让学生回忆和复习初中已学过的功的概念。3.回忆初中学过的功的两个必要因素。4.动手操作后并将操作过程用示意图画在黑板上。5.思考问题。进行新课(一)功的概念提出问题:高中对功是怎样定义的呢?引导学生扩展:高中我们已学习了位移,所以做功的两个要素我们可以认为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位移。3.举例并指导学生分析:人拉车向前运动,说明拉力对车做了
20、功。(强调车在拉力作用下,发生了哪一段位移,并指明位移的方向。)4.强调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5.想一想,高中物理中功的概念与初中有什么不同?6.“位移”与“距离”有什么区别?“发生”跟“通过”有什么差异?7.引导学生分析后讲解:位移是矢量,距离是标量。发生的一段位移并不要求物体非要沿着发生位移的路径通过,如人提水桶上坡,提力对水桶做功。人提水桶上坡的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竖直方向两个分运动。提力对作水平方向上分运动的水桶不做功,对作竖直方向上分运动的水桶不做功。用“发生一段位移”取代“通过的距离”不是简单的更换词组,它使我们所学的功的概念更深刻、更严密
21、、更科学、更具普遍意义。其实,功这个概念是 19 世纪人们在广泛使用各种机械时总结出来的。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功的概念也渐趋严密、科学、完善。我们学习功的概念也应由浅入深,由局部到一般。在今天和往后的学习中,我们是能体会到这一点的。(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科学史观和认知规律的教育)1.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2.在老师的引导思考,回答问题。3.分组讨论得出不同点:高中讲“位移”,初中讲“距离”。高中讲“发生”一段位移,初中讲“通过”的距离。4.通过分析、讨论、归纳,认识到做功的两个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位移。初中物理功优质课教案初中物理功优质课教案 4 4功教案教学目标1
22、、知识与技能: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通过推理、分析与阅读,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性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2、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说出下列词语中“功”的含义:功劳、立功-贡献大功告成、事半功倍-成效 师:在力学上
23、“做功”的含义是什么?二、新课教学(一)物理学中的功师: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 说这个力作了功。多媒体:投影一组做功的实例和一组没有做功的实例。(实例联系生活和科技前沿)师:每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两组实例有什么不同点?生:观察并总结共同点和不同点 师: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生: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师:如何判断是否做功?生: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师:有哪些情况看似做功,但实际上并不做功?生:1、有力 F 的作用,但距离 S=0(如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生:2、有距离 S,但
24、力 F=0(如惯性运动)生:3、有力 F 也有距离 S,但 F S(如提一桶水,水平前进)(二)功的计算师:讲述物理学中对功的规定,以及公式、单位。式:W=F SW功 焦耳(J)F力 牛顿(N)S距 离 米(m)功的单位是:“牛米”专业名称为:“焦耳”1J=1Nm 关于公式的几点说明:1、公式中的各个量 W、F、s 均用国际单位功的公2、在功的单位中,“牛米”才能写成“焦”。练习题:1、用 1000N 的水平拉力拉重为 4000N 的物体,使该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前进了 3000m,拉力做了多少功?三、课堂小结:力学中的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2、功的
25、计算公式: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即 W=Fs 注意:F0,S=0 时不做“功”;F=0,S0 时不做“功”;Fs 时不做功。3、功单位:1 焦=1 牛1 米,即 1J=1Nm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1、“功”的含义很多,有“贡献”的意思,还有“成效”的意思。力学里所说的“功”包含有“成效”的意思,但它具有更确切的含义。“功”新概念引入,学生比较难理解。2、在力学中功的概念是怎么定义的?怎样才叫做功?又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区分日常功的认识和物理学中功的概念。初中物理功优质课教案初中物理功优质课教案 5 5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
26、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功的原理。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通过推理、分析与阅读,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性关系。经历探究功的原理的过程,感知使用机械不能省功的事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2、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对“功的原理”的探究与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说出下列词语中“功”的含义:功劳、立功_贡献 大功告成、事半功倍
27、_成效 师:在力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二、新课教学(一)物理学中的功师: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 说这个力作了功。多媒体:投影一组做功的实例和一组没有做功的实例。(实例联系生活和科技前沿)师:每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两组实例有什么不同点?生:观察并总结共同点和不同点 师: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生: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师:如何判断是否做功?生: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师:有哪些情况看似做功,但实际上并不做功?生:1、有力 F 的作用,但距离 S=0(如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生
28、:2、有距离 S,但力 F=0(如惯性运动)生:3、有力 F 也有距离 S,但 F S(如提一桶水,水平前进)练习(投影):1.起重机将货物从地面 A 点提升到 B 点,又从 B 点平移到 C 点,在这一过程中起重机一直都在做功吗?为什么?2.在下列几种情况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A、冰球在光滑的冰面上匀速滑动 B、小孩用力推箱子,箱子未被推动 C、学生背着书包站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上 D、清洁工把一桶水从地上提起(二)功的计算师:做功是有大小的,做功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投影:由图甲可知,用力把一木板提升 1 米做了一定的功,图乙把同样三块木板提升 1 米高,拉力做的功与甲
29、相比有什么关系?把一块木板提升 3 米呢?师:讲述物理学中对功的规定,以及公式、单位。功的公式:W=F S W 功 焦耳(J)F 力 牛顿(N)S距 离 米(m)功的单位是:“牛 米”专业名称为:“焦耳”1J=1N m关于公式的几点说明:1、公式中的各个量 W、F、s 均用国际单位2、在功的单位中,“牛米”才能写成“焦”。而力 x 力臂单位是牛米,不能写成焦。投影反馈练习题:1、推铅球时,是否做了功?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应是哪个距离?2、你爬楼梯时,你是否做了功?力移动的距离应是多少?3、用重 50N 的水平拉力拉重为 100N 的物体,使该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前进了 20m,拉力和重力各做了多
30、少功?(三)功的原理师:我们已经知道使用简单机械可省力、省距离、改变力的方向,那么能省功呢?启发引导学生猜想。投影:用杠杆、定滑轮和动滑轮提升物体的图示。师:要得到不用机械提升物体和利用机械提升物体所做的功,分别要知道什么?怎么得到?通过图示加以说明。可通过哪些方法获得这些数据?最简便的方法是什么?生:思考讨论,在图上指出要测的量。讨论用怎样的方法最简便。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计算收集证据。生:进行计算、说操作步骤,协助教师完成实验。教师总结强调。投影练习题:使用自重可以忽略的动滑轮提起 50N 的重物,人对绳做的功是 100J,求动滑轮把物体提起的高度。三、课堂小结:在学生自我归纳小结后,教
31、师投影小结内容力学中的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2、功的计算公式: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即 W=Fs 注意:F0,S=0 时不做“功”;F=0,S0 时不做“功”;Fs 时不做功。3、功单位:1 焦=1 牛1 米,即 1J=1Nm4、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四、布置作业五、教学反思节本课重的的两个必要因素更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这也是判断是否做功的必要点是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和功的计算。其中,理解力学里做功条件。“功”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而抽象的概念。一直以来教师在讲授功的时候,总是先讲功的含义及两个必要因素,再举学利用公式 计算,这种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使 得爱学习几个例子,让学生识别哪些现象是做功了,哪些现象没做功,然后让的学生很努力地听,不学习的就只能“开小差”了。本人尝试对这生节课进行重新安排与设计,从以前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讨论”的形式,让一切变得更加顺理成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