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pdf(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版)(最新版)编制人:_审核人:_审批人:_编制单位:_编制时间:_年_月_日序言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总结计划、党团报告、活动方案、制度手册、名言警句、祝福语、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2、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thank you!In addition,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sample essays,such as poems and songs,t
3、eaching materials,essays,summary plans,party reports,activity plans,system manuals,famoussayings,blessings,other sample essays,etc.,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第 1 页 共 25 页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数学是空间关系的浓缩,数学是数量关系的组合,数学是科学发展的桥梁,
4、数学是人类解开愚昧、为了大家学习方便,本店铺特地准备了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5 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认识的第一课生活中的比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对这一节课作一个简要的概述: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百分数的意义及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上往往比较困难。于是教材并
5、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两类情境数学情境和生活情境,一类情境是同类量的比较,另一类是不同类量的比较,接着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第 2 页 共 25 页需要刻画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这一系列情境也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二)重点、难点与关键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还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关键 ,才能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6、1、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2、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区分比与比值的区别。3、关键:提供多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三)教学目标分析完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和关键点之后 ,我们才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并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两个量的比。(2)能正确读写比,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比值的概念,能正第 3 页 共 25 页确地求出比值。(3)对比的应用有初步的感性认识。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中,感受“比”产生的背景,理解
7、“比”的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和应用。(四)教具、学具的准备针对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转向抽象逻辑思维的特点,我借助一下几种教具来辅助这节课的教学。(1)多媒体课件(2)每人两张测量表格(3)多张“生活中的比”的图片。二、教法分析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中体验数学,在“退”和“进”的互动中理解数学。通过“退回生活”,为数学学习提供现实素材,积累直接经验;再通过“进到数学”,把生活常识、活动经验提炼上升为数学知识。本节课我主要使用情境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首先通过创设系列情境,激发学生对比的知识
8、的研究兴趣,引导学生退回“生活”,由浅入深地独立思考,在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中,体会生活中存在两个第 4 页 共 25 页数量之间比的关系,再通过自学课本知识理解数学概念比的意义,及尝试应用引导学生进到“数学”。最后则组织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比,引导学生把生活和数学有效结合起来。目的使学生对比有整体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而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方式理解比的意义。三、说学法主要采用观察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和实践操作法。首先通过系列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和计算,找出两个数量之间比的关系,通过观察、讨论以及自学课本内容后总结出比的意义及相关
9、的知识要点,然后再通过“运用脚掌的长度与身高的比,来计算身高”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比的兴趣性和积极性,并巩固学生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这几种学法让学生能用数学视角来观察和思考,亲历探索过程。尤其是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比的意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四、说教学过程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必须在认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经过表象达成理性认知的学习过程。为了全面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体现出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我从如下几个程序开展教学。(一)创设情景,感知比较的方法首先出示情境 1。第 5 页 共 25
10、 页给同学们来一场“选美”比赛。不过这次“选美”比赛的对象有点特别。(教师出示规格分别是 A:64、B:23、C:83、D:812、E:212 五张淘气的照片,全班投票选出最美的几张照片,结果大多数学生都选 A:64、B:23、D:812 为最美的照片。然后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为什么这 3 张照片最美,而其他两张不好看呢?“这里面有什么奥妙?是否跟数学有关联呢?”可贵的数学意识由此而生。如果没有了学生亲身的“选美”体验和经历,就不会有源自内心的思索和自问?就不会使学生将数学与生活审美的进行联系审视。接着把这 5 张照片的形状画在方格纸上,引导学生探索这些长方形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意
11、识到仅仅依靠让学生分组完成表1通过表 1 请学生解答了长是宽的几倍和宽是长的几分之几这两个问题并列式,根据学生列的除法算式,从而发现长方形长宽之间的倍数关系,明确是长和宽两个量在比,并使学生体会同类量比的意义。接着让学生画一个具有这样倍数关系的长方形,进一步丰富例证。通过数形结合,使学生对“比”有一些体验。同时,借助图形分类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接着出示情境 2。情境 2 向学生提供了马拉松选手赛跑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数据,以及某人骑车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比较谁的速度快,实际上就是要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看哪个比值大。教学时,我先不出“比”这个词。而是先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自己
12、填表得出速第 6 页 共 25 页度,再说一说,怎样求速度,谁的速度快。最后出示情境 3。情境 3 向学生分别提供了三个水果摊位出售苹果的价钱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实际上就是要算出总价与数量的比,看哪个比值小。这里也先不出“比”这个词。而是先启发学生想一想,能不能直接比较哪个摊位上的苹果,怎样才能比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填表,再让学生说一说求单价的方法。情境 2 和情境 3,让学生感受到在同一背景下,总价和它相对应的数量之间存在固定的倍数关系,使学生体会不同类量比的意义。利用分块式呈现信息材料,一是渗透要学会用“全面”的观点看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创设不同背景下的数
13、学问题情景;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时,逐步体验感悟出:单纯从绝对量的多少(比差)来比较是不够的,还要用相对量(比商)来比较。(二)探究比的意义,揭示学习的主题在以上 3 个情境的基础上,接着揭示课题,引出“比”的概念。因为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于是,接下来就让学生自学书本第 50 页“认一认”中比的概念、比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如何求比值,然后由学生汇报学习成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汇报比的概念的时候,我则着重引导学生寻找概念的重点词、重点意义和条件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而比的概念中,关键字就是“相除”。第 7 页 共 25 页接着组织学生回顾
14、前面情境中的有关数量关系,鼓励学生用比的方式说一说,写一写。先是由个别学生说,教师再对学生的表达进行规范,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然后,引导学生说出求比值的方法就是用前项除以后项。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北师大(新世纪)版数学实验教科书编写组的成员陶文中教授给我们指出:学生是否是真的掌握了所学知识,要做到三清想清、写清和说清。“想清、写清”,绝大部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这一方面的能力,而“说清”却往往被忽略。这样不利于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的养成。于是,在我这节课中,我非常重视学生是否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3 个情境中有关数量的比的关系,给予
15、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与时间。(三)巩固新知、拓展运用,深化理解比的意义在学生想清和说清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内化知识,形成扎实的转化,发展能力,同时体现新课标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第一组:巩固性练习1、读出下面各比,并求出比值。(1)3:12(2)5/8(3)6:2/3(4)1/5:1/6通过各种类型的比,使学生知道比的前项、后项的呈现方式是多种的,比值可以是整数、分数、小数。以及让学生仔细观察比与比值的区别,明确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它是一个式子,而比第 8 页 共 25 页值是一个数,
16、这是很多学生往后比较容易出错的一个知识难点。2、找比。六(1)班有男生 25 人,女生 21 人。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通过这一题让学生弄清楚,究竟是谁与谁相比。第二组:综合性练习判断。1、小强身高148 厘米,小明身高12 分米,小强和小明身高的比是 14812。2、54 又可以说成 5 比 4,又可以写成 5/4。通过这两道题,使学生明白两个量之间的比要统一单位。3、体育比赛中的“40”的意义是什么?它是一个比吗?(让学生展开讨论,然后回答。)这一环节再次引起了学生思考的小_。在同学们的激烈的辩论之后有的同学指出:各类比赛中的比不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比,
17、它只是一种计分形式,是比较大小的,是相差关系,不是相除关系。还有的同学指出:从 40 这个比出发,根据求比值的方法,40=40=?这个问题,根据除法中除数不能为 0 和分数中分母不能为0,得知比的后项不能是 0,所以这个不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比。第三组:发展性练习1、从同学们非常喜欢的柯南破案故事入手。告诉同学们:(前不第 9 页 共 25 页久,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某珠宝店发生了一起特大失窃案,侦察员接到报警后立即赶到现场,这时罪犯已经逃走,现场只留下一个脚印)这时柯南来了,他仔细观察完现场后只是量了量脚印的长 25 厘米,就果断地推算出疑犯的身高。你们知道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吗?你能算出这个疑犯
18、的身高吗?这个故事挑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兴趣,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联想和猜测,这可能与人的身高与脚印长(即脚长)之间的关系有关,于是紧接着鼓动他们展开研究和讨论,以小组为单位从自己身上进行研究,量一量,算一算,并提示学生将发现的关系用刚学到的比的知识来表示。这样教师就不用多费一句口舌,他们饱涨的热情和关注使得他们立刻就发现了其中蕴含的规律。汇报交流中:教师随机板书几位学生身高与脚长的比及比值,当写到第 5 个时,下面就有学生喊了起来:“老师,我发现了一个规律:身高与脚长的比值都接近整数 7!”又有学生说:柯南就是用罪犯的脚印长度乘 7 来推算出疑犯的身高的。刚刚学到的知识能马上学以致用,自己也当
19、一回“小柯南”,这带给了学生强烈的探究的_、研究的乐趣和发现的激情,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比的重要性以及比的广泛存在和应用。接着,教师随即分别出示维纳斯女神雕像图片、芭蕾舞演员踮起脚尖的图片、我国的国旗图片及摔碎的古玩花瓶图片,从而引出美学中的比、国旗中的比及考古学中比的应用,给学生带来了一种新奇的体验,一种清新的熏陶。此时教师适时接上:其实,生活中有趣的比第 10 页 共 25 页还有很多,感兴趣的话,可以去搜集搜集。从而将学生由课内引到课外。(四)归纳小结,质疑问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还有什么不清楚的问题吗?五、板书设计生活中的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
20、的比。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2.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学习材料并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收集信息、分析比较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4.知识要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熟练地读、写百分数。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与区别。第 11 页 共 25 页学法指导:引探教学法教具学具课件:通案个案教学过程:
21、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交流收集到的百分数。请同学们把收集到的百分数展示给大家。(1)羊毛衫羊毛的含量是 90%。(2)上衣_纶的含量是 23%。(3)白酒中酒精的含量是 52%。大家收集到百分数真不少,看来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百分数。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让学生交流已经知道百分数的哪些知识。生:会读百分数、会写百分数2、教师示范“%”和百分数的写法。(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3、让学生写出几个喜欢的百分数,并读出来。4、小组交流认识百分数的意义。(1)教师提问:什么叫百分数呢?生答。(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
22、百分率或百分比。)第 12 页 共 25 页(2)教师解释: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倍比关系,它的后项是一种固定的数 100,所以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3)讨论: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哪些数呢?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各组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教师小结。5、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联系是:都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即都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区别是: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又可以表示一个数,表示数时可以带单位名称。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6、练习:下面的这些分数哪个能写成百分数。(1)六一班的同学中男同学的人数占 48/100。(2)一个
23、苹果重 27/100 千克。(3)一堆煤重 87/100 吨,运走它的 32/100三、巩固应用熟练掌握(1)完成 P78“做一做”(2)在规定时间内写出 10 个满意的百分数,结束后让学生说出实际写的个数是规定的百分之几。四、课堂小结体验收获五、课堂检测(一)必做题1、25%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单位。2、分母是 100 的分数叫做百分数。()第 13 页 共 25 页3、一杯牛奶重 25%千克。()4、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的意义完全相同。()(二)选做题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2%15%120%100%0.0001%1、今天上课,积极举手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2、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
24、,这个单元的及格率一定会达到()3、大海捞针的可能性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3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教学重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教学难点: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机。学生准备:方格纸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第 14 页 共 25 页标出下列班上同学的位置(图略)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迅速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数学化二、新知探究(一)教学例 2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
25、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2.依照例 1 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强调 0 列、0 行,并指导学生正确找出。)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二)、课堂提高练习
26、一第 6 题(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第 15 页 共 25 页(2)顶点 A 向右平移 5 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 A 再向上平移 5 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3)照点 A 的方法平移点 B 和点 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相互说说。(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让学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三、当堂测评练习一第 4 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检验交流,最后,教师再展示学生的作
27、品,学生评价。练习一第 5 题(1)学生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多边形。各顶点用两个数据表示。(2)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描述,一人画图。继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四、课堂自我评价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哪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五、设计意图:本节知识,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第 16 页 共 25 页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人教版小学六年
28、级数学上册教案 4教学目标: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3、学会用工具画圆;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5、让学生喜欢上美丽的圆,激发探索圆的特征的兴趣。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轻松一下做一做课间操怎样?起立第一节:甩甩你的手臂(从前往后再换个方向)第二节:转转你的脑袋第三节:原地转身第 17 页 共 25 页二、导入新课1、师:上课前的运动操你们发现了什么?(在做圆周运动)2、师:刚才发现有的同学手臂转
29、得不太像圆,什么办法转得更像圆呢?(手直、肩不动)3、师:我们在运动中可以产生圆,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的圆,大家看:欣赏圆的图片。4、揭题:圆的认识5、师:我们看在这餐桌中看到了有几个圆?这中间有着许多的数学知识,相信吗?三、动手操作(一)师:下面我们就做一做这个餐桌媒体做一做:同桌合作,每人在白纸上画一个圆,然后剪下组合成一张圆桌模型。(二)师:下面我们交流一下是怎么做的?第一步我们第一步是画圆,你是怎么画的?1、说说你是怎么用圆规画圆?2、师:老师也在黑板画一个圆(边画边说)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距离(半径)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圆心)上把装有铅笔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3、
30、老师的圆画得怎样?画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针尖不动、两脚距离固定)第 18 页 共 25 页4、你们画的两个圆的大小为什么不一样?(两脚的距离不同)第二步我们是把画好的圆剪下来,问:剪时与我们以前的剪正方形、三角形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师:圆呢?(弯的)弯的在数学上我们叫做曲线,所以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与以前所学习的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有很大的区别。第三步剪下的圆怎么组合起来呢?这 2 个针孔从哪里来?师:针孔的这一点,我们叫做这个圆的圆心也可以用字母“o”表示。师:还有什么办法找到圆心呢?(折)你们先拆下来试一试。(生动手操作)师:说说你是怎么折的?可能:生:对折再对折,交点就是圆心师:还可以怎么折
31、对折、展开、再对折、再展开师:我们再看这里有几条折痕?而且它们都经过(圆心)像这样的折痕叫这个圆的直径字母 d 表示(画在黑板上)。师:圆里还有什么?(半径)你折的圆里有吗?指一指(画在黑板上)这就是半径。师:什么是直径、半径,自学课本 p80 读一读师:说一说什么是直径?解释圆上、圆外、圆内。我们一起指指,说说什么是半径?媒体连结圆心和圆上一点,是半径吗?半径也有几条?为什第 19 页 共 25 页么?板书你们也画一条直径和半径。仔细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一条直径=两条直径。师:还可以怎么说?你是怎么知道?用字母可以怎么表示呢?所有的直径、半径都相等。师:你们认为呢?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量
32、一量)你量一量。你量的是什么?量的结果呢?你的结论呢?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也很会动脑筋,现在老师有个问题不知可以?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还可以呢?(相等的圆)你认为还有哪些结论也需要这个前提?板书:在同圆或等圆中三、应用师:所以我们今后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还得想得仔细、周详,对吗?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填空1、媒体填一填2、媒体再请你辩一辩:下面各句话对吗?(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2)所有的半径都相等(3)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四、画圆师:回答得不错,现在老师要提一个新的要求,能接受吗?第 20 页 共 25 页请你画一个半径为 2 厘米的圆师:想想半径为 2 厘米该怎么画呢?
33、可以商量一下再画。(生画)师:说说你是怎么画的?(两脚间的距离为 2 厘米,再定住,再画)简单地说你是怎么确定半径为 2 厘米的?如果画半径为 3 厘米的圆呢?画一个直径为 8 厘米的圆呢?你发现了什么联系?(半径=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位置呢?画一个直径为 1 米的圆(等一会儿)师:为什么不画?(圆规太小)想有什么办法呢?(钉子、绳子)绳子多长?(50 厘米)为什么?我们下课试一试好吗?五、总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圆的认识,从圆桌到圆的各种知识还有什么知识值得我们问一问有吗?师:这些都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谁的家里用的是西餐桌?有什么感觉?相对来说,圆桌呢
34、?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5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 11 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的 周长计算公式;第 21 页 共 25 页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情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数学教案-圆的周长。教学重点: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剪刀、绳子、圆形纸片等。教学过程:一、启发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动画故事:小白兔和兰精灵进行跑步锻炼,争论谁最先到达原来的起点。(正方形和圆形跑道,正方形边长20 米,圆形直径 20 米、跑步的速度相同
35、。)2、讨论:小白兔和兰精灵到底谁最先跑回原来的出发点?揭示课题。(板书:圆的周长)二、探究1、观察:看屏幕上的圆,说一说什么叫圆的周长?2、摸一摸:拿出一个圆形纸片,指出:拿的这个周长是指哪一部分长?3、比一比:拿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哪个圆的周长长一些?4、量一量:(分小组合作)学生用剪刀、直尺和绳子测量出手中圆形纸片的周长。第 22 页 共 25 页5、信息反馈:小组汇报所测量的圆的周长是多少?板书:周长 12cm 多一些 31cm 多一 些 47cm 多一些 生说一说是怎样测出圆的周长的?(绳测法、滚动法)(课件演示)绳测法和滚动法的操作过程;讨论:能用这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36、(教师演示)拿一根栓了重物的绳子在空中抡了一圈。.如何才知道它的周长呢?6、猜一猜:圆的周长和圆的什么有关系?(课件演示)三个直径不同的圆,分别滚动一周,得到三条线段的长分别是三个圆的周长,小学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圆的周长。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关系)7、再猜 一猜,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测量、计算、讨论圆和直径的关系。小组汇报测量结果。板书:周长 直径 12cm 多一些 4cm 31cm 多一 些 10cm 47cm 多一些 15cm结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 3 倍多一些。课件出示:验证学生发现的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小结:无论圆的大小、圆的
37、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 倍多一些。第 23 页 共 25 页6、介绍圆周率,结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引出“圆周率”,介绍用字母“”来表示,并介绍读法。出示祖冲之画像,配音介绍祖冲之及圆周率知识(3.1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7、讨论:如果知道了一个圆的直径或半径,怎样求圆的周长?(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C=D 或 C=2r)三、求知1、让学生把测量的三个圆用公式计算出三个圆的周长来。2、让学生把老师在空中用绳子甩一圈的圆的周长计算出来。(绳子的长度就是圆的半径)3、抢答:D=1 分米,C=?r=1 厘米,C=?C=12.56 米,D=?4、出示例 1,让学生独立计算。5、裁定原来兰精灵和小白兔的争论。谁先到达起点?知道是为什么了吗?(课件演示跑的过程)四、评议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有何感受?2、本节课学习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3、本节课学习后对你生活有什么帮助?4、在学习中你认为自己表现如何?谁表现?为什么?你准备在以后学习中怎样做?第 24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