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9五年级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 副本.pdf





《2019.9五年级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 副本.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9五年级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 副本.pdf(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教学学设设刘 桂 红阳谷县西街小学二零一九年九月二零一九年九月计计第一单元尚德修身一、教学目的1、学习先贤“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的思想理念,品悟历代经典故事中的做人道理。2、联系实际,付诸行动,从小事做起,从每一天做起,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重点难点: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1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一、教学目标:1.了解“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的由来。2.明白尚德的重要性,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尚德言行。二、重点难点:明白做人要立德为先的道理。三、课前准备:读相关故事。四、
2、教学过程:(一)说文解字1.理解句子含义。2.简介傅子正心。(二)故事引导,明道喻理1.讲赵叔平的故事。读数斗正心,然后同桌互相讲讲这个故事。讨论:请你想一想:赵叔平为什么每天都要检查自己的善心与恶念呢?2.你还知道哪些立德正心的故事?小组内交流,讲其他相关的故事。小组内派代表,班内交流。(三)熟读成诵1开火车读“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2开展小组背诵比赛(四)、知行合一1、讨论:(1)你认为德是什么?自己思考后,和组内其他同学交流。(2)生活中的你受到过哪些人的良好影响?自己有没有用好的言行影响到他人呢?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经验和感受吧。2.说一说,你打算今后怎么做?(五)拓展诵
3、读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明王守仁传习录指名读,正音。开火车读。简单释义。2 志于道,居于德,依于人,游于艺一、教学目标:1懂得树立志向、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学习技艺的重要性,明白道、德、仁、艺是对人修养的基本要求。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追求德才兼备这一人才最高标准的品德。二、重点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认识品性与能力全面发展才是修身养性的基本准则。三、课前准备:在家预习第二课。四、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志于道,居于德,依于人,游于艺。2了解语句的出处:论语述而。3.了解句子的意思。4明道喻理:名句赏析自由读故事,交流读不懂的地方。组内同学交流,互相讲故事。组内讨论:为
4、什么说道、德、仁、艺是相辅相成,融会贯通的?5知行合一:讨论:你打算如何做一个品性与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1)引领学生思考后小组讨论。(2)找小组在全班范围内交流。6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评判。7.拓展诵读一德立而百善从之。宋杨时河南城市粹言论道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2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3能够结合实际懂得“思齐”和“自省”,知道怎样注重修养自己。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并逐步达到背诵。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含义,结合实际懂得“思齐”和“自省”。三、课前准备:练习朗读课文四
5、、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入1、复习:集体朗读 1、立德之本2、志于道2、预习: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自学要求)(1)练习朗读课文(2)熟练朗读课文(3)学习“古语今说”理解大体意思(4)练习背诵课文。(二)学习新课1、小组合作学习认读生字,练习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2、检查学习状况:集体朗读、学生领读、分组读。3、师生认读生字,教师范读并纠正读音。4、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5、指名朗读课文,集体朗读课文6、小组合作学习古语今说7、学生自由读。8、指名说一说课文的大体意思。9、读明道喻理:慕贤思齐想一想:柳开的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呢?(三)拓展延伸知行合一思考:我们身边有很多榜样,也有一些反面例
6、子。对照这些,你准备如何做到“思齐”和“内自省”呢?完成书上的表格。(四)课外实践:将书上的表格手绘一份,给家里人或亲戚朋友填写。讨论“思齐”和“内自省”。9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教学目标:1.能正确、有节奏地诵读主题句“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牢记主题句并掌握出处,通过阅读“古语今说”初步理解含义。2.阅读头悬梁,锥刺股,借助实例进一步理解“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的含义,明白在学习的道路上,必须具备坚忍不拔的意志,严格约束自己,才能在学业上取得长足的进步,否则只能碌碌无为,一无所成。3.让学生感受孙敬和苏秦的
7、学习精神,并深刻反省自己平时的学习行为,明晰严格自律在学习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为自己制订严格的学习计划并砥砺前行,不断进步。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深刻理解“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的内涵,体会“成就事业”与“坚忍不拔”的关系,引导学生志存高远,坚韧顽强,在生活与学习中严格自律,奋发向上。教学难点:体会“坚忍不拔”的内涵。“才”是成就事业的必备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要想“立大事”,还要具备“坚忍不拔之志”。对照到学习中,可以理解为学习不仅要靠聪明才智,还要有坚韧自律的精神,光有聪明而不努力,一样不能取得学习的进步。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教学
8、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板书:“聪明”和“自律”。同学们,一个人光聪明,但是学习不自律,是不可能取得理想成绩的。从古至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2.生谈对“聪明”“自律”对学习成长的作用的认识。引导:听了大家的讨论,同学们已经对“聪明”“自律”有了深刻的认识,并明晰了它们对学习成长的作用。那么,古人是怎么看待的呢?3.师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生齐读。4.生质疑课题,了解出处,了解课题大意。二、故事引路,明道喻理1.生读故事,初步感知短文内容。2.引导学生质疑:面对贫寒的家境,进取道路上的挫折,孙敬和苏秦是怎么想、怎么做的?3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孙敬和苏秦坚忍不拔的学习精神。4.师相机引导:
9、孙敬和苏秦具备什么样的品质?(贫贱不移其志,挫折不改其心)三、知行合一,升华情感1.导语:从故事头悬梁,锥刺股中,我们了解了孙敬和苏秦的学习精神,明白了出身贫寒不要紧,遭遇挫折也不打紧,关键是要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坚忍不拔,用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努力走向成功。2.拓展:引入司马光勤学的故事,让学生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感想。3.质疑:你认为我们现在的小学生应该怎样学习呢?4.升华情感:作为新时代的学生,不仅要明白努力学习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更要明白自己的努力与祖国的前途息息相关,要将个人的成长与祖国的建设结合起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努力成长,用坚忍不拔的意志去克服困难,成长为祖国建设
10、事业的优秀接班人。四、拓展延伸,诵读经典1.师过渡:同学们,背诵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非常鲜明地指出了刻苦读书与励志成才之间的关系。2.出示名句: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3.生自读,释义后背诵。4 三字经节选一、教学目标:1、对照解析理解欣赏领会三字经。2、正确熟练背诵三字经二、重点难点:1、重点难点:正确熟练背诵三字经,领悟三字经的意思。三、课前准备:读诗歌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解诗题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字经(检查学生课下收集的资料)(二)、检查预习:(课前提出预习要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1、检查识字情况。2、自由读,读准字音。3、指名读。(
11、检查读的情况。看是否读通、读顺、读准。)(三)初读感知:1、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一个预习要求。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你的理解来给我们讲讲意思?在讲给我听之前,请先把你的理解,把讲给你们小组的人员听。2、指名说意思。(四)再读理解:古语今说1、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A 指名读B 请你们同桌之间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指名说说。解决学生的相关疑问。C 试着体会一下,再读读。2、第二句“性相近,习相远。”A 指名读这一句。B 读完后,跟你的同桌说说这句话的意思。C 请你们自己先试着自己读一读,然后再读给大家听。D 指名读。3、教师:谁能把这两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五)明道喻理环境的影响 说一说你受到什么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9五年级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副本 2019.9 年级 上册 中华 优秀 传统文化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