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教案.pdf
《高二地理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教案.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教育高二地理教案高二地理教案王王梁梁钰钰-可编辑-精品教育2012201220132013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教学计划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教学计划地地理理必必修修三三一、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一、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1、坚持推进新的课程改革,贯彻新的课程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地理 3”是在“地理 1、2”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在一定区域内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在学生探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在实践中的运用。2、坚持实用性和针对性原则,在把握高考的命题方向的基础上以全面提高学生成绩和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为依据进行教学和
2、测评,力求让学生满意。二、教学任务二、教学任务1、通过认识区域的差异,让学生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2、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3、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主要措施:三、主要措施:1、认真研读课标,在吃透课标的基础上认真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知识、备方法)2、充分运用“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3、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三、进度三、进度教学进度安排表:(周课时教学进度安排表:(周课时 2 2 课时)课时
3、)周次1(8.26-8.31)2(9.3-9.7)3(9.10-9.14)教学活动安排制定本期高二地理教学计划;激发、鼓励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学好地理的信心;向学生介绍本期必修3 教材学习要点和学习方法。完成第一章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教学,计划2 课时。完成第一章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的教学,计划 1 课时,单元检测 1 课时。4(9.179.21)完成第二章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的教学,计划2 课时。5(9.24-9.28)6(9.30-10.7)7(10.8-10.12)完成第二章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的教学,计划 2
4、 课时。开运动会国庆放假完成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山西省为例的教学,计划2课时。-可编辑-精品教育8(10.15-10.19)完成第三章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的教学,计划课时 2;单元检测9(10.22-10.26)考前复习10(10.29-11.2)期中考试11(11.5-11.9)完成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的教学,计划 2 课时。12(11.12-11.16)完成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珠三角为例的教学,计划 2 课时。单元检测。13(11.19-11.23)完成第五章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教学,计划2 课时。14(11.26-11
5、.30)完成第五章 第二节产业转移的教学,计划2 课时,单元检测。15(12.1-12.5)进行摸底测验;全面梳理教材脉络和和强化主干知识,使学生明确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对整个高中地理教材的把握及在高考中的地位尤为重要;系统、细致的讲述教材内容;进行跟踪训练;及时进行点拨辅导;师生互动,由学生事先准备、自主提问,当堂解决;进行针对性、总结性训练与试卷分析。16(12.8-12.12)17(12.15-12.19)18(12.22-12.26)19(12.29-1.2)20(1.5-1.9)期末考试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复习地理必修一、必修二内容,以必修1 为主21(1.12-12.15)学生学分认
6、定,期末阅卷-可编辑-精品教育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课时安排:2 课时自主备课自主备课教学目的:教学目的: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区域的特征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可编辑-精品教育发展的影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教学
7、过程:一、区域一、区域1 1概念: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2 2特征:(特征:(1 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 800 毫米以上。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同。(2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3 3)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
8、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为下一级区域。-可编辑-精品教育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3 3划分:划分: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生产、生活特点差异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差异思考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点拨: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思考回答。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
9、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点拨: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和我国降水量的普遍规律一致,原因从该地地形为平原,降水主要来自-可编辑-精品教育东南季风等方面分析;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于受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基本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点拨: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松嫩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小,导致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下面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说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共性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地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地 地理位置 位于北纬30附北纬 43
10、48,地理近,我国东部沿 处我国东北地区的环海地区中部,长 中部。境江入海口差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区,大异区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夏季高温多雨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土地条件 水稻土为主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水田 多为旱地土地较为分散 集中连片人均耕地少人均耕地面积多。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可编辑-精品教育条件矿产人 农 耕作方 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类 业 式活主要粮 主要种植水稻,主要种植玉米、春小动此外还有油菜、麦、大豆等作物,食作物棉花等作物差异作物熟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制备注水产业较为发达 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其他 工业
11、 我国重要的综合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生产性工业基地轻 油资源和周围地区活动工业:依托当地 的煤、铁等资源发展发达农业基础发 重化工业,成为我国展重工业:从 的重化工业基地。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商业 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活动1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不同。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可编辑-精品教育薄;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