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pdf
《2021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1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20212021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1 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概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2.理解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细胞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利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提高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增加概述和归纳总结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细胞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细胞膜对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难点】细胞膜对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
2、。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老师展示地球与宇宙、中国与外国、生物与外界环境、细胞与外界环境、细胞的结构图,提问:(1)地球与宇宙的边界是什么?(2)中国与外国的边界呢?(3)生物与外界环境的边界呢?(4)细胞与外环境的边界呢?(过渡语)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就是细胞膜,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系统的边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环节二、新课教学研究细胞膜的化学组成,首先要把细胞膜与细胞的其他组分分开,怎么样获得细胞膜呢(一)细胞膜的成分1.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1)学生思考要制备细胞膜,应该选择什么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呢?PPT 呈现植物叶肉细胞、神经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的图片?请学
3、生选择并说明原因,之后 PPT 呈现人体正常的红细胞,人的圆涨的的红细胞和人的涨破的红细胞图片(2)确定了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那又该选择什么方法制备细胞膜呢?PPT 呈现 3 种方法:用针扎破,让细胞的内容物流出?用镊子把细胞膜剥下来?细胞内的物质是由一定浓度的,如果把细胞放在清水里,水会进入细胞,把细胞涨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来,这样既可得到细胞膜。(3)确定了实验材料和试验方法,该如何做实验呢,学生看教材“实验”这一模块,思考总结实验步骤,并在大屏幕呈现人正常红细胞和光镜图片和人部分红细胞已涨破的光镜照片。思考如果上述实验在试管中进行,细胞破裂后,还需要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较纯的细胞
4、膜?2.细胞膜的组成(1)PPT 呈现材料:19 世纪末,欧文顿曾用 500 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人的消化液中含有很多能够水解蛋白质的物质,用这种物质处理细胞膜,会使细胞膜分解。学生阅读这两段材料得出结论: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环节三:总结与收获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堂课重要知识:制备细胞的材料、方法;细胞膜的成分作业:细胞膜具有怎样的作用?学生课下预习并查找资料20212021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2 2一、教学目标1.简述 A
5、TP 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写出 ATP 的结构简式;解释 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2.通过小组讨论和自主合作探究得到新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3.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生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ATP 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教学难点】ATP 与 ADP 的相互转化。三、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我国晋朝“车胤囊萤”的典故,邀请学生分享感受,学习古人勤奋学习的态度。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与能量有关的物质。顺势提出问题:“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能直接利用它们吗?
6、那种物质为萤火虫尾部细胞的发光直接提供能量呢?”从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新课教学1.合作探究 1:探究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利用多媒体展示“萤火虫发光器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器具,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强调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等量和单因子原则,之后请学生预测实验现象及可能的结论。随后多媒体展示具体的实验流程,最后得出结论,ATP 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以人民币比喻 ATP,在细胞中糖类、脂肪等有机物储存有大量的能量,但不能被直接利用,可以比喻为存折,存折不能直接流通,ATP 分子能被直接利用可以比喻为货币,货币可以直接流通,这样加深学生对细胞的能量“通货”的理解,并
7、能激发学习兴趣。2.合作探究 2:ATP 分子的结构特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P88 页,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说一说 ATP 的结构特点,体会自己获取知识的乐趣。随后,分组分发各种碱基、核糖、磷酸模型,引导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 ATP 模型的构建。通过展示模型和相互评价进行修正,在互评的过程中理解 ATP 的化学结构特点,构建正确的 ATP 的分子结构模型。总结 ATP 能作为直接能源是因为 ATP 的化学性质不稳定,远离 A 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容易水解,也很容易重新形成,ATP 和 ADP 之间可以相互转化。3.合作探究 3:ATP 与 ADP 的相互转化。多媒体展示如下问题情境:“一个成人
8、一天在静止状态下所消耗的 ATP 为 48kg,在紧张活动的情况下,ATP 的消耗可达 0.5kg/min。而细胞内 ATP、ADP 的总量仅有 2-10mg”。“用 32P 标记磷酸加入细胞培养液中,短时间内快速分离出 ATP,ATP 的总量变化不大,但是大部分 ATP 末端磷酸基团却已经带有放射性标记”。问题 1:生物体内的 ATP 有什么特点?ATP 与 ADP 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思考 2:在细胞中,ADP 若转化成 ATP 需要些什么条件呢?ATP 若要转化成 ADP又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总结 ATP 与 ADP 的相互转化的条件及过程。此时提出问题:ATP 与
9、ADP 的相互转化是否是可逆反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发表意见。在 ADP 转化成 ATP 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从哪里来呢?以此引出 ATP 的形成途径。4.合作探究 4:ATP 的利用。多媒体展示 90 页的图解:在 ATP 转化成 ADP 的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到哪里去了呢?请学生自主说一说,并讨论 ATP 还有哪些其他用途,对该知识点进行补充和完善。(三)当堂练习,巩固提高通过课堂练习加以巩固。(四)小结作业,课外拓展学生自主分享这节课的收获,老师加以补充,构成完善的知识体系。课后作业:多媒体展示资料:氰化钾是阻止人体内新的 ATP 合成的毒药,人中毒后在 36 分钟内就会死亡。思考:氰
10、化钾为什么顷刻使人毙命?通过互联网搜索查找相关知识并归纳原因。20212021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3 3一、基因突变(阅读教材 P8082)1.概念: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2.时间:主要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3.原因外因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 射线等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等内因 DNA 分子复制偶尔发生错误 DNA 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4.特点普遍性: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随机性: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部位不定向性:可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低频性:在自然状态下,突
11、变频率很低5.意义(1)新基因产生的途径。(2)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3)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6.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红细胞由正常中央微凹的圆饼状变为弯曲的镰刀状,易发生红细胞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二、基因重组(阅读教材 P83)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2.类型比较类型发生的时期发生的范围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交换3.意义: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重点聚焦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基因
12、突变的原因是什么?3.基因突变有哪些特点?4.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有哪些重要意义?20212021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4 4一、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学生,经过两年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很多生物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作了重点介绍。本章本节课内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难点内容。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与酶的活动有关。在本章节中通过探索验证酶的特性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精神。首先,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酶的发展历程、特性、作用等都已经知道并理解。这些都与接下来
13、的酶的特性紧密相关。也一定程度上反馈了上节课的上课质量和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且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为指导。其次,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比如说加酶洗衣粉,学生都可能接触过,那么他们就会有很多问题出现了:加酶洗衣粉添加了什么类型的酶呢?酶在洗衣粉里是怎样工作的?在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等等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学生会形成无意注意,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欲望,学习效果也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从这方面下手,收集资料,增大信息量,活跃课堂气氛。再者,酶的生产应用的引入,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觉得生物对他们来说,不是只是抽象的某某技术,某某发现,某某科学家等等,而是贴近日常生活的,很常见的
14、东西,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我掌握了这个,那我是不是就相当于令人羡慕的科学家了呢?”这样,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也为以后的择业多一个选择。二、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在这节课中,我打算先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酶的本质,作用。然后问大家一个问题:“生活中你遇到酶了吗?”其次,给大家展示几张酶的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看大家反应,并尝试总结。再者,就用几个案例来一一说明酶具有哪些特性。2、本节课的生物学概念:1、酶的特性:酶特别具有的。与众不同的性质。2、酶的专一性:酶对所作用的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一种酶仅能作用于一种物质,或一类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促其进行一定的化学反应
15、,产生一定的反应产物。3、酶的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率的催化能力。4、酶的作用条件温和: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其代表是温度跟酸碱度。三、学习动机的唤起和保持1、通过提问一些看似跟学习无关的,其实大有玄机的问题。比如说:“你们家用什么牌子的洗衣粉?你们喜爱的牛仔裤是怎样子做成的呢?”当然,在众多的答案中,教师要绕回主题。2、展示一些能够引起注意的图片,比如说面包,啤酒。也能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也能激发他们的有意后注意等等。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3、教师的语言当然也要适当地调整,尽量使用贴近学生的,但又不失专业的语言。也一定程度上引起注意。4、
16、可以尝试布置学生去查阅关于酶的资料,并综合汇报展示。四、落实课程目标本节课要实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是: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二、酶的特性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案例分析:酶的特性收集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并加以分析运用了酶的哪些特性,再综合汇总,然后汇报。20212021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5 5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阅读教材 P110111)1.主要观点(1)生物来源: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2)进化历程:由低等到高等。(3)进化原因: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2.意义(1)历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2)
17、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阅读教材 P111113)1.主要内容2.对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1)自然选择学说的科学性(2)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阅读教材 P113)1.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2.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3.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重点聚焦1.在达尔文之前,人们是怎样看待生物进化的?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是什么?3.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有哪些局限性?共研探究材料一食蚁兽是吻部尖长、嘴呈管形
18、、舌可伸缩并富有黏液适于舔食昆虫的一种哺乳动物。鼹鼠是外形像鼠、耳小或完全退化、眼小且视力完全退化、营土壤_居生活的另一种哺乳动物。材料二超级病菌是对几乎所有抗生素有抗药性的细菌的统称。能在人身上造成脓疮和毒疱,甚至让人的肌肉逐渐坏死。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1.结合材料,利用拉马克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1)用进废退食蚁兽吻部和嘴特征的形成:食蚁兽的吻部尖长、嘴呈管形、舌可伸缩并富有黏液是其长期伸向土洞舔食蚂蚁的结果。鼹鼠耳和眼特征的形成:器官长期废而不用的结果。(2)获得性遗传超级细菌的形成:人们经常使用抗生
19、素改变了细菌的生活环境,细菌发生定向性变异,而且逐渐积累和遗传,从而演化为超级细菌。长颈鹿脖子长:草地退化后,长颈鹿只能食用高处的树叶。由于经常使用颈部,导致颈部越用越长,并将长颈这一性状遗传给后代。2.环境引起的性状改变不一定遗传给后代,只有环境使遗传物质改变进而引起性状改变时才能传给后代。总结升华1.拉马克进化学说的内容(1)用进废退:凡是没有达到其发展限度的每一种动物,它的任何器官,如果持续地使用,会逐渐增强,并且发达起来。相反,任何器官如不经常使用,则会逐渐衰弱,其功能减退,最后导致器官的退化或消失。(2)获得性遗传: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一个动物经常使用某种器官或经常不使用某种器官的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苏教版八 年级 生物 下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