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苏教版).pdf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苏教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苏教版).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苏教版苏教版)积极探索生物快乐课堂,中学阶段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生物的自信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5 篇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苏教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苏教版)1教学目标 1.掌握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2.学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具体操作方法。3.分清外出血的三种情况,学会对出血进行初步的止血处理。教学重难点 1、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操作方法。3、根据外出血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止血处理的方法。教学过程
2、 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2.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板书:二、急救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发生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例如,当你夏天游泳时,发现有人溺水;当你踢足球或打篮球时不小心摔倒,发生了骨折或外伤出血;或是你发现有人因煤气中毒而昏迷不醒,这时你首先想到的措施是什么呢?学生: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推进新课学习目标一板书:1.“120”紧急呼救活动一:假设,现在有一同学在教室里不知什么原因突然晕倒,昏迷不醒,让你去打“120”急救电话,你会怎样拨打?(请 3 个同学即兴表演)学习目标二板书: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活动二:如果在野外一时找不到电话,而情况又十分危急的话,那就只能先
3、行采取救治措施,等病人暂无生命危险时再去找人帮忙。(教师讲授)脑对缺氧十分敏感!对脑的抢救要以秒来计算!在常温下,人心跳停止 3 秒以上大脑就会因缺氧而头晕,10-20 秒可昏厥,30-40 秒可抽搐,60 秒后呼吸中枢衰竭,4 分钟后脑神经可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10 分钟后脑细胞死亡。所以急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抢时间:即前 4 分钟,甚至前 60 秒。所以如果病人的呼吸或心跳停止后再去打电话等急救车过来后再开始抢救,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这就是急救的意义所在!当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当心脏停止跳动时人工胸外心脏挤压。(播放教学课件)教师:急救措施往往可以在危急情况下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所以学会
4、这些方法是非常有用的。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提示其操作要领。学生示范:人工呼吸操作方法学生示范: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操作 联系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学习目标三板书:3.出血和止血教师:很多同学有过跌伤外出血的经历,那么你们当时是如何处理的呢?学生回答教师:同学们所说的情况都属于外出血,实际上出血可以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二种情况。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这两种出血的处理。板书:(1)内出血教师: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诊断,所以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救治。板书:(2)外出血教师:外出血是指体表的出血,我们可见到血液的流出。这种情况应该首先做必要的止血处理。实际上外出血又可以根据血管类型的不同而分为不同
5、的几种。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血液、血管和人体循环系统时将血管分为哪些类型呢?根据动脉及静脉的血液和血管壁的特点来归纳出动脉和静脉出血的情况。师生共同完成学案内容教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对于外出血的处理,也正是根据这三种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措施,我们来看下面的内容。活动三:(播放多媒体课件“外出血的处理”)学生练习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很多日常用药和急救的常识,了解这些生活中的常识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同学们不但要学好课堂知识,同时还要多向医生、医务工作者等知识经验丰富的人询问和请教,多从生活中学习和积累知识,让我们更有把握应对各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拓展深化 课堂小结,结束新课 巩固练习
6、 布置作业书 86 页第 2 题,练习册板书设计二、急救1.“120”紧急呼救 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3.出血和止血 (1)内出血 (2)外出血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苏教版)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2)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以及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3)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4)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5)隔离的概念和类型,以及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教学重难点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及其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 (2)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界的现象
7、,既是本课题的重点,又是难点 (3)对达尔文学说的评价是教学的难点 (4)达尔文学说的主要内容和各要点之间的关系,以及用达尔文学说解释生物的适应(5)性、生物的进化,这成为组织教学的难点。教学过程 一 导课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困扰了人类几千年!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是神学家们作出了“解释”:先有鸡,因为上帝创造了鸡,然后让鸡下蛋!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不相信上帝了!没了上帝,上帝创造了鸡的“解释”也就没人相信了。于是关于生物起源、进化的种种猜测又被提了出来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现存的有记载的生物种类大约 200 多万种,还有许许多多种生物没有被我们发现。没有发现的生物数目可能要比已经发现
8、的多 10 倍,更何况已经绝灭的生物比现存的还要多得多,据估计,曾在地球上生活过的生物种数可能多达 5 亿10 亿。这么多的生物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一批又一批地“踏上”地球,又“远离”地球走向死亡,进行着自然界的“新陈代谢”,这就是生物的进化。二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主要内容师讲述: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拉马克关于进化的用进废退学说拉马克是进化论的奠基者,他在 18 世纪初提出了用进废退的进化学说:环境的改变是导致生物进化的原因。环境改变了,生物的生活方式也要跟着变,有的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起来,有的器官则由于长期不使用而萎缩退化了。师讲述:在 19 世纪,达
9、尔文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论。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放映录像:非洲草原野牛四季生活及生殖过程,重点放映迁徙路径大河时,许多野牛个体被淹死或被鳄鱼吃掉的情景。师引导:学生根据录像及初中所学有关知识总结归纳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生存竞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师引导:指导学生明确以下内容:(1)任何一种生物的繁殖能力都很强,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后代。但因为生物的生存条件有限,生物在争夺有限的空间和食物的情况下,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种与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激烈的生存斗争,斗争的结果是一部分个体被淘汰。例如:鲤鱼在繁殖季节,
10、雌鱼会产许多卵,雄鱼也会产下大量的精子,但是能够形成受精卵是少数;受精卵形成后,在孵化的过程中个体弱小的幼鲤又会被淘汰掉,能够存活下来的只是很少的一些个体。(2)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将幸存并会将这些变异遗传下去;而不利变异个体则很容易地被淘汰掉。达尔文把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变为显著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新类型,这就是生物进化的原因。(3)自然选择学说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但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自然选择学说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自然选择如何对可遗传的变异起作用的
11、问题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2.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提出近些年来,生物学家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的基础上,将遗传学、生态学等研究成果引入到进化论的研究中,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1.种群的定义师:举例:(1)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2)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3)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植物;(4)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1)与(4)属于种群
12、。师生归纳: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2.种群的特点 (1)种群的个体之间具有年龄和性别的差别,并不是机械地结合在一起。(2)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个体之间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师:种群为什么是进化的单位呢?出示资料:大熊猫的生存从进化上看,大熊猫己经历了小大小的兴衰历程,从分布范围看,它已由厂布于亚洲东部而退缩到中国。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生产活动无节制地扩展,大熊猫分布区已由约 5 万平方公里缩小到 1 万多平方公里,数量不足 1000 只,且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 20 多块岛屿状孤立地带。由于大熊猫的分布是呈岛屿状的小种群,每个种群的个体
13、数不足 50 只。难免导致它们近亲繁殖而使其丧失遗传多样性,最终导致种质较差的小种群逐一灭绝。加之大熊猫食性单一,若遇大熊猫主食竹周期性地开花枯死(约 60 年一周期),必然导致大熊猫因食物匮乏而饿、病死亡。3.基因库、基因频率生:阅读教材 P65,找出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师生归纳:种群的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不同的基因在种群的基因库中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师举例:我们知道多指为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而绝大多数人表现为正常。白化病是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绝大多数人表现正常。师生归纳:基因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生质疑:怎样才能知道某种基因的基因频率呢?我们可以通
14、过抽样调查的方法获得。师引导:学生计算这样一个例子:从某种生物的种群中随机抽出 100 个个体,测知其基因型分别为 AA、Aa、aa 的个体分别为 30、60 和 10 个,问其中 A 基因频率为多少?a 基因频率为多少?解法一:通过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就 AA、Aa、aa 来说,每个个体可认为含有 2 个基因,则 100 个个体共有 200 个基因:A 基因频率=(230+60)200=60%a 基因频率=(210+60)200=40%解法二: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即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等于它的纯合体频率与 1/2 杂合体频率之和,则:A 基因频率=30%+(1/2)60%=60%B 基
15、因频率=10%+(1/2)60%=40%从上述可知,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 l(其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 1)。生质疑:种群中某基因的频率是否一直不变呢?让我们观看一个课件。生观看:用 CAI 课件模拟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从 19 世纪中期到 20 世纪中期,浅色型桦尺蠖和黑色型桦尺蠖所占比例发生剧烈变化的过程。1850 年以前该地区的桦尺蠖以浅色为主,黑色个体很少。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使环境发生了改变,黑色桦尺蠖与浅色桦尺蠖的数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黑色型达到了 95%左右,浅色型由余下了 5%左右。师生归纳:由此可见,种群中的基因频率是在不断改变的。种群中的个体一代一
16、代死亡,但基因库却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保持和发展。结论:生物进化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所以说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四教学目标巩固 1.自然选择题学说的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 (1)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更多的选择材料,加剧了生存斗争。(2)变异是不定向的,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通过遗传在后代中得到积累和加强,产生适应环境的新类型,这是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形成的原因,因此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3)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4)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5)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达尔文在北大西洋东部以马德拉群岛上发现有 550
17、 种昆虫,其中有 200 种昆虫的翅已退化,不会飞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生存斗争的结果 B.食物中缺乏翅生长的物质 C.定向变异的逐代积累 D.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D 3.从某生物种群中随机抽出 1000 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 BB、Bb、bb 的个体分别为300 个、600 个和 100 个。(1)在这 1000 个个体中,B 基因有;其基因频率为。(2)在这 1000 个个体中,b 基因有;其基因频率为。答案:(1)1200 60%(2)800 40%4.下列生物属于种群的是()A.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 B.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C.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
18、有翅和无翅的成蚜 D.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答案:C 5.根据达尔文的进化学说,长颈鹿的颈和腿之所以特别长,是由于()、A.为了摄食树叶,颈和腿不断伸长,代代相传,愈伸愈长 B.长颈、长腿者比短颈、短腿者有较佳的生存机会 C.长颈、长腿者影响了遗传基因 D.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达时受到环境的影响答案:B 6.自然选择是指()A.生物繁殖能力超越生存环境的承受力 B.生物过度繁殖引起的生存斗争 C.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 D.遗传使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和加强答案:C 五总结本节课主要是了解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意义和局限性”;由于其具有局限性,所以人们对其进行了补充和发展,提出了“现代
19、生物进化理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苏教版)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2、过程与方法:以观察分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及实验资料为主线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什么是性状、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教学重难点 1、性状、相对性状的概念。2 基因控制性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投影展示家庭成员性状调查表,学生拿出自己完成的调查表。师生互动:统计数据,发现规律
20、。提出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和概念。指出调查表中的各项调查内容,在生物学上属于生物的性状。设计意图:课前安排的调查活动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借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供了学生与家长的情感交流,促进亲子关系。同时为本节课的问题探讨提供了很多较好的素材。观看录像:了解人的各种遗传性状。提出问题:什么是生物的性状?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思考,总结出性状的概念和相对性状的概念。学生活动:观察几种生物的性状。小组讨论:1、仅凭肉眼的观察或简单的测量,就能知道自己所有的性状吗?2、尝试概括什么是生物的性状。3、通过观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出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常有哪些不同的表现
21、形式。小结: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提出问题:性状能否直接传给后代?它又是谁控制的?学生活动:资料分析转基因鼠的启示。教师应较详细介绍此项生物技术的基本过程,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这是一种世世代代都是小体型的鼠,人们在对它做了一些特殊的处理之后,看看它的后代有什么变化。在雌雄小鼠交配后,从雌鼠输卵管中取出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将事先备好的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吸入显微注射器中,在显微镜下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注入小鼠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内的卵细胞核或精子核中,注射之后,受精卵中融合的细胞核中就携带着转入的基因;将已经导入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注入小鼠的输卵管中去。这样小鼠的输卵管中就有了两种受精卵,
22、一种是导入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另一种是输卵管中原有的未转基因的受精卵。结果,转基因把小鼠变成了大鼠,转基因超级鼠比与它同胎所生的小鼠生长速度快 2-3 倍,体积大一倍。小组讨论:1、在这项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什么?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什么基因?2、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性状与基因之间是什么关系?3、由此推论,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还是控制性状的基因?小结: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师播放录像:转基因技术的运用。学生活动:观看录像,加深对基因决定性状的理解。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实验分析和观看录像,以学生非常关注的话题,可调整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
23、率。从内容上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基因控制性状的事实,确信无疑,相信科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还能利用此片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教师提出辩论话题:转基因技术的利弊(是让学生课前准备好素材以确保效果)。学生活动:展开辩论(可临时组队)。小结:转基因技术和其它许多科学技术一样,都似一把双刃剑。设计意图:既训练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又使学生明白科学技术应该为人类造福,而不是带来灾难的道理,科学研究的过程应该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另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力求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等其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生物 教案 苏教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