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高三上册语文教案.pdf
《报任安书高三上册语文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报任安书高三上册语文教案.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报任安书高三上册语文教案报任安书高三上册语文教案报任安书教案知识与技能:1、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2、积累文言知识点。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能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中注释读懂本篇文言文。2、小组讨论,评价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不幸对人生的意义。2、认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人一生的重要影响。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曲折丰富的情感,理解作者的生死观、价值观。教学难点:本文词句难度较大,学生很难弄清句意,需要教师指导并检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教学方法:学生查工具书疏通文意,自行领悟;诵读点拨,讨论指导。教具:常规教具课时安排:三课
2、时教学过程:【导入语】我们都知道司马迁是在遭受宫刑的情况下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史记,那么当时他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是什么力量让他能忍受奇耻大辱活下来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他的报任安书来寻找答案。【作者和史记介绍】(参见鸿门宴)报:答,回复;书,古代文体,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任安,司马迁的朋友,这是司马迁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回信。【写作背景】报任安书 是司马迁任中书令时写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
3、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字少卿,西汉荥阳人。年轻时比较贫困,后来做了大将军卫青的舍人,由于卫青的荐举,当了郎中,后迁为益州刺史。征和二年(前 91)朝中发生巫蛊案,江充乘机诬陷戾太子(刘据),戾太子发兵诛杀江充等,与丞相(刘屈髦)军大战于长安,当时任安担任北军使者护军(监理京城禁卫军北军的官),乱中接受戾太子要他发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动。戾太子事件平定后,汉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怀诈,有不忠之心”,论罪腰斩。任安入狱后曾写信给司马迁,希望他“尽推贤进士之义”,实际上是暗示司马迁搭救自己,但司马迁没有立即回信。直到任安临刑前,司马迁才写了这封著名的回信。在这封信中,
4、司马迁以无比愤激的心情,叙述自己蒙受的耻辱,倾吐他内心的痛苦和不满,说明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就极刑而无愠色”、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文学观和生死观。所以,这封信是一篇研究史记和司马迁的生活、思想的重要文章。【文言知识点】一、通假字: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3.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表现。4.放失旧闻。失,通“佚”,丢失。5.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通“记”,历史记录。6.则仆偿前世之责。责,通“债”。二、古今异义词: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古义:谦词,像牛马一样供人驱使的人。今义:牛马走路。2.意气勤勤恳
5、恳。意气,古义:心意,情意。今义: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勤勤恳恳,古义:诚挚恳切。今义:勤劳而踏实。3.念父母,顾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4.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形容词,不同寻常。今义:副词,很,十分。5.下流多谤议。古义:处于卑贱的地位。今义:卑鄙龌龊。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古义:抒发愤懑。今义:决心努力。三、词类活用:请略陈固陋。形容词作名词,固塞鄙陋的意见。四、特殊句式:1.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被动句)2.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于”,被动标志)3.盖文王拘而演 周易。(被拘禁)4.屈原放逐,乃赋 离骚。(被放逐)5.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被剔去膝盖骨)6
6、.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为。所,表被动)7.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省略句,“之”后省略“于”)1、第一段中,表示客套的词语很多,像“牛马走”“再拜”“辱赐”“非敢”“略陈固陋”“幸勿”等,这是书信体的特点。除了这些客套的话语之外,第一段有实际意义的核心词语是什么?由此可见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明确:核心词语是“略陈固陋”,此段交待了全文内容:复信是要为自己无法“推贤进士”“略陈固陋”。2、第二段的内容写了什么内容?找出本段中表明作者对“死节”的看法和受刑后“隐忍苟活”而不“死节”的原因的句子,并说说作者对“死节”的看法。明确:解释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不是为了父母妻子,也不是因为缺乏勇气
7、,而是“恨私心有所不尽”。对“死节”看法的句子:“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隐忍苟活”而不死节的原因的句子:“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作者看法:勇士不一定死于名节,他不赞成无意义地为名节而死,所以他不“死节”。他“择生”,因为“择生”才能“践志”。清代学者包世臣曾指出:司马迁“实缘自被刑后所为不死者,以 史记未成之故。是史公之身乃史记之身,非史公所得自私。史公可为少卿死,而 史记 必不能为少卿废也”司马迁对生死的看法与他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密不可分。3、第三段写了什么内容?作者在列举“倜傥非常之人”时,有意突出了所有人物的什
8、么共性?明确:列举以著述闻世的前贤,说明自己也有相同的志向。这些人物都是在灾难中取得成就的,这中间也体现了作者自勉的意思。4、第四段写了什么内容?它与第三段内容有何联系?找出表明司马迁价值观的句子,说说“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一句话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明确:介绍史记的体例内容,说明自己著书的宗旨和意愿。第 3 段的人物是第 4 段中自己的榜样和力量,作者对这些发愤著书的古人进行了热情歌颂,以此作为对自己的激励,表现了他坚强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精神。表明司马迁价值观的句子:“草创未就。岂有悔哉”,他选择腐刑,隐忍而活的目的就是要完成史记,为此他“就极刑而无愠色”,“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最后
9、一句话传达出的信息:司马迁的选择对于自己是痛苦的,因为这种选择实在是一种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为世俗所误解,所鄙视,即便是智者,也难理解。他要顶着世俗的巨大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的择生比择死更需要勇气,更是刚毅坚强的表现。读出了这些内容,我们就更能理解下一段他表达的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与内心所受到的折磨。4、第五段写了什么内容?它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明确:再次倾诉自己沉痛羞辱的愤懑心情,答复任安的问题。作用:照应开篇。小结:全文呈现出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借回答任安“推贤进士”的问题,围绕一个“辱”字,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精神上难以形容的苦痛,表现了自己发愤著书、雪耻传名的顽强意志。【结束语】报任安书
10、是司马迁留给后世的唯一书信,这是他将峻洁的人品、伟大的精神自现于后世的力作。司马迁在信中结尾处断言:“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他的期望没有落空:如果说五十六万余字的辉煌巨著史记,是他留下的一座耸入云霄的巍峨大厦的话,那么,报任安书 则为他在这座大厦前,留下了一座崇高的汉白玉雕像,在它的底座上铭刻着六个大字:“述往事,思来者”而高高屹立的他,则正以身处黑暗时代的悲愤、正直,而又“桀骜不驯”的深沉目光,注视着千秋万代。报任安书基础知识练习1.选出加点的词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A.不能自免,卒就死耳(免除)B.不能与死节者次比(相提并论)C.其次不辱理色(肌理)D.及在槛阱之中(监狱)()A.且
11、西伯,伯也(一方诸侯之长)B.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倾斜于)C.被箠楚受辱(用杖打,作楚囚)D.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稽:考证:纪:法纪)2.选出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A.灌夫受辱于居室B.网罗天下放失旧闻C.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D.惟倜傥非常之人()A.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B.恨私心有所不尽C.此人皆意有所郁结D.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3.选出带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A.卒就死耳轲自知事不就B.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宁得自引深藏岩穴邪C.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D.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虽累百世,垢弥甚耳!()A.徒见欺视徒隶则心惕息B.重为乡党所戮
12、笑重章叠句C.仆诚以著此书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D.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遽发姜戎4.选出带点的词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使赢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C.当春乃发生D.蒙冲斗舰乃以千数()例句: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A.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B.奉厚而无劳C.盖文王拘而演周易D.吾尝终日而思矣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司马迁认为:自己的先人地位低下,没人看得起,自己要是犯罪被处死,就像牛身上掉下一根毫毛,他这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在那个社会里,只会被认为是智力穷尽,罪大恶极,不能自脱,终于被杀而已。这表达了作者对那个不平等的社会所作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报任安书高三 上册 语文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