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实验教案.pdf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学实验教案.pdf(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微生物学实验教案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细菌的简单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一、目的要求1.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2.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掌握细菌的简单染色法。3.学习并掌握革兰氏染色法。4.初步认识细菌的形态特征。5.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其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二、基本原理1.油镜的工作原理油镜的使用需在载玻片与油镜镜头之间加滴镜油(通常是香柏油),其主要原因如下:(1)增加照明亮度油镜的放大倍数可达 100,放大倍数这样大的镜头,焦距很短,直径很小,但所需要的光照强度却最大。从承载玻标本的玻片透过来的光线,因介质密度的不同,有些光线会因折射或全反射,不能进入镜头,致使
2、使用油镜时会因射入的光线较少,物象显现不清。所以为了不使通过的光线有所损失,在使用油镜时需在油镜与玻片之间加入与玻璃的折射率相仿的镜油。(2)增加显微镜的分辨率显微镜的分辨率是指显微镜能辨别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的能力。从物理学角度看,显微镜的分辨率受光的干涉现象和所用物镜性能的限制,可表示为:分辨率(最大可分辨距离)=/2NA。式中=关波波长;NA=物镜的数值孔径值。光学显微镜的光源不可能超出可见光的波长范围,而数值孔径则取决于物镜的镜口角和玻片与镜头间介质的折射率,可表示为:NA=nsin。式中为光线最大入射角的半数,它取0决于物镜的直径和焦距,一般来说在实际应用中最大只能达120,而 n 为
3、介质折射率。由于香柏油的折射率比空气和水的折射率要高,因此以香柏油作为镜头与玻片之间介质的油镜所能达到的数值孔径值要高于低倍镜、高倍镜等干镜。所以油镜的分辨率增加。2.细菌的简单染色法简单染色法是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常用碱性染料进行单染色,因为在中性、碱性或弱酸性溶液中,细菌细胞通常带负电荷,而碱性染料在电离时,其分子的染色部分带正电荷,因此碱性染料的染色部分很容易与细菌结合使细菌着色。染色后的细菌细胞与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显微镜下更易识别。常用的碱性染料有结晶紫、美蓝、碱性复红等。3.革兰氏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是 1884 年由丹麦病理学家 Christain Gram 发
4、明的.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的基本步骤是:先用初染剂结晶紫进行染色,再用碘液媒染,然后用乙醇脱色,最后用复染剂番红复染.经此方法染色后,细胞保留初染剂蓝紫色的细菌为革兰氏阳性+细菌(G);如果细胞中初染剂被脱色剂洗脱而使细菌染上复染剂的红色,该菌属于革兰氏阴性细菌(G-).革兰氏染色法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是由这两类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组成不同决定的。当用结晶紫初染后,所有细菌都被染成初染剂的蓝紫色。碘作为媒染剂,它能与结晶紫结合成结晶-碘的复合物,从而增强了染料与细菌的结合力。当用脱色剂处理时,两类细菌的脱色效果是不同的。G+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形成
5、的网状结构组成,壁厚、类脂质含量低,用乙醇脱色时细胞壁脱水,使肽聚糖层的网状孔径缩小,透性降低,从而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经脱色和复染后仍保留初染剂的蓝紫色;G-则不同,由于其细胞壁肽聚糖曾较薄,类脂含量高,所以当脱色处理时,类脂质被乙醇溶解,细胞壁透性增加,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比较容易被洗脱出来,用复染剂复染后,细胞被染上复染剂的红色。三、器材1.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约24h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大肠杆菌约24h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枯草芽孢杆菌 12-18h 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细菌三型玻片标本。2.溶液或试剂 香柏油,革兰氏染色液。3.仪器或其他用具 显微镜,酒精灯,
6、载玻片,接种环,双层瓶,檫镜纸,生理盐水等。四、操作步骤(示范)1.细菌的简单染色法(1)涂片 取两块载玻片,各滴一小滴生理盐水于玻片中央,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分别从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斜面上挑取小许菌苔于水滴中,混匀并涂成薄膜。(2)干燥 室温自然干燥(3)固定 涂面朝上,通过火焰 23 次。(4)染色 滴加染液于平放的玻片上。草酸铵结晶紫染色约1min,番红染色约 2min。(5)水洗 倒去染液,用自来水冲洗,直至涂片上流下的水无色为止。(6)干燥(7)镜检2.革兰氏染色法(1)制片 取枯草芽孢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培养物常规制片、干燥、固定。(2)初染 滴加结晶紫染色
7、1-2min,水洗。(3)媒染 用碘液冲去残水,并用碘液覆盖1min,水洗。(4)脱色 将玻片倾斜,用滴管流加 95%的乙醇脱色,直至流出的乙醇无紫色时,立即水洗。脱色时间一般为 2030s。(5)复染 用番红液复染约 2min,水洗。(6)镜检 干燥后用油镜观察。3.显微镜的使用(1)观察前的准备(2)显微观察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油镜观察在高倍镜或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样品区域后,用粗调节器将镜筒升高,然后将油镜转到工作位置,在待观察的样品区域加滴香柏油,从侧面注视,用粗调节器将镜筒小心地降下,是油镜浸在镜油中并几乎与标本相接。将聚光器升至最高位置并开足光圈。调节照明使视野的亮度合适,用粗调节
8、器将镜筒徐徐上升,直至视野中出现物像并用细调节器使其清晰准焦为止。(3)显微镜用毕后的处理上升镜筒,取下载玻片。用擦镜纸擦区镜头上的油,然后用擦镜纸蘸小许乙醇与乙醚的混合物擦去镜头上残留的油迹,最后再用干净的擦净纸擦去残留的乙醇与乙醚的混合物。用擦净纸清洁其他物镜及目镜;用绸布清洁显微镜的金属部件。将各部分还原,同时八聚光镜降下。五、实验报告1.结果(1)绘出三种细菌及细菌三型中的螺旋菌的形态图。(2)简述细菌的革兰氏染色观察结果。2.思考题(1)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加什么油?起什么作用?(2)你认为制备细菌染色标本时,尤其应注意哪些环节?(3)为什么要求制片完全干燥
9、后才能用油镜观察?(4)你认为哪些环节会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正确性?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5)现有一株细菌宽度明显大于大肠杆菌的粗壮杆菌,请你鉴定其革兰氏染色反应。你怎样运用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对照菌株进行涂片染色,以证明你的染色结果正确性。实验二 荚膜染色法;细菌运动性的观察;微生物大小的测定;显微镜直接计数法一、目的要求1.学习并掌握荚膜染色法。2.学习用压滴法观察细菌的运动性。3.学习并掌握用测微尺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4.明确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的原理。5.掌握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二、基本原理1.荚膜染色法荚膜是包围在细菌细胞外的一层粘液状或胶质状物质,其成分为
10、多糖、糖蛋白或多肽。由于荚膜与染料的亲和力弱、不易着色;而且可溶于水,易在水冲洗时被除去。所以常用负染色法染色,使菌体和背景着色,而荚膜不着色,在菌体周围形成一透明圈。由于荚膜含水量高,制片时通常不用热固定,以免变形影响观察。2.细菌运动性的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运动性可初步判断细菌是否有鞭毛。细菌运动性的观察可用压滴法和悬滴法。观察时,要适当减弱光强度以增加反差,若光线太强,细菌和阿周围的液体难以区分。3.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基本的形态特征,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微生物大小的测定,需要在显微镜下,借助于特殊的测量工具测微尺,包括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镜台测微尺是中央
11、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一般是将1mm 等分为 100 格,每格长 10m。镜台测位尺并不是直接用来测量细胞的大小,而是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每格的相对长度。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可放入接目镜内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有精确的等分刻度,有等分为 50小格和 100 小格两种。测量时需将其放在接目镜的隔板上,用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由于不同显微镜或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倍数不同,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用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以求出该显微镜在一定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然后根据微生物细胞相当于目镜测微尺
12、的格数,即可计算出细胞的实际大小。球菌用直径来表示其大小;杆菌则用宽和长的范围来表示。4.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方法。该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载玻片,其上由四条槽构成三个平台;中间较宽的平台又被一短横槽隔成两半,每一边的平台上刻有一个方格网,每个方格网共分为九个大方格,中间的大方格即计数室。计数室的刻度一般有两种规格,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25 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 16 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16 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 25 个小方格,但无论是哪一种规格的计数板,每一个大方格中的小方格都是400 个。每一个大方格边长为1mm
13、,则一个大2方格的面积为 1mm,盖上盖玻片后,盖玻片于载玻片之间的高度为0.1mm,所以计数室的容3积是 1mm。计数时,通常数五个中方格的总菌数,然后求得每个中方格的平均值,再乘上25 或 16,就得出一个大方格的总菌数,然后再换算成1ml 菌液中的总菌数。设五个中方格的总菌数为A,菌液稀释倍数为 B,如果是 25 个中方格的计数板,则:41ml 菌液中的总菌数A/52510 B=50000AB(个)同理,如果是 16 个中方格的计数板,则:41ml 菌液中的总菌数A/51610 B=32000AB(个)三、器材1.菌种 哈氏弧菌,酿酒酵母2.染色剂 绘图墨水3.仪器或其他用具 载玻片,盖
14、玻片,滤纸,显微镜,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血细胞计数板,无菌毛细滴管。四、操作步骤1.荚膜染色法湿墨水法(1)制备菌和墨水混合液加一滴墨水于洁净的载玻片上,然后挑取少量产荚膜菌菌体与其混合均匀。(2)加盖玻片将一洁净盖玻片盖在混合液上,然后用滤纸吸去多余的混合液。(3)镜检2.细菌运动性的观察压滴法(1)制片挑取一环菌液于载玻片上,用镊子取一洁净盖玻片,使其一边与菌液边缘接触,然后慢慢放下盖在菌液上。(2)镜检3.微生物大小的测定(1)装目镜测微尺取出接目镜,把目镜上的透镜旋下,将目镜测微尺刻度朝下放在目镜镜筒内的隔板上,然后旋上目镜透镜,再将目镜插入镜筒内。(2)校正目镜测微尺放镜台测微尺
15、 将镜台测微尺刻度面朝上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校正 用高倍镜观察,将镜台测微尺有刻度的部分移至视野中央,调节焦距,当清晰地看到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的刻度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平行,利用移动器移动镜台测微尺,使两尺再某一区域内两线完全重合,然后分别数出两重合线之间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所占的格数。计算 根据下列公式可计算出在高倍镜下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m)=两重合线间镜台测微尺格数10/两重合线间目镜测微尺格数(3)菌体大小测定目镜测微尺校正完毕后,取下镜台测微尺,换上酵母水浸片。用高倍镜测定酵母菌的宽度和长度。测定时,通过转动目镜测微尺和移动载玻片,测
16、出酵母菌宽和长所占目镜测微尺的格数,最后将测得的格数乘上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即为酵母菌的实际大小。(4)测定完毕 取出目镜测微尺后,将接目镜放回镜筒,再将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分别用擦镜纸擦拭干净,放回盒内保存。4.显微镜直接计数法(1)菌悬液制备以无菌生理盐水将酿酒酵母制成浓度适当的菌悬液。(2)镜检计数室在加样前,先对计数板的计数室进行镜检。若有污物,则需清洗,吹干后才能进行计数。(3)加样品将清洁干燥的血细胞计数板盖上盖玻片,再用无菌的毛细滴管将摇匀的酿酒酵母菌悬液由盖玻片边缘滴一小滴,让菌液沿缝隙靠毛细渗透作用自动进入计数室,一般计数室均能充满菌液。(4)显微镜计数加样后静止
17、5min,然后将血细胞计数板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找到计数室所在位置,然后换成高倍镜进行计数。(5)清洗血细胞计数板使用完毕后,将血细胞计数板在水龙头上冲洗干净,切勿用硬物洗刷,洗完后自行晾干。镜检,观察每小格内是否有残留菌体或其他沉淀物。若不干净,则必须重复洗涤至干净为止。五、实验报告1.结果(1)绘图说明你所观察的细菌的菌体和荚膜的形态。(2)你所观察的细菌是否能够运动?(3)将目镜测微尺校正结果填入下表:接物镜接物镜倍数目镜测微尺格数镜台测微尺格数目镜测微尺每格代表的长度/m高倍镜微 生 物名称酿酒酵母1第一室第二室目镜测微尺每格代表的长度/m宽目 镜 测 微尺格数宽度/m长目
18、镜 测 微尺格数长度/m菌 体 大 小范围/m(4)将酿酒酵母测定结果填入下表:(5)将结果记录于下表中。A 表示五个中方格的总菌数;B 表示菌液稀释倍数各中格中菌数2345AB二室菌数/ml平均值2.思考题(1)通过荚膜染色法染色后,为什么被包在荚膜里面的菌体着色而荚膜不着色?(2)为什么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或物镜时,必须用镜台测微尺重新对目镜测微尺进行校正?(3)在不改变目镜和目镜测微尺,而改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来测定同一细菌的大小时,其测定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4)根据你的体会,说明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的误差主要来自哪些方面?应如何尽量减少误差,力求准确?实验三 放线菌形态的观察;酵母菌
19、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别;霉菌的形态观察一、目的要求1.初步了解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和放线菌的形态特征。2.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3.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了解四类常见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二、基本原理1.放线菌形态的观察放线菌是指形成分枝丝状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的叫基内菌丝(基丝),基内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气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丝而无气丝。在显微镜下观察时,气丝在上层,基丝在下层,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孢子丝依种类
20、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在油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为了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人们设计了各种培养和观察方法,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尽可能保持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形态特征。本实验用其中的扦片法。扦片法:将放线菌接种在琼脂平板上,扦上灭菌盖玻片后培养,使放线菌菌丝沿着培养基表面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片上。观察时,轻轻取出盖玻片,置于载玻片上直接镜检。这种方法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2.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别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
21、细胞真核微生物,其大小通常比常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大多数酵母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有的分裂繁殖;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本实验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进行鉴别。3.霉菌的形态观察霉菌可产生复杂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
22、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霉菌的重要依据。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约310m),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观察霉菌的形态有多种方法,本实验用下列两种:直接制片观察法:是将培养物置于乳酸石炭酸棉篮染色液中,制成霉菌制片镜检。用此染液制成的霉菌制片的特点是:细胞不变形;具有防腐作用,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能防止孢子飞散;染液的蓝色能增强反差。载玻片培养观察法:用无菌操作将培养基琼脂薄层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即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的有限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培养一定时
23、间后,将载玻片上的培养物置显微镜下观察。这种方法既可以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还便于观察不同发育期的培养物。三、器材1.菌种 细黄链霉菌,酿酒酵母,曲霉,青霉,根霉,毛霉。2.培养基 高氏 I 号琼脂,察氏琼脂。3.溶液或试剂 0.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乳酸石炭酸棉兰染色液,50乙醇,20甘油。4.仪器或其他用具 无菌吸管,平皿,载玻片,盖玻片,U 形玻棒,解剖针,解剖刀,镊子,显微镜等。四、操作步骤1.放线菌形态的观察扦片法(1)倒平板 取融化并冷至 50的高氏 I 号琼脂约 20ml 倒平板,凝固待用。(2)接种 用接种环挑取菌种斜面培养物(孢子)在琼脂平板上划线接种。(3)扦片 以无菌操作
24、用镊子将灭菌的盖玻片以大约45角扦入琼脂内(扦在接种线上)(4)培养 将扦片平板倒置,28培养 35d.(5)镜检 用镊子小心拔出盖玻片,擦去背面培养物,然后将有菌的一面朝上放在载玻片上,直接镜检。2.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别美蓝浸片的观察(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 0.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然后滴加少量酵母菌菌悬液于染液中,混合均匀。(2)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3)将制片放置约 3min 后镜检,先用低倍镜然后用高倍镜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颜色来区分死活细胞。3.霉菌的形态观察直接制片观察法在载玻片上加一滴乳酸石炭酸棉篮
25、染色液,用解剖针从霉菌菌落边缘处挑取少量已产孢子的霉菌菌丝,放在载玻片上的染液中,用解剖针小心地将菌丝分散开,盖上盖玻片,置低倍镜下观察,必要时换高倍镜观察。载玻片培养观察法?五、实验报告1.结果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2.思考题(1)你根据哪些形态特征来区分上述四种霉菌?(2)你认为在显微镜下,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实验四 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一、目的要求1.明确培养基的配制原理。2.通过对基础培养基的配制,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3.了解高压蒸汽灭菌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4.学习高压蒸汽灭菌的操作方法。二、基本原理1.牛肉膏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生物学 实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