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18慢性肝炎.pdf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18慢性肝炎.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18慢性肝炎.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宁远县鲤溪卫生院宁远县鲤溪卫生院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慢性肝炎慢性肝炎别名 中医:胁痛,膨胀。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传染病中医疾病分类代码西医病名定义 慢性肝炎系以乙型、丙型为主,也可以是乙、丙,乙、丁或乙、丙、丁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中医释名西医病因慢性肝炎的病原学以感染乙、丙、丁型肝炎病毒为主,但导致急性肝炎演变成慢性肝炎的原因很多,例如失治、误治、过劳、饮酒等,但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是其主要原因。中医病因 有关慢性肝炎的中医病因虽众说不一,但大多系湿热余邪未尽而引起全身脏腑功能失调。所以慢性肝炎是一个病因病机复杂的疾病。季节地区 在我国及东南亚地区慢性肝炎为多发病.人群强度与传播发病
2、率发病机理肝炎病毒进入人体,引起免疫应答,造成肝脏损害,出现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异常。正常人参与免疫应答的网络有单核巨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含有一种溶酶体,可以溶解侵入人体的病毒,HBV 抗原决定簇与巨噬细胞形成抗原-RNA 复合物,后者作为信息,吸引并调动淋巴细胞(主要是 NK 细胞)破坏靶细胞,引起肝细胞损伤;还可分泌白细胞介素(IL-1)及激活 B 细胞产生抗体。T 淋巴细胞(包括 0KT3、OKT4、OKT8)起决定作用的是毒性 T 细胞,在识别肝细胞表面抗原后,可起到破坏靶细胞、杀灭病毒作用。而 NK 细胞不需要通过识别抗原可直接杀伤靶细胞,清除病毒。B 细胞主要产生抗
3、体,慢性肝炎 T4T8 比例平行,NK 细胞活性下降或数量减少,因此病毒难以清除。中医病机 慢性肝炎病位其始在气,继则及血,因此常涉及到气血及与血气有关的脏腑和经络。(1)湿热:病初感受湿热之邪,由于失治、误治而导致余邪未尽;但也有病久伤脾,湿久化热;也有反复感受湿热之邪,例如慢性肝炎在长夏季节再感受湿热之邪而复发,临床上有湿邪或湿热之邪弥散三焦见症。(2)气滞血瘀:人体情志的舒畅、气机的协调、脾机的运化、血液的生发均与肝的疏泄密切相关。肝有体阴用阳的特殊性,故有可寒、可热、可虚、可实的病理结局,而且病久必郁,病久必瘀。所以气滞血瘀是慢性肝炎常见的病因病机。(3)脾虚:病久必虚,所以脾虚为慢性
4、肝炎主要病因。脾虚可由于肝郁所致;亦可因湿邪困脾日久而使之运化失调;亦可因久用苦寒之辈伤脾等原因所致。(4)肝肾阴虚:肝肾同源,肝藏血,肝郁则血瘀,瘀久暗伤营血,营血既伤,必致肾阴不足,或久用苦寒之品、苦能伤阴化燥,亦可导致肝肾阴虚。(5)血瘀血热:血瘀日久化热,故血瘀血热是慢性肝炎,特别是 CAH 中、重型的主要病因病机。总之,慢性肝炎的发生发展过程,是正邪相争的过程,正系指人体正气,邪代表致病之因,正不胜邪则病久不愈。“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由于正邪相争日久,则机体脏腑俱虚,不能胜邪,所以形成正虚邪实之病因病机。病理慢性肝炎的病理诊断,包括病因、病变程度。病变程度可
5、分为轻、中、重三度。(1)轻度慢性肝炎:包括慢性迁延性肝炎(CPH)、轻型慢性活动型肝炎(CAH)。有肝细胞变性,点状及灶性坏死。嗜酸性小体,汇管区有(无)炎性浸润,可见轻度碎屑样坏死;小叶结构完整。(2)中度慢性肝炎(相当于原CAH 中型):汇管区炎症明显,伴有中度碎屑样坏死;小叶内炎症重,伴桥型坏死;纤维间隔形成,小叶结构大部分保存。(3)重度慢性肝炎(相当于原CAH 重型):汇管区炎症重或伴重度碎屑样坏死,桥型坏死广泛,累及多个肝小叶;有多数纤维问膈,导致小叶结构紊乱,或形成早期肝硬化。西医慢性肝炎分级、分期慢性肝炎按病变轻重而分级(G0-4)、分期(S0-4)。病理生理中医诊断标准中医
6、诊断(1)湿热中阻证:临床表现为胁胀脘闷,恶心厌油,纳呆,身目发黄而色泽鲜明,尿黄,口粘口苦,大便粘滞秽臭或先干后溏,口渴欲饮或饮而不多,肢体困重,倦怠乏力,舌苔黄腻,脉象弦数或弦滑数。主证:身目发黄,色泽鲜明;苔黄腻。次证:恶心,厌油,纳呆;胁胀脘闷;尿黄。辨证要求:具备主证、者,即属本证。具备主证及次证三项中的任何两项者,即属本证。具备主证及次证、者,即属本证。(2)肝郁脾虚证;临床表现为胁肋胀满疼痛,胸闷太息,精神抑郁,性情急躁,纳食减少,口淡乏味,脘痞腹胀,午后为甚,少气懒言,四肢倦怠,面色萎黄,大便溏泄或食谷不化,每因进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加重,舌质淡有齿痕,苔白,脉沉弦。主
7、证:胁肋胀满;腹胀便溏。次证:抑郁烦闷;身倦乏力;舌淡有齿痕。辨证要求:具备主证、者,即属本证。具备主证及次证、两项者,即属本证。具备主证及次证者,即属本证。(3)肝肾阴虚证:临床表现为右胁隐痛,腰膝酸软,四肢拘急,筋惕肉跳,头晕目眩,耳鸣如蝉,两目干涩,口燥咽干,失眠多梦,潮热或五心烦热。形体消瘦,面色黛黑,毛发不荣,牙龈出血,鼻衄,男子遗精,女子经少或经闭、舌体瘦,舌质红、少津,有裂纹,花剥苔或少苔,或舌红无苔,脉细数无力。主证:头晕目涩;腰膝酸软;舌红少津。次证:五心烦热;少寐多梦;胁肋隐痛,遇劳加重;脉细数。辨证要求:具备主证、者,即属本证。具备主证三项中的任何两项及次证四项中的任何两
8、项者,即属本证。具备主证三项中的任何一项及次证四项中的任何三项者,即属本证。具备次证、者,即属本证。(4)瘀血阻络证:临床表现为面色晦暗,或见赤缕红丝,两胁刺痛,肝脾肿大,质地较硬,蜘蛛痣,肝掌,妇女行经腹痛,经血色暗有块,舌质暗或有瘀斑,脉沉细涩。主证:面色晦暗或赤缕红丝;肝脾肿大,质地较硬。次证:舌质暗或有瘀斑;肝掌,蜘蛛痣;两胁刺痛;女子行经腹痛或经色暗红有块。辨证要求:具备主证、项者,即属本证。具备主证及次证各一项者,即属本证。具备次证、项者;女子具备次证、项中的两项及第项者,即属本证。(5)脾肾阳虚证:临床表现为畏寒喜暖,四肢不温,精神疲倦,面色不华或晦黄,少腹腰膝冷痛,食少脘痞,腹
9、胀便溏或晨泄,完谷不化,甚则滑泄失禁,小便不利或余沥不尽或尿频失禁,下肢或全身浮肿,甚则水膨,阴囊湿冷或阳屡,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或滑,脉沉细弱或沉迟。、主证:畏寒肢冷;神疲脉弱;次证:少腹腰膝冷痛:食少便溏,甚至晨泄;下肢浮肿;阴囊湿冷或阳痿。辨证要求:具备主证、者,即属本证。具备主证或及次证四项中的任何两项者,即属本证。具备次证、项;男子具备次证、项中的两项及第者,即属本证。特殊见症:慢性肝炎有些特殊见症,能反映脏腑“肝”的某些实质性改变。重视这些特殊见症有助于加强针对性治疗,兹举 23 则如下。爪甲枯裂:“肝主筋,其华在爪”,有此症者提示肝阴不足。咽干喜唾涎沫:本症在慢性肝炎极为常见。此
10、为脾虚津液不能上承,故咽干,但又有湿邪中阻,故喜唾涎沫。胃脘振水声:60以上的慢性肝炎有此症。即心下有留饮,属肺、脾、肾三脏俱虚,常伴有腰冷沉重、肩背酸痛。黄腻苔:黄腻苔在慢性肝炎很常见,不属特殊见症。但对黄腻苔的治疗则常有误,因黄腻苔主里湿热证,故一见黄腻苔则以湿热论治,用苦寒之品。肝炎是感受六淫之邪所致,病程早期以湿热为主,由于失治、误治或身体素质等因素,致使湿邪留滞,日久化火,灼伤阴液,导致肝肾阴虚。后者又可加重肝郁,木郁克土,脾虚失运,造成水湿内停。因此慢性肝炎之湿,主要是内生。但因受累脏腑及病变程度不同、湿邪停滞部位各异,临床表现亦有区别。有的为留饮,有的寒聚成痰;有的与时令相应;也
11、有湿困脾阳久而导致脾胃虚寒,湿久化热。湿与热结成为湿热,客观上表现为黄腻苔,但该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是标而不是本。因此应在辨证基础上,弄清黄腻苔病因,而不宜尽用苦寒清泻之品。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依据(1)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符合慢性肝炎,并有一项 HBV 感染标志阳性。慢性 HBsAg 携带者,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正常,HBsAg 持续阳性 6 个月以上,这种病人,尤其是 HBeAg 或抗-HBe 阳性者,肝活检证明 90以上有慢性肝炎病变,一旦过劳、大量饮酒或身患其它重病均可导致肝炎急性发作,临床常诊断为急性肝炎,但肝活检均为慢性肝炎。(2)慢性丙型肝炎:临床符合慢性肝炎,血清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药 健康 知识讲座 18 慢性 肝炎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