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pdf





《2022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pdf(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 草原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3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1 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2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二)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三)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给课文分段。二、教学重点、难点:(一)学习生
2、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二)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如何给课文分段。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勾勒: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迂,曲曲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涯,水边。)2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词。(有些词让学
3、生互学互帮,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有些词语留到讲读时解决;有些词语课后个别解决。)(五)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1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这篇访问记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22按访问的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为什么?(可以有三种分法:(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为 5 段;(2)按初见草原景色访问陈巴尔虎旗公社,可分为2 段;(3)按初入草原途中见闻蒙古包外、内,可分为 3 段。学生按其中哪一种方法来分段,都可以。)(六)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段段意。同时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第 1 段: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绿毯、
4、勾勒、骏马、奇丽、柔美、渲染、回味、茫茫、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第2 段: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疾驰、迂回、洒脱、襟飘带舞。第3 段: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第 4 段: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拘束、羞涩、鄂温克。第 5 段:斜阳下的话别。天涯、斜阳。)(七)作业。1在作业本上练习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2熟读课文第 1 段。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习课文第 1、2 段,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人欢迎客人时的热烈欢腾场面,加深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理解。(二)体会文中比喻句的内容及作用。(三)了解文中关联词语的运用。(四)背诵课文第 1 段。二、教学重点、难点:(一)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人欢迎客
5、人时的热烈欢腾场面,加深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理解。(二)背诵课文第 1 段。新课标第一网三、教学过程:3 3(一)讲读第 1 段。(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3)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让学生自己出声读第 1 段第 1 层,要求学生细心体会,认真想象。重点说说下面三个句子:“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4 4(让学生按课文描写顺序和景物特点,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课文熟读成诵。)(可分为两层:初入草原看到的美
6、丽景色;快到公社,主人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3讲读第 1 层课文。“洒脱”是什么意思?(不受拘束。课文指行动自由,不受限制。)(2)“初入草原,听不到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这些描写说明草原环境有什么特点?(十分静寂。)(3)初入草原,环境的特点是辽阔、静寂。后来呢?草原环境有什么变化?从什么地方开始变化的?(草原的环境有了变化,从见到一条河开始变化。)(4)看到了河,环境有什么变化?隐隐有鞭子的轻响说明了什么?(说明有人了。)(5)为什么有了河,草原的环境就有了变化?(有了河流、水草长得茂盛,蒙族人民就会把牛、羊、马群赶到这儿来放牧。)4讲读第 2层。5(1)指
7、名学生读第 2 层。(2)“疾驰”、“襟飘带舞”是什么意思?(因为他们突然出现在远处的山丘上,而且都穿着颜色鲜艳的衣裳,这样既恰切又形象地表现了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情。)(4)当主人见到客人时,草原的环境有什么变化?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习课文第 3、4、5 段。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二)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一)学习课文第 3、4、5 段。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二)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三、教学过程
8、:6(一)导入。1让三名学生各朗读一段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1)这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2)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表现蒙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2读后讨论交流。(2)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这节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汉两族人民情谊很深?为什么“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3)客人告别时的情景怎样?“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中的“何忍别”是什么意思?第1 句怎么讲?(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第2 句中的“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讲?(“话”是互相攀谈,送别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直到夕阳西
9、下,人们还在互相攀谈,依依不舍地告别。)用在诗句结尾的作用是什么?(这两句诗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4)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表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穿着各色的民族服装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用手抓羊肉和奶酒招待客人,席间姑娘们还要唱民歌;饭后表演套马、摔跤和民族舞蹈。以上这三方面表现了蒙古人民的风俗习惯。)(三)总结全文。1从全文看,前面两段主要是写什么?后面三段主要是写什么?7(课文前两段主要讲草原景物的美,后三段主要讲草原人民的美,说明蒙汉两族人民感情深厚。)1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读一读,想一想把什么比作什么,然后抄写在摘抄本上。
10、2练习课后练习题第 4 题。板书设计:天:清鲜、明朗景美天底下:小丘平地、羊、马、牛 1 草原人美:热情好客、会心感人2 丝绸之路教学目标:1认识“矗凹”等七个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教学重点:8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丝绸之路的价值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
11、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2齐读课题。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答)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二、检查预习情况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理由,就更
12、好了。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9 92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5集体交流(预设: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如果个人学生没有找到,可以再讨论)(二)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1安息国与中国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2小组汇报表演,再读文章。3通过分角色朗读,你体会到了两国人民怎样的心情?学生充分交流。(预设:学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部编版五 年级 语文 下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