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教案.pdf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教案.pdf(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单元复习教案第四单元复习教案理解内容,概括要点1化石吟2看云识天气3绿色蝈蝈4月亮上的足迹5山市兴趣情境导引1.课间,初一(2)班教室。小明和小军正在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进行着激烈的争论。小明:鸡是由蛋孵化出来的,没有蛋怎么可能有鸡呢?所以我认为应该是先有蛋后有鸡。小军:你说的不对,应该是先有鸡后有蛋。蛋是鸡生的,没有鸡哪来的蛋呢?聪明的同学,你赞同谁的观点呢?或许你还有自己的见解吧!2.“神舟”四号飞船成功返回在内蒙古中部准确着陆新华网北京月日电。北京时间月日时分,“神舟”四号飞船在完成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着陆。至此,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次飞行试验获得圆
2、满成功。“神舟”四号飞船于 2002 年 12 月 30 日凌晨在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 6 天零 18 小时,环绕地球 108 圈。“神舟”四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艘无人飞船,除没有载人外,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致。在这次飞行中,载人航天应用系统、航天员系统、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全面参加了试验,先后在太空进行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试验及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研究项目;预备航天员在发射前也进入飞船进行了实际体验。飞船在轨飞行期间,船上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宝贵的飞行试验数据和科学资料。“神舟”四号飞船的返回舱将在近日运回北京
3、,由科研人员对飞船及试验项目进行技术分析和科学研究。飞船轨道舱将继续在轨运行并进行有关的空间科学和应用试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专家称,“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返回,表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技术日臻成熟,为最终实现载人飞行奠定了坚实基础。“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返回标志着我国的科学技术和太空探索又向前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炎黄子孙为之欢欣鼓舞。你还知道关于太空探索的其他情况吗?同学们,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既美丽又神秘,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一组课文都是以探索自然世界为主要内容的文章,相信大家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一定会激发起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索的浓厚兴趣,一定会更加热爱科学
4、,热爱生活。难点互动探索难点问题 1把握文意生:老师,把握文意是什么意思?师:把握文意就是概括性地了解文章的大意。生:在具体的阅读中,怎样才算是把握了文意呢?师:通过阅读理解了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明白了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这就是把握了文意。生:我知道了,把握文意就是归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题思想。师:可以这么认为,你很聪明。生:老师,把握文意有哪些具体方法呢?师:首先我们可以抓住文题进行分析。本单元课文虽然文体不一,但文题都与文章的中心密切相关。如绿色蝈蝈 山市文题揭示了说明的对象,我们不难理解前者应是主要介绍蝈蝈的特征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后者应是介绍“山市”的形成变化过程和特点等方面的
5、知识;看云识天气 从文题我们也不难看出文章主要写的是“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月亮上的足迹主要是写人类登上月球的经过;而化石吟则是要赞美“化石”记录生物进化的丰功伟绩。生:其次呢?师: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文章的写作顺序。阅读不可能“窥一斑而见全豹”,看一篇文章,首先要弄清楚文章中说了什么人或事,作者是怎样行文布局的,必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才能准确把握文意,这是阅读中最重要的一环。生:理清文章思路确实非常重要。师:第三,在课文阅读时我们还要善于把握文章中的关键性语句,借助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来概括全文要点。生:还有其他方法吗?师:我认为“复述”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要点也很有帮助。相
6、关知识链接一: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各部分的组合形式。具体地说,是指文章各段之间的组合安排,它要服从表现文章中心的需要。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标题,都是文章的结构,因此分析文章结构层次,应着重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结构是文章的架子,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安排,是作者思路的具体体现,循着文章结构,我们就能把握作者思路,理解文章主题。主要结构类型有总分总,总分,分总等。划分层次,就是分类,把相同的内容合并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是准确理解文章内容和写法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可按分类集合原则,从时间、空间、逻辑等方面入手划分。相关知识链接二:准确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
7、章内容要点,关键在于找准中心句,主旨句、点题句、警策句、议论抒情句,这些都是表明作者思路的关键句,它是我们理解内容、分析文章的基础。这些句子一般都表明了作者的写作目的,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文章思想感情高度浓缩的结晶,含义非常丰富深刻。当然,还可利用题目或利用开头、结尾的过渡、照应,并联系全文,把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组合在一起,概括成中心内容。相关知识链接三:复述课文详细复述简要复述摘要复述创造性复述品味语言的准确性把握说明的条理性抓住对象的特征性理解知识的科学性范例 1、概括化石吟的主要内容,体会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读这首诗可以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
8、标题中的“化石”点明了抒写对象;“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我们不妨给自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化石有什么作用?作者要赞美什么?理清作者思路。全诗共7 节,可分 3 层。第 1、2 节为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第 36 节为第二层,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第7 节为第三层,回应第 1、2节。结构上首尾呼应。第 3 至 6 节是诗的主体部分,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可通过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化石的作用。“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是表现作者思路的句子,由疑问转而写飞扬的思绪。“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表明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进化的科学观点,否定了上帝创
9、造万物的谬论。“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犹如把生命档案细细描画”,说明了这些化石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想像着它们在葱郁的远古森林中引颈长吼,我们能不赞叹大自然的高妙吗?解答: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大自然的伟大。解题方法链接这首诗比较好懂,学习时要善于展开丰富的想像和联想。放开去想,去说。要注意把语文知识和自然知识结合起来,既学到了有关诗的知识,又学到了自然科学知识。结合这首诗的学习,可以参观自然博物馆,或者找一些介绍古生物的画册(这种画册很多)看看,
10、培养自己对生物进化的兴趣。朗读,应该作为学习本课的一种重要手段来看待,因为朗诵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再现,它也是一种再创造。无论是从生理角度,传统读书方法,语文教学本身,还是从审美陶冶的角度来看,加强朗读,都是非常重要的。范例 2、看云识天气一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云和天气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分析: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选取了恰当的说明角度和说明顺序,因此显得层次清晰,条理分明。课文紧扣题目,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进行说明。首先指出云和大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
11、云可以识天气。然后重点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其间写了八种云的形态和光彩,说明它们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最后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整个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晰。文章先说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第 1 段概述,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一句总说,然后描绘了万千姿态的云。第2 段是 3、4、5 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 3 段照应“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第4、5 段照应“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6 自然段开始写“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在文
12、章内部,作者也是按照一定的思路来介绍的。例如第3 段,把“薄云”又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并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及和天气的关系。解答:看云识天气 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云的种类云的形状天气的情况卷云像羽毛,像绫纱阳光可以透过它照到地面,不会带来雨雪。卷积云像粼波它不会带来雨雪积云像棉花团在天空映着温和的阳光高积云像羊群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卷层云仿佛白色绸幕它向前推进,天气将转阴高层云像毛玻璃它预示将要下雨或下雪雨层云布满天空连绵不断的雨雪就要开始下降积雨云形成高大的云山马上就
13、会下暴雨光名产生和分布情况色彩天气征兆晕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里红外紫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华产生在高积云边缘部分里紫外红华环由小变大,转晴;由大变小,转阴雨虹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彩色圆弧东虹轰隆西虹雨霞早,晚,太阳照着云彩云层变红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解题方法链接云的种类繁多,通过设计表格,可以帮助我们掌握云的种类,从而更加清楚地理解课文。可以先把云分成两大类:按照云的形态可分为晴天的云和雨雪天气的云;再按照云的光彩分为四种。范例 3绿色蝈蝈一文中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作者为什么能把蝈蝈写得如此的活灵活现?分析:本文是一篇有趣的自然科学小品
14、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介绍了蝈蝈的一些习性,虽然生字词较多,但语句浅显,且十分生动有趣,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文章第 1、2 段引出说明对象。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我独自一人”去观察昆虫,体现了作者对他所热爱的事业的执著!第 2 段以蝉的一声哀号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蝈蝈,可谓独具匠心!从第 3 段开始介绍蝈蝈。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来写蝈蝈。先写它的歌声。蝈蝈的声音是“窃窃自语”,“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作响”,声音“喑哑”“尖锐”“短促”“清脆”。当四周的蛙声和其他虫鸣沉寂时,蝈蝈的声音则显得“非常柔和”。这些描述都表现出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第 4 至 11
15、 段写蝈蝈的食物习性,这是文章的主体,所以写得最为详细。作者为了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不仅到野外去观察,还捉了许多养在家里,他之所以能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正是得益于他对蝈蝈的细致观察。蝈蝈长得什么样呢?作者作了一番描述:“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优美的语言刻画出蝈蝈可爱的样子。接下来,作者写蝈蝈的食物。作者把蝈蝈和螽斯比较着写,它们都不太喜欢吃莴苣叶。作者后来是如何知道蝈蝈最喜欢吃什么食物的呢?一句话,通过观察。清晨,作者散步时看到的一幕揭开了蝈蝈食物之谜捕蝉为食。那么蝈蝈为什么最喜欢吃蝉的肚子呢?“是不是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作
16、者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实验和观察。第 7 段写揭开了蝈蝈首先吃蝉肚子的秘密,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8、9、10 三段是对蝈蝈食性的补充说明。11 段写蝈蝈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一起,从不争吵。解答: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作者之所以能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是因为他热爱自己的事业,是对蝈蝈进行细致观察、思考、探索的结果。解题方法链接学习本文可先进行快速阅读,找一找文章介绍了蝈蝈哪些方面的特点,概括出文章要点。对文章的主体部分可一边默读一边圈点勾画,列出蝈蝈的食谱,从而归纳出蝈蝈的食性,更好地把握文章的
17、主要内容。范例 4月亮上的足迹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人类第一次登月“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分析:这是一篇纪实报道。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通过阅读,我们能从中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怎样把一件事情叙述得完整生动呢?本文提供了很好的范例。首先是渲染。文章的1、2 段进行了渲染,目的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其次是有明晰的时间线索。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从第3 段的“这一年的 7 月 16 日”开始,作者把登月的全过程按照时间顺序作了详细交代,甚至连几
18、分几秒都写得清清楚楚。这就使读者比较详细地了解登月的具体时间,也增强了事件的生动性。可以说,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是本文写作的又一突出特点。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解答:本文主要记叙了记录了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全过程。在此之前,人类曾幻想过登月,并产生了很多神话传说、科幻作品,但从来没有真正到过地球以外的星球。“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说明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人类不会局限于地球,人类的未来是美好的。解题方法链接
19、把握本课内容可按如下步骤进行:a快速默读课文,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c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d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e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f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相关资料:“水星”计划是美国 1958 年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载人航天计划。鉴于当时与苏联竞争的紧迫形势,该计划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尽可能利用已经掌握的技术和成果,以最快的速度和简单可靠的方式抢先把人送上天。但事实上,当苏联于 1961 年 4 月 12 日把航天员加加林送上天成功地完成轨道飞行时,“水星”飞船尚处
20、于无人试验阶段,直到1962 年才进行首次载人轨道飞行。“水星”计划于1963 年结束,共完成25 次飞行试验,其中包括4 次动物飞行,2 次载人弹道飞行,4 次载人轨道飞行,耗资约4 亿美元。“阿波罗”登月计划:人类航天史上的惊人之作“阿波罗”计划早在 1957 年便开始设想。前苏联于 1957 年抢先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之后,又于 1961 年把人类第一名航天使者送上地球轨道。从表面上看,前苏联在航天领域屡拿金牌,遥遥领先。这大大刺激了技术力量雄厚的美国人,连美国总统肯尼迪也惊呼:“我们落后了!”为了打破前苏联的航天优势,1961 年 5 月 25 日美国总统肯尼迪批准了航空航天局
21、的登月计划,并在国会上大胆地提出了在1970 年以前先于前苏联把人送上月球的任务。尼尔阿姆斯特朗,1930 年 8 月 5 日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个小城。小尼尔从小就对飞行非常着迷,15 岁开始学习飞行课程,学费靠他自己打工挣得。由于学习成绩优异,16 岁他就获得了实习飞行员的驾驶执照。当时,他甚至还没有取得汽车驾驶执照呢。用一句中国话来说,小尼尔还没学会走,就已经学会跑了。1947 年,阿姆斯特朗高中毕业后,获得美国海军提供的奖学金,进入著名的普度大学学习。1949 年小尼尔应征入伍,正式成为美国海军的飞行员。这以后的十几年中,阿姆斯特朗驾驶过 200 多架各式飞机,包括滑翔机、直升机、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四 单元 复习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