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综合考试大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医学综合考试大纲.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础医学综合考试大纲基础医学综合考试大纲.考试范围.考试范围: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病理学四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考试目标要求.考试目标要求: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病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基本素质和要求,达到研究生入学水平。.答题方式及时间.答题方式及时间:闭卷、笔试、180 分钟.试题分值.试题分值:150 分.题型结构及比例.题型结构及比例:1.比例:生理学 25%生物化学 25%免疫学 25%病理学 25%2.题型:英文名词解释中文名词解释A 型选择题问答题50 分,2.5 分/题,20
2、题40 分,2 分/题,20 题40 分,2 分/题(5 个备选答案),20 题20 分,5 分/题,4 题生理学生理学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 绪论1.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研究的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整体水平。2.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概念及生理学意义。3.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4.正负反馈、前馈调节。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的作用、膜蛋白、膜糖类的功能。2.单纯扩散、膜蛋白介导的易化扩散、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信息的跨膜信号转导类型。3.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动作电位组成及其产生机制、动作电位产生、传
3、导特点。4.兴奋、兴奋性、阈强度的概念。细胞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5.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过程,兴奋-收缩耦联,影响骨骼肌收缩效能的因素。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骨骼肌的收缩机制。等长、等张收缩、单收缩、复合收缩。第三章 血液第三章 血液1.血浆、血细胞、血量、血液的比重、血液的黏度、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等渗溶液和等张溶液。血浆的 pH。2.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生理特性与功能、红细胞生成的原料及调节、红细胞的破坏。白细胞的分类和数量、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白细胞的生成与破坏。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血小板的生理特性、血小板的生成和调节、血小板的破坏。3.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凝血
4、因子、凝血的过程。血液的抗凝机制。纤溶酶原的激活、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纤溶抑制物。4.血型与红细胞凝集、ABO 血型系统的分型、ABO 血型系统的抗原和抗体、ABO 血型的鉴定。Rh 血型的发现和分布、Rh 血型系统的抗原与分型、Rh 血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输血的原则。第四章 血液循环第四章 血液循环1.心肌工作细胞的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浦肯野细胞和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机制。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及其影响因素、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及其与收缩活动的关系。自动节律性及其影响自律性的因素、心脏的起搏点、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特点及其影响传导的因素。正常体表心电图
5、各波和间期的意义。心电图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关系。2.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泵血过程各时期及其特点。心音的产生机理。评价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产生的原理。3.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层流和湍流、血流阻力及其影响因素。动脉血压的形成、正常值及其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动脉脉搏的波形、传播速度。中心静脉压、外周静脉压、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4.微循环的组成、微循环血流动力学、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方式。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淋巴液的生成回流及其影响因素。5.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延髓和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颈动脉窦
6、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过程及其生理意义。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血管内皮生成的舒血管和缩血管物质,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心房钠肽素、前列腺素、阿片肽、组胺、肾上腺髄质素。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6.冠脉循环的解剖特点、冠脉血流的特点、冠脉血流量的调节。肺循环的生理特点、肺循环血流量的调节。脑循环的特点及脑血流量的调节、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第五章 呼吸第五章 呼吸1.肺内压、胸膜腔内压、肺和胸廓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非弹性阻力,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呼吸功。2.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基本原
7、理、肺换气过程、影响肺换气的因素、肺扩散容量、组织换气。通气血流比值及其意义。3.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氧的运输、氧离曲线、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二氧化碳的运输形式、CO2解离曲线、O2与 Hb 的结合对 CO2运输的影响。4.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呼吸的反射性调节。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1.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电生理特性、消化腺的分泌功能、消化道的神经支配。胃肠激素的种类及其作用。2.唾液的性质和成分、唾液的作用、唾液分泌的调节。咀嚼和吞咽。3.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胃液分泌的调节。胃的运动及其控制。呕吐。4.胰液的成分和作用、胰液分
8、泌的调节。胆汁的成分和作用、分泌与排放的调节。小肠腺的分泌机制。小肠液分泌的调节。小肠的运动形式。回盲瓣的功能。小肠运动的神经体液因素调节。5.大肠液的分泌。大肠的运动形式。粪便的形成及排便反射。大肠内细菌的活动。6.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吸收途径与机制。糖、蛋白质和脂类的吸收、水的吸收、无机盐的吸收、钠的吸收;Cl 和 HCO3的吸收;铁的吸收;钙的吸收。维生素的吸收。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1.三磷酸腺苷的合成与分解与体内能量转化和利用的关系。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能量转化。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耗 O2量和 CO2产生量的测定方法。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基础代谢及基础代
9、谢率。2.体温及其正常变动,产热过程和散热途径,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定点的概念。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1.肾单位的构成。球旁器。滤过膜的构成。肾的神经支配和血管分布。管-球反馈。肾血流量的神经和体液调节。2.有效滤过压、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滤过系数。3.肾小管与集合管中物质转运的方式。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各种物质的重吸收与分泌。4.肾髓质渗透压梯度及其与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关系,直小血管在维持肾髄质高渗中的作用。5.尿生成的神经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管紧张素、抗利尿激素对尿生成的调节,尿生成的肾内自身调节。6.清除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测定清除率的意义
10、。7.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排尿反射过程、常见的排尿异常。第九章 感觉器官第九章 感觉器官1.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概念、感受器的分类及作用。2.视近物眼的调节。视网膜的感光换能作用。3.声波的气传导和骨传导,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4.位置、平衡觉感受器。第十章 神经系统第十章 神经系统1.神经纤维的兴奋产生及传导、突触联系、突触的传递过程及其传递特点、中枢抑制。递质和受体的概念,中枢和外周的主要递质及其作用。2.皮肤痛和内脏痛的特征。牵涉痛的概念、机制及临床意义。特异和非特异投射系统的组成和作用。3.脊休克的概念、主要表现及其机制。牵张反射的概念、分类及其机制,临床常用的腱反
11、射。去大脑僵直概念及其机制。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4.胆碱能纤维和肾上腺素能纤维的外周分布、递质和受体及其主要阻断剂,胆碱能和肾上腺素能纤维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5.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概念和特点,正常脑电图的基本波形和生理意义。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的特点和生理意义。第十一章 内分泌第十一章 内分泌1.激素的概念和作用方式。激素的分类(按化学性质)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激素作用的机制。激素分泌的调节。2.下丘脑调节激素和腺垂体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3.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生物学作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4.
12、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1,25-二羟维生素 D3的作用。5.糖皮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糖皮质激素与应激反应,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盐皮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盐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肾上腺髓质激素与应急反应,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的调节。6.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胰高血糖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生长抑素的作用。7.前列腺素、褪黑素、瘦素、性激素。第十二章 生殖第十二章 生殖1.睾丸的生精作用和内分泌功能,睾酮的生理作用。睾丸功能的调节,下丘脑腺垂体睾丸轴及其活动的调节。2.卵巢的生卵作用和内分泌功能,雌激素、孕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月经周
13、期。下丘脑腺垂体卵巢轴及其活动的调节。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1.氨基酸的结构与分类。2.肽键与肽链。3.蛋白质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4.蛋白质的理化性质特点,尤其是蛋白质变性。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1.核酸的分子组成:分类、基本成分、基本单位。2.DNA 的结构与功能。3.几种 RNA(mRNA、tRNA、rRNA)的结构特点与功能。4.核酸的理化性质。第三章 酶第三章 酶1.酶的概念和命名,及酶与医学的关系。2.酶的分子结构和催化作用。3.酶促反应的特点。4.辅酶与酶辅助因子。5.酶促反应动力学。6.
14、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抑制作用。7.酶活性的调节。8.核酶的概念。第四章 糖代谢第四章 糖代谢1.糖的分解代谢。2.糖原的合成与分解。3.糖异生。4.磷酸戊糖途径。5.血糖及其调节。第五章 生物氧化第五章 生物氧化1.生物氧化的概念、特点和意义。2.ATP 的生成、贮存和利用。3.氧化磷酸化的概念。4.呼吸链的概念,两条呼吸链的组成和排列顺序。5.ATP 合酶。6.氧化磷酸化的调节。7.胞质中 NADH 的氧化。第六章 脂类代谢第六章 脂类代谢1.脂类的分类及生理功能。2.脂肪的消化与吸收。3.脂肪的合成代谢:合成部位、原料及基本途径。4.脂肪酸的合成部位及原料及合成过程。5.脂肪的分解代谢:脂肪
15、动员;脂肪酸的-氧化的基本过程;酮体的生成、利用和生理意义。6.甘油磷脂的代谢:甘油磷脂的基本结构、分类、合成部位和合成原料。7.胆固醇合成与转化:合成部位、原料和关键酶;胆固醇合成的调节;胆固醇的转化。8.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功能,高脂血症。第七章 氨基酸代谢第七章 氨基酸代谢1.氨基酸、蛋白质的生理功能。2.必需氨基酸的概念和种类。3.蛋白质在肠道的消化、吸收及腐败作用。4.氨基酸的一般代谢:转氨酶、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酮酸的代谢。5.氨的代谢、尿素的生成。6.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一碳单位代谢。7.甲硫氨酸循环。8.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代谢。第八章 核苷酸代谢第八章 核苷酸代谢1.嘌呤和嘧啶核苷
16、酸从头合成原料及其调节。2.嘌呤和嘧啶核苷酸补救合成。3.脱氧核苷酸的生成。4.嘌呤和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产物。5.抗核苷酸代谢药物的生化机制。第九章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与调节第九章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与调节1.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2.多酶体系在细胞内的分布和调节酶。3.酶结构的调节。4.酶量的调节。5.激素水平的代谢调节。6.整体水平的代谢调节。第十章 DNA第十章 DNA生物合成生物合成1.中心法则。2.DNA 生物合成的概念。3.DNA 的复制。4.逆转录。5.DNA 的损伤与修复。第十一章 RNA第十一章 RNA生物合成生物合成1.RNA 生物合成的概念。2.转录体系的组成及转录过程。
17、3.转录后加工过程。第十二章 蛋白质生物合成第十二章 蛋白质生物合成1.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概念。2.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和遗传密码。3.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4.蛋白质合成与医学的关系。第十三章 基因表达调控第十三章 基因表达调控1.基因表达的概念。2.基因表达的特点和意义。3.真核和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第十四章 基因、基因组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第十四章 基因、基因组和人类基因组计划1.基因的概念。2.原核生物基因结构特点。3.真核生物基因结构特点。4.基因组概念。5.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点。6.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点。第十五章 信息物质、受体与信号转导第十五章 信息物质、受体与信号转导1.细胞信
18、息物质的概念及分类。2.受体的概念、分类和作用特点。3.G 蛋白。4.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5.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第十六章 重组第十六章 重组DNADNA 技术技术1.重组 DNA 技术相关的概念。2.基因工程基本原理。3.基因工程与医学。第十七章 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因子第十七章 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因子1.癌基因概念。2.抑癌基因概念。3.生长因子的概念。4.生长因子的作用机制。第十八章 血液生物化学第十八章 血液生物化学1.血液的化学成分:水和无机盐、血浆蛋白质、非蛋白质含氮物质、不含氮的有机化合物。2.血浆蛋白质分类、来源及功能。3.血红素的合成的原料、部位和调节(关
19、键)酶。4.成熟红细胞的代谢特点。第十九章 肝的生物化学第十九章 肝的生物化学1.肝脏生物转化的概念和特点。2.生物转化反应类型及酶系。3.影响肝脏生物转化作用的因素。4.胆汁酸代谢。5.胆色素代谢。第二十章 维生素第二十章 维生素1.脂溶性维生素生理功能与缺乏症。2.水溶性维生素生理功能与缺乏症。免疫学免疫学第一部分 免疫的基本知识第一部分 免疫的基本知识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 绪论1.免疫学发展简史。2.获诺贝尔奖的免疫学家及其工作简介。3.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统及其组成,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克隆选择学说。4.免疫病理与临床免疫。5.免疫学技术及其应用。第二章 抗原第二章
20、抗原1.抗原的概念(广义、狭义)及其基本特性、半抗原、免疫原和抗原决定簇的定义、TD-Ag和 TI-Ag 的概念。2.表位概念与种类,及其与 TD 抗原的关系。3.决定抗原免疫原性和特异性的因素:抗原分子的理化特性、宿主方面的因素、进入机体的途径。4.交叉反应及其生物学意义。5.各种类抗原和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及其医学意义。6.常用的有丝分裂原、弗氏佐剂作用机制。第三章 免疫器官第三章 免疫器官1.中枢与外周免疫器官的种类、组成和主要免疫功能。2.淋巴细胞再循环的免疫学意义。第四章 免疫细胞第四章 免疫细胞1.造血干细胞的分化途径。2.参与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主要细胞的种类及主要免疫学特征:T
21、 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TCR 基因及 TCR-CD3 复合物、T 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功能及调节性 T细胞。B 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BCR 复合物的组成、B 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功能。自然杀伤(NK)细胞的表面标志、受体及主要生物学功能。抗原递呈细胞的概念、种类、外源性抗原及内源性抗原的递呈过程、抗原的交叉递呈。第五章 免疫球蛋白及第五章 免疫球蛋白及B B 细胞发育细胞发育1.掌握免疫球蛋白的概念、类型、结构及其功能。2.掌握免疫球蛋白的结构特点与抗原性的关系。3.掌握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4.了解免疫球蛋白的基因重排与抗体多样性产生的机制。5.了解 B 细胞发育过程中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
22、、表达的变化。6.了解体外抗体的制备过程。第六章 补体系统第六章 补体系统1.补体的发现及命名、组成、产生部位,补体成分、片段、转化酶等的正确书写形式。2.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经典(传统)激活途径、旁路(替代)激活途径、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激活途径】的异同点,补体激活的调节机制。3.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活性。4.补体受体种类及其配体和表达的细胞。第七章 细胞因子第七章 细胞因子1.细胞因子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特点。2.掌握细胞因子主要的生物学活性。3.了解细胞因子在临床的实际应用及应用前景。4.了解细胞因子的来源及检测方法。第八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免疫细胞膜分子)第八章 白细胞分化
23、抗原和粘附分子(免疫细胞膜分子)1.白细胞分化抗原、CD 抗原、细胞粘附分子的概念。2.与免疫细胞识别、活化和效应相关的 CD 分子。3.细胞粘附分子的分类、特性和功能。第九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基因复合体与其编码的分子第九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基因复合体与其编码的分子1.HLA 和 H-2 基因复合体的基本结构,MHC 多态性概念。2.MHC I 类和 II 类分子的结构、组织细胞分布和与抗原肽相互作用特点。3.蛋白质抗原处理和提呈的基本途径。4.MHC 遗传学特征。第十章 免疫应答第十章 免疫应答1.天然免疫应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吞噬细胞识别微生物的机制。3.NK 细胞活化和抑制受体的作用机制
24、。4.炎症细胞渗出过程。5.天然免疫应答的调节。6.B 细胞对 TD、TI-1 及 TI-2 抗原免疫应答的异同点。7.Th 细胞在 B 细胞的免疫应答中的辅助作用。8.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及其在预防、诊断中的意义。9.粘膜免疫应答的特点。10.B 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成熟过程。11.T 细胞识别抗原的特点。12.T 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13.效应 T 细胞的主要功能。14.T 细胞活化信号的主要转导过程。第十一章 粘膜免疫第十一章 粘膜免疫1.粘膜免疫的概念。2.粘膜免疫的组成与功能。第十二章 免疫耐受第十二章 免疫耐受1.免疫耐受的基本概念。2.免疫耐受形成的主要机制。3.建立和打破免
25、疫耐受的一些方法。4.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的关系。第十三章 免疫调节第十三章 免疫调节1.Th1/Th2 亚群的分化调节和细胞因子的关系。2.机体从哪些方面对免疫应答进行调节。3.激活性受体和抑制性受体的调节作用。4.独特型网络和激活诱导的细胞死亡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调节中的作用。第二部分 免疫相关疾病第二部分 免疫相关疾病第十四章 抗感染免疫第十四章 抗感染免疫1.抗病原微生物的天然(固有)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应答的机制。2.病原体逃逸免疫监视的机制。第十五章 超敏反应第十五章 超敏反应1.I、II、III、IV 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及临床常见疾病。2.超敏反应引起的一些主要疾病的发病
26、机制。3.I 型超敏反应引起的疾病的免疫学诊断及预防、治疗措施。第十六章 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病第十六章 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病1.掌握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的基本概念。2.掌握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致病相关因素、基本特征及分类。3.了解自身免疫病免疫损伤机制。4.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防治原则。第十七章 免疫缺陷性疾病第十七章 免疫缺陷性疾病1.掌握免疫缺陷病的类型及其共同特点。2.了解联合免疫缺陷的可能机制。3.了解 AIDS 发病机制与免疫学异常表现。4.了解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第十八章 肿瘤免疫第十八章 肿瘤免疫1.掌握肿瘤抗原的概念、分类方法及各类肿瘤抗原的主要特点。2.掌握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效应机
27、制。3.了解肿瘤细胞逃逸免疫系统监视和杀伤的方式。4.了解肿瘤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的原则。第十九章 移植免疫第十九章 移植免疫1.器官移植的类型和基本概念。2.同种异型的直接识别与间接识别的区别。3.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及效应机制。4.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原则。第三部分 免疫学技术及其应用第三部分 免疫学技术及其应用第二十章 免疫学检测技术第二十章 免疫学检测技术1.体外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影响因素。2.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检测方法。3.T、B 细胞数量与功能检测的主要方法。4.免疫分子的检测方法。第二十一章 免疫学防治第二十一章 免疫学防治1.免疫学治疗的概念、分类及应用。2.
28、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特点及应用范围;常见的生物制品种类及特点。3.新型疫苗的研制和发展。病理学病理学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 绪论1.病理学的性质和任务。2.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的概念、病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3.病理学的发展和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新技术的应用。第二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第二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1.细胞和组织几种常见的适应性变化(萎缩、肥大、化生和增生)的概念、常见类型和病理改变。结合病理变化及发生部位,了解几种病变的结局和对机体产生的影响。2.细胞损伤的超微结构表现,包括细胞膜的病变,细胞质、线粒体、内质网和溶酶体的病变,细胞核的病变和基底膜的病
29、变。3.细胞和组织常见的损伤性变化变性的常见类型:包括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纤维素样变性、粘液变性和淀粉样变性,各自的概念、原因、发生机理和形态变化。结合病理变化及发生部位,了解几种病变的结局和对机体产生的影响。4.色素沉着和钙化的概念和病理变化。5.坏死的概念、类型、病理变化和结局影响。6.凋亡的概念及发生机制。7.再生和修复的概念、再生方式和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影响再生的因素。了解形态变化及对人体的意义。8.肉芽组织的概念和形态特征,创伤愈合的概念和类型。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充血及淤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2.局部贫血的原因和后果。
30、出血的概念、原因、类型、病理变化和对机体的影响。3.血栓形成和血栓的概念、血栓形成的条件和过程,血栓的类型、血栓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4.DIC 的概念、病理变化和危害。5.栓塞的概念、栓子的种类和运行途径、血栓栓塞及其后果。结合病例讨论,明确肺循环及体循环发生栓塞的规律性及危害性。6.梗死的概念、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危害。7.水肿的概念、原因、类型和病理变化。第四章 炎症第四章 炎症1.炎症的概念、炎症的原因、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2.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及增生)及其发生机理。了解炎症是这三种基本变化的综合表现。3.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意义。4.急性炎症病变过程
31、及影响因素。各种类型炎症的不同病理形态特征及不同经过与结局。5.慢性炎症的一般病理变化,炎性息肉及炎性肉芽肿的概念。第五章 肿瘤第五章 肿瘤1.肿瘤的概念、肿瘤性增生和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肿瘤的观察方法。2.肿瘤的形态和结构特点。肿瘤的生长方式及转移途径。肿瘤对机体的影响。3.肿瘤的命名及分类原则,异型增生、癌前病变和原位癌的概念。4.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癌和肉瘤的区别。5.肿瘤发生发展的基本理论,肿瘤浸润和转移的机制。常见的致癌因素及其致癌的特点、癌基因及其产物、肿瘤抑制基因及其产物。6.常见肿瘤的好发部位、形态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如乳头状瘤、腺瘤、囊腺瘤、鳞癌、腺癌、纤维瘤、脂肪瘤、
32、平滑肌瘤、纤维肉瘤、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骨肉瘤、畸胎瘤等)。常见的癌前病变,常见的原位癌。7.肿瘤的分级和分期的原则。肿瘤的病理学检查方法。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1.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病因、发病机理、基本病变特点及后果。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类型及病理改变,心肌梗死的发病机理、病变及结局和危害。2.高血压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基本病理改变、各期的病理变化及后果,各脏器的病变特点及危害性。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3.风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基本病变及其发展过程,风湿性心内膜炎、心肌炎、心包炎及关节炎的病理变化、结局和危害。4.慢性心瓣膜病的发病机理、病理形态学
33、特点、危害性及临床病理联系。5.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因、类型、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6.心肌病及心肌炎的概念及常见类型、结局和危害。心力衰竭的概念及主要病变特点和常见原因。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1.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和肺硅沉着症的原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合并症及临床病理联系。2.上述四种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如何引发肺心病的?其病理学基础是什么?肺心病的病理变化。3.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病毒性肺炎和支原体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比较其主要异同点。4.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军团菌性肺炎的病因发病、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5.
34、鼻咽癌及肺癌的病因、常见类型、病理形态、转移途径及其预后。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1.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住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和病变特点。2.溃疡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好发部位、形态特点及合并症。3.阑尾炎的类型、病变特点及合并症。阑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4.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病理类型。5.三种常见肝硬变(门脉性、坏死后性及胆汁性肝硬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肝硬变的基本病变,各型的病变特点。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及病变特点。6.消化道肿瘤的好发部位和转移途径。早期癌与进展期癌的定义、肉眼及组织学类型。7.原发性肝癌的肉眼及组织学类型、蔓延和转移。8.非特异性肠炎的类型及病理
35、变化特点。第九章 泌尿系统疾病第九章 泌尿系统疾病1.肾小球肾炎的基本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主要病理变化和病理分型、临床病理联系。肾小球肾炎的基本形态变化与临床主要症状的关系。2.肾盂肾炎和间质性肾炎的基本概念、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结局与危害、临床病理联系。3.急性肾小球肾炎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区别。4.引起肾脏萎缩的常见疾病在病因、发病机制、形态学变化及危害性方面的区别。5.肾脏及膀胱常见的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及危害性。6.尿毒症的基本概念、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第十章 生殖系统疾病第十章 生殖系统疾病1.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生殖系统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特点。2.子官内膜增殖症、乳腺增殖症、前列
36、腺增殖症的病理特点、危害及合并症。3.子宫颈癌、子官内膜腺癌、子宫平滑肌瘤的病理特点和危害。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的病理特点和危害。前列腺癌的病理特点和危害。卵巢和睾丸的生殖细胞源性肿瘤的病理特点和危害。4.葡萄胎和绒毛膜的上皮癌的病因发病、病理特点和危害。第十一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第十一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1.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常见原因及病理变化。常见特异性淋巴结炎(结核、猫抓病、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病因、病理改变及鉴别诊断。2.Langerhans 组织细胞增生症的概念、分型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3.淋巴瘤的概念、霍奇金淋巴瘤的分型、病理特点及预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常见类型、病变特点及临床
37、病理联系。4.白血病的基本概念、分类,掌握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的病变特点及主要合并症。第十二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第十二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1.垂体腺瘤的基本分类及基本病变。2.非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变发展过程及病变特点。3.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4.甲状腺炎的分类、慢性甲状腺炎的病变特点。5.甲状腺肿瘤的分型和病变特点,分型与愈后的关系。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1.神经组织的基本病变、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合并症和临床病理联系。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原因、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暴发性流脑的病变特点。3.病毒性脑炎的基本病变,流行性乙性脑炎和脊髓灰质炎的流行病学特点。各自的病理特征和临床病理联系。4.海绵状脑病(Creutzfeldt-Jacob 病)的病因发病、病理特点及结局。5.Alzheimer 病的病理特点及结局。6.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概况及主要类型。第十四章 传染病1.传染病的一般规律和特点。2.结核病、细菌性痢疾、伤寒、阿米巴病、血吸虫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性脑炎、脊髓灰质炎、艾滋病的基本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及基本病变。3.以上各病的主要侵犯部位、合并症及临床病理联系。4.肺结核、肺外器官结核的类型及病理特点、结局及合并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