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重点.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医学免疫学重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免疫学重点.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NK 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免疫分子(如免疫球蛋白、补体、各种膜分子及细胞因子等)2 2、淋巴细胞归巢和再循环、淋巴细胞归巢和再循环淋巴细胞归巢:指血液中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淋巴细胞再循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 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3 3、抗原的基本特征、抗原的基本特征抗原具备两种特性:一是免疫原性,即抗原被 T
2、、B 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识别及结合,诱导机体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能力。二是免疫反应性,即抗原与其所诱导产生的免疫应答效应物质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同时具有这两种特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或免疫原,各种微生物和大多数蛋白质属之。有些小分子物质虽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而具有免疫反应性,但不能诱导免疫应答,即无免疫原性,称为半抗原。4 4、TD-AgTD-Ag 和和 TI-AgTI-Ag 的特点的特点结构特点表位组成T 细胞辅助MHC 限制性激活的 B 细胞免疫应答类型抗体类型免疫记忆5 5、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主要因素、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主要因素(1)抗原分子的理化与结构性质:包括抗原物质本身的异物性、化学
3、属性、分子量、分子结构、分子构象、易接近性、物理性状等;TD-Ag复杂,含多种表位B 细胞和 T 细胞表位必需有B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IgM、IgG、IgA 等有TI-Ag含单一表位重复 B 细胞无需无B1体液免疫IgM无(2)宿主的特性:包括遗传因素,年龄、性状与健康状态;(3)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抗原进入机体的量、途径、次数、频率及免疫佐剂的应用和佐剂类型等。6 6、抗体的结构及其功能、抗体的结构及其功能(1)结构:抗体的基本结构是由两条完全相同的重链和两条完全相同的轻链通过二硫键连接的呈“Y”形的单体。在重链近 N 端的 1/4 或轻链近 N 端的 1/2 区域内氨基酸多变,称为可变区,
4、其余部分称为恒定区。在 CH1 和 CH2 之间还有铰链区,有利于“Y”形的两臂同时结合两个相同的抗原表位。除此之外,某些类别的抗体还含有其他辅助成分,如 J 链和分泌片。(2)功能:1 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在体内表现为抗菌、抗病毒、中和毒素等免疫效应,在体外可出现抗原抗体结合反应;2 激活补体:IgG(IgG1 IgG3)、IgM 与抗原结合后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聚合的IgA、IgE 和 IgG4 可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3 结合 Fc 受体:IgG、IgE 可通过其 Fc 段与表面具有 Fc 受体的细胞结合,发挥调理吞噬、粘附、介导ADCC 及超敏反应等;4 穿过胎盘:IgG 可穿过
5、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对于新生儿抗感染具有重要意义;5 免疫调节:抗独特型抗体可参与独特型-抗独特型免疫网络的调节。7 7、各类抗体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异同点、各类抗体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异同点重链亚类数辅助成分主要存在形式抗原结合价溶细菌作用胎盘转运结合吞噬细胞IgM无J五聚体5+-无无单体2?-?B 细胞标志IgD4无单体2+-+IgG2J,SPIgA无无IgE单体/二聚体单体2,4+-+-+-2?-+-型超敏反应,抗寄生虫结合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结合 SPA介导 ADCC经典途径补体激活旁路途径补体激活其他作用-+-初次应答早期防御+(IgG4)+(IgA1)再次应答抗感染黏膜免疫8 8、单克隆
6、抗体的制备流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通过抗原免疫小鼠,刺激机体诱导产生抗原特异性 B 细胞。取该免疫小鼠脾细胞(含有 B 细胞)与非分泌性小鼠骨髓瘤细胞在聚乙二醇作用下进行细胞融合。通过 HAT选择培养基筛选后,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和 B 细胞死亡,只有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瘤细胞存活和增殖,其既有骨髓瘤细胞大量扩增和永生的特性,又具有免疫 B 细胞合成和分泌特异性抗体的能力。由于每个杂交瘤细胞由一个 B 细胞与一个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而每个 B 细胞克隆仅识别一种抗原表位,故形成的杂交瘤细胞仅能合成和分泌一种均一的抗体,即单克隆抗体。9 9、补体(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补体(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组
7、成:构成补体系统的 30 余种组分按其生物学功能可分为补体固有成分、补体调节蛋白、补体受体;(2)功能:1 细胞毒作用:补体系统激活后,最终在靶细胞表面形成MAC,从而使细胞内外渗透压失衡,导致细胞溶破;2 调理作用:补体激活产生的 C3b、C4b、iC3b 等片段直接结合于细菌或其他颗粒物质表面,通过与吞噬细胞表面相应补体受体结合而促进吞噬细胞对其吞噬;3 炎症介质作用: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多种具有炎症介质作用的片段,如 C5a、C3a 和 C4a 等;4 清除免疫复合物:补体成分可参与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5 参与机体抗感染防御:在抗感染防御机制中,补体是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间的桥梁;6 参与
8、适应性免疫应答;7 补体系统与血液中其他级联反应系统相互作用。1010、补体的三种激活途径、补体的三种激活途径(1)经典途径:激活物主要是与抗原结合的 IgG、IgM 分子,活化过程为 C1r 与 C1q 结合后活化,继而激活 C1s;C1s 在 Mg2+存在下作用于 C4,使之裂解为 C4a 和 C4b,而后在 Mg2+存在下,C2 与 C4b形成复合物,被 C1s 裂解而形成 C2a 和 C2b;C2a 可与 C4b 结合成 C4b2a 复合物即 C3 转化酶,后者使C3 裂解为 C3a 和 C3b;C3b 与 C4b2a 中 C4b 结合,形成 C4b2a3b 复合物即 C5 转化酶,进
9、入补体激活的终末通路(C5 转化酶将 C5 裂解为 C5a 和 C5b,后者与 C6、C7、C8、C9 依次结合,最终形成 C5b6789n复合物,即攻膜复合物)。(2)旁路途径:激活物为某些细菌、内毒素、酵母多糖、葡聚糖等,活化过程为自发产生的 C3b 结合于“激活物”表面,与B 因子结合,并在Mg2+存在下,结合的B 因子被 D 因子裂解为 Ba 和 Bb,Bb 仍与C3b 结合,形成C3bBb,即旁路途径C3 转化酶,后者再与备解素(P)结合稳定其结构;C3bBb 可裂解更多的 C3 分子,部分新生的 C3b 又可与 Bb 结合成新的 C3bBb,形成旁路激活的正反馈放大效应;部分 C3
10、b 与 C3bBb 结合成 C3bBb3b,即旁路途径 C5 转化酶,其后终末通路与经典途径完全相同。(3)凝集素途径:激活物为病原体表面以甘露糖、甘露糖胺等为末端糖基的糖结构,活化过程为 MBL-MASP 或 FCN-MASP 复合物与激活物结合后,激活 MASP1 和 MASP2;活化的 MASP2 依次裂解 C4 和 C2,产生与经典途径完全相同的 C3 转化酶 C4b2a,继之裂解 C3 产生 C5 转化酶 C4b2a3b;活化的 MASP1直接裂解 C3 产生 C3b,在 D、P 因子参与下,产生 C3 转化酶 C3bBb,继之裂解 C3 产生 C5 转化酶C3bBb3b,最后进入末
11、端通路。1111、细胞因子的分类、细胞因子的分类根据结构和功能可分为六大类:(1)白细胞介素;(2)集落刺激因子;(3)干扰素;(4)肿瘤坏死因子家族;(5)生长因子;(6)趋化因子。1212、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分化群、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分化群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种分化抗原归为同一个分化群。1313、复等位基因、共显性遗传、复等位基因、共显性遗传复等位基因:在种群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可以存在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遗传学上把这种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共显性遗传:同一个体中,一个基因座位上来自同源染色体的两个等位基因皆能得到表达。1414、MHC
12、MHC 分子的主要功能分子的主要功能(1)作为抗原提呈分子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1 形成 MHC 限制性;2 参与 T 细胞在胸腺中的选择和分化;3 决定疾病易感性的个体差异;4 参与构成种群基因结构的异质性。(2)作为调节分子参与固有免疫应答。1515、形成、形成 MHCMHC 分子多样性的原因分子多样性的原因(1)多基因性:基因复合体由多个紧密相邻的基因座位组成,编码产物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功能;(2)多态性:形成因素有 MHC 基因结构变异、复等位基因、共显性。1616、MHCMHC类分子和类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差异类分子和类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差异(1)结构:类分子由链和2m组成,其抗原结合槽两端封
13、闭,接纳的抗原肽长度有限,为810个氨基酸残基;类分子由链和链组成,其抗原结合槽两端开放,进入槽内的抗原肽长度变化较大,为 1317 个氨基酸残基,甚至更长。(2)功能:类分子识别和提呈内源性抗原肽,激发CD8+T 细胞应答;类分子识别和提呈外源性抗原肽,激发 CD4+T 细胞应答。1717、为什么、为什么 HLAHLA 型别可以用于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型别可以用于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因为 HLA 系统所显示的多基因性和多态性,意味着两个无亲缘关系个体之间,在所有HLA 基因座位上拥有相同等位基因的机会几乎为零。而且,每个人所拥有的 HLA 等位基因型别一般终身不变。因此,特定等位基因及其以共
14、显性形式表达的产物,可以成为不同个体显示其个体性的遗传标志。1818、BCRBCR 和和 TCRTCR 多样性产生的机制多样性产生的机制(1)BCR:主要包括组合多样性、连接多样性、受体编辑和体细胞高频突变。(2)TCR:主要是组合多样性、连接多样性。1919、B B 细胞和细胞和 T T 细胞如何从淋巴样干细胞发育成原初细胞?细胞如何从淋巴样干细胞发育成原初细胞?(1)B 细胞的发育:在骨髓中,淋巴样干细胞祖 B 细胞前 B 细胞未成熟 B 细胞成熟 B 细胞;(2)T 细胞的发育:在胸腺微环境的影响下,淋巴样干细胞祖T 细胞前 T 细胞未成熟 T 细胞成熟 T 细胞。2020、按照在免疫应
15、答中执行的功能来划分,、按照在免疫应答中执行的功能来划分,T T 细胞有哪些类型,各自执行哪些功能?细胞有哪些类型,各自执行哪些功能?(1)辅助 T 细胞(Th):介导细胞免疫应答、辅助体液免疫应答、参与固有免疫和某些炎症的发生;(2)细胞毒性 T 细胞(CTL):特异性识别内源性抗原肽-MHC类分子复合物,进而杀伤靶细胞;(3)调节性 T 细胞(Treg):通过抑制 CD4+和 CD8+T 细胞的活化与增值,达到免疫的负调节作用。2121、T T 细胞细胞/APC/APC 细胞间执行正负调控的共刺激分子对有哪些?细胞间执行正负调控的共刺激分子对有哪些?主要有(1)CD28CD80 和 CD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 免疫学 重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