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册教案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上册教案设计.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二物理上册教案设计初二物理上册教案设计最新初二物理上册教案设计最新初二物理上册教案设计 1 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内容为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二章光第二节内容,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光的折射是继光的反射后的又一个新的光现象。本节知识是光学中的重点知识、是理解透镜作用原因的基础,同时又是理解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为以后透镜及探究透镜成像规律学
2、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知识之一。2、教学目标本节内容我们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折射规律;能从众多光的现象中辨别出属于折射的现象,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2.了解光的折射在实际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有关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猜测、检验、联想等的活动,使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交流、团结和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实验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乐于合作,渗透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基本理念。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1)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规
3、律;(2)让学生会作光折射的光路图。二、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整体上采用对比、猜想、提问设疑、设计实验探究的模式,教学流程上采用以上方式:第一步:观察光的折射现象,让学生对照光的反射定义自己分析得出光的折射定义。学生对定义总结很有可能不是很周密,但可以通过后面的观察实验和分析来逐步引导学生修正定义,让学生明白为何要用“斜射入、一般”这些词。第二步: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对照光的反射定律,让学生猜想光的折射可能有哪些规律,然后按照猜想设计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当然整个实验主要是我来操作完成。在此我补说一点,因为在探讨光折射时光路是否可逆时,由于没有演示光从水射入空气中的器材,所以我采用的是用半圆形玻璃砖来
4、做这个实验,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第三步:学生练习画光的折射光路图,为下一部分学习透镜的作用做好铺垫。第四步: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光的折射现象。在这一步我采用让学生做硬币“上浮”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光的折射带来的错觉,引起学生思考硬币为什么会“自动上浮”,启发学生画光路图来解释原因。同时也说出了盛水的碗变浅、放入水中的筷子变弯等现象的原因。第五步:通过多媒体演示“海市蜃楼”现象。联系生活实际,解释“潭清疑水浅”、“叉不到水中鱼的原因”等现象。最新初二物理上册教案设计最新初二物理上册教案设计 2 2一、在新时期下,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此时一堂课是否符合新的课改精神,首先要看它的教学理念。
5、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求,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技术,从而融入到社会中去。所以本堂课要在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全员参与和全面活动,改进实验的配置与设计,注重效果反馈,让自主探究得以坚持等方面多下功夫。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声音部分第一节,同时也是这一部分的重点。“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新课标明确要求的,同时回声现象也是学生们在生活中十分感兴趣的问题。这一部分的素材刚好可以体现出让学生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过程。在新课标下声音处于运动和相互作用这一大部分中,它既属于一种运
6、动,同时在现象上也有它的独立性。所以本节课无论从课标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要求上看都处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三、学生分析学习本节课的学生首先已经具备了机械运动和力的知识,物理思想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但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但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因为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而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所以在细致设计探究与活动过程之后,学生的学习是不存在问题的。四、课程目标1、知识技能: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认识真空不能传声,认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了解回声测距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从给定的信息中获取知识。2、过程方法
7、: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在观察物理现象和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树立民族自豪感。五、重、难点声音的传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回声上还存在一些难点。六、教法与学法对于本节课的三个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与学:1、对于“振动发声”采用学生观察,归纳探究的方法。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2、对于“声音的传播”,过去学生可能想得较少,所以采用先自读,再以集体对话讨论的形式凸现知识点。3、对于“回声问题”学生对现象已经非常熟悉,关键是对原理缺乏理解,所以采用媒体直观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得到充分
8、的认识。4、最后要说明的是针对本节课侧重现象的特点,不准备设计独立的评价与练习,而是把学生对教材以外的现象的解释作为一种练习,让学的现象和练的现象浑然一体。把课堂最后时间作为知识的升华,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知识去了解有关圜丘、回音壁、三音石的内容,在体会中华民族古代的灿烂文明同时,进一步把现象与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带着思考结束本堂课。七、教学过程1、引入:播放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引出声音的重要。2、媒体展示学习目标3、从声音的产生开始研究:活动要求学生用手头的“尺、皮筋”等其它物品制造一个声音,再研究发声的原因。(学生也可用教师的演示器材:音叉,鼓)活动学生汇报结果,先演示实验再说结论。板书:发声体
9、都在振动深入研究:敲响的鼓,用手按住。(现象,结论)4、产生的声音怎样到人耳?活动学生读教材声音传播部分活动学生提问题(其他学生作适当解释)媒体:水波传递振动,空气以声波的形式传递振动总结:人耳听到的大多数声音多数靠空气传播的问:液体和固体可以传声吗?活动学生举例总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板书)解释介质问:固、液、气都可以传声有什么不同?明确:15时空气传声速度 340m/s气体传声最慢问:如果没有介质声音会不会传播?实验:真空铃5、媒体:回声现象媒体动画:展示声音反射的过程。通过问题提出听到回声的条件问题:船测水深6、媒体展示圜丘、回音壁、三音石的内容,对其中原因的思考作为课后作业。最新初二物
10、理上册教案设计最新初二物理上册教案设计 3 3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质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质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与我们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为进一步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作了重要的准备,并且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技能要求,因此本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教学目标根据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质量的基本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而且物体的质
11、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改变(3)了解常见的质量测量工具,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2)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地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托盘天平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觉遵守操作原则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三)重点和难点质量知识是今后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但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比较复杂,生活中不为学生所熟悉,因此我确定了以下的重
12、难点:1、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和属性,托盘天平的使用2、教学难点托盘天平的使用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好奇心较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研究问题的能力,但思维方式还是比较形象,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维过程。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动手操作学生基本可以完成,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使用还会感到一些疑惑。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将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三、教法分析为突出重点,本课以引导性提问发现法为主线,以提问拓展学生思维,用引导让学生逐渐靠近问题实质,结合比较法,最终让学生自己发现并得出结论;为突破难点,采用多媒体演示法,以生动的感观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并用实验探究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破本节难点;用
13、反馈练习法检验所学知识及巩固所学内容。四、学法分析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需要的是创造型和开拓型的人才,所以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为了能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会学知识,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法、实验探究法和讨论法。通过自主学习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通过讨论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过程。五、教学过程我的上课,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分类比较导入新课 讨论交流激发兴趣 小组合作突破难点巧记妙学掌握重点 巩固练习学以致用1、分类比较导入新课首先通过学生活动,将课件上出示的图片:铁锤,小木块,铁钉,桌
14、子等物体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从而得出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结论;接着引导学生比较铁钉和铁锤、小木块和桌子同类物质所含的物质多少不一样,引出质量的概念。2、讨论交流激发兴趣小组讨论说出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质量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关系,通过阅读书本109 页的小资料,让学生观察分析“大象质量是成人质量的多少倍?”随后小组交流:1、一张邮票的质量为 502、一枚硬币的质量为 103、一个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4、一头大象的质量约 5使学生对质量的大小有感性的认识,从而构建具体的质量量级观念。3、小组合作突破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为了攻破这一难点,我将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
15、观察天平,说出天平的结构名称及作用;(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学习天平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学生分组实验动手操作,讨论天平的使用方法;(讨论天平使用时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3)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解天平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4)教师总结天平使用的步骤:放、拨、调、测、读、收。(引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测量身边一些小物体的质量,并通过讨论、交流和协作,使学生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并突破教学重点。)4、巧记妙学掌握重点通过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先把天平放水平,后将游码左移“0”再调螺母反指针,左放物体右放砝读准质量收完备,三
16、点注意要记清5、巩固练习学以致用例 1:(1)对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天平进行调节;先将游码放在标尺 的 刻度线处。当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铜块的质量是。若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节。(2)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铜块的质量:把铜块放在天平的 盘内。例 2: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物体应放在天平_盘,测得盛有水的烧杯的质量如图所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_g.最新初二物理上册教案设计最新初二物理上册教案设计 4 4机械能及其转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滚摆实验的分析,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2)通过引导学
17、生举例并解释一些有关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运用能的转化知识分析有关物理现象的转化。(2)培养学生从能量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人造地球卫星,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得出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的结论。2、难点:组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滚摆实验并进行分析、归纳,领会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三)教学准备滚摆,棉线,铁锁,人造卫星挂图。(四)教学过程1.复习手持粉笔头高高举起。以此事例提问:被举高的粉笔具不具有能量?为什么?
18、2.引入新课学生回答提问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首先提出,当粉笔头下落路过某一点时,粉笔头具有什么能量?(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继而让学生比较在该位置和起始位置,粉笔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3.进行新课在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重力势能和动能都有变化,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很多,下面我们共同观察滚摆的运动,并思考动能和势能的变化。实验 1:滚摆实验。图 14.5-1,出示滚摆,并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验的做法。事先应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鲜明的颜色标志,告诉学生观察颜色标志,可以判断摆轮转动的快慢。引导学生复述并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开始释放
19、摆轮时,摆轮在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摆轮下降时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摆轮旋转着下降;而且越转越快,其动能越来越大。摆轮到最低点时,转动最快,动能;其高度最低,重力势能最小。在摆轮下降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仿照摆轮下降过程的分析,得出摆轮上升过程中,摆轮的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想想做做”用铁锁做单摆。此实验摆绳宜长些,摆球宜重些。能挂在天花板上,使单摆在黑板前,平行于黑板振动,以便在黑板上记录摆球运动路线中左、右点和最低点的位置。分析单摆实验时,摆球高度的变化比较直观,而判断摆球速度大小的变化比较困难,可以从摆球在点前后运动方向不同,分析摆球运动到点时的速
20、度为零,作为这一难点的突破口。综述实验,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实验 2:弹性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演示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实验。实验可分两步做。首先手持着木球将弹簧片推弯,而后突然释放木球,木球在弹簧片的作用下在水平槽内运动。让学生分析在此过程中,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第二步实验,让木球从斜槽上端滚下,让学生观察木球碰击弹簧片的过程。然后,分析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和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得出:动能和弹性势能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事例很多。其中有一些比较直观,例如:物体从高处落下、瀑布流水等这些事例也可以让学生列举,说明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有些事例比较复杂
21、,例如: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沿一条曲线(抛物线)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如何相互转化的呢?(板画足球轨迹,依图分析)首先我们来分析足球离地面的高度的变化,这是判断足球重力势能变化的依据。很明显,在上升过程中足球的重力势能增加;在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接着再分析足球的速度。足球在点时不再上升,说明它向上不能再运动。所以,足球在上升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小;在下降过程中速度又逐渐变大。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足球在上升阶段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在下降阶段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4.科学世界1.人造地球卫星在运行过程中,也发生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人造地球卫星大家并不陌生,然而围绕人造卫星,同学们还有许多的
22、谜没有揭开。例如:人造卫星为什么能绕地球运转而不落下来?在人造卫星内失重是怎么回事?等等,这些问题还有待于同学们进一步学习,今天我们只讨论卫星运行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人造卫星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行,它的位置离地球有时近、有时远。(出示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轨道图)现以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为例,它离地球最近时(此处叫近地点)离地面 439 公里,离地球最远时(此处叫远地点)离地面高度是 2384 公里,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是 114 分钟。它在近地点时,速度,动能;此时离地面最近,重力势能最小。卫星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时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向重力势能转化。直到远地点时,动
23、能最小,重力势能。卫星由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时,重力势能向动能转化。在卫星运行过程中,不断地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2.关于人造卫星的知识,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鉴于学生的知识基础,难以使学生揭开谜底,往往由此而损伤学生的求知欲。本节课如有可能,也可通俗地介绍卫星为什么能绕地球运行。讲法上可用想象推理的方法。参看图 1,水平地抛出一个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它会落回地面,但是抛出的物体速度越快,它飞行的距离越远。人抛物体,抛出的距离不过几十米,但汽枪子弹能飞行几百米,步枪子弹能飞行几千米,而炮弹能飞行几十公里。我们可以设想,物体的速度足够大时,它就能永远不落回地面,围绕地球旋转。这个速度大约是 8
24、公里/秒。如果速度再大些,物体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就由圆形变为椭圆形。人造卫星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发射的。(五)小结(六)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最新初二物理上册教案设计最新初二物理上册教案设计 5 5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关 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教学过程:导学达标: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各样的声音。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1、声音的产生演示实验:(1)、敲
25、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4)、扩展:录制声音2、声音的传播:(1)、得出: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2)、实验 14 页图 1-4 示: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学生活动: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学生活动:如何证明液体可以传声?(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同水波进行对比。3、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学生活动:(1)、看 15 页的表格内容(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340m/s。学生活动: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听不回声?4、回声:声音的反射。0.1 秒 17 米二、小结: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外练习。四、课后活动:动手动脑:1、2、3 题。教学后记:在课堂上对声音的知识不能扩展太多,这只是声音的第一节课,可降低难点。要测一测学生的接受情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