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案.pdf





《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案.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案【篇一: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2 全套教案】化学必修化学必修 2 2 教案教案蔡本松蔡本松专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专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课标内容: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课标内容: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会考考纲:会考考纲:1 1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b b)2 2能画出能画出 118118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b b)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一)知识与技能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原子核外电子排
2、布规律(二)过程与方法(二)过程与方法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通过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通过 1-201-20 号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结构示号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学习,扩展到主族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的认识,初步体会归意图的学习,扩展到主族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的认识,初步体会归纳与演绎的学习方法。纳与演绎的学习方法。(三)情感与价值观(三)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了解物质运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通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了解物质运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二、二、教学重、难点和突破方法教学重、难点和突破方法教学重点:了解原子的结构,能画出教学重点:了解原子的结构,能画出 118118
3、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 教学难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教学难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三、教学过程:三、教学过程:1.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下表是构成原子的各微粒的一些参数,请根据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回下表是构成原子的各微粒的一些参数,请根据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答问题:问题解决:问题解决:1 1原子是由原子是由、和三部分构成的。、和三部分构成的。2 2在原子中,质量集中在在原子中,质量集中在 上,上,其大小是由其大小是由 和和 之和决定的。之和决定的。3 3在原子中:在原子中:4 4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交流与讨论: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
4、负电荷,正负电荷相互交流与讨论: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正负电荷相互吸引,那为什么电子不会落入原子核内呢?吸引,那为什么电子不会落入原子核内呢?2.2.进行新课进行新课讲解:原子核外电子并不是静止的,而是绕原子核做高速圆周运动,讲解:原子核外电子并不是静止的,而是绕原子核做高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引力提供了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摆脱原子核对电子的它们之间的引力提供了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摆脱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的倾向,所以,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电子既不能被原子吸引的倾向,所以,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电子既不能被原子吸入核内,也不能离开核自由运动。吸入核内,也不能离开核自由运动。过渡:
5、那么,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如何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的过渡:那么,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如何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的呢?呢?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 1核外电子运动特征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结论:电子运动的特征是:电子质量结论:电子运动的特征是:电子质量,运动速度,运动空间范围。,运动速度,运动空间范围。过渡: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知道含有多过渡: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知道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作高速运动。那么,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作高速运动。那么,原子核外电子是怎样绕原子核运动的呢?原子核外电
6、子是怎样绕原子核运动的呢?2 2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自学检测:完成表自学检测:完成表 2 2设疑:原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分层排布有什么规律?设疑:原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分层排布有什么规律?3 3核外电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排布的规律思考与交流:看表思考与交流:看表 3 3,总结原子核分层排布有什么规律,总结原子核分层排布有什么规律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总是从能量的电子层排起,然后由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总是从能量的电子层排起,然后由 往往 排;排;各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各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最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最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 8 8(k k 层为最外层时
7、,不超过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 2 2 个个电子),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电子),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 1818,倒数第三层不超过,倒数第三层不超过 3232 个电子。个电子。练一练:练一练:1 1请分别画出请分别画出 9 9 号氟元素和号氟元素和 1515 号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号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一)知识与技能 1 1掌握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掌握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微粒半径及大小比较。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微粒半径及大小比较。2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学生实验
8、技能。(二)过程与方法(二)过程与方法 1 1运用归纳法、比较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运用归纳法、比较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2 2通过实验探究,自主学习,归纳元素周期律,培养学生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探究,自主学习,归纳元素周期律,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三)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量变到质变规律。观点:量变到质变规律。二、教学重、难点和突破方法二、教学重、难点和突破方法教学重点: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变化的规律,微粒半径教学重点: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变化的规律
9、,微粒半径及大小的比较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及大小的比较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探究能力的培养。期性变化的规律,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 三、教学过程:三、教学过程:1.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根据核电荷数为根据核电荷数为 1 11818 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可以发现:随着元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可以发现: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规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你知道其中的规律吗?律。你知道其中的规律吗?根据原子核
10、外电子排布,完成下列表格内容: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完成下列表格内容:表表1 1181 118 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设疑:核外电子排布呈现规律设疑:核外电子排布呈现规律性变化,那么,元素的性质与核外电子的排布有什么联系呢?是否性变化,那么,元素的性质与核外电子的排布有什么联系呢?是否也呈现规律性变化呢?也呈现规律性变化呢?2.2.进行新课进行新课 二、元素周期律二、元素周期律讲述:人们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编号叫做讲述:人们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编号叫做原子序数。元素的原子序数在数值上就等于该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原子序数。元素的原子序
11、数在数值上就等于该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数。交流与讨论:下表是交流与讨论:下表是 1 11818 号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元素核电荷数号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具有相同具有相同 的原子,其半径随的原子,其半径随 的递增而的递增而。设疑:你对原子半径的递设疑:你对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是怎样理解的?变规律是怎样理解的?你的解释是:你的解释是:过渡: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和元过渡: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和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那么,元素的性质是否也有相应的素的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那么,元素的性
12、质是否也有相应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呢?周期性变化规律呢?2 2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讲解:人们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某些性质讲解:人们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某些性质有助于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有助于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自主阅读:请阅读教材自主阅读:请阅读教材 p5p5 页信息提示,完成下表内容。页信息提示,完成下表内容。表表3 3 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第三周期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第三周期元素性质变化规律实验探
13、究:钠、镁、铝的金属性强弱实验探究:钠、镁、铝的金属性强弱 根据实验:完成表格根据实验:完成表格你的结论是:你的结论是:元素金属性递变规律:元素金属性递变规律:过渡:金属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存在过渡:金属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存在递变规律,那么非金属元素是否也存在相似递变规律呢?递变规律,那么非金属元素是否也存在相似递变规律呢?探究活动:研究硅、磷、硫、氯的非金属性的强弱探究活动:研究硅、磷、硫、氯的非金属性的强弱探究活动:阅读并分析表探究活动:阅读并分析表6 6,根据,根据 11171117 号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号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结合表水化物的酸碱性,结合表5 5,探究元
14、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探究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变化规律及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的递变规律。变化规律及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的递变规律。表表6 6 原子序数为原子序数为 11171117 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变化规律是: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变化规律是:元素最高价化合元素最高价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的变化规律是:价和最低化合价的变化规律是:元素的最高化合价的数值与原子元素的最高化合价的数值与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是: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是:3 3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
15、周期性的变化的规律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叫做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随着元素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随着元素核电荷数递增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核电荷数递增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篇二:高中化学专题一全套教案苏教版选修 5】专题一专题一 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学基础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一课时)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一课时)三维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 1、了解何谓有机物并能够正确判断。、了解何谓有机物并能够正确判断。2 2、了解有机化学发展中的几个重要史实及意义。、了解有机化学发展中
16、的几个重要史实及意义。3 3、了解有机化学在工农业生产领域及医学中应用价值。、了解有机化学在工农业生产领域及医学中应用价值。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 1、通过化学史实的学习,加强学生对有机化学的理解。、通过化学史实的学习,加强学生对有机化学的理解。2 2、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了解有机化学的重要性。、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了解有机化学的重要性。3 3、通过调查研究、查阅资料等探究活动,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现状、通过调查研究、查阅资料等探究活动,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现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1、引导学生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如能源短缺、引导学生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有关的社会
17、问题,如能源短缺、环境保护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环境保护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2 2、通过探究有机化学的现状及发展,培养学生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志、通过探究有机化学的现状及发展,培养学生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志向。向。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 1、理解有机物的定义、理解有机物的定义 2 2、能正确判断那些物质为有机物、能正确判断那些物质为有机物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有机化学的应用有机化学的应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请学生花【教师】请学生花 1010 分钟时间阅读教材分钟时间阅读教材 2-52-5 页,然后思考页,然后思考 p3p3 的交的交流与讨论流与讨论【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教
18、师总结及板书】【教师总结及板书】【板书】一【板书】一 有机化学的发展有机化学的发展【板书】【板书】1 1、我国早期的有机化学:、我国早期的有机化学:【资料】我们的祖先在【资料】我们的祖先在 30003000 多年前用煤作燃料,多年前用煤作燃料,20002000 多年前掌握多年前掌握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从植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从植物中提取染料和香料等物质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物中提取染料和香料等物质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板书】【板书】2 2、有机化学的形成:、有机化学的形成:【资料】【资料】1919 世纪初,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提出有机化学概念,使世纪初,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提出有机化学概念,使有
19、机化学逐渐发展成为化有机化学逐渐发展成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板书】【板书】3 3、现代有机化学:、现代有机化学:【资料】【资料】2121 世纪的今天,各种合成有机物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有世纪的今天,各种合成有机物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有机化学已经与其它学科融机化学已经与其它学科融合形成了多个新型学科,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合形成了多个新型学科,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介绍】:德国化学家维勒【介绍】:德国化学家维勒 1828 1828 年,贝采利乌斯的学生、德国年轻的化学家维勒,在实验室中年,贝采利乌斯的学生、德国年轻的化学家维勒,在实验室中加热无机物氰酸铵时无意中得到了尿素。加热无机
20、物氰酸铵时无意中得到了尿素。nh4cnoco(nh2)2 nh4cnoco(nh2)2 第一次第一次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有机物的生成不必借助于所谓生命力的作用。有机物的生成不必借助于所谓生命力的作用。【板书】【板书】4 4、目前人类发现和合成的有机物超过、目前人类发现和合成的有机物超过 40004000 万种。万种。【板书】二【板书】二、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及分类、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及分类 1 1、有机物、有机物含碳化合物,除含碳化合物,除 coco、co2co2 和碳酸盐外。和碳酸盐外。2 2、有机物的分类、有机物的分类【板书】三、有机化学的应用【板书】三、有机化学的应用【板书
21、】【板书】1 1、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有机物:、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有机物:【副板书】天然有机物:如糖类、油脂、蛋白质、石油、天然气、【副板书】天然有机物:如糖类、油脂、蛋白质、石油、天然气、天然橡胶等。天然橡胶等。合成有机物: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药物等。合成有机物: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药物等。【板书】【板书】2 2、具有特殊功能有机物的合成和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具有特殊功能有机物的合成和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烷烃烯烃烃惯,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烷烃烯烃烃 卤代烃炔烃卤代烃炔烃芳香烃芳香烃 醇醇 酚酚 有机物的有机物的 一般分类烃的衍生物一般分类烃的衍
22、生物 醚醚 醛醛 羧酸羧酸 糖类、油脂糖类、油脂酯酯 氨基酸、蛋白质、核酸氨基酸、蛋白质、核酸量。量。【板书】【板书】3 3、有机物在维持生命活动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机物在维持生命活动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命体中许多物质都是有机物,如细胞中存在的糖类、脂肪、氨基生命体中许多物质都是有机物,如细胞中存在的糖类、脂肪、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等,都是有机物。酸、蛋白质和核酸等,都是有机物。【板书】【板书】4 4、药物中大多数是有机化合物,在帮助人们战胜疾病,延、药物中大多数是有机化合物,在帮助人们战胜疾病,延长寿命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长寿命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板书】【板书】5
23、 5、19651965 年,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的蛋白质年,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诞生。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诞生。【课堂练习】:【课堂练习】:1 1、有机化学概念是下列哪位科学家提出的(、有机化学概念是下列哪位科学家提出的()a a、道尔顿、道尔顿 b b、阿伏加德罗、阿伏加德罗 c c、贝采利乌斯、贝采利乌斯 d d、门捷列夫、门捷列夫 2 2、下列常见物质的主要成分不是有机物的是(、下列常见物质的主要成分不是有机物的是()a a、塑胶跑道、塑胶跑道 b b、面包、面包 c c、植物油、植物油 d d、水泥、水泥 3 3、迄今为止,人类发现和合成的有机化合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高中化学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