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高中音乐.pdf





《教案高中音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高中音乐.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第四节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醇厚的中原韵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聆听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和孟姜女哭长城,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2、探究这几首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及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了解中原民歌的体裁、调式和音阶,认识民歌的变异性特征。3、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了解民歌与专业音乐创作的关系。二、教材分析二、教材分析沂蒙山小调又名沂蒙山好风光,是一首带有山歌风味的小调,最初流传在山东临沂地区,后传遍全国。20 世纪 40 年代,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在山东沂蒙地区出现了一个一再与抗日武装为敌的反动武装组织黄沙会。为了揭露黄
2、沙会的反动面目,山东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文工团的音乐工作者,选用传统民歌十二月调的旋律,填上打黄沙会的歌词,歌曲很快在鲁南地区传播开来。后来,有人将打黄沙会的歌词改为赞美沂蒙风光的内容,歌名定为沂蒙山小调。沂蒙山小调由四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两小节。除了第四乐句外,前三句的节奏基本相同,而第四乐句的变化也是为了歌曲最终的稳定需要。因此,其结构形式工整、严谨,具有方整性的特征。从音乐的逻辑上看,每个乐句的尾部都有一个依势下行的拖腔,并且四句拖腔的结音依次收束在 re、do、la、sol 这四个音上。这种运行方式,不仅加强了旋律的歌唱性,更确立了旋律发展中“起承转合”的功能地位。这首歌曲,在音响资源
3、中提供了两个演唱版本。其一是由王世慧演唱的。她采用方言、按原小调的四四拍演唱,在风格上表现得高亢嘹亮、粗犷豪放,乡土味颇浓。其二是由彭丽媛演唱的是这首歌的一个变体(三四拍)。演唱时不仅在速度上有所变化,处理得也比较细腻,在风格上显得轻快活泼,热情洋溢。王大娘钉缸在河南昌邓县、息县、商城、固始一带,流行着一种民间歌舞形式 地花鼓。这种地花鼓多由一旦一丑合作表演。其演唱内容多为北方各地流传的生活小调。王大娘钉缸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首歌舞曲。地花鼓之所以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一来是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表现了老百姓的真实情感和对生活的现实性追求;二来是它的表演形式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富于
4、亲切感。王大娘钉缸彩用了上下句的结构形式写成。从整体上看,上下句均为个小节,彼此呼应,显得工整平衡。如果从上下句的局部看,它们的唱词与衬词部分,明显地增强了歌曲的明快、轻松,诙谐和的色彩。从旋律的运行逻辑上看,上句的歌词部分,结音落在徵(sol)音上,其衬词部分,结音落在商(re)音上,给人以不稳定的感觉;下句的歌词部分,结音落在宫(do)音上,明显地产生了发展下行的动力需要,其衬词部分,结音回到调式主音徵(sol)音上,给人以完满结束的感觉。这首歌曲的旋律,成为好汉歌的创作素材。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民歌乃是作曲家的创作源泉之一。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
5、役制度带给普通老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孟姜女这首歌产生之源头本在江苏。它的歌词采用了“四季体”的写法。其内容概括简练。歌曲的旋律情绪压抑而悲伤。流传到河北以后,发生了“同体”性的变异。歌词以“十二月体”为基础,故事内容显得翔实而细致,而歌曲旋律则在江苏民歌的原有基础上“加花”装饰,显得更加婉转、绵延不断。这种“同体变异”的现象,可以让人们明显地看到:专业的或半专业的民间艺人进行了艺术上的再加工和再创造。与沂蒙山小调相比,孟姜女哭长城这首歌也采用了“起承转合”的四句式结构。但是孟姜女哭长城 的四句,采用了“商徵羽徵”的结音顺序。徵音的两次出现,都有一定的稳定感觉。所以,它更多地保留
6、了两句式向四句式过渡的痕迹。而沂蒙山小调的四个结音,是按“商宫羽徵”的逻辑顺序发展的。它更明显地表现了“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形态。三、教学重难点三、教学重难点了解中原民歌的体裁、调式及“鱼咬尾”和“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各具特色的蒙古族、藏族和维吾尔族民歌,了解了这些民族的人民所创造的灿烂的民族文化。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原大地,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独特风格。中原地处太行山以南,燕山以南,黄河下游,以华北中原为主,温带气候,受季风影响。我们首先来了解、欣赏一首在全国广为流传的山东民歌沂蒙山
7、小调。授新课:1 1、沂蒙山小调、沂蒙山小调(1)、简介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提问:这首民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内容和情绪?由几个乐句构成?是什么调式?提问:前句的最后一个字就是后句开头的字,在文学创作中叫作什么?(2)欣赏沂蒙山小调(由王世慧演唱),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后谈感受。提示:乐句间同音相连,是我国音乐创作中手法“鱼咬尾”,这首新民歌虽标为“小调”,但由于其旋律舒展,感情奔放,而带有明显的山歌风格。提示:这首民歌创作采用了“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3)欣赏彭丽媛演唱的沂蒙山小调。提问:与王世慧演唱的版本有什么不同?在节拍、语言、速度、伴奏和风格方面作一比较。个王世慧演唱版本:演唱采用了方
8、言、按原来的小调 4/4 拍,在风格上表现得高亢嘹亮、粗犷豪放,乡土味颇浓。彭丽媛演唱版本:彭丽媛唱的是这首歌的一个变体3/4 拍。演唱时不仅在速度上有所变化,处理得也比较细腻,在风格上显得轻快活泼、热情洋溢。(4)问题探究a.通过前面的欣赏、学唱,现在请个小组进行分析、讨论一下歌曲的结构特点歌曲由四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两小节,除第四句外,前三句的节奏基本相同,而第四句的变化也是为了歌曲最终的稳定需要。因此,其结构形式工整、严谨,具有方整性的特征。b.歌曲的每个乐句的尾音与下一个乐句的首音之间有什么关系?在音乐创作中这种创作方式叫什么手法?每句的结束音是下句的开始音,这叫“鱼咬尾”。c.每个乐
9、句的尾音有什么特点?从音乐的逻辑上看,每个乐句的尾部都有一个依势下行的拖腔,并且四句拖腔的结音 re、do、la、so 这四个音上。这种运行方式,不仅加强了绚丽的歌唱性,更确立了旋律发展中“起承转合”的功能地位。2 2、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1)、哼唱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的旋律。提问:王大娘钉缸的旋律与哪首影视歌曲的旋律有相似之处?歌曲是什么调式?(2)、欣赏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说说用什么乐器伴奏?谈谈听后感受。(3)、聆听好汉歌,与王大娘钉缸的旋律进行比较,初步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差别:在于不受某种专业作曲技法的支配,是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其旋律和歌词并非固定不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案 高中音乐 高中 音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