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小升初考试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部编版语文小升初考试试卷(附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小升初考试试卷(附答案解析).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 编 版 语 文 小 升 初模 拟 测 试 卷学校_班级_姓名_成绩_一、单选题(共一、单选题(共 1010 题;共题;共 2020 分)分)1.下列选项正确的是()人们参观了敦煌莫高窟,无不为它的艺术价值而_.深夜,胆小的明明居然被一点风声吓得_不安.让人感到_的是,动物园的老虎居然如此驯服.几天不见,你好像换了一个人,真让我_.惊叹惊奇惊恐惊讶A.B.C.D.2.下列划横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送孟浩然之广陵不速之客 B.望眼欲穿 一望无际 C.曾不事农桑出事3.与“罗贯中三国演义”最相似的一项是()A.宋江水浒传 B.吴承恩西游记C.贾宝玉红楼梦 D.鲁迅闰土4.“李杜文章在,
2、光焰万丈长”中的“李杜”指的是()A.李白和杜甫 B.李商隐和杜牧 C.李白和杜牧 D.李商隐和杜甫5.对下列汉字的笔顺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A.“匕”,先写竖弯钩,后写撇;“母”字最后三笔是点、横、点.B.“及”,先写撇,再写横折折撇,后写捺;“乃”,先写横折折撇,再写撇.C.“凸”,第一笔写左边的竖,接着写短横和竖,然后再写横折折折,最后写下边的长横;“凹”,第一笔写左边的竖,接着写横竖折,然后写竖和横折,最后写下边的长横.D.“贯”字上边的笔顺是先写竖折,再写横折,第三笔写里面的竖,最后写长横;“脊”字上边的笔顺是先写左边的点和提,再写右边的撇和点,最后写中间的人.6.与下面这句话修辞手
3、法相同的一项是()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A.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B.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C.就这一眼,满院子里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响!D.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7.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千钓一发满山遍野名利前茅一窍不通金榜题名B.挑拨事非恣意妄为出奇制胜怨天尤人以逸待劳C.悬梁刺股一如既往委曲求全再接再厉金碧辉煌1D.虎视耽耽完璧归赵英雄倍出前扑后继谈笑风生8.下列划线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不管做什
4、么事情,我们都要瞻前顾后,不能草率.B.黄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C.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打到了无所不为的程度.D.刘伯伯虽然知识渊博,著述很多,可仍然虚怀若谷,平易近人.9.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生活中种种苦涩,_;历程中多少挫折,_;漫漫岁月里的辛苦挣扎,_.但由于忍耐,由于奋斗,也由于不断地向上望,坚韧的生命终能超越所有的忧患与磨难,而从生活自身获得智慧.A.曾催人衰老憔悴曾使人失望流泪曾给人痛苦沉思B.曾催人衰老憔悴曾给人痛苦沉思曾使人失望流泪C.曾使人失望流泪曾给人痛苦沉思曾催人衰老憔悴D.曾使人
5、失望流泪曾使人衰老憔悴曾给人痛苦沉思10.下面几句话选自巴金的散文星,排序正确的一项是()我抬起头可以望见嵌在天幕上的几颗明星.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我常常出神地凝视着那些美丽的星星.在我的房间外面,有一段没有被屋瓦遮掩的蓝天.它们像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A.B.C.D.二、填空题(共二、填空题(共 3 3 题;共题;共 2626 分)分)11.找出成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百衣百顺_默默无蚊_有杯无患_骑乐无穷_无可替带_咳不容缓_一明惊人_步步糕升_随心所浴_礼所当然_万室俱备_以帽取人_12.读句子,写词语.n mi(_)的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房间,(1)
6、我 nu D n(_)了一下身子,凝视着窗外.m照射在 zhn ki(_)的绣球花上.(2)弟弟因贪玩D n wu(_)了回家吃午饭,奶奶为此 nin D o(_)了半天,弟弟 ru C u(_)着衣角,不停地道歉,请求奶奶 yun lin(_).一声巨响将睡梦中的婴儿吵醒,他 jn hun(_)地睁开眼睛 y wi(_)进母亲的怀里,母亲 qn wn(_)着他的脸颊安慰他.13.根据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填空.(1)小文不会做这道题,就去找叔叔给他讲.可是叔叔给他讲了好几遍,小文还是没弄懂气得叔叔拍着桌子说:“你真是_.”(写出一句歇后语)_,水滴石穿.2(2)通过学习让它们自由生息一文,我们知道
7、了“它们”指的是_和_;通过学习一块特别的石头一文,我们认识了地质学家_;通过学习重阳节的传说一文,我们知道了重阳节是农历_,这一天也是我们国家的_;读了蒲公英的梦 一课后,我想对蒲公英说:“_.”(3)小兵张嘎夺枪记记叙了_时期小兵张嘎不畏强敌,从鬼子手中夺下手枪的故事,赞扬了他_.三、判断题(共三、判断题(共 1 1 题;共题;共 5 5 分)分)14.判断题.(1)腊八粥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其中喝粥写得最详细.(2)“栗、械、揉、逛、挪”这五个字按音序先后排列依次是:逛、栗、揉、挪、械.(3)石灰吟的“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作者以石灰做比喻,表达了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
8、意愿和坚守高尚节操的决心.(4)匆匆一文,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的流逝,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情感.(5)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史铁生,文章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法来写“我”的心理变化.四、语言表达(共四、语言表达(共 2 2 题;共题;共 8 8 分)分)15.综合改错.(两个错别字,两处语病)体操运动员丘索金娜的儿子阿廖沙被诊断患上白血病.支付儿子昂贵的医药费,她毅然绝然地选择复出,并尽可能多地参加比赛,争取赢得奖金的机会.这位本来专功跳马项目的选手,从 26 岁起努力使自己变成了全能形运动员.16.综合实践.过中华节日,品传统民俗:元宵节观灯、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赏
9、月、重阳节登高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习俗内涵丰富,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韵味.过好中国节,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1)任选一种中华传统节日,仿照例句的结构和内容,写一个句子.例句:粽香端午,声声锣鼓赛龙舟._,_.(2)春节,家人团聚,一起热热闹闹地过节,可是弟弟却一直低头玩手机.爸爸妈妈批评他,他却说:“年年都围在一起吃饺子,有什么意思,还不如玩手机呢!”此时,你想对他说:“_.”五、文言文阅读(共五、文言文阅读(共 2 2 题;共题;共 1919 分)分)1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竭泽而渔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
10、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注释】竭:使干涸.明年:第二年.焚:烧毁.薮(su):指野草.田:通“畋”,打猎.(1)给以下划线字注音._ _竭泽焚薮3(2)联系上下文,解释划线字词的意思.竭泽而渔_非长术也_(3)成语“竭泽而渔”的比喻意义是_.18.阅读文言文北人食菱,回答后面的问题.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仕:做官.坐:因为.(1)解
11、释字的意思.识:_欲:_(2)翻译下列句子.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3)选择正确的答案北人食菱,并壳入口.是因为_A、连壳吃可以清热.B、他不知道吃菱要去壳.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这是因为_A、他们那个地方前山后山都有菱.B、他不知道菱生长在水里.(4)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的看法.六、现代文阅读(共六、现代文阅读(共 2 2 题;共题;共 3030 分)分)19.课外阅读,回答问题._刘老师不仅是我们的班主任,而且是我们的“大朋友”.他常常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秋天,刘老师带全班同学到天坛公园采集落叶.他还给我们讲解有关树木叶子的知识,让我们感到十分新鲜
12、有趣.更有趣的是去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刘老师带我们到龙潭公园打雪仗.“战斗”开始了,我们“大个子”组(猛烈 热烈)进攻,刘老师率领的“小个子”组渐渐吃不住劲了,退到了树丛里.接着,我带着几个人,想绕到侧面,打他个措手不及.这时,刘老师却带着一支“突击队”包抄了过来,我们急忙撤退,但雪球已经纷纷打在我们身上,刘老师率领的“队伍”胜利了.欢笑声飘荡在公园上空.刘老师的眼中(闪光 闪烁)着孩子般的喜悦,他和我们的心贴得更紧了.(1)选择文中括号内用得恰当的词语.(猛烈 热烈)_进攻眼中_(闪光 闪烁)着(2)给划线词选择合适的解释.他还给我们讲解有关树木叶子的知识,让我们感到十分新鲜有趣.()A.没有
13、变质B.没有枯萎.4C.稀罕(3)在文前横线上给短文加上一个恰当的题目.(4)找出能概括这篇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2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种春风那天正好是立春.我拿着几张稿费单去邮局,心情很好.邮局里人不多,我前面是个小伙子,正在给家里寄钱.后面是一个七十岁左右的老人,戴副老花镜,穿着破烂又邋遢.他肯定是来取子女们的汇款的.他手中还拿着一张报纸,我扫了一眼,是河北农民报,我从来没读过的一份报纸.老人的外套油渍斑斑,我不由得站远了一些,以免蹭脏自己新买的“宝姿”风衣.我正戴着 MP3 耳机听歌呢,老人忽然伸出手来,我忙摘下耳机.他说:“姑娘,麻烦你帮我取张汇款单.”我拿了一张给他,他又说:“姑娘
14、,你能帮我写一下吗?人老了,戴上花镜也怕写错.”我有点儿无可奈何,但看他恳请,也只好从命.“寄到哪里?”我问.“就照这报纸上印的地址寄吧.”他指着巴掌大的一篇文章说.我很快看完了那则煽情的报道原来是说某村的一个小女孩,父母去县城卖菜的途中出了车祸,肇事司机至今没有消息,她只好跟着 80 岁的奶奶生活,学费、生活费都没有着落.“多可怜啊!”老人说.“骗你呢,大伯.这肯定是骗局,连照片都没有,哪能信?”老人很固执:“肯定是真的.以前我也寄过,人家都给回信了.你说,谁要有活着的办法会这22 么求你呢?一定是过不去这个坎了,对吧,姑娘?”我抬起头来,打量着这个猛然打动了我的老人.他其貌不扬,甚至是寒酸
15、的,摊开的双手老茧重重.老人叹口气说:“小的时候家里穷啊,要不是别人帮我,我肯定活不到现在.为保险起见,我拨通了那家报社的电话,他们不仅知道老人的大名,还说,他每月都要寄钱来,他们对他非常感激.老人每月的退休金只有500 元,但那天他寄出的钱是300 元.我有些震惊,300 元对我而言无所谓,一篇稿子而已,可对老人几乎是倾其所有.老人说:“下个月我还要寄,让她们祖孙俩起码能吃上饭.”不知为什么,我的眼角有些湿润,如果不是亲手填写这张汇款单,我很难相信一个也刚刚吃饱的人,正在把钱寄往一个更穷的地方.那一刻,我的心隐隐不安.一个买瓶 C D 香水就要花上千儿八百的女人,是越来越爱自己了,却对他人越
16、来越铁石心肠.那天,我领取的稿费将近 2000 元,我也要了一张汇款单,写了同一个地址,寄去了一点儿钱.老人非常感动,一个劲地说:“姑娘,我替她们祖孙俩谢谢你!”我连忙摇头.哪里用他替陌生人感谢我,我才要感谢他,那种本真的善良,唤醒了我心中一度被遗忘的东西.这个社会有时是冷漠的、斤斤计较的,但只要你敢爱、敢信任,它就会是热情的、柔软的.和老人告别后,我的心头别样的温暖.外面春风乍起,心里的春天也悄悄来了,我想起三毛的一首老歌 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用它来种什么?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这首歌,但一直不明白,春风怎么可以种?但那天我在风中走着
17、,终于知道,春风是可以种的.(1)作品一开头写“那天正好是立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2)写出文中“我”感情变化的过程._无可奈何猛烈打动5(3)文章第段、第段中划线两处是人物的什么描写方法?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4)文章的标题“种春风”有什么含义?七、默写(共七、默写(共 1 1 题;共题;共 1010 分)分)21.按原文或理解填空.(1)_,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_.(2)“_,殿前拾得露华新”两句勾勒出一幅静谧的中秋美景图.(3)“山下兰芽短浸溪,_”出自_(作者)的浣溪沙,我们还学过他写的诗_,还记得其中的诗句:“_,只缘身在此山中.”(4)传习录中的“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
18、者_”这句话值得我们谨记.(5)我们身处逆境时要记得拉克司内斯的告诫:“_无法洗去痛苦.”(6)真理诞牛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中,作者是用_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的.八、综合题(共八、综合题(共 1 1 题;共题;共 1212 分)分)22.根据清澈的湖水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第三自然段,小洁看着湖水,为什么“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2)课文中两次写小洁“紧紧地攥着面包纸”,从这儿你体会到什么?(3)“小洁回过头不满地看了他一眼,又用企盼的目光望着湖水.”这句“他”指的是谁?(4)“小洁跨步上岸,四处张望,好像在寻找什么.忽然,她眼睛一亮,飞快地向前跑去.”你说,小洁会向哪里跑
19、去?九、写作题(共九、写作题(共 1 1 题;共题;共 2020 分)分)23.习作.学校一年一度的“读书节”又开幕了.班主任老师跟你商量,想请你在开幕仪式上代表全班同学发言,要求内容要有针对性,感情要真实,语言要得体,你会写吗?请拿起笔试一试吧!400 字左右.6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1.【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运用.选项中的词语基本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我们可以分析、比较,发现他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再根据具体情况的句子实际环境,找到最恰当的词语.惊叹:惊奇赞叹,除了惊奇还带有赞叹的意思.惊奇:很惊讶,不能相信惊恐:害怕惊讶:感到很奇怪,令人惊奇让人十分震惊.故答案为:A【点评】
20、词语辨析类题目要求学生平时应注意形近字的区别,多积累多揣摩题目具体的语言环境,就能选择出正确的词语.2.【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理解掌握情况,要联系语境去理解.A.表示到,到来;助词的.C.指从事;名词,指事情.B.都是往远处看的意思.故答案为:B.【点评】考查学生对字义的理解,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含义,所以要根据句子的意思来确定.3.【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察名著相关的文学常识.注意多阅读名著,从中汲取营养.题目中是书名和作者的关系,A、C 都是书中人物,不是作者.D 中闰土是人物,不是书名.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多读课外名著,常
21、见的文学常识要注意识记掌握.4.【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李杜一般指李白和杜甫.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5.【答案】A【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汉字的结构及笔顺的掌握.通读四个选项后,发现 A 项中的“匕”,应该先写撇,后写竖弯钩.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汉字的结构及笔顺的掌握.学生在平时的书写中应该注意规范书写,还可以结合字典
22、纠正错误的书写笔画.6.【答案】D【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7题干把“杏花、桃花”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A:把“航船”比作“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是比喻.B:连用三个(容不得)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是排比.C: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是夸张.D:把“每一朵紫花”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
23、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故答案为:D【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7.【答案】C【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A:钓钧、利列B:事是C:正确D:倍辈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8.【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语文 小升初 考试 试卷 答案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